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1913~2012),廣東中山人。當代知名漫畫家、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書法家、作家,曾任《新民報》副總經理、貿促會展覽部副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這個文藝界的老頑童,自稱“行走在藝術世界裡的小票友”,以“玩票”的心態,玩出了大家風範。70歲時寫的遺囑,更是驚呆了眾人!

1

追尋漫畫 離家出走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1913年,黃苗子出生在廣東中山一個既有深厚文化傳統,又不乏革新思想的家庭。祖父黃紹昌,曾在張之洞創辦的廣州廣雅書院(清末時期廣東的最高學府)教授詞章。父親黃冷觀從師範學校畢業,卻從業於報界,熱衷於社會活動,鼓吹革命,是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會員。黃苗子雖只有初中文憑,但從小耳濡目染,詩、書、畫樣樣精通。

15歲那年,黃苗子接觸到由葉淺予主編、當時漫畫界幾位中堅人物參與的《上海漫畫》週刊,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漫畫創作的大門。上海這座遙遠而陌生的城市,頓時讓黃苗子覺得熟悉而親切起來。他覺得惟有畫漫畫才值得自己花費精力,身邊那些有趣的事只有在漫畫中才能體現出來。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弘一法師的小屋》

後來,受嶺南畫家黃般若的鼓勵,他開始為香港的《骨子》報、廣州的《半角漫畫》畫漫畫。向報刊投畫稿需要個筆名,黃般若勸道:“你的小名‘貓仔’,把兩個偏旁去掉,‘苗子’不是現成的筆名嗎?”從此,“黃苗子”的聲名越來越響亮。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空山無人 水流花開》

1929年,16歲的黃苗子創作的漫畫《魔》入選香港學生畫展。他把作品寄給了《上海漫畫》,沒想到不久就發表了,而且接到漫畫家葉淺予的親筆回信。黃苗子喜出望外,這使他更加喜愛漫畫,對上海也無限嚮往。對於兒子的藝術天賦,父親黃冷觀卻表現得不屑一顧,他極力反對兒子畫漫畫。1931年1月,黃冷觀將從中華中學畢業的黃苗子送入香港華仁書院學習英文,這讓黃苗子苦不堪言。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作品

1931年10月,黃苗子度過了他的18歲生日。一夜之間,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走自己的路。第二年,黃苗子買了去上海的船票,登船遠行。黃冷觀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得知黃苗子離家出走,當即給時任上海市長的同鄉兼好友吳鐵城拍電報,拜託他關照兒子。

2

身在官場,心在藝壇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1938年於廣州(左起:沈傳仁、黃苗子、丁聰、夏衍)

在吳鐵城的安排下,黃苗子任職於上海市政府。雖身在官場,但心在藝壇,黃苗子認識了漫畫家葉淺予、華君武、丁聰、張樂平等人,常為葉淺予等主辦的漫畫雜誌《時代》投稿,後加入《良友》漫畫畫報作編輯。黃苗子的才華、學識和活動能力,給美術界特別是漫畫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陸續在《生活》雜誌、《良友畫報》、《時代漫畫》、《上海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還與葉淺予、張光宇等人一起組織漫畫界活動。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以《作家漫寫》為題的作家肖像漫畫,連載於上海《小說半月刊》,1934年至1935年,黃苗子作

《小說》半月刊創刊於1934年5月,從第3期改版為大開本。也正是從第3期開始,版權頁“編輯”一欄出現了黃苗子的名字。從這一期始至終刊(第19期),封面畫大都出自黃苗子之手。由於是彩色封面,加之開本寬闊,視覺誘惑力強,完完全全展示出海派風情。黃苗子在封面畫下的簽名很特別,“草字頭”拆兩半中間夾一個“田”字,橫寫,那一時期很流行這樣的簽名方式。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1936年第一屆全國漫畫展,左起丁聰、黃堯、華君武、黃苗子

1936年夏天,黃苗子和魯少飛、葉淺予、張光宇、張正宇、王敦慶等人發起籌備一個全國性的漫畫展覽會,這次展覽是中國漫畫史上第一次全國漫畫展覽,彙集了來自全國以及海外華僑漫畫界的600多幅作品。幾年過後,黃苗子逐漸從一個漂泊來滬的漫畫愛好者,成為上海漫畫界的中堅人物。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鸛魚石斧》

除了在各大漫畫雜誌上發表作品,黃苗子還撰寫了不少理論探討性的文章和評論文章。20世紀30年代有一本彙集了魯迅、胡風、豐子愷、郁達夫、茅盾、葉聖陶等諸多名家文章的《小品文和漫畫》,其中即有黃苗子的一篇《我的漫畫理論——一個嚇人的題目》。

3

藝術做媒,文化做友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鬱風與黃苗子

上世紀30年代,上海的霞飛路有個“漫畫俱樂部”,文人雅士經常在那裡聚會,黃苗子就是在那個俱樂部結識了文學家郁達夫和他的侄女鬱風。當時,黃苗子24歲,鬱風21歲,二人最初在上海相識,後因為抗日戰爭奔赴不同的城市,幾經周折,最終在重慶相逢。因為意趣相投,黃苗子和鬱風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文藝和國事。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1944年5月,他們在重慶天官府郭沫若的家裡舉行了訂婚儀式。同年11月,在嘉陵賓館舉辦婚禮,書法家沈尹默做證婚人,贈詩:無雙妙穎寫佳期,難得人間絕好辭。取譬淵明遠風日,良苗新意有人知。柳亞子和郭沫若合詩:躍冶祥金飛鬱鳳,舞階幹羽格黃苗。蘆笙今日調新調,連理枝頭瓜瓞標。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和鬱風書畫合璧,被譽為中國藝術界的“雙子星”。在藝術創作上,夫婦倆彼此互為師友,開畫展必然是兩人聯展,就連出畫集也是這樣——一本精美別緻的書畫集,書分兩面,從前往後翻是鬱風的畫,名曰《小小畫集》;從後往前翻是黃苗子的書畫,名曰《我這本畫冊》。鬱風優美柔和的畫面,配上黃苗子粗礪剛猛的書法,剛柔相濟。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金文彩墨圖》黃苗子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山空秋色圖》鬱風作

黃苗子曾說:“我和鬱風走到一起,可以說是藝術做的媒,我們的結合完全是志同道合,然後互相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興趣一致,心靈相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這是愛情、婚姻牢固的基礎。”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與鬱風

4

文人之情,惺惺相惜

朋友是黃苗子一生中最大的財富,他曾說:“我這一輩子得到過最大的益處就是朋友,我原來只是中學畢業,沒有什麼學歷,都是靠長輩、朋友的幫助,才有了一些學問。”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1957年,黃苗子到廣州送母親上船回香港,為了研究唐代畫聖吳道子,特別去中山大學拜訪陳寅恪先生。當時,陳寅恪的眼睛已經看不清楚,要跟著一條白線去課堂。黃苗子記得:“陳老的頭腦十分清醒,博聞強記。他指導我,讓我查《新唐書》——第幾卷第幾頁有一些有關唐代壁畫的材料,《舊唐書》第幾卷第幾頁也有——都是如數家珍。”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目盲後的陳寅恪

19世紀50年代的北京,黃苗子曾是詩人聶紺弩家中的常客。他回憶:有一天我跟聶紺弩開玩笑,我說他是研究古代小說的,研究“三國”、“紅樓夢”、“金瓶梅”、“水滸”,我給他書房起個齋名“三紅金水之齋”。他高興得不得了,讓我用隸書寫好了掛在書房。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聶紺弩

黃苗子還與啟功、王世襄等人來往密切,1976年唐山地震後,北京芳嘉園小院的主人王世襄不肯離開他收藏的寶貝,竟想出一個辦法:在他心愛的紫檀大櫃裡睡了好幾個月。後來黃苗子書寫一聯贈他:“移門好教櫥當榻,漏屋還防雨溼書。”橫批:“斯是漏室。”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啟功與王世襄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啟功和黃苗子、鬱風夫婦

黃苗子和畫家許麟廬有著近半個世紀的交情,兩人經歷苦難的時候在生活上相互幫助,在藝術上更是難得的相互欣賞。有一次,一位青年畫家口出狂言,說:“許麟廬的畫易學,三四筆便是蘭草,一兩撇便是竹子,我正在這方面用功,三幾個月,我的畫就可以在琉璃廠見咧。”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許麟廬

黃苗子在報紙上看到這些話後,不禁為這位青年畫家捏一把汗,同時也想為老友鳴不平。於是,黃苗子寫了一篇《下手風雨疾》的文章,他在文中說:“我真想奉告這位青年畫家、這位老弟,許麟廬的‘三四筆’‘一兩撇’是要花一輩子苦功夫的。你想走捷徑,三幾個月,沒門兒……”青年畫家看到後,心中不禁愧疚萬分,連忙致信許老和黃老表示歉意。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懂得維護別人的尊嚴,所以他能夠在許麟廬被青年畫家輕蔑時,挺身而出,為老友仗義執言。同時也以十分友善的態度,對狂傲的青年畫家稱之以“老弟”,給予其善意的提醒和真切的勸告,促其改過改正。這樣一種既能立人達人,也能誨人救人的態度和做法,讓人由衷地信任和敬重。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書法

自古就有文人相輕、同行冤家的說法,而黃苗子處世灑脫大方,以開放包容的心胸與同行交流,讓人感懷欽佩!因此,無論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40年代的重慶,50年代的北京,還是80年代後的劫後餘生,人間事滄海桑田,朋友們風流雲散,黃苗子始終是眾人的黏合劑,他的家也始終是南北文化人的驛站。

5

廣交名人,收藏頗豐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廖冰兄、丁聰、啟功、黃永玉、黃胄、韓美林等人,都是黃苗子在美術界的好友。他說:“從二十歲到上海開始,我就得到很多朋友對我的啟發、教育,所以我覺得要談藝術,首先朋友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黃苗子的很多收藏,也都來自朋友的贈予。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徐秉方 竹雕 啟功黃苗子書法 臂擱

臂擱竹製,立式構圖,中間留開光,上刻有啟功作,黃苗子書二十一字銘:“習靜跏跌當禪板,閣臂鈔書力可緩,一節能持莫嫌短”,字體康健有力。啟功、黃苗子均是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書法家,徐秉方先生又是竹刻大家,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件作品合三人之力完成。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賓虹《陽朔一角》 黃苗子舊藏

據《黃賓虹年譜》記載,1935年,黃賓虹時年72歲,任暨南大學教授。9月,黃賓虹在新華藝專校長汪亞塵家一次雅集中,與徐悲鴻合作《雜樹巖泉圖》並題字贈給黃苗子。平時,黃苗子的書法也經常得到黃賓虹的指點。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1951年,黃苗子與齊白石、葉淺予

黃苗子當年與齊白石老人關係也非常密切,齊白石去世後,他主持了手拓齊白石老人印譜。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趙無極 《無題》黃苗子舊藏

簽名:無極 88

邊跋:此八十年代趙無極兄自法歸國時所贈。每一展觀,心神一暢。苗子記於無夢盦。

鈐印:黃五(朱) 苗子(白) 風苗心賞(白)

趙無極也是黃苗子的知己,19世紀80年代,趙無極自法歸國時,專門贈與黃苗子一幅名為《無題》的畫作。

2008年,嘉德曾舉辦黃苗子個人收藏拍賣專場,90件拍品中包括齊白石的《群蝦》、張大千的《人物雜樹圖》、林風眠的《葦塘鷺鷥》、吳冠中的《竹澗鳴泉》、趙無極的水墨畫《香山印象》等70餘幅畫壇師友繪贈的作品,而好友黃永玉的作品更多達十餘幅。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2006年,黃苗子於黃永玉的家鄉鳳凰題寫“月是故鄉明”

說起黃苗子和黃永玉的交往,還要回溯到1946年。當時黃永玉22歲,黃苗子33歲,黃苗子收購黃永玉的木刻畫,幫助黃永玉走出了生活窘境。從此他們有了幾十年的交往,成為了終身知己。青年時的黃永玉經常向人借書,有些藏書豐富的人不樂意借給他,黃苗子從沒有拒絕,甚至主動地推薦奇書給他。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2011年8月7日,黃苗子(左)最後一次來到黃永玉家

黃苗子對黃永玉說:“我的書庫就是你的書庫,要什麼借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黃苗子珍藏的很多速讀書卡片,也不吝借給黃永玉,一借就是三月半年,任抄任用。黃永玉至今都敬佩不已:“和苗子兄的交往真是珍貴難忘,他對人都是那麼從容溫潤,他是一道清流絕響。”

6

幽默處世,遺囑驚人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70歲時,黃苗子曾寫下遺囑:堅決反對死後開追悼會、座談會,不留骨灰,也不設靈堂。否則,引用鄭板橋的話:‘必為厲鬼以擊其腦’。還主張將自己的骨灰倒進馬桶,或是拌到豬食裡餵豬。他行文流水般的散文遺囑,漫畫大師般淡然的胸懷,驚呆了文藝界。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行書作品龔自珍《秋心二首》

黃苗子晚年住院時,剛住進去人們都對他畢恭畢敬。但很快,他就以幽默謙和的性格與大家親和起來。雖然每隔一天就要做幾個小時的腎臟透析,但他臉上很少顯出難受的表情,護士都心疼了,他卻跟她們開玩笑:“沒事兒,我是特殊材料做的。”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黃苗子作品

和其他老年患者不同,雖然躺在病床上,但黃苗子卻“該看書看書,該畫畫畫畫”,興起時還會為護士畫上一幅肖像畫。許多護士喜歡工餘陪他說話,有人還順便“整蠱”他一下,捏他鼻子逗他玩。更有“膽大妄為”者,趁他熟睡之際,抓起毛筆在他額頭上畫個“王”字。黃苗子發現後不僅不以為忤,還得意洋洋地說:“把老貓變老虎,爽歪了!”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一位護士讚歎說:“他是個不想讓別人悲傷、老是希望帶給別人歡樂的人,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黃苗子一生都在用心交朋友,用感恩的心去為人處世。正如他在《畫壇師友錄》中所說:“生平所受師友之恩,如恆河沙數。” 他的崇高交際風範,值得我們學習推崇。

文藝界的“老頑童”,遺囑驚呆了眾人

2012年1月1日,黃苗子眯縫著眼睛笑著說:“我今天100歲了。” 7天后,他翩然而去,逝前欣慰地說:“我該做的事都做完了!”

  如他廣為人知的漫畫作品一樣,黃苗子的一生充滿了漫畫般的幽默、達觀、瀟灑。但細細端詳,又不難發現這份詼諧背後的深刻與廣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