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劉備伐吳諸葛亮沒去,如果去了能否戰勝東吳陸遜?

大帥92980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不光諸葛亮不想去,諸葛亮甚至都不想讓劉備去,儘管渣權背信棄義害死關羽,奪了荊州三郡,但是諸葛亮還是希望能和東吳聯合伐曹,因為他知道曹魏是三方勢力裡最強大的一方,真正的威脅來自北方,而東吳此舉理虧,是有談判的餘地的。


但是劉備不管這麼多,他只知道因為孫權的背信棄義,原本大好局面蕩然無存,內心無比憤恨。當然,劉備在取得巴蜀、漢中一系列大捷後自己也飄了,自認為天下無敵。當時諸葛亮勸他不要去,他讓諸葛亮留守後方,黃權勸他不要親自去,他讓黃權到北邊防根本無心出兵的曹丕去了,此刻的他就像一頭犟牛。

不要被《三國演義》給騙了,正史中的劉備可是有主見的很,暴捶督郵的是劉備,起因居然僅僅是因為劉備主動拜見督郵,但是督郵並不想見劉備,張飛其實是拉架的,要不然劉備能把督郵直接砍了。


曹操打荊州時,諸葛亮勸劉備反攻劉琮,借而佔領荊州,劉備嘴上說著不忍心,然而自己卻招呼走了劉琮數萬人的軍隊和眾多文武百官,坐船去江陵貓起來了,這些可都不是諸葛亮教的。實際上諸葛亮是一個治國理政的能手,也是一個戰略大師,但是戰術上講其實並不強。像火燒博望等戰役其實都是劉備出的主意。

所以,一來在這件事上諸葛劉備心不齊,二來相比臨陣作戰諸葛亮確實更適合留守後方。

說來也巧,劉家三代人,劉邦、劉秀、劉備,識人本領那是天下一絕。住長江邊上的都是玩火高手(陸遜、周瑜)

接下來說一說如果劉備成功說服諸葛亮同意伐吳,且把諸葛亮帶過去了,那就一定能贏嗎?


守仁君認為可能性不大,有諸葛亮,劉備或許不會把軍隊往柴火堆裡扎,但是當時吳漢國境其實已經推到了長江三峽一帶,劉備一共也就帶了十萬不到的人馬,從上往下打是很爽,但是人家退到平原把山口給你一堵你怎麼出來?從三峽到南京差不多有九百多公里,這縱深足夠孫權和你耗下去,劉備又不能和孫權死磕,磕久了北邊絕對會有動靜,所以守仁君認為即使夏天裡的那把火沒燒起來,劉備伐吳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和東吳和談,然後接著共同抗曹,最壞的就是劉備數萬大軍深入吳境,曹魏趁蜀中空虛大舉進攻,然後劉備賠了夫人又折兵。


守仁讀仁


並不能。

雖然諸葛丞相是一個很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但是從歷史跡象來看,他並非一個很好的戰術家。在《三國志》中,陳壽對諸葛亮的諸多評價都是非常之高,也只有“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一點是諸葛亮的漏缺,這也說明我們諸葛丞相併非完人,不是《三國演義》裡面那個近乎妖人的“大神仙”。

說他不擅長將略並非是指他不會打仗。在戰略擬定上,諸葛亮非常厲害,以至於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都是“天下奇才”。但是在隨機應變的戰術對決時,諸葛亮確實沒有表現出什麼特別高明的決斷,但是這也無傷大雅。

如果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諸葛亮隨軍出動,也並不會改變吳強漢弱的局面。當時蜀漢主要的問題是兵力嚴重不足,關羽集團的覆滅加上上庸三郡的倒戈,導致劉備至少損失了4-5萬軍隊。而原本在劉備實力鼎盛時期也不過12-13萬軍隊,在當時為了頂住曹魏對漢中的壓力,至少有四萬軍隊駐紮在漢中,其他各個要地也是排滿駐軍,一時間根本無兵可調。而劉備參加夷陵之戰的軍隊只有四萬人,而且還都是新兵蛋子。

再看孫權這邊,不得不說,陸遜既是個帥才也是個將才,在當時指揮打仗也是一流指揮官的級別。東吳有著至少20萬的部隊,可以調動的軍隊也有十萬。夷陵之戰中,陸遜只出動了5萬人馬。再加上本土作戰,優勢要遠高於劉備。

可以說整個夷陵之戰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陸遜在堅壁清野,拖長劉備的補給線,試圖拖垮劉備,以最大程度減少東吳的損失。面對陸遜的這樣的戰爭精英,諸葛亮並沒有什麼優勢,可以說他唯一的作用可能是建議劉備見好就收,還有不要連營。要真是出動蜀漢這邊的軍事天才,那麼非要龐統和法正不可,然而這兩位大才也早已去世。

所以說,就算諸葛亮去了,也沒希望戰勝陸遜,不過可以減少損失。還有可能像諸葛亮北伐那樣出現以戰養戰的局面,總而言之,只要劉備聽諸葛亮的,就不會敗那麼慘,或者還能撈些好處。不過劉備要是真聽諸葛亮的,也就不會發動夷陵之戰了。


火器工坊


我是生活問道。喜歡我,關注我!

劉備夷陵兵敗葬送了蜀漢精銳,同時也葬送了劉備匡扶漢室的神聖使命。假設一下,如果換做諸葛亮統兵伐吳,會不會是另一種結果呢?


起因:

由於荊州事件,孫劉聯盟名存實亡。

荊州的丟失讓劉備的戰略空間遭到了極大的壓縮,加上關羽、張飛兩位結義兄弟慘遭毒手,劉備盛怒之下起兵伐吳。與其說是為關羽張飛報仇,不如說是為了重新獲得戰略空間更為準確。

諸葛亮伐吳:

我們知道,劉備在夷陵遭到了吳軍大都督火攻,幾乎全軍覆沒。這一仗也讓蜀漢喪失了戰略主動的先機。

值得慶幸的是,東吳在劉備進攻之時,再一次與曹魏結為聯盟,約定曹丕大軍攻打漢中,這樣一來就能徹底消滅蜀漢政權。

既想坐收漁翁之利,又忌憚於諸葛亮鎮守漢中,曹魏大軍僅是虛張聲勢,並沒有發動真正的進攻。

如果戰爭之初伐吳的統帥就是諸葛亮,會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呢?答案是不會,不但不會,還會給蜀漢帶來滅頂之災。


劉備作為優秀的軍事指揮人才,選擇的進攻路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諸葛亮領兵,同樣是沿用這條路線發動攻勢。

諸葛亮評價劉備駐軍時拍案叫苦:“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斬此人。”究其原因,是因為計算出陸遜堅守不出就是想利用天氣和地理條件發動火攻。這也是東吳連續三道防線中唯一的機會。

諸葛亮統領的話,至少在夷陵不會讓陸遜得逞。可是如果是諸葛亮統領的話,真正的危險不在夷陵,而在漢中。



聯魏滅蜀:

諸葛亮的能力婦孺皆知,東吳自忖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人選。前期諸葛亮同樣會勢如破竹,但是一旦深入東吳內地,面臨東吳三世經營的國險而民附,不可避免的會陷入遠征黑洞。

由於蜀漢並沒有為這場計劃外的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無論是後勤補給還是兵士水土問題,都會讓一場殲滅戰演變為持久戰。


魏國之所以在劉備伐吳期間始終保持對蜀漢的軍事壓力,但是始終沒有發動進攻,原因就在於諸葛亮鎮守漢中。

現在諸葛亮陷入伐吳困境,即便是一路高歌猛進,曹魏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滅蜀良機。

東有曹魏大兵壓境,命懸一線;南有東吳步步為營,舉步維艱。諸葛亮分身乏術,已經兵陷死地。

劉備兵敗,尚有蜀漢一線生機;諸葛亮兵敗,蜀漢則死無葬身之地。


生活問道


諸葛亮本來就徒有虛名,正史中沒有什麼高招,劉備心裡最清楚,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