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合肥為什麼不沿用古稱“廬州”?

大昱


合肥”名稱之由來,說法有二。

最早出現在隋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夏水暴漲,施(今南淝河)合於肥(今東淝河),故曰合肥,這是一種說法;

唐代時有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裡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合肥是南淝河與北淝河交匯的地方, 匯合點在逍遙津,所以稱合淝,後省去三點水。

合肥原名叫廬州,自秦置縣,是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直到明清還一直叫廬州府,屬於府治行政機構,相當於現在的計劃單列市,解放之前、之後一直叫合肥,後來四川有個瀘州,於是地級市不能重名、諧音,所以改不回廬州了!

合肥在近些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迅速,還被冠上了“霸都”的名號,獨霸神州之意,立足中國,展望世界。合肥二字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



廬州那些事兒



因為合肥不是廬州。廬州是廣域型行政區,代指一大片區域。合肥市起源於當年的合肥縣,合肥縣是歷史上廬州管轄的一部分。本質上合肥市從來沒有改名,是合肥縣在建國後因為當了省會升級成了省轄市,逐步轉為地級市。廬州府因為北洋政府時期的“廢府存縣”改革而被撤銷,屬於直接銷燬,沒有跟其他行政區形成任何傳承關係。這就好比松江府消失後就基本後繼無人了,上海市也是在上海縣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上海也不是松江的繼承人。類似情況的還有西安市與長安的關係,長安縣(現在是長安區)歷史上一直有,一直沒改名;唐代首都叫長安是因為中央政府(皇城)在長安縣境內,按照這種叫法我國首都就得說成是“二環裡”了。這一類行政區劃地名變遷現象可以概括為“下克上”。

如果單純論好不好聽,還是可以討論討論的。但這裡只想先說明一下合肥以前就叫合肥。

看到評論區的一些留言額外補充一些。

首先說一下,除了“下克上”,其他地區地名變遷或者不變的原因是什麼。拿安慶舉例子,有人說按照我前文的說法是不是安慶也得改名才對?首先我沒有要求安慶改名。其次我們得看它的歷史變遷。

“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時期。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廢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牆磚石改築於宜城(盛唐灣宜城渡之陰)為新安慶府”(治址在今安慶市),並遷懷寧縣治附郭。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從此以後,安慶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一致,沿用至今。1949年4月,安慶解放。並與同年設立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屬皖南行署區,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嶽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1951年桐廬縣改名為湖東縣,1955年7月1日湖東縣改名樅陽縣。1949年設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轄。1952年安慶市由省直轄。1960年安慶市委託安慶專署領導。1961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88年8月17日地市合併,國務院批准合併安慶市與安慶地區行政公署,設立地級安慶市。”

安慶誕生之初就是府城,也就是“府”一開始就代指這個城市了,這是其一;懷寧縣附郭,這在古代基本上類似於今天市轄區的概念,有些特殊情況下府城所在的城鎮是數縣交界處且離縣城非常近;其處於中心位置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佔大頭。若是組成一個大城市則上級就有代表此地的權力了;最重要的一點是懷寧縣現在還在,本身並未消失,甚至都沒設區。那麼作為懷寧縣的老上級,從安慶府變安慶市沒什麼不妥。


uncle德魯大叔


經常聽到一種說法:美到極致的廬州,為啥要改名“土掉渣”的合肥?應該改回廬州。事實上呢,廬州定名之前700年,這裡就已經叫合肥了。

合肥這個地名最早出現,是在漢武帝時間。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國被改為九江郡,合肥作為九江郡的縣,出現在地圖上。

為啥叫合肥,不叫合瘦?其實,這個“肥”,最早是指淝水。《水經注》說的明白,南淝河(古名施河)與東淝河在此合流,所以起名合肥。另外一種說法是:原來有兩條淝河,但源頭卻來自同一條河,所以稱為合淝。

有人建議,為了尊重歷史,合肥應該改回“合淝”。大可不必如此,很多人覺得合肥這名已經“夠土了”再加個“三點水”,會更讓人不適應的,還不如叫廬州呢。

從漢朝開始,合肥就是淮南江北的重鎮,可以說得合肥者佔地利。三國時,孫權和曹操為爭奪合肥展開慘烈廝殺。曹操佔據合肥,對孫權的長江防線構成極大威脅。孫權在公元215年大舉北上,結果讓張遼在合肥一戰成名,“張遼大戰逍遙津”,孫權慘成背景板。魏吳雙方總共在合肥打了5次,投入兵力非常多,出馬的多是一線大腕,足見合肥對雙方的重要性。

另外一場著名的合肥之戰,是在公元506年。北魏趁南齊內亂攻下重鎮合肥。丟掉合肥,對梁朝來說是滅頂之災。皇帝蕭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收回合肥,出馬的是北人號稱“韋虎”的一代名將韋睿。韋睿放水灌合肥城,最終拿下合肥,確保了國都建康的絕對安全。

只要是南北對峙,合肥就一定是雙方爭奪的焦點,誰都不敢在合肥玩火。

直到隋文帝統一天下,才將北齊的合州改稱為廬州,治所在合肥縣。隋煬帝亂改一通,改成廬江郡,唐高祖李淵又在公元620年改了回來。

唐朝的廬州隸屬於淮南道,雖然不是治所(在揚州),但廬州卻正好處在淮南道的最中間位置,地勢非常重要。在唐朝大一統的格局下,合肥顯得非常平靜。唐末大亂,合肥不北不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合肥再次強勢登上歷史舞臺。

五代十國有個最強國之一,就是楊行密建立的吳國,是有能力、有資格爭奪天下的梟雄之一。而楊行密,即是合肥人,又起家於合肥,自稱廬州刺史,開始縱橫淮南江北。只要楊行密戰事稍有不利,他就打算退回廬州,這是他的根本重地。

合肥真有這麼重要嗎?送你一句話,這是古人說的:(合肥)天生的重慶,鐵打的廬州。合肥就像鐵打城池一樣,號稱鐵廬州,想攻下合肥,不放點血是不可能的。

北宋是治世沒啥可說的,但可以提及一個人物:生於合肥的“開封府尹”包拯。你所熟悉的包公斷案故事,這一切都要從合肥講起。

到了南宋,合肥再次一線防禦重鎮。金朝只要南下攻宋,必先拿下合肥,否則容易被抄後路。蒙軍攻宋,但南宋始終控制合肥,無論是蒙哥還是忽必烈都沒辦法。直到宋將夏貴在南宋滅亡前夕,將合肥獻給元朝,“(丟合肥)宋事至此不可為矣!”

從隋朝開始,廬州就是合肥正式的州名,但治所一直在合肥縣。唐宋因之,元朝繼續,不過元朝的廬州路範圍較大,包括現在的六安、蕪湖,甚至還管轄過今屬湖北的英山縣。

朱元璋定鼎南京後,更加重視作為南京門戶的合肥,1363年升為廬州府,同時也是江淮中書省駐地(省會),那時明朝還沒成立呢。

清朝依然是廬州府,但當時的安徽省會在安慶。直到抗日結束後,合肥才成為安徽新的省會。後來又幾經波折,1958年,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會。

像合肥這樣的省會城市,如果改名,波及面太廣。合肥改名廬州的話題,熱度有了,但現實中要實現改名,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大家都叫習慣了合肥,謎語“兩個胖子”,謎底是合肥,不是很可愛嗎?


地圖帝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擴展資料:合肥地區開發較早,在城東,有肥東大陳墩和城大墩、吳大墩、藥劉等;城西,有肥西古埂;城西北,有蜀山區塘崗等一批新石器時期的遺址,遺址發掘文物證明,不僅代表著5000年前合肥地區已有人類居住生活,而且創造了合肥大地歷史,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如塘崗遺址古聚落,從幹欄式到落地式,房周有防水坡與排水溝;主房一側帶有跨間(院落前身),是構建江淮傳統民居特點的前提;四合院五千年在這裡起源,今天,卻成為北京文化特色。在古埂發現陶網墜,說明五千年先人就衝破單純採集生活,已張網捕魚。大陳墩遺址發現稻粒結塊,是長江中下游種植水稻最早,玉琮的鑽孔技術和精湛製作工藝等。肥西縣上派鎮出土的商周青銅器鑄刻銘文的文物,父丁觚,圈足內壁有銘文“父丁”,其上有族徽。戈爵,鋬內側腹壁有“戈”字銘文。說明文字形成之初,在合肥地區已得到快速應用與傳播。1949年1月21日,合肥縣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設市。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1965年由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長豐縣,該縣也成為合肥市第一個市轄縣。


北城以北指北針


合肥為什麼不沿用古稱“廬州”?合肥之名雖然悠久,但是仍然不如廬。廬州雖然是隋朝才有的,但廬國的歷史比合肥更久遠。另外,合肥在歷史上是作為一個縣名存在的。與廬州相比,不如廬州大氣。作為淮南郡的屬縣,叫合肥明顯更合適。

至於揚州治所,也不是因為合肥有多發達。而是合肥為軍事要地,三國魏的徵東將軍司令部在合肥,為了便於支持徵東軍,揚州刺史跟隨進駐合肥而已。彼時揚州所管,僅轄皖中而已(揚州絕大部分在吳國手裡)饒是如此,魏屬揚州的中心城市,仍是壽春無疑。

隋唐以後,壽春逐漸被合肥所取代。合肥真正成為一郡一州中心,乃是廬州時期。一直用到民國元年。合肥歷史興也好,衰也罷。合肥一名自始至終所指不過一縣之地。遠不能代表今日全部合肥四縣四區一市。廬州以及廬州府則是一個地市級行政區之名。所以,廬州遠比合肥更能代表合肥的歷史。

合肥為什麼不沿用古稱“廬州”呢?


沙漏遺愛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地方都可以問

例如:

石家莊為什麼不改名正定?

棗莊為什麼不改名蘭陵?

黃山為什麼不改回徽州?

.......

地名更換要慎重!!!


安徽新鮮事兒


毛主席說過:合肥不錯為皖之中


廬東大哥


鹹吃蘿蔔淡操心,問這種無聊的問題。改了你又要問,合肥為什麼要改名叫廬州。這事無語


歪果仁21935


先有合肥後有廬州,再說合肥、廬州都是地名但級別不同,廬州是府下轄合肥縣,黃山在安徽,總不能叫安徽山吧。


胡巢臨1


變成廬州以後你又要問怎麼不改成合肥,總結你就是屁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