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好人”宋襄公式的仁义 用错了地方 是迂腐的代名词


“好人”宋襄公式的仁义 用错了地方 是迂腐的代名词

让国之美——要把太子位让位于哥哥

让国之美——要把太子位让位于哥哥

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相争,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各国内宫中为争夺王位相互残杀的的场面时有发生。

但是,在宋国有一对兄弟,不但不争权,而且还相互谦让君位。这对兄弟就是宋桓公的两个儿子,哥哥子鱼,弟弟兹甫(即宋襄公)。

哥哥子鱼,因母亲是一般的妾侍,是庶子;弟弟兹甫,宋桓公次子,为正室宋桓夫人所出,因此,兹甫是嫡子。

公元前652年 ,宋桓公病重。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兹甫本应是继位之人,偏偏兹甫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要将自己的宝座让给他的哥哥。

兹甫在父亲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子鱼,还说:"子鱼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子鱼为国君吧。"

于是,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子鱼听,子鱼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子鱼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宋桓公去世后,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

宋襄公很快就派人去卫国把哥哥子鱼接了回来,任命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

宋襄公任用庶兄目夷为相、贤臣公孙固为司马,内修国政,仁义治国,国力迅速提升。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完成齐桓公的嘱托,从此,宋襄公声名鹊起

齐桓公当霸主的时候,曾私下找到了宋襄公,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担心身后有变故,委托宋襄公照顾齐国太子昭。

面对时任霸主齐桓公的请求,宋襄公受宠若惊,愉快地答应了齐桓公的委托。

齐桓公死后,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子昭逃到了宋国。

宋襄公接收了公子昭,并对他照顾有加。

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攻打齐国,帮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完成了齐桓公的嘱托。

齐孝公对宋感恩戴德,这样一来,无形中提高了宋国的地位,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这时,宋襄公有了当霸主的念头。

“好人”宋襄公式的仁义 用错了地方 是迂腐的代名词

宋襄公讲仁义

泓水之战——是仁义?还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

宋襄公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一心想着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企图充当中原霸主。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

“好人”宋襄公式的仁义 用错了地方 是迂腐的代名词

泓水之战

具体情节如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没有直接去救郑国,却统领大队人马直接杀向宋国,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

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

子鱼说:“兵贵神速,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子鱼又说: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的。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只讲仁义,不讲杀敌。

宋襄公却教训道:"君子不使人受两次伤,不擒获花白头发的老人,我断不能击鼓进攻不成阵势的军队!"

子鱼却说:"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还说什么君子之道!真的按襄公你说的做,就去当奴隶服侍算了,何必还打仗呢?"

刚刚战败,还热情接待了流浪到宋国的晋公子重耳

公元前637年,晋国公子重耳来到宋国,虽然宋国刚刚和楚国战败,宋襄公还是热情接待的重耳,还送了20车大礼。

宋襄公晚年去世之前,善待了流浪列国的晋公子重耳,为下一位霸主的出现立下汗马功劳。

结语:

宋襄公,在位13年,被封为春秋五霸之一,后世着实不服。如果当年真的让位子鱼成功,历史可能会改写。

虽然宋襄公做了几件可以彪炳史册的“仁义事件”:曾经想把王位让给兄长;全力帮助齐太子昭回齐国即位;在泓水之战中坚持等楚军度过河、摆好阵后再战的“仁义笑话”;临终前不久用公款热情接待晋国公子重耳。

但宋襄公以抵制楚国北侵为由,与楚国争霸,以失败告终。

作为个人,宋襄公应该算个好人;但从政治家角度考量,宋襄公只能是迂腐的代名词。

宋襄公的仁义,终究是用错了地方!在战中中讲仁义,等敌人过河后再战,是蠢猪式的仁义!

宋襄公每每为自己的仁义、道德买单。在春秋乱世之时,礼崩乐坏,宋襄公不切实际的空谈古时候君子风度,只能是为了其迂腐的信条买单,结果是自取其辱,误国误己,在军事上处处挨打,成为后世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