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计一个大观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勈说


我觉得主要有两点:

1、 大观园之梦的破灭是贾府经济危机的原因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兴衰历程,就是在人的意志与经济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展开的。王熙凤主持家务期间,虽然面对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但看在元春和贾母的份上,坚持不把大观园纳入常规管理的范 围,显示了个人意志的直接作用。而持续增长的经济压力,最终导致了将大观园纳入常规管理即开源节流和裁 员的范围,扰攘的尘俗气息因而弥漫于其中,晴雯、芳官等人横遭撵逐,大观园逐渐成了不适合宝黛居住的一个 地方。这些事实表明,宝玉的大观园之梦的破灭,贾府的经济困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 对荣国府的首次鸟瞰。在冷子兴所展示的鸟瞰图 中,经济困境是焦点之一 : "如今人口日多,事务 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 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 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所谓"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是说从表面看来,依然呈现出世家大族的气派,而实际上,其经济实力已不足以 支撑其贵族气象。在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触目 惊心的差额。 荣国府的经济困境在王熙凤操持家政期间日 渐加剧。在《红楼梦》五十三回中,贾珍贾蓉父子,和庄头乌进孝对话时可见;"贾珍道'正是呢。我这边倒可以,没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我受用些就费些……乌进孝笑道;'那府里如今虽添了事,有去有来,娘娘和万岁爷岂不赏呢?'贾珍听了笑向贾蓉等道;'你们听听,他说的可笑不可笑?'贾蓉等忙笑道;'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按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就是赏,也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多两银子,够什么?"这些对话就是说明;养活贾府全家的,主要是靠他们所拥有的十七个左右的封建田庄,靠地租,房产等剥削来维持他(她)们的奢侈生活。一回亲,荣国府就会"精穷",说明荣国府的经济困境,已经不只是"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而是巨大的亏空


2、 叙事功能——黛玉的才华在众人之上

元妃省亲一回中,对众姊妹及宝玉的主要描写都放在开筵赋诗这一情节上。这是作者初次明写众姊妹与宝 玉的才学深浅,通过描写记叙题匾诗、钗黛助宝玉完成 律诗等事,在彰显出众姊妹才学的同时,也体现了她们 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对待此事的态度。元妃为省亲别 墅赐名"大观园"并为主殿题匾赋诗,并令众姊妹们各 题一匾一诗,为试宝玉才学而令他为园中四处各赋诗一 首。贾府三姊妹中属探春的出于姊妹之上,但她"自忖 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赛责而已"。探春并非不看重此次题匾,但她冷静地分析出自己水平与钗黛间的差距,于是被迫搪塞,其实内心还是有些遗憾不甘的。 这点从她后文起海棠诗社的缘由可见一二,她是"慕薛林之技"。其实探春本身的才学并不差,只是不及钗黛。 她虚心好学、不甘平庸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众姊妹中宝钗、黛玉二人诗作尤显不同,颇受元妃 称赞。在元妃省亲这样隆重盛大的场面之下,宝钗所作之诗得体而不失风范,使她品格端方、优雅得体的形象一下跃然纸上。黛玉的则是另一番风格,她张扬的个性、出众的才华由此可见一斑。宝钗的"随分从时"与黛玉的聪慧任性,两人互相对立的性格特点被作者完美地展 现了出来。但通过后文的内容可以发现,二人的才情是远远超出这二首诗之上的。脂批有云:"末二首是应制 诗。余谓宝、黛作未见长,何也。盖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 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点明二人诗作不佳的缘由:宝钗对此是不在意, 而黛玉则是未能尽才。但二人都是对题匾一事并不很放在心上。同时, 正是因为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未果,才有她下文代写的情节。此时的宝玉却正为四首五言诗而苦思冥想。宝钗与黛玉均为了宝玉而出手相助,但二人不同的个性,使她们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宝 钗是建议宝玉改"绿玉"为"绿蜡"。面对为作诗而急 得"拭汗"的宝玉,宝钗却是回以一"笑",更像一个热情的旁观者。黛玉为宝玉代作杏帘一首,帮助他省了精力且博得了元妃的赞赏。在省亲这样重大的场合下,黛玉冒着风险为宝玉代写,体现她对宝玉的一片肺腑深情。 通过之后元妃对诗的评判,称其为四首之冠,这才使黛玉超乎众人的才华初次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1]徐涵.论《红楼梦》"元妃省亲"的叙事功能[J].汉字文化,2018(02):35-36.

[2]陈庆.贾府的经济困境与大观园之梦的破灭——《红楼梦》的人文经济学考察之一[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84-91.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一往文学


《红楼梦》中,无论是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罢,那种大家族中各种规矩把人整得束手束脚。作者期望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它是自由的,青春的,热情的,同时也是温暖的,充满色彩的,这样的一座园子。

住在大观园里的都是什么人?一群青春男女,活力四射。他们在这里吟诗作赋,下棋绘画,谈今论古,这是一个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天空。

然而,这里也会有风雨突变,有暴风来侵,有骤雨来袭,抄检大观园,让宝钗首先感到了寒意,所以她匆匆离开,搬离了大观园。而宝钗的离开,同时也就意味着大观园即将离散,不复存在。本来那是一个紧密的团体,接下来陆陆续续地大家都将与它告别。晴雯、芳官、四儿、司棋、入画的被赶走,迎春的出嫁,惜春的出家,后来探春的远嫁,大观园逐渐荒芜,没了人气,也就没了生机。大观园从兴到衰,大概也就十年的时光。

而唯一留在大观园的,应该就算是黛玉了吧?她最后在大观园死去,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她把她的青春埋葬在了这里。

园子因为人而充满生机,也因为人的离去而破碎支离。


苏小妮


大观园?现在公园有种叫世界之窗,或叫锦绣山河,基本含义是一样的。《红楼梦》的大观园,至少有三层涵义。一是,中国文化大观园,中国封建文化可以归纳为儒、道、佛三家,以儒家为主体,道佛杂之。贾宝玉反对走仕途经济之路,但他又说了一句话“除四书五经,其它都是杜撰的”,宝玉也是尊儒的,只是把四书五经当修身之资,而非谋官之砖。二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大观园,《红楼梦》是尊礼的,贾母把守礼当着判断是非的最高标准。贾母曾说,宝玉被宠,关键是宝玉知礼守礼,除此,宝玉就会失宠。贾环令人讨厌,就是违礼了,他以下犯上,企图谋害宝玉,此乃大逆不道。赵姨娘也是违反了礼制,以庶谋害凤姐宝玉,也是大逆不道的。三是,中国技艺大观园,《红楼梦》涉及了艺术、医学、厨艺等等。


朵朵佬爷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一群美丽,聪明,美好的女孩子,而贾宝玉就是个护花使者,这么一群美好的女孩子,必定得有一个完美的家,那么这个大观园就是这些女孩子的家,贾宝玉在这个大观园中处处爱护着这些花一样的女孩子!

但是这个家是个理想的梦中仙境,那么庞大,完美,那就必须有个大的理由来盖,来竣工,让那些女孩子入驻,所以就必须有元妃省亲这一大事件来起头,然后再正正当当地修盖大观园,于是这个群芳之家就落成了,元妃省亲之后,空下来的大观园自然而然就归这些女孩子了,所以我认为曹雪芹费这么大周折去落成大观园,就为了给这些美丽的女孩子一个家,贾宝玉既为护花使者,必定也得入驻,最后怡红院,潇湘馆,衡芜苑,秋爽斋,稻香村等等就落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