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美猴王出世以來,出現的第一個神秘人便是給美猴王指引神仙所在地的樵夫。樵夫是神秘的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他是孝子,原著道:“猴王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砍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樵夫大孝,世人之榜樣。大孝不錯,但他也是神秘的。在那荒山之中,難見人家,卻出現了一位樵夫,這很奇怪。很多朋友認為他就是遠離鬧市的普通樵夫,但我並不贊同。我認為,他是美猴王的授業恩師,須菩提祖師。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為何這樣講呢?四點原因:

第一:天賦異稟:“八九歲才知人事”,此處“人事”何意?人世間的事或人的意識的對象。這樣的一個孩子,要麼缺心眼,要麼天賦異稟。樵夫缺心眼嗎?不缺。他精明的很,他清楚這個世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捨棄一切,供養老母。既然不缺心眼,那就是天賦異稟了。面對天賦異稟的樵夫,須菩提祖師會怎樣?會迫不及待的將他收入門中。不就是供養老母嘛,邊修行邊照料一樣。碩大的斜月三星洞,不缺供養樵夫老母那點錢。

可事實是,樵夫依然是樵夫。為何?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樵夫,此樵夫為須菩提祖師本人。此處的“八九歲才知人事”說的是須菩提祖師自己天賦異稟,而非他人。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第二:奇怪的詞:原著道:“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樵夫道:我說甚麼神仙話?猴王道:我才來至林邊,只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

樵夫說《滿庭芳》是神仙教他的?既然樵夫不修道,為何兒還要加上一句“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呢?很明顯,這是故意引孫悟空,讓孫悟空聽到這句詞,主動來找自己。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孫悟空,你遇到的人非仙即道。

須菩提祖師即便要教樵子散心、解困的詞,也沒有必要說上那最後一句。所以,只有須菩提祖師是樵夫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那句話。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第三:執意不去斜月三星洞:原著道:“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砍柴,你自去,自去。”

樵夫執意不去三星洞,為何?怕穿幫。之前樵夫,更像一個看破紅塵俗世的人,什麼功名利祿與自己沒多大關係。自己只要砍柴供養老母便可。可此處呢?卻斤斤計較起生意。難道西牛賀洲的人,窮到必須每天打柴才能吃上飯,少一天就不行的地步嗎?我想不是。樵夫之所以前後判若兩人的原因便是,他本就不是樵夫,他是須菩提祖師本人。假如真是樵夫,為了生活,也會住在山下,免得路途遠,錯過生意。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第四:童子的話:原著道:“少頃間,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仙童……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甚麼人在此搔擾?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仙童笑道:你是個訪道的麼?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

我相信神仙能掐會算,但童子說了,“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很顯然,須菩提祖師非常倉促的讓童子去開門。他那樣的洞察力,至於這麼倉促嗎?不至於。假如樵夫不是須菩提祖師,那祖師應該早就算到有靈猴來學道,可事實卻是很倉促的命童子開門。造成此種局面的唯一合理解釋便是,孫悟空別了樵夫之後,化身樵夫的須菩提祖師一路跟隨孫悟空,怕孫悟空走錯了路。等孫悟空臨近山門時,他才回到自己的真身,然後下榻,沒等說原因,便讓童子開門,以此讓孫悟空覺得須菩提祖師了不起。

你還記得《西遊記》中給孫悟空指路的樵夫嗎?他到底是何方人物!

以上四點,足以說明樵夫就是須菩提祖師。為了製造一種神秘感,為了不讓孫悟空察覺,他化身樵夫,指引孫悟空到斜月三星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