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有人会怀疑《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呢?

灵遁者国学智慧


这个在红学界里边,应该是有定论的。红楼梦里边描述的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就算是曹雪芹亲身经历,他也年龄太小,根本不可能把它完全记住。而真正有资格去完整写下来的,应该是他的叔叔(或生父)曹頫。按我的猜测,他有可能是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即便自己写书,也不能署名发表。而曹雪芹没有受此罪罚,恰好又在文学方面,早早的就显示出了他的天分,具备帮助长辈的条件,所谓责无旁贷。所以红楼梦开篇就说十次批阅五次删改,唯独没有说“写”。当然,历史是没有真相的,而我们想要完全信任一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判断也是很难的,成本太高了。比如我们相信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然而哪天突然有个出土的什么证据证明就是他写的,心里面该怎么想?姑且欣赏好书吧,谁写的知道有争议就行了。


李子弘


《红楼梦》是古今第一奇书,也是中国文化的第一瑰宝。是中国明清小说的珠穆朗玛峰,它的写法集中国诗词歌赋于一体、融琴棋书画于一炉,博大精深,研究该书的俗称红学,但一百年来,可以说还在盲人摸象阶段,大家根据自己的偏好各取所需,但学界有一个主流观点,就是这是一部隐史,说的是明亡清兴的那段历史,根据书中的描述,楼主也持这种态度。主要原因首先就是:一是该书出来就被清朝定为反书,全力清剿。后来据说是纪晓岚把书名改为《石头记》给皇太后看了,皇太后被其中的爱情故事打动才得以平反。二是遗失了后四十回,最关键的结局、谜底也难再现,可以说大家包括红学者都未能一窥全豹,增加了索隐的难度,怪不得张爱玲会发出人生三大憾的唏嘘:张爱玲说过人生三大憾事,分别为: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反过来,这是不是当年纪晓岚们为了使奇书能够面世,特意把后四十回去掉,请高鄂等作家改写的呢?三是该书的阴阳写法和暗语,确实令人怀疑。《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而书中的风月宝鉴是一面阴阳镜,讲的是一个叫贾瑞的猥琐青年居然色胆包天地去骚扰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单相思搞得他病入膏肓,眼看就要小命不保,这时来了一个道士,给了他一面“风月宝鉴”,也就是镜子,并叮嘱贾瑞只能照正面,而千万不可照反面,这样三天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了。贾瑞照了一下“风月宝鉴”的反面,看到里面立着一个骷髅,马上一命呜呼了!正面是美女,可以说代表风月,反面是骷髅,就有可能代表战争。而书中充斥了诸多隐喻、暗语、谐音等手法,也令人看到许多背面的东西,比如: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昨夜红楼梦,今朝水国吟,朱红、清水,代指明清。还有宝玉-国玺,袭人-龙衣,包印鉴的丝绢,蒋玉函-玉盒……这些暗示,不一而足。记得伟人当年也说过:我看了《红楼梦》不下五遍,我是把它当作历史来看的。

那么,假如真的是一部反映明清换代故事的历史书,那作者必定是明朝的皇族了,甚至是嫡系的皇子皇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曹雪芹就只是一个笔名而已。说曹雪芹是曹寅家族的人,也只是近来红学研究者的判断,按乾隆皇帝所说,是写的纳兰明珠家的故事,前后矛盾,而且,按照现在考古学的发展,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证明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实证,也许,在清朝“文字狱”甚嚣尘上的时候,曹雪芹就是一个笔名,就像我们在头条随便拟的一个网名而已,真相,可能还深埋在历史的灰尘里,等我们的子孙后代去清理和挖掘!





落花淡影123


我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可以称为常识的问题,但是现在有许多怀疑他。我们看看历史上人是怎么说的:

1,西清,字研斋,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于嘉庆十一年(1806)来到黑龙江为吏与教书,曾任过银库主事与司榷等低级官职。在《桦叶述闻》中西清写道:“《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明沾,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累官通政。为造织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坷半生以死。”

2,陈其元(1812-1882)字子庄,晚年自号庸闲,先后代理南汇、青浦、上海几个大县的县令。六十二岁辞官,侨居武林。归来后泉石优游,娱情翰墨,遂成《庸闲斋笔记》,先得八卷,后补写四卷,共十二卷,计十四万余言。该书卷八有记载:“此书乃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练亭之子雪芹所撰。

3、明义,姓富察,字我斋,约生于乾隆五年,满洲镶黄旗人,傅恒的二兄傅清之子,明仁的胞弟,乾隆帝的孝贤皇后之侄,明义与雪芹是同时代的人,他曾看到过手抄本《红楼梦》,他在乾隆二十五年写的《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前有一小引,小引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富察明义是明确指出《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的第一人,并且直接指出先人为江宁织府。

4,爱新觉罗·永忠(1735——1793)。康熙第十四子胤禵的孙子,永忠著有 《延芬室集》,内有永忠吊曹雪芹三首诗。

曹雪芹和永忠不认识,永忠于乾隆三十三年,从敦诚叔叔 墨香处看到《红楼梦》,那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永忠写了《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笑语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从三绝句永忠说出了,曹雪芹为红楼梦的作者,而这一句“可恨同时不相识”表明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互相不认识。由诗我们也可以了解:永忠对于曹雪芹极为欣赏,可以推测,他有强力想法通过郭诚了解曹雪芹。


郭诚不仅是曹雪芹的好友,还是永忠的朋友,也是一对诗友。永忠写吊雪芹三绝句一年之后,永忠写的《延芬室集》收有“六月五日雨后敬亭过我小饮并见小儿绵周(时五岁)酒边联句”一诗,诗中有其好友敬亭(即敦诚)所联的“香畦绽雪芹”一句,非常巧合有“雪芹”的出现。

由上面我们可以把郭诚和郭敏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联系起来!通过郭诚和郭敏的诗词,曹雪芹的立体形象在我们世人面前展现。

那么为什么永忠在乾隆三十三年之前没有看过红楼梦,永忠的堂叔名弘旿,乾隆皇帝堂兄弟,对永忠吊雪芹三绝句很是欣赏,手批曰:“此三章诗极妙。《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他说出了红楼梦中碍语,说明了红楼梦涉及当朝的政治,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在当时只是在很小的一个朋友圈传抄和讨论。


陈说红楼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并非是题主脑洞大开,而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我们看《红楼梦》原书序言中,其实没有说“曹雪芹”是真正作者,是假托一个红尘历幻的“石兄”所著,然而交给了空空道人,空空道人因此开悟,改名为“情僧”(道人怎么一下成了和尚?),所以这本《石头记》也称为《情僧录》。然后又经东鲁孔梅溪之手,题为《风月宝鉴》,再由曹雪芹在悼红轩里做了一番编辑工作(披阅十载,增册五次),改名为《金陵十二钗》。

其中,石兄、空空道人、孔梅溪等,都是历史上查无此人的虚构人物,那为什么偏偏最后的曹雪芹就是个真名?有人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化名,就像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代称一样。

我们现在发现的有关曹雪芹的资料,都是零散的,像一堆陶罐的碎片,至于这些碎片是不是一件器物,还很难说。我们知道的所谓曹雪芹的生活境况,基本上都出自于乾隆年间的两个皇族敦敏、敦诚的笔下。通过兄弟二人的诗,我们知道了曹雪芹的一些零碎细节,他住在荒凉的北京西山,“举家食粥”日子过得很艰难。又知道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因小儿子染病死了,伤心痛泣之余,不久也染病而亡。又通过一个叫张宜泉的,在他著有《春柳堂诗稿》的里,有四首诗提到曹雪芹的名字。但是他一般都把曹雪芹叫“芹溪”。

后来,又出现过一个造假的曹雪芹像的事情,1960年代时,惊现曹雪芹画像,有人把“曹雪芹”的画像10块钱卖给了河南博物馆,上题画着一个席地而坐的清朝人物,长衫麻鞋,,右手平抚右膝,显得风流儒雅,闲情逸致。画像上还有字,上书:


雪芹先生,洪才河泻,逸藻云翔,尹公望山,时督两江,以通家之谊,罗致幕府,案牍之暇,诗酒赓和,铿锵隽永,余私忱钦慕,爰作小照,绘其风流儒雅之致,以志雪鸿之迹尔。

一时间,周汝昌先生等红学家奉为至宝,还在写《曹雪芹新传》的时候,专门写了一个章节,脑补了许多“曹雪芹”在尹继善手下工作时,倍受敬重的情形,然而,正如一句谎言要十句来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大BUG,尹继善和随园主人袁枚是再好不过的朋友,“曹雪芹”既然和尹继善相熟,那为什么袁枚没有提过这事?这不合情理啊,不过周汝昌先生有办法,他又脑补道:

“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结果后来真相一出,真让人笑掉大牙。这个所谓“曹雪芹”的画像,根本就是个伪造的赝品,画确实是清朝的,也是乾隆年间的,但画上人,根本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个叫俞楚江的人,卖画者觉得这人籍籍无名,根本卖不上价,于是就题了一行字,伪称是曹雪芹的像(那才卖了十块钱,捂脸),引发了红学界的一场闹剧,要说还是郭沫若有两把刷子,当时就觉得这画有蹂躏,不像是真的。可叹周汝昌等却迷在其中。PS: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曹雪芹的像,都像是从这幅假画中模拟来的(百度百科上还用这张像)。

所以说,红学家们研究的结论不见得都是对的,焉知在敦敏兄弟笔下发现的这个曹雪芹,不是一个偶然名字相同的一个人?有一点极为可疑,敦诚、敦敏、张宜泉这些人,都说过曹雪芹能诗善画,却从来没说过他写小说,写《红楼梦》,古往今来,又穷又愁的诗人画家,车载斗量,乾隆年间有这么一人也足为奇。所以说,这个“曹雪芹”到底是不是真是《红楼梦》的作者,还是有质疑的理由的。

其实,古代写小说的,类似现在网上写H文的,大都不留真名,有很多的“无名英雄”,《金瓶梅》且不说,写有《玉娇梨》、《平山冷燕》等十几部小说的作者,署名为天花藏主人,真实的姓名却不得而知,至今也没有考证出来。不过天花藏主人、兰陵笑笑生之类,一点也不像真名,而曹雪芹像是真名,所以大家就这样认为了,正像现在祥瑞御免的马亲王,取名马伯庸,大概编辑觉得像是真名,稿费邮单上都开这个名字。


江湖夜雨


我们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r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r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明显可以看出,曹雪芹是一个化名,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

一共有五个书名,“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五本书,《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五个作者(或提名者),顽石、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这个也是删去了)、孔梅溪、曹雪芹(贾雨村,这里我更是大胆假设,曹雪芹是暗指同部首的贾雨村三个字重点体现村字,高鄂最后有这样一段话:那空空道人牢牢记着此言,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曹雪芹先生笑道:“说你空,原来你肚里果然空空。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古代篆书,鲁与鱼、亥与豕字形相近,抄写易误,后人因称文字形近而传写讹误为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那空空道人听了,仰天大笑,掷下抄本,飘然而去。一面走着,口中说道:“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

曹雪芹贾雨村字形,应该是这么个意思。鲁鱼亥豕嘛。

古代有献芹,指一个村野莽夫,在富人面前炫耀芹菜有多么的好吃。富人吃过以后,觉得非常难吃,传为笑谈。后世以献芹为谦虚敬辞。芹本来就与村有联系。

还有过棠村一说,直接道出曹雪芹堂(兄弟)村,重点给村字,也是太明显后删去了)。

现在癸酉本出来说作者是 (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即贾雨村或棠村)吴梅村。


不离不弃169091394




答:关于《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定论的。

乾隆年间程伟元、高鹗有收集整理《红楼梦》时,老老实实承认:“《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

有人猜测作者是冒辟疆、吴梅村,清世祖顺治、纳兰成德,曹寅的儿子曹雪芹,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等等。

其中,最有权威的是“纳兰成德说”。

乾隆帝的宠臣和珅曾把《红楼梦》呈送给乾隆帝阅读。乾隆帝读后,抚须感慨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明珠是康熙朝宰相,他的儿子就纳兰成德(后改名性德,字容若)。

乾隆此语一出,则世皆传《红楼梦》为明珠之子而作。

后来为什么会认定为曹雪芹呢?

事情是这样的:

一、《红楼梦》开篇中讲,女娲炼石补天,将剩余一块废石抛弃在大荒山中。此石经过锻炼,有了灵魂,成为了“石兄”,并进入红尘中经历了一番磨难。“石兄”回归大荒山,感怀戚戚,将自己在人间的经历记录下来刻在一块大石头上。空空道人抄录了石上故事,是为《石头记》,后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再题为《金陵十二钗》。即《红楼梦》为“石兄”著作、“情僧”抄录、“孔梅溪”改书名、“曹雪芹”编次。

二、清乾隆时期文学家袁枚在南京兴建大随园,为了吸引游客、收取门票,他利用《红楼梦》作广告,大张旗鼓地宣称:“康熙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三、民国初年,兴起了读红、论红热。其中,王梦阮和沈瓶庵合著出版了《红楼梦索隐》,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邓狂言出版了《红楼梦释真》……一时热闹非凡。刚刚回到国内胡适趁势“搏出位”玄机,其以袁枚的说法为证据,“考证”出了是曹寅的儿子曹雪芹撰写《红楼梦》的结论,从而一举成名。

但是,成名不久,学生顾颉刚来信告知:“适之先生:今天在京馆看到两部的《八旗氏族通谱》,曹寅的家世查得了,颙、頫都做织造,想来不是曹雪芹。”

曹寅只有两个儿子,亲生儿子曹颙早死;养子曹頫被朝廷法办坐牢,名字都不叫曹雪芹,也与胡适心中关于“曹雪芹”的人设完全不符。

胡适非常着急。

不过,与袁枚同一时代的诗人敦诚在《四松堂集》中有“寄怀曹雪芹”一诗,诗中有“扬州旧梦久已绝”之句,句下有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即敦诚认为,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曾跟随祖父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享受过繁华,有“旧梦”可写。

有了这一“蛛丝马迹”,胡适迅速把曹雪芹的身份改说成了曹寅的孙子。

但是,上面说了,曹寅的亲生儿子曹颙早死,没留下后代;养子曹頫被朝廷法办坐牢,也没有儿子。而且,曹家档案家谱中也没有曹雪芹这个人。当然,最明显的是《红楼梦》根本不避“寅”字讳。

所以,《红楼梦》作者是曹寅儿子、曹寅孙子的说法经不起推敲。近年来,主流“红学”已将此说抛弃。则“《红楼梦》作者是谁”的争论又起。

先是闹腾起了声势浩大的“吴梅村作者说”;后来土默热又捣鼓出了“洪升说”,并在杭州搞了一个大会,聘请了不少专家前往参与。如皋也如法炮制,兴起了“冒辟疆说”。

还有人猜测《红楼梦》的作者是明延宁王朱由梿、大画家石涛和尚、散文家张岱、康熙朝废太子胤礽、胤礽的儿子弘暟,甚至袁枚、和珅等等。

种种猜测,不一而足。

关于《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又重新成谜。


覃仕勇说史


事实上,《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几百年,至今也没有定论——有的人信之不疑,甚至把怀疑者视为“别有用心”“亵渎”;有的人完全不相信,还能举出一系列的反证。不过说实话,那些反对者的所谓“证据”,连我看着都觉得荒谬。

《红楼梦》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或者说,这位作者,是不是姓曹,号雪芹?这真是个问题。毕竟,名字是个代号。姓张姓李,与文才高低、人品优劣,其实没有必然联系。“雪芹”二字,更不足证。据说曹家家谱,并没有“雪芹”其人,这只是一个号而已。而古人可以随便取号,并不需要派出所的认可,也不止限于一个号——那么,不同的人,也可能取同样的号。

我没有研究清史,更不可能细化到某大臣某后人的家族史,当然无法确定曹家败落之后,是不是真有一个子孙,花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没有公开出版、甚至没有最终完稿的作品。我只是读《红楼梦》多了,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痕迹。

作品中写到黛玉穿 “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裹脚的妇女,是不可能穿靴子的。所以黛玉肯定是天足。“小靴”是说少女的脚纤小。作品中又有鸳鸯掀起尤二姐裙子的描写。掀裙子是为了看脚,并且只能是看裹过的脚,大小脚样如何。也就是说,尤二姐是小脚。

中国历史上,妇女裹脚,大致起于宋朝。并不是所有女人都裹脚,一般是贵族、富裕人家的小姐裹脚,平民、穷人家的姑娘不裹。因为风俗、文化不同而天足裹脚并存的,只有清朝前期:汉人裹脚,满人、以及汉军旗不裹。《儿女英雄传》里就写到“我们虽说是汉军旗人,那驻防的屯居的多有汉装,就连我们现在的本家亲戚里头,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作者,肯定是清朝初年生人。

当然,作者在写作中,刻意规避明确的朝代与地域,一方面是造成艺术上的美感,一方面是躲避文字狱的迫害。所以下笔非常有分寸,几乎没有明确地写裹脚与否,更不会具体写出满汉风俗。所以 “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并不能确定黛玉是满人,也许人家是宋朝以前的汉人呢?但是有尤二姐掀裙这个细节,可以确定作者的生活时代无疑。

再就是对富贵生活的描写之细,可以看出作者经历过锦衣玉食、金堂玉马的生活,又经历了从富到贫的急剧变化。所以,作者一定是清朝早期某一个犯罪官员的后人,而这官员又一定是历经富贵,绝不是贾雨村那样的暴发户。

这,就是我能从作者中看出的作者信息。至于这位伟大的写作人,是不是姓曹,是不是号雪芹,是不是原名霑——我想,对于欣赏作品来说,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


栖鸿看红楼


考究《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也算是研究红楼梦的一个热门问题,但目前学术界公认这本四大名著的作者就是曹雪芹和高鹗,完整的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以一百二十回为准,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这已经是一个定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任何人研读《红楼梦》,不应该单纯将精力放在作者的考究上,而在书本内容的品鉴中。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著作,他就有文学语言美和文学思想价值,同时也应有小说所具备的时代环境,才能写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相关故事情节,而红楼梦就是以爱情为主线,折射四大家族的兴衰演变,就这样写出了一个悲剧情怀下的末世,对于曹雪芹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没有曹雪芹的身世和经历,就没有《红楼梦》,如果没有红楼梦,谁还会惦记曹雪芹。

红楼梦中的二位国公正是曹振彦和曹玺两个大人物的化身,曹雪芹家族到了曹寅这一代,达到了顶峰时期,此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可惜曹颙早逝,按照惯例其叔父曹頫连任,而曹雪芹家随着曹頫的入狱而走向漂泊之路,后来曹雪芹怀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写下了《红楼梦》,也相当于曹雪芹对家族的自传,书中的各种人物和事件基本都是琐碎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件都有曹雪芹家族的阴影……

唯一疑惑的就是曹雪芹的出生日期,到底是康熙末年,还是雍正初期,虽然是短短几年,但是很重要,这个年龄就决定了曹雪芹是否经历过浮夸子弟的辉煌岁月,他的童年是不是如同贾宝玉一样……而这个年龄正是后人怀疑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的一个大原因……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1143933811101655"} --}

黑白文章泽渊诗


如果说《红楼梦》以曹家兴衰为原型而创作的,那原作者就不是曹雪芹,因为曹家衰败时他尚在幼年,钟鸣鼎食的生活对他留不下深刻记忆,与大观园诸女子相亲相爱甚至“初试云雨”更是超出曹雪芹的年龄和“能力”。如果按红学家所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辈,那曹家这辈人里没有一个做王妃的女性,只是曹寅的一个女儿当了王妃,比曹雪芹大了一辈。此外,《红楼梦》里明确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可以看出,原稿为“石兄”所创,这位“石兄”应该是曹雪芹叔辈,最后出家的贾宝玉的原型。可能是他虽有丰富的经历,可在写作上能力有所不逮,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甚满意,因此请自己信得过的侄辈有大才的曹雪芹进行披阅增删,分出章回,润色文字的工作。前八十回就是这样成书的。至于后四十回,一,可能曹雪芹49岁去世时,遗稿失散,程高收集整理并补辑而成;二,可能原作者只写了前八十回的故事,没有写到结尾,是曹雪芹按线寻踪独自完成的,但去世后部分失落,由高颚补辑整理而成。不管怎样,曹雪芹对《红楼梦》成书并流传于世有着最大的贡献,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虽然受到许多红学家的贬抑,但除此而外,还没有任何一本红楼续书能得到大多数读者的承认和喜爱,因而只在小范围传播,时间一长,就烟消云散了!


东华旧梦


别说作者是曹雪芹,但凡看过《红楼梦》第一回,就知道作者另有其人,因为人生经历干涉朝廷,不得不隐去自己的姓名身份,书成后,让一个道人抄录了去,后几经转手,才到了曹雪芹手里。曹用了十年时间,做了一些增删,分章回,然后问世传奇。在曹披阅增删的过程中,一些批书人比如脂砚斋、畸笏叟等参与进来,显然是作者的故人,他们把作者和曹雪芹区别对待,也完全说明问题。

这是书上给出的,现在说我的推理。

简单说,就是有多个记载可查的明珠家事以及作者是明珠之子。不同的是,支持此说的,都把明珠长子纳兰性德视为贾宝玉宝二爷,我以为明珠次子纳兰揆叙才是贾宝玉,纳兰性德是贾珠。这个对应好简单不是吗?为什么会有人以长子对次子?看不懂。

说一说纳兰揆叙其人。纳兰揆叙,也即纳兰性德的二弟,康熙权相明珠的次子。富二代官二代,富贵丛中温柔乡里长大的公子哥儿。不仅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文章更写的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些词放在他身上,都不是赞誉是写实了,所以二十几岁就被康熙赞为满汉文章第一,出任翰林院长,直至卒于任上。以其兄纳兰性德之才,连翰林院的庶吉士都不可得。就是这样一个不知道用什么词定义的人物,却因青梅竹马的姑娘被人害死,做了一辈子的在家和尚。当然,他的妻子耿氏,也就守了一辈子活寡。和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情形是不是一模一样?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纳兰揆叙自云把少年时期的感情经历,写成了一部内容隐晦敏感的回忆录。但这部回忆录,并未出现在他流传于世的著作中,完全不知所踪。

这不是《红楼梦》是什么呢?!

“语言的海洋广阔无垠,辞典便是漂浮在这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人类乘着以辞典为名的扁舟在海上漂泊,寻找能够确切表达心意的语言,那是发现独一无二的话语的奇迹。为那些想要渡过汪洋,去与他人结成羁绊的人献上的辞典。那就是《大渡海》。”电影《编舟记》里的一段话,本人非常喜欢。愿本人的《纳兰揆叙与红楼梦》,也能够成为那样的一叶扁舟,让人们渡过文字的汪洋大海,和一个伟大的灵魂相遇,所有人性深处的黑暗和伤口,都被照亮和治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