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玩竞争性的游戏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怎么办?

付加苗子


独生子女及其独有的群体性心理和行为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众多独生子女身上有着他们前辈身上都不曾见到的心理行为特征,而这些相对特殊的心理行为特征在几乎每个独生子女身上都有。

国内外学者对独生子女这个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种群,进行了非常热烈的心理行为研究和分析。其实对每个独生子女的家长而言,研究热烈与否根本无关紧要,家长们只关心子女们的教育问题,孩子们现在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哪种教育方法更适合我的孩子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圆满解决才是王道。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往后退,玩游戏输不起、不能输,还动不动哭鼻子。这样熟悉不过的行为表现就是独生子女身上典型的不良行为之一。究其原因,是整天只和直系家人生活在一起,一般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孩子的一切都由这六位成人包办代替了,我戏称为“非常6+1”。孩子们的生活中不存在与同龄人竞争玩耍的机会。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抵抗挫折能力低下的行为和过分软弱的性格。

对此,年轻的家长们也无需过度焦虑和紧张。首先,不是每个独生子女都会有这样不良的行为和性格的。即使有,只要家长能够有意识或及早意识到,一切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改进子女的教育环境,尽可能多创造孩子社会交往机会,并在过程中将孩子当成成年人对待,尊重孩子们自主处理矛盾或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们转而成为支持者的角色,慢慢地通过培养,完全可以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孩子们。


鹈鹕心理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行为形成与矫正,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提出的“条件性反射”,指的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一种链接,使得行为可以条件反射性地发生。巴甫洛夫做的实验是给小狗听铃铛声,然后给肉,狗分泌唾液,多次以后重复这个动作后,发现狗只要听到铃铛声就可以分泌出唾液了。因此,将这一实验原理推及到人的身上,就有了两种通过强化塑造行为的方式。首先是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增加好的刺激来增加目标行为的概率。比如,孩子某次遇到挫折没有发脾气,家长及时的给予口头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就会增加这种不发脾气的行为。强化次数够多了,孩子养成习惯,即使撤销奖励,孩子也依然保持不发脾气(就像撤销肉,小狗听到铃铛声,也会分泌唾液)。其次是负强化,指的是通过撤销不良刺激来增加目标行为的概率。比如孩子某次遇到挫折没有发脾气,家长允许孩子可以不做家务。还是为了更多地逃避家务,就会让自己继续保持不发脾气。

第二种是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来学习行为,通过强化来巩固行为。他认为小孩有模仿能力,所以,他们会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学习。班杜拉认为的强化分三种。首先是直接强化,就像上面说的每当出现目标行为时,大人就给予孩子想要的物质奖励,或者撤销孩子不想要的东西。其次是替代强化,比如说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不生气,就可以得到好吃的,孩子就会去模仿其他小朋友;相反,如果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爱生气,遭到惩罚,孩子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自己发脾气的倾向。最后,自我强化。孩子也认为不发脾气的宝宝才是好宝宝,孩子就会在不发脾气的时候,自我肯定在发脾气的时候自我批评。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赵咪咪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暖心理


有可能是题主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曾经在以往的陪玩中有意造成过“孩子总是赢”的场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是“放水”,这样长久下来,孩子容易造成自己很容易赢的错觉,也不利于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抗挫力。

其实在平时的陪玩当中,应该要把陪玩策略的重点放在鼓励孩子接受挑战中,善于点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做得比较精彩的情况。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说,“你盖起了一座大房子,妈妈刚刚走过这个房子的时候,妈妈要给你付钱,让你有了100块的收入。”“你刚刚那球真精彩,再努力一把,其实还能得到更多分。”


那如果孩子玩竞争性的游戏输了,再发脾气怎么办呢?

1. 你可以先让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发泄一下情绪,比如说打打沙包,喝口水,深呼吸。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情绪,“你输了不能发脾气!”只要等他平静下来,再跟他复盘他刚刚有哪里做得很好,哪些步骤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分了就好。

2. 在刚刚接触游戏时,孩子不明白规则时,要认真多讲解几遍。让孩子尽量理解游戏规则后,再开始游戏。

3. 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游戏,太过于超龄的游戏,其实也不利于孩子建立信心。如果选择了适龄的游戏,孩子只要玩得多了熟悉了,很快就能比大人还厉害了,像是我家哥哥现在玩大富翁桌游时就跟我不分上下。

4. 尝试给孩子安排一些合作得分的游戏,比如说二人三足,一起堆城堡,暂时减少竞争类的游戏,给孩子灌输共赢的思想。

总的来说,在刚接触游戏的时候关键是能够让他维持兴趣,想要参与下去,其实从引入游戏之初最好可以淡化输赢,更注重规则和游戏时的思考。不要害怕孩子闹情绪,慢慢试着引导,她会明白输赢都有乐趣的。



萌芽研究所BUD



先谈感情再谈事情!

孩子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不要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对成年人来说很容易想通的道理,孩子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去预知可能性,对孩子只能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我家两岁多的小宝也常常想独自完成一项操作,没有做好、受挫了也会大发脾气,比如说拼图没拼好,一生气就直接扔掉了;吃饭的时候想自己用筷子夹起黄豆,失败几次之后,直接扔掉筷子,气鼓鼓地拒绝吃饭了!

我去安慰说:“没关系再试一遍吧,宝宝已经很棒了!”

这时候,小宝往往更生气😤,甚至号哭不止动手打人,不仅拒绝尝试,而且拒绝你的鼓励。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她做不好而责备她,但是,她总是为没做好的事情而生气。难道是我的鼓励教育不对吗?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需要听到什么呢?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 孩子遭受挫折时,你说“没关系再试一遍。”

孩子内心一定很抓狂:“难道我刚才没有尝试吗?难道你没有看到我努力了吗?可是还是没有装好啊!我现在感觉那么糟糕,我怎么还能冷静地再试一次呢?我的能量已经耗完了,我只想发泄!因为我真的好伤心啊,妈妈!”

那么当孩子受挫之后,哭闹不止,或是发脾气的打人、扔东西。我们要做的是:

1.接纳孩子的情绪,通过描述事实,与孩子共情。

2.边共情,边进行肢体接触,拥抱、抚摸孩子的背或手,让孩子通过触觉放松。

3.如果孩子有不当的过激行为,比如打人推人,我们需要说:你可以生气伤心,但不能打人……引导孩子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来。

4.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说你感觉好点了吗?你想再试一试吗?或者鼓励孩子和你一起试一试,启发孩子哪一步怎么做得更好。



培养孩子挫折抵抗力的起点是鼓励和协助他成功一次,只有成功的体验才会让孩子得到自信。而孩子的动力就是这样在成功路上产生的,挫折抵抗力是在无数次共情之后的成功体验里,积累了而来的。

信心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大。 一个成人如果可以越挫越勇,是因为他曾经很多次、甚至无数次成功过,所以努力是惯性,因为他相信成功也会是,哪怕只是一点“小成功”。 让我们一起,和孩子“滚雪球”吧!


水亦田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来答,这说的就是半年前的我家娃啊。

孩子的这种表现说明他的好胜心很强。这不是坏事,而且就算是大人也会有好胜心,试想我们自己打扑克牌的时候,如果输了是不是会比较懊恼?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是不能抑制孩子情绪的爆发。遇到挫折就退缩的畏难情绪其实和玩游戏不能输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到底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呢?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


大人也输给孩子看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运气成分较大的游戏陪孩子玩,这样大人也有可能输,在大人输的时候,将沮丧的情绪完全表达出来,甚至可以表现的更夸张。使得孩子知道,原来大人也会输,而且输了也会难过,所谓“共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他出现的这种情绪是正常的。同时,我们可以要求获得孩子的安慰,或者我们可以自己慢慢从悲伤的情绪中恢复过来。总之,这个过程是让孩子体会到,如何调整情绪。

这样反复几次后,再一次遇到大人输了,大人可以假装学会控制情绪了,表现出“虽然这盘输了,但是没关系,我下盘再试试”的样子。

这一切都是在用“身教”的方式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的情绪以及处理它。“身教”重于“言传”,这比苦口婆心的对他说“输就输了,下次再赢回来”效果要好太多了。

把失败变成快乐的事情

我们可以在游戏之前设置一个规则,叫做“快乐惩罚”,就是只有输了的人能够接受惩罚。但是,这个所谓的“惩罚”其实是欢乐的,会引起孩子兴趣的事情。比如说,我设置的“快乐惩罚”是输了的孩子学小狗狗叫。这个事情其实小孩子都愿意做,但我的规则是输了的人才能做。这就让输了的孩子得到了另一重安慰。实践中,甚至会有孩子故意输掉比赛,为了得到这样的“惩罚”。这样就削弱了孩子对于输赢的看重,转而去关注所谓的惩罚了。


把竞争变为合作

如果孩子真的太好强了,那么我们就在一段时间内先避免玩竞争性游戏,转而玩一些合作类型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所有的玩家都是统一战线,要去对付一个共同的敌人,我们同输同赢。让孩子先体会合作带来的幸福感,从而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或不擅长的事情,相互弥补,相互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战无不胜。

以上。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让孩子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决不能压制。


Robin麻麻育儿新知


其实我家的小孩子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的,玩游戏就必须得第一名,然后不是第一就开始耍脾气,或者就不参加游戏,其实这种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对于自我的要求也比较高,不过有时因为能力达不到,往往会很失望,所以就用哭闹发泄情绪。我是这样做的,现在孩子可以坦然面对输赢了。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可以拥抱孩子,轻抚孩子,让他们哭闹一会儿。在劝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说,别哭了,输就输了呗,这有什么好值得哭的。这样是对孩子情绪的否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是不被家长理解的,孩子就会更加的烦躁,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就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2、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

可以让孩子尝试学习一些以前没有学习的事物,可以和家长一起学习,比如滑冰等,因为家长也没有学过,所以第一次滑冰肯定也会摔跤,让孩子看到不是任何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第一名,放松心态,感受当下就好,不要重注输赢。

3、让他们关注自己,用表格量化记录

在玩竞争性的游戏的时候,引导孩子关注点,变成自己而不是对手,给孩子记录每次的比赛时间,并且用表格量化,让孩子更加容易直观的感受自己的进步,这样孩子对于自我的要求会提高,对于其他人的关注会弱化。

其实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多多的引导,用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情绪,孩子则会健康快乐长大。


亲子成长手册


我是神通奶爸,专注于培养完善健康人格的孩子。

这个问题我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而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说我跟孩子比赛跑步,孩子明明输了也非要说自己赢了,如果你跟她较真,她会哭个没完。还有很多游戏的时候,孩子都会出现类似情况。

事实上,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也仔细探究了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也积攒了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孩子为什么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

在我看来,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孩子内在心理发展的结果,学龄前儿童随着身体的发育,刚开始能跑能跳,喜欢探索发现,他们迫切的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看看多少孩子喜欢以大人自居,就明白他们有多想在大人面前展现自己。但是他们又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范围,当失败的时候,因为年纪小,他们认识不到失败产生的因果,他们只会觉得我失败了,所以我不优秀。而这个判断他们显然很难接受,所以容易哭,不承认失败。

二是家长的推波助澜。现在的家长普遍的教育孩子方式是你很棒,你最优秀。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希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是这种不假思索的随意吹捧让孩子产生错举,觉得自己真的很棒,很聪明。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孩子内心认定我很棒,很聪明,所以我不能输,输了我就不棒不聪明了,自信过头自负了,跟自己的内心定位就冲突了,所以孩子输不起。

二、我们应该怎么办来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

1.适当的挫折教育,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

这是孩子时候生长发育的正常阶段,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当孩子确实做不到或输了时候,我们不能迁就孩子,枉顾事实,睁眼说瞎话哄孩子,赢就是赢,输就是输。告诉孩子:你输了并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年纪小,学习或者努力不够,只要多学习,多努力你一定会超过别人的。但需要注意,这种挫折教育不要太多太平凡,毕竟这是孩子一个心理建设期,打击过多,可能会让孩子真的怀疑自己。平常还是要在竞争中适当的让下孩子,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

2.避免无意义的表扬称赞。对大多数父母来说,现在父母普遍是表扬过头。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这种无意义的称赞表扬方式,改为具体过程的表扬或激励。比如你这次比上次认真了,所以做的更好了。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焦点。让孩子注意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家长不要总是跟孩子强调结果,要多跟孩子聊过程。而当孩子注意力在过程上时,孩子就不会太在意结果。也就不会哭闹了。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神通奶爸,欢迎点赞关注,交流育儿心得。


神通奶爸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自尊心过强,世界以我为中心。

二是玻璃心过强,抗挫折能力太弱。

三是虚荣心过强,自我感知和判定能力不强。

四是家长引导方式不好,总是把胜负输赢带到生活中来,让孩子觉得世间万物只有非赢即输两种状态。

家长可尝试做如下引导

【1】挫折教育。敢于让孩子去试错,让孩子去经历失败,感受失败带给他的难受和苦涩。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是孩子成长中必备的,经历得越早,今后的收益越大。我们经常讲,要把错误都留在学生时代,意思就是,在学生时代就算天大的失败,你也付出不了什么代价,天不会塌下来。但是,当你走进社会,特别是已经担任了比较重要的职位,如果犯了和学生时代相同的错误,付出的代价是几十倍的,甚至还多。

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学业很好,一直是公费省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后来出国念大学,在国外非常不适应,学业也不没有原来那么拔尖了,这个孩子的精神慢慢出现了问题,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质疑自己,其实在常人看来,他的成绩依然是稳稳地属于第一阵营,但因为之前一路太顺了,经常得100分的人,如果得了一次99分,会觉得非常失败。这样一触即碎的工艺品,是非常不适合社会的。

【2】正面教育。孩子如果把一件事做得不如你意,不要简单训斥和打击。我经常说,不要把孩子每次犯错都当成一次指责惩罚的过程,而要当成一次教育的机会。用鼓励地方式去肯定孩子,比如孩子考试搞砸了。妈妈有两种教育方式,请自行感受一下。

方式一: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写作业要检查,要检查,怎么就是记不住呢,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呀!

方式二:这次考试,妈妈发现你是因为马虎丢分,这种事情已经出现很多次了,但我还是愿意去相信你能改变,因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可以去相信你吗,宝贝?

方式一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他不敢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方式二能给孩子力量,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关注和爱,会积累信心去努力改正。

【3】经常让孩子去评价他人。这里不是让孩子去品头论足,是让孩子准确找到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不至于严重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实力。自知者智,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在失败面前平常看待,冷静分析,而不是被失败或者不是第一名冲昏头脑。

愿你的孩子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惧怕生活的风风雨雨。


贝贝要鸡蛋


在《妈妈是超人3》中,萌娃咘咘和好朋友米娅比赛吊单杠。

能够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咘咘原本很开心,再加上身边有妈妈以及健身馆内的工作人员都为咘咘加油打气,咘咘很有信心赢得比赛。

但是在两人的比赛中,咘咘没有坚持住,先从单杠上落下来,而米娅赢得了比赛。

眼见比赛输了,好朋友赢了,咘咘一下子就埋在了妈妈的怀里哭了起来。

公布比赛结果的“颁奖环节”中,妈妈劝说咘咘要和米娅击掌,咘咘直接拒绝说:不要!


我们都知道是比赛就会有输赢,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输”的问题?


经常会听到父母反映“每次和孩子一起下棋,只要我赢了他,他就会很不开心,闹着不算,硬要重来……”。

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如果输的次数多了甚至以后都会放弃这项兴趣活动。


其实孩子的胜负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环境里逐渐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当及早教育孩子这方面的认知。

那么,孩子比赛输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 父母应当正确看待输赢

很多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时经常有一个误区:孩子赢时大力称赞奖励,输时却未给予正面的鼓励,甚至表达出可惜的样子。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传达出一种理念,赢就是一切。

  • 坦然面对孩子的挫折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摔跤,就慌慌张张地跑过去抱起孩子,连忙问:“哪里摔痛了?”其实父母不必如此紧张,你的紧张将会使孩子觉得很受委屈,很可怜,会削弱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

  • 接纳孩子受挫的情绪

孩子对比赛“输”的结果已经很伤心了,就不要再火上浇油,骂孩子了。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解释:虽然这场比赛你没有赢,但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好好练习,下次我们再比一次。

  • 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其实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有原因存在的,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我们不仅要安慰孩子一颗受挫的心,还应当积极帮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

  • 鼓励孩子迎接下一次挑战

当孩子比赛输了之后要好好鼓励孩子!小孩都爱听故事,可以通过一些绘本书里的小故事,例如讲一个比赛输了的小孩子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从而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为孩子鼓励加油。


推荐绘本

托托踢踢《赶走坏脾气》

故事简介:

托托和踢踢是一对好朋友。一次午后,他们在一起开心的下棋。托托好运不断,两人共下了三局棋都是托托赢了。踢踢感到很失落!于是建议玩自己擅长的骨牌接龙游戏。没想到,最后还是托托赢了。此时,踢踢大发脾气气呼呼的走了。

之后踢踢阅读了一个叫阿肯的牧羊犬是如何在比赛失败后,吸取教训和经验的故事。让踢踢明白,比赛的输赢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必须的。这有助于孩子认清自我能力和重新设定目标。


更多儿童教育问题,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满熊阅读馆(或满熊阅读)。

满熊阅读|专注0~6岁儿童绘本租赁

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满熊阅读


我是爱跳舞的猪大婶,常年工作在幼教一线,今天我用两个案例,针对我们班的孩子来谈谈这个问题。

案例一: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孩子玩一个音乐游戏“大灰狼和小白兔”,按照游戏规则被抓到的小白兔要停止游戏一次,以示惩罚。可是在游戏中,孩子们都故意被大灰狼抓住,被抓住的小白兔开心的乱蹦乱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被抓住的小白兔要坐在莲蓬头下面洗澡,等待大灰狼把它当作晚餐。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忘记了游戏中小白兔被抓住的挫败感,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游戏情境中。

所以有时候我在想,孩子的挫败感是他与生俱来的吗?不是的,是他出生以后,成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眼光经过判断强加给他的体验和概念。当他还没有挫败感概念的时候,他可以很乐观的面对失败,然后微笑着扬起继续努力的风帆。而当她有了挫败感,失败,会带给他悲观的情绪,会让他沉浸在沮丧里很长时间不能只吧。当然也影响了他的自信,有的甚至与失去了继续尝试的勇气。

案例二:下午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把孩子分成红、绿两组,每组有一位老师带领在操场上进行垒高比赛。

孩子们抬着轮胎一个一个往上堆,每个孩子都很努力,忙得满头大汗,最后轮胎堆完了,我们从每一组派出一名裁判进行了统计。裁判点数时,孩子们鸦雀无声,眼神里是满满的期盼,都希望自己这对能够胜出。当然最后的结果只有红组胜出,绿组以两个轮胎之差落后了。胜出的红组孩子欢呼雀跃,失败的绿组孩子如焉了的茄子,有的沮丧地低下了头,有的羡慕地看着得胜的那一组。这时绿组领队老师站了出来,带着绿组的孩子振臂高呼:我们是打不垮的绿组!明天继续来挑战!你们敢不敢应战!绿组的孩子立刻振奋起来,他们仰起头,高喊着口号,趾高气扬地回到了教室。



孩子遇到挫败不可怕,成人的引导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孩子失败的原因很多,有时候真不是孩子不努力才造成的。所以大人首先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失败,千万不能在孩子遭受失败已经很沮丧的情况下,横加指责甚至大声斥责。这样只会让孩子的罪恶感增强,自信心丧失,甚至失去继续努力的勇气。

爱孩子就要懂孩子,如果你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教育孩子,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的要坚强。相信他也不会在遭受失败时随便发脾气了。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