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合肥为什么不沿用古称“庐州”?

大昱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

最早出现在隋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时有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是南淝河与北淝河交汇的地方, 汇合点在逍遥津,所以称合淝,后省去三点水。

合肥原名叫庐州,自秦置县,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直到明清还一直叫庐州府,属于府治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计划单列市,解放之前、之后一直叫合肥,后来四川有个泸州,于是地级市不能重名、谐音,所以改不回庐州了!

合肥在近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迅速,还被冠上了“霸都”的名号,独霸神州之意,立足中国,展望世界。合肥二字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合,兼并天下之意。肥,海纳百川之实。



庐州那些事儿



因为合肥不是庐州。庐州是广域型行政区,代指一大片区域。合肥市起源于当年的合肥县,合肥县是历史上庐州管辖的一部分。本质上合肥市从来没有改名,是合肥县在建国後因为当了省会升级成了省辖市,逐步转为地级市。庐州府因为北洋政府时期的“废府存县”改革而被撤销,属于直接销毁,没有跟其他行政区形成任何传承关系。这就好比松江府消失後就基本後继无人了,上海市也是在上海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上海也不是松江的继承人。类似情况的还有西安市与长安的关系,长安县(现在是长安区)历史上一直有,一直没改名;唐代首都叫长安是因为中央政府(皇城)在长安县境内,按照这种叫法我国首都就得说成是“二环里”了。这一类行政区划地名变迁现象可以概括为“下克上”。

如果单纯论好不好听,还是可以讨论讨论的。但这里只想先说明一下合肥以前就叫合肥。

看到评论区的一些留言额外补充一些。

首先说一下,除了“下克上”,其他地区地名变迁或者不变的原因是什么。拿安庆举例子,有人说按照我前文的说法是不是安庆也得改名才对?首先我没有要求安庆改名。其次我们得看它的历史变迁。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为了阻止蒙古大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废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墙砖石改筑于宜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为新安庆府”(治址在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此地濒临长江,易守难攻。从此以后,安庆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1949年4月,安庆解放。并与同年设立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属皖南行署区,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1951年桐庐县改名为湖东县,1955年7月1日湖东县改名枞阳县。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88年8月17日地市合并,国务院批准合并安庆市与安庆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安庆市。”

安庆诞生之初就是府城,也就是“府”一开始就代指这个城市了,这是其一;怀宁县附郭,这在古代基本上类似于今天市辖区的概念,有些特殊情况下府城所在的城镇是数县交界处且离县城非常近;其处于中心位置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占大头。若是组成一个大城市则上级就有代表此地的权力了;最重要的一点是怀宁县现在还在,本身并未消失,甚至都没设区。那么作为怀宁县的老上级,从安庆府变安庆市没什么不妥。


uncle德鲁大叔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美到极致的庐州,为啥要改名“土掉渣”的合肥?应该改回庐州。事实上呢,庐州定名之前700年,这里就已经叫合肥了。

合肥这个地名最早出现,是在汉武帝时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国被改为九江郡,合肥作为九江郡的县,出现在地图上。

为啥叫合肥,不叫合瘦?其实,这个“肥”,最早是指淝水。《水经注》说的明白,南淝河(古名施河)与东淝河在此合流,所以起名合肥。另外一种说法是:原来有两条淝河,但源头却来自同一条河,所以称为合淝。

有人建议,为了尊重历史,合肥应该改回“合淝”。大可不必如此,很多人觉得合肥这名已经“够土了”再加个“三点水”,会更让人不适应的,还不如叫庐州呢。

从汉朝开始,合肥就是淮南江北的重镇,可以说得合肥者占地利。三国时,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展开惨烈厮杀。曹操占据合肥,对孙权的长江防线构成极大威胁。孙权在公元215年大举北上,结果让张辽在合肥一战成名,“张辽大战逍遥津”,孙权惨成背景板。魏吴双方总共在合肥打了5次,投入兵力非常多,出马的多是一线大腕,足见合肥对双方的重要性。

另外一场著名的合肥之战,是在公元506年。北魏趁南齐内乱攻下重镇合肥。丢掉合肥,对梁朝来说是灭顶之灾。皇帝萧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收回合肥,出马的是北人号称“韦虎”的一代名将韦睿。韦睿放水灌合肥城,最终拿下合肥,确保了国都建康的绝对安全。

只要是南北对峙,合肥就一定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谁都不敢在合肥玩火。

直到隋文帝统一天下,才将北齐的合州改称为庐州,治所在合肥县。隋炀帝乱改一通,改成庐江郡,唐高祖李渊又在公元620年改了回来。

唐朝的庐州隶属于淮南道,虽然不是治所(在扬州),但庐州却正好处在淮南道的最中间位置,地势非常重要。在唐朝大一统的格局下,合肥显得非常平静。唐末大乱,合肥不北不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合肥再次强势登上历史舞台。

五代十国有个最强国之一,就是杨行密建立的吴国,是有能力、有资格争夺天下的枭雄之一。而杨行密,即是合肥人,又起家于合肥,自称庐州刺史,开始纵横淮南江北。只要杨行密战事稍有不利,他就打算退回庐州,这是他的根本重地。

合肥真有这么重要吗?送你一句话,这是古人说的:(合肥)天生的重庆,铁打的庐州。合肥就像铁打城池一样,号称铁庐州,想攻下合肥,不放点血是不可能的。

北宋是治世没啥可说的,但可以提及一个人物:生于合肥的“开封府尹”包拯。你所熟悉的包公断案故事,这一切都要从合肥讲起。

到了南宋,合肥再次一线防御重镇。金朝只要南下攻宋,必先拿下合肥,否则容易被抄后路。蒙军攻宋,但南宋始终控制合肥,无论是蒙哥还是忽必烈都没办法。直到宋将夏贵在南宋灭亡前夕,将合肥献给元朝,“(丢合肥)宋事至此不可为矣!”

从隋朝开始,庐州就是合肥正式的州名,但治所一直在合肥县。唐宋因之,元朝继续,不过元朝的庐州路范围较大,包括现在的六安、芜湖,甚至还管辖过今属湖北的英山县。

朱元璋定鼎南京后,更加重视作为南京门户的合肥,1363年升为庐州府,同时也是江淮中书省驻地(省会),那时明朝还没成立呢。

清朝依然是庐州府,但当时的安徽省会在安庆。直到抗日结束后,合肥才成为安徽新的省会。后来又几经波折,1958年,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会。

像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如果改名,波及面太广。合肥改名庐州的话题,热度有了,但现实中要实现改名,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大家都叫习惯了合肥,谜语“两个胖子”,谜底是合肥,不是很可爱吗?


地图帝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扩展资料:合肥地区开发较早,在城东,有肥东大陈墩和城大墩、吴大墩、药刘等;城西,有肥西古埂;城西北,有蜀山区塘岗等一批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遗址发掘文物证明,不仅代表着5000年前合肥地区已有人类居住生活,而且创造了合肥大地历史,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塘岗遗址古聚落,从干栏式到落地式,房周有防水坡与排水沟;主房一侧带有跨间(院落前身),是构建江淮传统民居特点的前提;四合院五千年在这里起源,今天,却成为北京文化特色。在古埂发现陶网坠,说明五千年先人就冲破单纯采集生活,已张网捕鱼。大陈墩遗址发现稻粒结块,是长江中下游种植水稻最早,玉琮的钻孔技术和精湛制作工艺等。肥西县上派镇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铸刻铭文的文物,父丁觚,圈足内壁有铭文“父丁”,其上有族徽。戈爵,鋬内侧腹壁有“戈”字铭文。说明文字形成之初,在合肥地区已得到快速应用与传播。1949年1月21日,合肥县和平解放,同年2月,合肥设市。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1965年由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的边缘结合部划并而成长丰县,该县也成为合肥市第一个市辖县。


北城以北指北针


合肥为什么不沿用古称“庐州”?合肥之名虽然悠久,但是仍然不如庐。庐州虽然是隋朝才有的,但庐国的历史比合肥更久远。另外,合肥在历史上是作为一个县名存在的。与庐州相比,不如庐州大气。作为淮南郡的属县,叫合肥明显更合适。

至于扬州治所,也不是因为合肥有多发达。而是合肥为军事要地,三国魏的征东将军司令部在合肥,为了便于支持征东军,扬州刺史跟随进驻合肥而已。彼时扬州所管,仅辖皖中而已(扬州绝大部分在吴国手里)饶是如此,魏属扬州的中心城市,仍是寿春无疑。

隋唐以后,寿春逐渐被合肥所取代。合肥真正成为一郡一州中心,乃是庐州时期。一直用到民国元年。合肥历史兴也好,衰也罢。合肥一名自始至终所指不过一县之地。远不能代表今日全部合肥四县四区一市。庐州以及庐州府则是一个地市级行政区之名。所以,庐州远比合肥更能代表合肥的历史。

合肥为什么不沿用古称“庐州”呢?


沙漏遗爱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问

例如:

石家庄为什么不改名正定?

枣庄为什么不改名兰陵?

黄山为什么不改回徽州?

.......

地名更换要慎重!!!


安徽新鲜事儿


毛主席说过: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庐东大哥


咸吃萝卜淡操心,问这种无聊的问题。改了你又要问,合肥为什么要改名叫庐州。这事无语


歪果仁21935


先有合肥后有庐州,再说合肥、庐州都是地名但级别不同,庐州是府下辖合肥县,黄山在安徽,总不能叫安徽山吧。


胡巢临1


变成庐州以后你又要问怎么不改成合肥,总结你就是屁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