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珠城韵味」一方美食养一方人,老蚌埠人舌尖上的传承!

“街上走红大龙虾,肉嫩汁香壳能咂。

不知缘何易上瘾,一日未尝难识家。”

1992年《珠城周末》发表的这首打油诗,老食客们或许还记得。

「珠城韵味」一方美食养一方人,老蚌埠人舌尖上的传承!

说到蚌埠大蚂虾的“前世今生”,那也真是繁华!想当年,就全省范围而言,“河虾、海虾,难比蚌埠大蚂虾。”那是没打广告就深入人心的佳话。

上世纪70年代,蚌埠人就开始吃蚂虾,蚌埠的餐饮业也开始研究蚂虾的制作方法,从开始的煮、炒,到现在的炸、焖,在加上每家的不同配料,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蚌埠第一条以蚂虾命名的街——蚂虾街。

到80年代的时候,蚌埠就有了很多露天市场,中期有了一条以蚂虾名字著称的街道叫蚂虾街,这条街是老蚌埠人心中永远的记忆点,成为了老蚌埠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安徽展开的一张长卷市井图,代表了蚌埠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珠城韵味」一方美食养一方人,老蚌埠人舌尖上的传承!

↑蚂虾街是蚌埠市蚌端口的一个特色美食街,位于南山路与青年路交叉口处↑

蚂虾街的经营户介绍:当时周末常有来自上海、南京的食客驱车而至,寻觅蚌埠龙虾的真味。

蚂虾街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每年4-9月份,是吃龙虾的旺季,鼎盛时期,蚂虾街60余户每日销售超过5吨龙虾,日客流量万余人次,至少为1500余名创业者(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网友蚌埠新华:(蚂虾街)是安徽省最早形成的卖蚂虾集中地方,而且味道非常好。有特色。

网友:“拿张蚌埠地图,用针随便扎三下,可能戳中了八个秘制小龙虾摊子”

一首《老蚌埠大蚂虾》重振老蚌埠雄风,走向世界!

“老板可有位置喽 四个麻里一盆虾”

“老弟几位 坐倒啤酒来一扎”

“别光顾着拉呱 催催老板快上虾”

这些耳熟能详的蚌埠话,听起来十分亲切,过瘾。

而几位美女穿插其中,不停的说

“想吃大蚂虾 先学蚌埠话”

让人感觉大蚂虾就是蚌埠的特产。

众所周知,蚌埠方言中小龙虾就叫大蚂虾,听起来十分亲切。主唱刘海和易宁是土生土长的蚌埠人,蚌埠话那是相当地道。作者通过歌词描述蚌埠人吃大蚂虾的历史,同时穿插了大量蚌埠风土人情,把老蚌埠文化通过歌曲和MV传递给每一个人。

「珠城韵味」一方美食养一方人,老蚌埠人舌尖上的传承!

↑MV片段截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段文化的传承

1988年,安徽省文史馆馆员郭学东将小蚂虾写入了《蚌埠市志》,这是小蚂虾第一次登堂入室,见诸于文字记载。

「珠城韵味」一方美食养一方人,老蚌埠人舌尖上的传承!

↑《蚌埠市志》↑

郭学东说,粗放式的经营,充满豪气的吃法,与蚌埠人的性格特点和地域特色刚好契合。蚂虾街四通八达,这里有着蚌埠码头文化遗风,也有着多年积淀的蚌埠商铺文化元素穿街而过,是蚌埠人的一大骄傲。

纪录片《虾街十年》的镜头下详细纪录:十年,一个不长不短的时间,有些东西可能尘封不变,但另外一些却足够沧海桑田。虾街十年,从寥寥几家蚂虾摊到虾摊琳琅再到最后的门可罗雀,我们无法清楚地知道其中的每一幕场景,但当事人甚至是旁观者却必然历历在目,因为那是属于他们的十年,那是属于他们的人生脚印。

「珠城韵味」一方美食养一方人,老蚌埠人舌尖上的传承!

↑纪录片《虾街十年》↑

一条街一段记忆,一座城一个特征,蚌埠的发展日新月异,童年的记忆点瞬间难以追寻,但从我们大蚂虾身上便能找到这种情怀,这种来自俺们老蚌埠人舌尖上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