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航母戰鬥群“遼寧號”為什麼要拆除花崗岩導彈發射倉?

東北女真沙漠軍刀


【蘇聯的航母理念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是不一樣的,實際上蘇聯這個叫載機巡洋艦,主要攻擊手段就是花崗岩超音速導彈,而艦載機是用於防禦的。而中國接受的西方的理念,拆除了瓦良格上的導彈發射艙,改造成油庫或安裝其他設備】

中國買來的瓦良格是個空殼子,後續所有的工作都是中國自己獨立完成的,而中國在航母理念上接受了西方航母已艦載機為主要攻擊力量,快速部署,快速支援的理念。

蘇聯前期作戰思想都是圍繞核武器展開,對航母理念叫做載機巡洋艦,已反艦導彈攻擊為核心,載機主要任務是保護護航。基輔級航母開始,蘇聯的航母不但有艦載機平臺,還有強大的反艦導彈、魚類、甚至防空導彈等配備齊全,及時沒有其他護航編隊,單艦同樣具備強大攻擊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蘇聯的航母就像是二戰的戰列艦的延升,就有點像大炮改成了導彈的理念。知道蘇聯末期,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出現,蘇聯人才接受了西方航母理念,而放棄了以反艦導彈為核心打擊理念思想。

而瓦良格號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二號艦,他將基輔級航母甲板上的巨大反艦導彈發射筒改為了更先進的垂髮系統,就是花崗岩導彈垂直髮射倉,這樣不再影響航母甲板面積,理念是一點沒變,就是以花崗岩導彈為核心的艦載巡洋艦。

中國的航母理念接受了西方的觀念,以艦載機為核心攻擊力量,其作戰半徑將得到顯著的加強,而原花崗岩垂直髮射系統位置毫無作用,反而大大佔用了機庫的面積,只能改裝成油庫或安裝其他設備,而在我們自產的002改進航母中,則將這部分用來擴大成機庫,因此002和遼寧艦同樣大小,但是艦載機聽說可以裝載36架殲15,這提升的戰鬥效能非常的可觀。

即使我們的遼寧艦想用這個垂髮系統,我們也沒有花崗岩垂髮系統的設備和導彈不是,更何況沒有這個必要,自然要進行拆除。


狼煙火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下面說的話,可能有些刺耳,但拆除導彈現在看來未必是正確的。

首先我們要問問,為什麼遼寧號,也就是瓦良格號要裝備玄武岩導彈?

這是因為採用滑越甲板的航母,戰鬥力不足以和美國的彈射航母抗衡。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為例,最多搭載42-52架艦載機:12架蘇-33戰鬥機、12架米格-29K戰鬥機或12架蘇-25攻擊機,15-18架卡-27直升機。

拋去直升機不談,固定翼戰鬥機只有24架。

而美國小鷹號航母艦載機有82架,固定翼飛機超過70架。

雙方艦載機又差不多3倍的差距!!

因為瓦良格號採用滑躍起飛,戰鬥機負載較小,航程也短。

所以,無論艦載機的數量還是質量,瓦良格號是不能和同時代美國航母抗衡的。

迫於無奈,這才裝備了12枚射程可達550公里的玄武岩導彈。

說白了,玄武岩導彈就是彌補艦載機的弱勢,最大程度拉平差距。

導彈可以先發制人,攻擊敵人軍艦,減少艦載機的任務。

同時,即便艦載機被擊落大半,航母有了導彈就有一定打擊力。

為什麼這麼搞?

不是蘇聯人是傻蛋,實在是不得已為之。

如果艦載機足夠強,誰會殺到浪費這麼多甲板空間去裝備三不像的導彈。

自然,我們的遼寧號拆除所有導彈,目的是單純作為航母使用,但這就削弱了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

誠然,這些導彈可以由航母戰鬥群的驅逐艦來發射,但試問驅逐艦能有多少?他們的主要作用應該是戰區的防空和反潛。

個人認為,瓦良格航母不應該隨便拆除導彈,拆除了也可以裝上我軍最新反艦導彈。

當然,瓦良格屬於特例,我軍新一代自研航母就會解決艦載機問題,根本不需要導彈了。

但就瓦良格來說,導彈還是必須的。


薩沙


著名的軍事專家杜文龍曾在軍事類節目上強調過,蘇聯海軍的航母發展之路不同於美歐和日本,在蘇聯軍艦命名中從未有過“航空母艦”這類稱呼,庫茲涅佐夫級和基輔級都被稱為“載機巡洋艦”,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與西方的艦隊航母有明顯的區別。而最明顯的就是被我們拆除的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不僅有24架艦載機,還有滑躍甲板下安裝的12單元花崗岩反艦導彈、四座6單元SA-N-9防空導彈以及8座卡什坦彈炮結合防空系統,除此外還有用於打擊水下潛艇的UDAV-Z型反潛深彈。除了艦載機屬於航母之外,其它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深彈都是屬於巡洋艦的武器,可見載機巡洋艦名不虛傳啊。

(16聯裝花崗岩反艦導彈)

對於一心打造遠洋艦隊的我國海軍來說,這種載機巡洋艦設計顯得不倫不類!我軍強調多艦種配合組成大洋艦隊,而一艦多能的蘇式航母並不是我們想要的。蘇式載機巡洋艦的艦載武器很複雜,庫茲涅佐夫號上的SA-N-9防空導彈備彈192發,而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僅有96發防空導彈,正在建造的阿利伯克III型才有可能擴大到126發,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也才122發防空導彈,對比之下它們都比不上庫茲涅佐夫號的SA-N-9防空導彈數量,叫它導彈巡洋艦一點也不為過。


這種兼顧反潛、防空、反艦作戰的載機巡洋艦很適合單艦作戰,如果照原樣建造蘇式載機巡洋艦,我國辛苦發展的一系列驅逐艦和護衛艦就沒有用武之地!又由於瓦良格號只有24架艦載機,勉強組建起來的航母編隊也沒有足夠的艦載機提供防空保護,因此我們需要的是美歐那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力量的艦隊航母,拆除瓦良格號上的防空、反潛、反艦導彈,為艦載機省出更多空間和噸位是非常必要的。


因為保密的需要,拆除了上述累贅武器、變身為遼寧號之後能搭載多少艦載機我們也不得而知,有人說能多搭載2架殲15,也有人說載機量有望突破30架。可即便如此排水量65000多噸的遼寧號載機量還是差強人意,要知道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對外宣稱能搭載40架左右的F-35B,它的排水量也是65000餘噸!希望後續建造的國產航母能徹底跳出載機巡洋艦的設計思路,打造真正適合我軍的現代化航母。


兵器世界


[花崗岩導彈只是大艦巨炮時代的延伸,已經被時代淘汰]


我們的遼寧艦前身是瓦良格號航母,和現在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姊妹艦,我們看俄羅斯的航母去敘利亞參戰,去了第一天不是起飛飛機去轟炸,而是啪啪啪導彈航母導彈發射一大堆,非常有意思。


俄羅斯的航母那名字不叫航母,叫載機巡洋艦,飛機主要作用是用來護航的,保護這個編隊的,而核心裝備花崗岩超音速反艦導彈,可是真要與美國航母遠海乾上了怎麼辦?首先還是想辦法靠近,靠近過程中肯定會被F-18率先靠近攻擊,這時候就靠蘇33和編隊防空保護,失去先手攻擊的機會;你靠近別人速度不比你慢啊,靠近不一定行,還會給別人放風箏拖死。還有對陸攻擊也被大大的削弱,得不償失。


而我們的航母理念學習西方航母作用,最大限度的利用艦載機擴大作戰半徑,利用艦載機的高機動性靈活作戰,因此花崗岩導彈垂髮系統佔用了航母空間,拆除將這部分改造,機庫改不了了十分可以,不然可以多上飛機改成油庫或安裝其他設備位置,這是一個無奈的決定。

即使我們想用花崗岩導彈也不行啊,俄羅斯不賣啊,我們又去根據這個位置開發那就完全沒必要了,浪費錢。碰何況我們根本不需要呢?

以上為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都市農夫1號


第一、當年就沒買到。首先遼寧艦是向烏克蘭買的,又不是向俄羅斯買的,當年也不過是完工了一大半,武器什麼的都還沒安裝,烏克蘭也沒有花崗岩導彈,所以當時買的時候就沒這玩意。其次當年遼寧艦運回來的時候是要求拆除所有武器裝備的,所以即便裝了發射筒,也是要被拆掉的。

第二、俄羅斯不會賣,因為花崗岩導彈的具體情況一直受到俄羅斯的嚴格保密。它從未公開透露過詳情和照片。直到2000年俄海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該核潛艇上裝載的“花崗岩”反艦巡航導彈才不得不揭開神秘的面紗。2001年9月的《簡氏防務週刊》才上登出了首張“花崗岩”導彈的實物照片。可見這玩意就是我們想買俄羅斯也未必會賣。

第三、即便俄羅斯肯賣,那總得俄羅斯人來安裝調試吧,我們已經對“遼寧艦”進行了電子設備、火控系統和艦體等一系列改造,這樣我們遼寧艦的具體數據不就洩露了嗎?

第四、我們也不需要,先說花崗岩導彈是怎麼來的吧。上世紀50年代,在赫魯曉夫同志的英明領導下,蘇聯走上了一條發展核潛艇來遏制美帝航母的不歸路。但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給了蘇聯人當頭一棒,於是赫魯曉夫這才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決定開始搞航母。但是赫魯曉夫同志的導彈制勝論思想並沒有徹底轉變,所以要整出又大又遠的反艦導彈,而且他要求蘇聯航母不能過度依賴於驅護艦的保護,要擁有強大的單艦能力,必須能夠反潛、反艦、防空並攜帶艦載機制空,以此來震懾美帝的航母編隊。

於是便有了莫斯科級和“基輔”級載機巡洋艦的誕生。好在當時有一個有遠見的同志,叫做戈爾什科夫元帥,他開始給赫魯曉夫同志洗腦,結果就是航母可以放心造了,但是12枚重型反艦導彈和一兩百枚防空導彈還是不能少的,於是便誕生了庫茲涅佐夫級。

花崗岩雖說打的遠,但是那是要飛機、監視衛星、艦載直升機上先發現目標,目標信息由衛星傳輸到發射平臺,導彈先升高到20000米高空再轉入70米巡航,由衛星和圖95、艦載直升機等中繼修正,雷達導引頭髮現目標後掠海或俯衝攻擊。所以打掉它的制導平臺就可以了(這也是美帝E2和F14組合的由來)。

再看看我們,首先衛星和圖95修正那時候我們就不具備,直升機上去不跟獵火雞一樣?即便拿轟6或者運8改了上天,你還要派大量戰鬥機去護航,有的這樣還不如讓戰鬥機帶著導彈直接去打了。

對蘇聯來說,他們搞的是飽和攻擊,派幾十架戰鬥機護航圖95然後發射幾百枚導彈那還說得過去,而褲子上面就12枚,咱總不能為了這12枚導彈浪費幾十架飛機的戰鬥力吧。

尤其是花崗岩導彈的發射筒,佔據了大量的機庫空間,進一步減少了載機數量。而對於現代航母來說,哪怕多載一架飛機所起到的作用都比那12枚“花崗岩”強。因為艦載機的任務範圍更廣,而且可以重複使用。更何況艦載機反艦能夠提高導彈射程,加上飛機本身的作戰半徑能夠攻擊更遠的目標,而一旦擁有了隱身能力的四代機,對航母的將會威脅更大。

我國的航母發展雖然晚於蘇聯/俄羅斯,但對航母運用是學的美帝,那就是把航母當作艦隊核心,而不是巡航導彈潛艇或導彈巡洋艦。航母戰鬥群的攻擊力由艦載機來提供,航母就是海上移動機場,為艦載機部隊服務,既不需要到前沿作戰,也不用航母提供反艦能力,所以不需要裝備攻擊性武器。


專門消遣槓傻黑噴


遼寧艦的前生,是蘇聯的瓦良格號航母。按照蘇聯當時的設想,瓦良格除攜帶艦載機外,上面的花崗岩導彈也將對美國航母造成重創,可以說,花崗岩導彈就是專門為了剋制美國航母的。但這款導彈這麼厲害,遼寧艦為何要拆除它呢?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看完你就明白了。

首先,中國目前並沒有花崗岩導彈,就算中國保留這款導彈的發射位置,也得不到補充。俄羅斯倒是有,關鍵是別人賣不賣,如果不賣,這款導彈就是雞肋的存在。即使俄羅斯肯賣,價錢也肯定不會低,畢竟是俄羅斯的殺手鐧武器,中國進口不划算。

第二,就是中國對遼寧艦進行了改裝,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了。而瓦良格還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航母,按照蘇聯時期的設定,這是一艘載機巡洋艦,這也就意味著導彈依然是其主要裝備,艦載機只是一款輔助產品。但如果變成真正的航母,則恰恰相反,艦載機才是其主要武器。

所以,結合這個原因,中國拆除了導彈發射裝置,將這部分改裝為甲板。這樣,原本屬於導彈的位置就能夠供艦載機調度與起降了。如果保留的話,會嚴重影響艦載機的作業。這樣做得目的就是讓遼寧艦甲板最大限度進行艦載機的調度工作。

雖然導彈被拆除了,但對遼寧艦的影響並沒有因此而消除。首先,就是機庫空間問題,由於這個位置本來屬於導彈,作為導彈庫,周圍肯定是有裝甲防護的。這一塊區域就不容易改裝為機庫,這也就影響了遼寧艦的載機能力。而且,這個影響也是不可逆的。


思遠防務


遼寧艦是從蘇聯時期“瓦良格”號改裝而來,蘇聯對於航母的運用思想與西方海軍有很大差別,稱之為載機巡洋艦,也就是航母不僅是搭載飛機的平臺,而且還是大型戰鬥艦,因此“瓦良格”號計劃搭載的蘇-33艦載戰鬥機主要承擔的是防空任務,而且是掩護戰略核潛艇,基本不承擔對地和對海打擊任務,這部分的任務交給艦載的12枚SS-N-19“花崗岩”遠程反艦導彈。這些反艦導彈還是採用的類垂直髮射方式,有一定的安裝傾角,因此佔據的艦首甲板下空間很大。

中國海軍對航母的認識接受了西方海軍的思想,航母就是以艦載機為主要攻防作戰裝備的平臺,航母上的一切系統和設備都是圍繞艦載機以及航母編隊服務的,自身不用搭載大量的導彈武器系統,只需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即可。因此,中國在買回“瓦良格”號航母之後,按照自己對航母的認識和需求進行了續建和改裝,不僅不需要“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不需要多達192枚的“匕首”近程艦空導彈以及8座“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只裝了3座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發射架和3座1130近防炮用於自衛。但是,“瓦良格”號航母畢竟不是中國造的,“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雖然拆除了,但騰出來的空間難以用於擴大機庫,而且還要考慮拆除“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拆除之後所引起的重心變化,因此這部分空間被封閉,用於配重或其他需要。(S)


聯合防務


讓大家看看到底花崗岩有多大!

下圖為坐落於天津航母公園的“基輔”級航母的花崗岩導彈的近照。

艦首拍攝的雖然不是全景,但也很全了

駕駛室拍攝的照片

花崗岩導彈的彈藥艙

雖然是一名艦艇兵,以前只見到過現役艦艇最大的馬基斯特導彈,以為就相當大了,但看到花崗岩以後還是為之震撼。

這也忒大了,好像這也是當時蘇聯的一種特色。美軍航母在同一時期還沒看到過這種操作。

這麼大的空間對於航母來說確實也是一種浪費,假如航母都要自帶反艦導彈的話我們就還考慮一個問題了?航母戰鬥群中的驅護艦編隊,前廳編隊,戰鬥機編隊他們負責什麼呢?


亦二三讀書會


原因很簡單,航空母艦就是用飛機來作戰的,而不是自身搭載的導彈,用導彈攻擊的活兒完全可以交給巡洋艦、驅逐艦等其他艦種,不必浪費寶貴的航母的空間。

而遼寧艦之所以裝備有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主要是和蘇聯海軍當時的作戰思想有關。冷戰中,蘇聯海軍雖然也有航母這種武器,但是在使用上卻和別的國家很是不同。像美國等主要是將航母作為海上機場,提供空中支援並能遠距離打擊敵方目標,是海軍艦隊的核心力量。而蘇聯海軍中,最為核心的則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承擔著進行戰略核打擊的重要任務,而航母本身搭載的艦載機實際上並不是十分重要,航母和其他戰艦主要就是掩護彈道導彈核潛艇趕赴作戰地域進行打擊,因此就需要一定的反艦能力。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聯設計的航母自然也就十分另類,竟然裝備了巨大的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而蘇聯人對其的定義也可以說明問題,那就是載機巡洋艦,早期的“基輔”級航母更像是一艘巡洋艦加裝了一條飛行甲板而來的奇葩產物。

而中國海軍需要的就是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並不需要航母具有強大的反艦作戰能力。此外,花崗岩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體積巨大,佔據了寶貴的艦體空間,實在是巨大的浪費。中國由於近年來海外利益眾多,迫切需要強大的海軍來維護我國的海上利益,因此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十分必要的,而遠洋作戰最為缺乏的就是空中支援,沒了制空權艦隊的作戰就會十分被動。

而在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國產航母上,其艦載機數量已經提升到了36架,這更加強了航母的作戰能力。使用飛機作戰,才是航母的真正用途。


用戶5770541302


我們先不說拆掉這些導彈發射筒到底能多帶幾架艦載機的問題,我們反過來說一下為什麼蘇聯人要在航空母艦上安裝重型反艦導彈,這個問題直接就帶出了蘇聯海軍的發展思路問題。所以,經常有人說蘇聯的航空母艦發展是一種“彎路”。下圖為遼寧艦前甲板,可以看到原P700導彈發射筒的痕跡已經消失

與美國海軍不同的是,蘇聯將航空母艦看做是一種“護衛艦”而不是艦隊的核心,他們所護衛的對象就是蘇聯核潛艇。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瘋狂的發展核軍備競賽,對蘇聯來說他的國家核戰略只有一個:把核導彈打到美國,但是不能讓美國往我頭上打導彈。在這種核戰略下,蘇聯海軍的發展一直是圍繞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的,而其他一切艦艇的任務就包括:1.為這些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護航。2.摧毀美國可能攻擊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所以蘇聯拼命地發展攻擊型潛艇和大型反潛艦。下圖為蘇聯莫斯科級航空母艦,但是他本質只是一艘直升機航母,具備強大的反潛能力以應對能夠對蘇聯造成威脅的美國的核潛艇。

蘇聯的航空母艦也是在上述這種指導思想下進行的發展,這些航空母艦並不是用來奪取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而是被賦予了執行反潛和對艦攻擊的任務,目的當然還是保護彈道導彈核潛艇。所以他們除了攜帶大量直升機之外還配備了數量相當可觀的攻擊型武器,甚至“基輔”級航空母艦具備沒有護航還能夠單獨進行作戰的能力,P500重型反艦導彈就是“基輔”級航母的標準武器。接下來出現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其實也是一樣,還是希望寄託於自身攜帶的強大反艦導彈P700“花崗岩”,並沒有將艦上的蘇33和米格29K當做主要制空和反艦手段。所以,蘇聯的航空母艦一直被稱作是“載機巡洋艦”。下面兩張圖就是基輔級的P500和庫茲涅佐夫的P700發射裝置

而中國的航空母艦發展並不想遵循蘇聯的路子,他更多的是參照美國將航空母艦作為艦隊的核心來使用,以活動範圍更廣泛的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並奪取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所以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預留的12座P700“玄武岩”對中國海軍航母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前瞻性的用途,最終的結局只能是放棄這些導彈發射筒。

我們再反過來想這個問題,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擁有400公里的射程,在反艦導彈中算是佼佼者。但是作為雙方航空母艦交戰,美國的F14“雄貓”也好、F18“大黃蜂”也好都擁有超過800公里的作戰半徑,這就意味著當你可以使用P700導彈之前就已經進入美國航母打擊範圍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在這段時間內你只能被動防禦來自美國的攻擊。所以,把攻擊手段寄託於航空母艦搭載的反艦導彈根本就是在賭博。

當然了,除了上述航母發展思路的問題之外還有些客觀因素。比如“瓦良格”是採購自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所以即便我們保留了P700導彈發射筒,那麼我們當時也搞不到P700導彈,最後還是空著沒用。還有就是取消反艦導彈發射筒後可以增大機庫面積,提升載機數量等等。

但是,不管是那些客觀因素還是“遼寧”艦僅僅是訓練艦,歸根結底是中蘇之間對航空母艦的定位就存在不同,這是海軍發展戰略上的差異。即便遼寧艦的作戰能力不如將來建造的003或004甚至是發展出來的005,他也不會繼續保留這些發射筒,與其琢磨怎麼能把達到塞進去不如大力發展性能優異的艦載戰鬥機和機載精確制導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