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記者:蔣光明

我區堅持把民生工程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堅持整建制全覆蓋,不做“盆景”、久久為功,有效推動農業生產模式變革、農村環境設施重塑、農民生活質量改善,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持續提升,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全力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臨淄篇章。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堅持把良好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全力優化人居環境。區財政投入1.3億元,帶動鎮村及社會資金近3億元,全覆蓋實施了農村“五化”工程;投入近3000萬,開展農村“廁所革命”,目前已完成無害化改廁6.3萬戶,並配套完善了維護、清運等管護體系;投資6500萬元,實施“同源同網”供水工程,30萬農民喝上了與市民一樣同源優質的自來水;順應農民全面改善生活環境的意願,啟動實施了清潔供暖“氣代煤”、“美麗庭院”建設等系列工程,農村從村外到村內、從戶外到戶內,實現了人居環境的全方位提升。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堅持把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首位,推動富民強村。在全區48萬畝耕地,全覆蓋實施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根據各鎮街道產業發展基礎,打造了“15分鐘群眾就業半徑”,解決農村群眾特別是40歲、50歲人群的就近就業問題;實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今年結合清產核資工作,重點對承包合同進行清理規範,杜絕集體資產流失;在全省率先開展合力救助幫扶行動,積極推進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探索創新“八有八達標”等“後扶貧時代”工作模式,實現4300元線下全部脫貧。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持續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弘揚文明鄉風。實施移風易俗改革,村村建立紅白理事會,將“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納入村規民約,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鄉村文明建設12個典型之一;實施公益性新型公墓建設,已建成162處,村居覆蓋率達59.3%;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760處,被列入全省首批試點區;創新志願服務標準化建設,黨員幹部每年志願服務不少於20個小時。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堅持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實現人才振興。加快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全區種糧大戶發展到179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發展到74家、641家。鼓勵農業園區、農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實習實訓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統籌設立20處村級農技服務站點,建立8支農技推廣服務隊,積極推廣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等技術;依託思遠農業推進標準化種植,“農保姆”APP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介。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和推進鄉村振興協同推進,夯實基層組織。創新村級事務“五代理”,管住了村集體的“錢袋子”“章把子”;投資8000萬元,對全區400餘處村居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升,全面整合文化大院、人社服務站、農家書屋等功能,實現集成一站式服務;創新黨性教育體檢,建立5處黨性教育體檢中心,常態化實現黨員一年兩次體檢,相關經驗寫入中央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
臨淄:譜寫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