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投行與投資

投行與投資

投行與投資

投行

標的項目所屬行業有很好的成長性,年均複合增長率15%以上;行業沒有形成格局,標的企業是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高管團隊海歸博士千人計劃背景;多項發明專利,擁有核心技術壁壘;市場佔有率高,成長性好;財務指標漂亮銷售額淨利率增長率均表現優異;資本路徑清晰,IPO計劃指日可待,退出渠道明確;業績承諾對賭,風險可控;現階段PE價格低,回報率高......這樣的言辭是不是很熟悉,各種路演時的標準話術:從行業、團隊、市場、技術、財務、資本等方方面面來包裝宣傳項目,這是投行思維!

投行與投資

投資

行業成長性的支撐在哪,標的的核心競爭優勢如何,團隊的管理能力是否具備把企業帶到更遠,市場最終用戶對產品的反饋如何,財務指標是否有水份,業績承諾是否有兜底能力,中介機構是否聘請及對項目的看法、資本路徑的可行性,風險到底如何,企業的優勢在哪,有什麼樣的價值體現......這樣的質疑拷問是不是很普遍,不斷的提問題找毛病,考慮各種風險,挖掘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投資價值,不斷的逆向思維對企業所有的優勢進行一一證偽,仔細考察這些優勢背後的證據是否可靠,邏輯是否經得起推敲,這是投資思維!

投行與投資的區別

投行是包裝好項目,把項目賣出去,本質是賣方思維!投行無論是面對監管部門,還是面對投資者,其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告訴大家,我的客戶(發行人、融資方)是如何的優秀,如何的值錢。也就是說,投行是要說發行人的好話,小優點發掘成大優勢,招股書、投資建議書的優勢寫上一堆。遇上投行新手,老將們還要語重心長地私下教育一番,咱們先要說服自己相信這是一家好企業,內心真正的認可他,才能落筆生輝,讓投資者相信這是一家好企業。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也是一樣。至於監管部門的條條框框,本質上是防止發行人和投行吹牛吹過了,最後讓信息不對稱的投資者吃虧。

投資是發掘好項目,把項目買進來,本質是買方思維!投資人說服別人沒有任何意義,掏出真金白銀的是自己或是自己管理的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對所投資的項目負責,對錯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檢驗。作為買方,當然要對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加關注,但是與賣方不同,買方要找出企業真正的優勢。所謂真正的優勢,應該是行業內普通的競爭者無法做到的。在撰寫投資分析報告的時候,對投資的邏輯要十分的清晰,特別是對競爭優勢要足夠的清楚,要經常挑刺。行研和投資經理的調研報告是自己掏出真金白銀的決策依據,不用給外人看的,優勢寫的再多也沒用,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調查、研究和分析清楚。在立項委員會時,對項目的初步判斷,主要關注點是行業、產業、標的基本面。在投資決策委員會時,更多的是對所投標的的風險及真正項目的投資優勢的挖掘和分析決策。買方思維不僅要挖掘企業的優勢,更要挑刺,因為在投資中,風險控制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其他一切。

不管是投行還是投資,其共同點都是要挖掘企業的價值。

合規是基礎,無論對於投行還是投資而言。投行要找到企業的閃光點,並放大說服投資人和監管部門。投資是找到企業真正的競爭優勢,並充分考慮風險,以投資獲利。

投行與投資,面對同樣的標的項目,本質是角度的不同!角度決定立意,立意決定思考和思維方式,從而體現在我們的投研報告中。我們做任何一個項目,寫任何一個文案,首先會告訴我們的投研人員的就是角度和立場:是代表項目方(投行思維)、是代表資金方基金管理人(投資思維)、亦或者是純粹中立專業報告。

我們代表誰很重要,立場和方向清楚並清晰了,挖掘企業優勢、放大閃光點、強化投資價值、強調風險壓低價格,找各種理論和證據的有層次的來支撐我們的立場,這是基本的工作方式。可很多新入門的投研人員會容易走一些彎路,甚至搞錯方向。

做任何投研方案文案前,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想幹什麼,我們代表誰,投資還是投行!

投行與投資

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