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孙策死后,没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孙权,是无私吗?

Luck依


大家都知道,过去男人们建功立业,野心大的,是要“家天下”的,譬如秦始皇,是要一世万至万世的;普通一点的,识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搏个“封妻荫子”也是志向所在。

这其中,可没几个是为着“兄终弟及”的,打下的基业与功勋,那可都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孙的。

那孙策为何一反常态,临死前却把东吴基业交到孙权手里呢?他是无私的吗?

有书君认为,孙策的这一举动,既是无私的又是有私心的。

为什么说孙策的举动无私?

此时的东吴,虽据六郡,然霸业未成。外有诸侯觊觎,内有强臣环伺。孙策死时年方26,若传位给自己年幼的儿子,东吴六郡恐立时变为小儿怀金,行于闹市了。

为稳定局势,并为东吴的进一步壮大打好基础,孙策此时将权力交给相面者曾说“寿长”的孙权,是一种无私的大局观。

那为何有书君又说孙策这一举动有私心呢?

孙策不是圣人,他交权给亲弟弟,也是出于孙家的利益。出于血缘亲近的考量,他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孙权,当然,亲兄弟嘛,平日栽培也异于其他兄弟,土地、部属交接更为顺利。

东吴继承者变成了孙权,肥水也没落外人田。

所以说,孙策又是有私心的,要不然干嘛不把权力交给连襟周瑜呢?

总之,孙策出于大局观交权给了亲弟弟孙权,还是尽最大努力想让孙家在东吴坐得更稳更长久的。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孙策临死前继承人主要是在二弟孙权和三弟孙翊之间产生,儿子反而考虑的不多。孙策最终选择孙权作为继承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孙策自195年渡江进攻江东,次年夺取了会稽和吴郡,到200年夺取了豫章郡,基本统一了江东,但是此时对于江东的统治,并不能算稳固。

东汉年间世家和地方豪强的势力很大,吴群的陆朱张顾四大家,还有虞、魏等家族在江东都有很大的势力。孙策夺取江东依靠的主要是父亲留下的淮泗精兵,是一个外来的势力。虽然在占领江东以后孙策采取了和世家豪强合作的态度,任用了不少江东士族人士,但是这一关系仅仅是合作,并不意味着江东士族就已经彻底归顺。

江东的外部压力也不小。孙策和占据荆州的刘表关系并不和睦,甚至还有杀父之仇。孙策占据江东以后,和刘表的冲突不断,双方都多次派兵进攻对方。而江北的曹操日益强大,对江东的威胁也是日增。

此外江东还有山越的威胁,山越们居住地靠近孙策的统治中心吴郡、会稽等地,史书记载“山越好为叛乱”,对孙策的统治威胁也是很大的。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选择年幼的孙绍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此时孙策需要的是一个能主持大局,稳定江东局势的人。张昭等人最初是建议孙策立性格和他相近的三弟孙翊。

但是孙策最终还是选择了孙权,这应该主要是考虑自己去世以后,江东更需要的时稳定当前的局面,特别是缓和和江东士族的关系。而孙翊性格严厉,喜怒形于色,这种性格适合打天下,而不是守成。相对来说性度弘朗的孙权出来主持大局,更利于团结江东士族。

事实也证明孙策这一考虑还是正确的,在他死后,孙权继续延续了他的政策,和江东士族友好合作,在他们的支持下逐步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


不沉的经远


孙策死后,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孙权,而并非是自己的儿子。说实话就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并不是所谓的无私。

当时的他,也只有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才有可能保住他们孙家的荣华富贵。

毕竟孙策死的时候才二十七岁,那时候他的儿子孙浩,最大也就是十岁。

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执掌一片江山呢?

更何况那时候,正是军阀四起,打江山扩展地盘的最佳时机。

一个十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带领千军万马,驰骋在疆场之上的。就年龄上来说,还是孙权比较合适。

他的年龄大,这就是他的优势。

再说了孙策在位的时候,就一直带着孙权在自己身边。

也就是说孙策早就做了另一手打算,万一自己的遭遇不幸,孙权就会立刻代替他掌管东吴的势力。

毕竟孙权是他的弟弟,即使孙权当了王,又或者统一了天下,当了皇帝。他也不会对自己的侄子痛下杀手,赶尽杀绝的。

再一个就是东吴内部也不是那么统一,他们也分为外来集团和土著居民,这一对矛盾本来就是不调和的。恰恰孙权他们这个孙氏集团就是外来户。

所以他们这里面对的压力,也是不小的。

若是内部关系搞不好,他们孙家的江山,不毁在外人的手里,也会倾倒在内部人的手里的。所以,在内外交集的情况下,孙策当然是选择孙权了。

孙权能扛得住,就继续往下抗,孙权扛不住,就只有等着灭亡了。

因为除了孙策之位,已经别无选择了。

还好,后来是周瑜力保孙权,承认孙权的地位,拥护孙权的领导,才让孙权在东吴有了一定的威望, 慢慢的孙权才有了立足之地的。

周瑜对孙权在东吴领导地位的确定,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这些终究是外因,内因还是孙权这个人能力强,懂政治,会交际。

这一点孙策应该也是知道的。

孙策在传给孙权王位的时候,他已经对孙权做了初步的预判。他临终前对孙权说,开疆拓土的话,你不如哥哥我, 但是守江山,匡扶百姓,我就不如你了。

孙策这句话严格上来说并没有错。

但是,孙权绝对不是不能开疆拓土的人,他在位的时候,拿下来的荆州之地,就是孙权开疆拓土的有力证明。

当然了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信任,他不但把东吴做强做大了,最后还当了皇帝。

孙权当了皇帝之后,就把孙策的儿子孙浩封为了王。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果吧,只能说孙策当初的安排是英明的。他选对了人,才得以让东吴他们孙家的江山保留了几十年下来的。


汉史趣闻


孙策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割据了江东一带,也是后来三国东吴的奠基者。但是孙策英年早逝,在建安五年夺取豫章郡统一江东后不久就在狩猎时被刺客所伤,最后身亡,时年二十六岁。孙策死后,接掌江东的不是孙策的儿子,而是孙策的弟弟孙权,这是为什么呢?古代哪个当权者不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后代,孙策却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是他无私吗?显然不是,主要是时局所迫,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孙策作为江东的统治者,不把权力交给儿子而是交给弟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首先就是孙策死时儿子孙绍年龄还太小。虽然孙绍生卒年不详,但孙策去世时才二十六岁,就算古人生子再早,那孙绍也不会超过十岁。把江山交给这么一个娃娃,孙策自然是不放心的,毕竟是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地盘,如果传位给孙绍,难免会有权臣窥觑高位,那么孙策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还不如传位给弟弟,好歹江东还是掌握在孙氏手里。

其次就是孙权能力出众。孙权能在孙策死后守住江东并最终与蜀汉、曹魏三分天下,是有一定能力的,孙策肯定也是早就看出了孙权能力出众,把江东交给孙权比较放心。而且孙权虽然打江山可能不如孙策,但是守江山可比孙策厉害的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孙策为了保全江东也会选择孙权。

接着就是孙策手下的周瑜和张昭能力强大。这二人是跟随孙策打江山的,孙策自然是镇的住他们,但是如果孙绍继位,那这二人怎么可能臣服于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这样一来江东必乱。但当时孙权也只有十八岁,孙策也不确定孙权能不能胜任,所以他还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这是记录在《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中的,可见孙策不仅押宝了孙权,也押宝了张昭,当然此举也可能是让张昭更忠于江东。孙策在把江东基业托付给孙权后跟他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这二人对江东是多么重要,传位给孙权能让这二人继续为江东效力。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恰逢东汉末年的乱世,各地战乱不断,传位给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可能会导致江东内部政权变动和混乱,如果不想江东基业毁于一旦,孙策就必须传位给孙权。当然最后孙权也不负重托,建立吴国,登基称帝,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


风尘讲历史


简单来说,不是无私,而是迫于形势。

孙策在东吴建立过程中是起到了不小作用的,《三国志·吴书》引用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评论称“创基立事,策之始由。”

不过这位东吴奠基人死得非常仓促,自195年渡江起,孙策用了五年的时间,到200年已经基本将江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让江东成为其稳固后方的,这一点,从孙策死后江东叛乱可以看出来。

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年仅26岁。

孙策的确有儿子,据记载他有两女一子,独子孙绍生卒年不详,但从孙策的年纪反推,孙绍不可能超过十岁,江东不稳再加上孙策的身份,使得孙绍不可能继位。

因为孙策并不是一个皇帝,如果他是皇帝,就算是幼子继位,安排好辅政大臣,未必会出大乱,毕竟皇子继位有充分的合法性。可孙策不是,他的身份只是汉朝的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

爵位可以名正言顺地传给儿子,官位却要费一番波折,虽然军阀们都习惯了父死子继后再给朝廷上表的情况,但让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当汉朝的官,朝廷和军阀都很难同意,这个势力也会瞬间成为众人眼中的软柿子,群起而攻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江东基业考虑,孙策一开始就把儿子排除在外,他的候选人只有他的弟弟。

孙策有四个弟弟,孙权、孙翊、孙匡和孙朗,其中孙权和孙翊都是候选人,孙策在二人之中选择了孙权。


平沙趣说历史


孙策是三国时少有的有才能的人物,如果他能够活的长一些,三国的历史可以肯定的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说不定统一三国的是他也未可知,只可惜,天妒英才,在他年仅26岁的时候由于遇刺身亡,临死前,传位的人选有两个,一是儿子孙绍,二是二弟孙权。最后,他把重要的手下叫到跟前,当众传位于孙权,至于他到底是如何想的,已经永远的成为了历史之谜,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各方面的资料进行推测,他这样做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出于无奈,不得不传位于弟弟!而被迫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儿子太小(不到一岁),难堪大任;二是适逢乱世,根基未稳;三是弟弟勇武,难居人下;四是为保妻儿,主动让位。


弥勒徒


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人,奠定了东吴的政权,三分天下有其一。孙坚勇猛善战,带领手下数千精兵,很快就征服了江东,是三国之中最早创业成功的,东吴政权依靠长江天险,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孙策号称江东猛虎,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由此可见孙策不但任人唯贤,而且用人不疑,励精图治,只可惜被刺客刺杀身亡。

孙策传位孙权,原因一,孙策没有子嗣,传位弟弟合情合理;原因二,孙权年幼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而且孙权天生长相就有有帝王之相,目有精光,

孙权十八岁坐领江东,承继父兄之基业,孙权审时度势,赤壁之战时联蜀抗曹,争夺荆州时联魏抗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孙权活到了70岁,是三国之中最晚称帝、在位时间最长、最长寿的帝王。


用户105120613352


肯定不是无私了,这是为了江东的未来,如果把自己打下的江山贸然交给自己年幼的儿子这等于直接宣布自己儿子的死刑,并且他在江东统治根基还不牢固,随时有可能被灭,这个时期需要一位有年长能力的继承人,而孙权聪明明慧,又非常有远见,是个可造之材,所以他从大局考虑也只能把位置传给自己的亲弟弟孙权了,只要保证自己的儿女平安无虞就心满意足了。


甲乙丙丁戊


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