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我们在福州我们了解寿山石

寿山石矿在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归集体所有,由生产大队管理开采。至70年代由轻工业部投资33万元,筹办“北峰寿山石矿”,1978年国家矿移交给寿山村委会经营。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寿山石矿由石农自己合股向村委会缴纳矿税后进行开采。

由于石农有丰富的经验,加上设备的改良,因此寿山石新种类也增加许多。以下笔者将改革开放后新出的石种,以及它的质地、颜色、命名和开采的年代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

一、鲎箕石

出于高山石打洞前面,山脚夹谷中。1986年由芹石村潘家挖掘发现石头,以地名命名“鲎箕石”。

鲎箕石以块埋在山里,经过悠久的土壤滋养,有的形成皮,质地细嫩,粗纹萝卜丝。白色和白田极为相似,俗称“鲎箕石”。颜色也有金黄色、暗红色。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二、荔枝洞石

1986年出于高山半山腰的北面,洞口有株野荔枝树,故得名。寿山石农潘家祥等合股开采,人称老人帮,后又有黄琪友等合股开采,石质通灵,艳丽无比,红、黄、白、黑各色俱有,性老质坚,并含细纹萝卜丝,可为寿山石中上品。1993年又开出新荔枝洞石,但与旧荔枝洞石相比,在色泽上偏差很多。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三、大山石

由于工业用老岭石大量开采,1987年在柳岭山旁纵深开采中,开出较多的大山石,是以地名取之。大山石中有大山通、大山黄、大山绿、大山红、大山白。质地硬,大部分有圆形斑纹,体现其自然美。

大山通,具有特别通灵结晶体,有红、黄二种。绿、白色两种多数含砂,难于手工雕刻。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四、鸡母窝石

位于荔枝洞石矿后背。1989年寿山石农潘木金等合股开采,以地名取名。其石质相似荔枝洞石,大部分薄性,并含有石皮,少见萝卜丝,石料偏小,质坚,白色有的含有蓝地,相似天蓝冻,石多有黑点,有红、黄、白、黑、蓝色。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五、月尾仙(善伯尾)石

1991年由寿山石农黄光胜等合股开采,另有黄光通、黄老候等七股开采,还有王忠相、黄日贵等六股开采。有善伯山脉向月尾方向开采的石头为月尾仙。

其石质相似于老善伯,有红、黄、白、黑色,但含有月尾绿色地,虽然石量很大,但多出现花生糕杂质,好坏石质各占一半。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六、松柏岭石

位于大山隔壁山脉,地名为松柏岭,历史上就有开采的记载并以松坪岭命名,所以现在仍命名为松柏岭石。1991年当地石农曾开采出一批石头,石量不大,大部分偏粗,质坚,有红、黄、白、黑、绿色。这批石头中大多有细裂纹,但小部分质地通灵,相似于高山石,绿色好的如艾叶绿。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七、马背石

1992年由寿山石农陈永宝、章国荣合股在寿山马背山开采,取名为马背石,由于和都成坑同一山脉,其石质与都成坑相似,料大、偏粗、石实,少裂痕,有红、黄、白、黑,有的有通灵结晶,薄线相似于都成坑。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八、善伯旗石

1995年寿山石农王必常、黄连银合股,在旗降仔山与善伯交界处开采,出石量较大,取名为善伯旗石。其特点有红、黄、白、黑、紫色,有的颜色纯,有的色彩交错,少裂纹。

有时会开采出蛋形独石一样外白内黄的善伯旗石,此石经过油泡一段时间,透明度更强,显得更美丽,属于油性。有的石会出现金砂地。紫色相似于旗降紫,但不部分出现花生糕。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九、山秀园石

山秀园位于松坂岭与三仔濑之间一个自然村,村名山秀园。1996年该村村民开采出一部分石,有红、黄、白,块度小,石质相当好,蜡质强,含细粒砂点。取名为山秀园石。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十、汶洋石

产于老岭山后面,1998年由汶阳村陈书华进行开采,出石后,以村名命名。1999年以前开采的石头,在洞中看无裂痕,拿出洞外裂痕越来越多,人们一度认为该石怕空气,直到后期才找到了保存的方法。

2000年向山底部深度挖掘,开出的石裂纹少,其石质有红、黄、白、黑,颜色鲜艳,色彩区分清楚。质纯,是作巧色章的好材料,好的可与芙蓉石相媲美。

鼎盛的上世纪80~90年代,到底出了多少好石头?

本文摘自《寿山石雕元老论文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