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名人軼事│溝營鐵路建設者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安徽婺源人。1878年考入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習鐵路工程。1905年~1909年主持修建我國自主建設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造了“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可他修建溝(溝幫子)營(營口)鐵路,知道的人並不多。

名人軼事│溝營鐵路建設者詹天佑

中日甲午戰爭後,沙俄以共同“防禦”日本侵略為誘餌,攫取中東鐵路(滿洲里至綏芬河)及其支線(哈爾濱至旅順口)的修築權。英國不甘落後,主動借款給清政府興修營榆鐵路(營口至山海關)。詹天佑擔任錦州段工程師,直接指揮女兒河、大淩河鐵路大橋工程。當鐵路修至溝幫子時,清政府決定關外鐵路直通新民屯(今新民市),然後再接奉天。把溝幫子至營口改為支線,詹天佑擔任營口段工程師。

  詹天佑從選線、勘測、設計直到施工指揮,“異常出力”。溝營鐵路沿途人煙稀少,蘆葦叢生,地質複雜,條件艱苦。詹天佑不避艱辛,往來跋涉,異常勞累。他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採用南北相向施工的方法,重點精力置於盤山縣雙臺河大橋工程,終於在1900年4月接軌通車。溝營鐵路全長91.1公里,由溝幫子起,沿途有胡家窩棚、雙臺子、大窪、田莊臺等車站,直到營口(河北)。施工期間,詹天佑住在營口河北車站。

  1900年8月5日,沙俄軍隊在鎮壓義和團運動時侵佔營口,同時佔據溝營鐵路,詹天佑被迫離開營口河北站。1902年,《中俄交還關外鐵路條約》簽訂後,沙俄軍隊撤出,詹天佑又回到營口河北,修復被俄軍破壞的鐵路。1943年,日本帝國主義急需鋼鐵用於侵略戰爭,拆除溝營鐵路營口河北車站至大窪段的鐵軌,將鐵軌運往朝鮮釜山。至此,溝營鐵路營口段停運。

名人軼事│溝營鐵路建設者詹天佑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