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糖尿病人怎样才能增加胰岛敏感?如何是适当的运动?

郜素清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通过使用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平衡,然而有时候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的自身的调节也可以增加胰岛的敏感度。比如:

1、控制体重。研究表明,体重较大,肥胖的人比普通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更差,患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也较大。所以,如果糖尿病人可以控制体重,对提高胰岛素的作用也是很有帮助的。

2.改善新陈代谢。人体的许多疾病与自身新陈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也是如此。糖尿病人可以通过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来提升新陈代谢,进而促进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

3.适度增加运动量。增加运动量可以帮助人体加快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快了,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自然好了。

那么糖尿病人应该如何适当的运动呢?

首先,糖尿病人的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患者血糖消耗过多,进而导致低血糖晕厥。另外,糖尿病人也不宜做剧烈运动,因而可以选择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等运动。运动量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多锻炼,抓住机会动起来,哪怕一招一式也是可以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杂病。


医联媒体


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说,这类糖尿病患者朋友,胰岛细胞功能并没有衰竭,还可以分泌胰岛素,但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再加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了血糖的升高。

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胰岛素的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物质,但胰岛素的功能可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胰岛素除了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外,胰岛素还具有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等功能。所谓“胰岛素抵抗”,就是指人体相关接收器对于胰岛素的刺激产生响应的敏感度下降,比如说,本来体内分泌了正常剂量的胰岛素,可以起到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但由于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虽然对胰岛素抵抗产生的根本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不但影响人体的血糖调节,对于多项生理代谢性相关疾病,胰岛素抵抗都是相关的病因之一,血尿酸的升高,血脂代谢的异常等等,都有胰岛素抵抗息息相关。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可以明白:对于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想要调节好血糖,光靠促进胰岛素分泌还是不够的,只有在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基础上,合理的提高胰岛素水平,才能真正的做好血糖的控制。

那么运动到底能不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血糖代谢,增加肌肉对糖分的利用,降低体重,改善血脂、血尿酸代谢,控制血压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辅助调理作用,之所以运动有这么多的健康获益,与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着重要和密不可分的关系。

综合多年的文献研究数据显示,一次急性运动后16小时后,在健康受试者中,可见胰岛素刺激导致的葡萄糖分解增加,糖耐量测试也显示胰岛素敏感度的增加,在绝大多数的实验研究中,都显示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在一次急性运动后,人体对于血糖的利用度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有所增强。当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不建议进行一次性的大量运动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一次急性运动对于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研究也相对较少,但多数研究表明,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一次急性运动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影响,而对于偏瘦的和体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摄入和利用无显著影响。

再来看看长期运动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带来的影响。对于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长期运动对于胰岛素改善的研究文献非常多,绝大多数研究都证明,运动能够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多数的实验证明了通过长期的运动,能够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但对于糖耐量方面的研究,则显示出有效和无影响两种结果并存的情况。但这些研究结果,也与受试者的个体情况,胰岛素抵抗程度等多个方面相关,总结下来,长期的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问题,但多数研究也都指出,单纯通过运动,无法完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长期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并不能将胰岛素敏感性恢复至完全正常的状态。

运动对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通常研究认为,长期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能够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与运动促进糖原合成,改善胰岛素在体内的信号传导以及运动能够增加葡萄糖向骨骼肌的转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以来,由于运动对于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作用,以及血糖的调节作用,被作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五架马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对于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运动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呢?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1. 注意运动强度,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大心率保持在“220-年龄”的水平即可,65岁以上老年人还可以适度降低,保持最大心率在130左右即可,通常以运动时能够微微气喘,但不影响说话为原则。

2. 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如果是原来没有运动习惯的朋友,不妨先从强度较低的运动活动开始,一开始可能是中速的步行,慢慢的身体适应以后,可以加强为快步走,甚至慢跑等,除了走路慢跑运动,健身操、太极拳,游泳,骑行等都是不错的运动选择。

3. 坚持运动很重要,通常情况下,建议进行每周不少于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锻炼,如果间断时间超过3天以上,运动带来的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就会减弱。

4. 注意选择运动时间,一般建议餐后0.5~1小时后运动为宜,同时在运动过程中注意低血糖风险,虽然携带几块糖,结伴运动,都能够有效的改善和减少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引起的风险。

5. 对于有运动禁忌的糖尿病患者,注意不能运动,就不要强行运动了,糖尿病患者有视网膜剥离或青光眼并发症,病情未得到控制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二级以上,未得到控制者;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率失常、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感染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都是不适宜运动的。


李药师谈健康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是糖尿病非药物疗法之一。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而且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步走、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慢跑、跳舞等运动方式。运动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 60%~70%(最大心率 = 220 - 实际年龄),主观感觉是尚轻松,微微气喘,能与人交谈,不能唱歌。

在运动之前要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运动中至少做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运动结束后,做5-10分钟的整理活动。每周至少运动5-7次。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伴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运动前应到医院去做心血管运动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合并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或糖尿病肾病的糖友可选择快步走、骑自行车、太极拳、健身操等轻中度运动。

合并糖尿病足的糖友要选择对下肢关节冲击力小的运动,如自行车、水中运动等。


糖尿病之友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药物、饮食、运动、作息等多种途径。

糖尿病,病因复杂, 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单就运动来说,自古医学界就认识到了它对于糖尿病的益处。


许多病情较轻的患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即可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而病情较重的患者,适当的运动,亦有助于病情的延缓和改善。

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有一些注意事项:

1. 与医护人员、家人等共同制定运动方案。

2. 如果血糖低于6 mmol/L、高于13.9mmol/L,或者尿酮体阳性,或者有其它身体不宜事项,则禁止运动。

3. 运动前后,实时监测血糖。

4. 进食1-2小时后,才开始运动,防止低血糖。

5. 选择适当的运动鞋袜。

6. 随时补充水分。

7. 随身携带个人联系卡片。

8. 携带小份饼干、糖果、水果等食物,防止低血糖。

9. 运动场地,确保个人安全。

10. 其它事项。

运动,特别对于二型肥胖糖尿病患者,非常适宜;病情稳定的一型糖尿病患者,亦可运动。

对于糖友来说,持续的、适量的、规律的有氧运动,比较对口。

骑自行车、散步、跑步、打羽毛球、游泳、太极、体操等中低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和能量消耗,降低血脂、血糖、血压。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天都要进行!

居家做家务、瑜伽、伸展运动,也是有益的运动方式。


不宜选择剧烈地、爆发式的运动,如快速跑、举重、投铅球等。

运动量不宜大,不宜过于劳累,贵在持之以恒!

糖尿病患者,建议根据个人身体状况、病情、周边环境、运动偏好、气候等条件,运动定时、定量,每次做到安全有效、心中有数!


跃水营养


  • 最新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表明,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1.6%, 其中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且以肥胖者居多。

  • 与1型糖尿病 (T1DM) 不同, T2DM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 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 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 表现为胰岛素抵抗 (IR) ,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IR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功能紊乱症状。

肥胖是造成T2DM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可以预防T2DM的发生和发展, 尤其是通过饮食控制,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体重。

近年来国际上大量研究发现间歇性断食法 (intermittent fasting, IF) 可以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患者体重和体脂, 改善T2DM高危人群体内风险因素水平 (机体血糖调节, 胰岛素敏感性等) , 进而起到预防和控制T2DM的作用。

  • 间歇性断食法主要包括隔日断食法 (alternate day fasting, ADF) 、改良断食法 (modified fasting regimen, MF) 和限时断食法 (time-restricted feeding, TRF) (表1) 。

间歇性断食对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胰岛素敏感性越低, 单位胰岛素的效果越差, 分解葡萄糖的程度越低, 就会导致机体高血糖, 进而引发T2DM。

  • 对T2DM患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减重干预可使其胰岛素敏感性提高, 且能预防或延缓T2DM的发生和发展, 提示减轻体重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

  • 在2项改良断食研究和4项隔日断食研究中发现受试者在实验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发生了改善。在这些研究结果中, 使受试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最明显的研究, 其减重效果也最明显。

  • 在其中一项隔日断食研究中, 受试者体重与基线相比下降8%, 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33%, 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38%, 因此体重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可能具有相关性。

  • 在2项MF研究中同样发现受试者胰岛素敏感性有显著增高, 而体重明显降低。

  • 虽然以上结果表明体重减轻可能是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证实内脏脂肪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而内脏脂肪是T2DM IR的最强的独立影响因子。

  • 目前的研究仅用腰围间接评价机体的内脏脂肪, 不能定量反映内脏脂肪含量, 因此在未来的断食研究中还需运用MRI、X线等技术精确测量内脏脂肪含量, 以揭示其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间歇性断食方案虽然有效,但依从性存疑,且也有负面影响,是否广泛推广仍待研究

  • 目前研究表明,从减重效果来看, ADF和MF都可以有效减轻体重和内脏脂肪含量, ADF的减重效果最好, 但只适合短期应用, 因为该方案在人群中普遍依从性较低;

  • 从对机体血糖调节的影响来看, ADF可以有效降低肥胖个体的空腹血糖水平, 但对正常体重个体血糖调节的效果不好, 甚至会对女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该法不适合广泛应用于人群。

  • TRF方案可以改善T2DM人群的血糖调节, 预防T2DM的发生;

  • 从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来看, ADF和MF均能有效增加超重和肥胖个体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IR, 且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程度与机体减重程度相关。

  • 在未来还需要更多该领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间歇性断食的临床效果。


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国子豪,冯晴.间歇性断食法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8,40(23):2611-2614.


子乐健康科普


需要思考,身体为什么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