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听过最悲凉的一首古诗是什么?

大家可以叫我靓仔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崇武文化


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还有李煜的: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父亲离开我快五年了。妈妈离开我已经5个月了。期间我回去了两次,门后面妈妈挂着的衣服。床头上她的枕头还有被子还有洗的干干净净的换洗衣服。。。餐桌上还有倒的半杯水。冰箱里她炒的红枣,冰箱中整整齐齐的鱼肉虾。。。

窗台上的花儿还盛开着(弟弟经常去浇水,我离着一百公里)。。

打开衣橱里面是妈妈挂的整齐的衣服,衣服上仿佛还有妈妈的味道。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的身影,但是却没有妈妈了。。。再也没用那个为我操心唠叨我的亲娘了[流泪][流泪]

妈妈就这样突然的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我们也没有伺候她一天。。。不忍心回去,我在自己家里经常就假装妈妈还在,妈妈还在她自己家等我。。。等我回去。。打着这个熟悉的电话,却再也没有那个亲切的声音了。。。[流泪][流泪]




小月曲如梅


徐光中的乡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站起来999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究其原来四句,是被题在唐代铜官窑瓷器上,但是实在可惜,作者其名不详,只能推测或许是陶工自己创作,亦或许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歌谣吧。

关于诗意

诗的大意也可理解成 你在谈请说爱的时候,我还不知情为何物,当我知道情为何物的时候,你却离开了我 ;真恨不能与你同时懂得爱情,天天相随,日日相守……诗中的无奈包括时间的差异和年龄的距离。

由于该作品被诗人程东武接得极为优美,已被中国广大文学爱好者追捧之为中国十大最美古诗之一。所以,当二十多年前该诗问世的时候,在短短几天内便席卷整个中国文坛!可以想象,这在当时网络通讯落后的年代,这是怎样的一种强大的洪荒之力!此诗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们若熟知、传唱,影响很深远。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真心爱过,便已足够。把错过的爱情化为美丽的诗句传唱,让人感慨,唤起共鸣,爱情也就不朽了吧。

毕竟,谁没年轻过,谁没错失过,而谁又会永远不老呢?




宇宙圆盘


唐刘禹锡的这首《西塞山怀古》应该算吧。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王濬是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司马炎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此诗怀古伤今,感慨遥深。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其中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二句的味道和罗贯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相似:人世间不知已经感伤了几多回那令人感伤的兴亡往事,只有那不变的西塞山依旧枕靠着那冰冷的江流——依旧流。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青山依旧,人世浮沉,往事堪悲。作者感慨藩镇割据,成乱连年,从而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古今人文撷英拾萃


我觉得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让人感伤,也能看出经历宦海沉浮后的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情谊。二十六岁的王弗因病去世,之后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十多年后的一天晚上做梦,苏轼梦见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写下这首词,也写下了对王弗的思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李老师语文课堂


我个人感觉悲凉的一首是白居易的《卖炭翁》,古往今来,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安稳,民生问题仍应放在首位,相比之下,少数个人的喜与悲便失色不少

卖炭翁

唐 ·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冀先生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全诗是: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每次读到这首诗,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壮志男儿,出征西域,解剑斩楼兰。

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由来征战几人还。

他成了黄沙之下,无定河边,一具白骨。

没有人再记得他的容颜,是清俊还是凛冽,也没有人知道他曾在圆月之夜,向心爱的女子诉说过衷肠。

只有那一人记得,只有那一人还在苦苦地等候。以为他终有归来的一天,盼望着即使是一个雨雪霏霏的日子,她也依然杨柳依依地等着。

她却不知,那人,她再也等不到了。

心感悲凉。

因而希望祖国河清海晏,平顺安康。

每个人,都能等到那个——梦里人。

(图源@知竹zZ)





刀刀入骨


我这个不是一首诗,是一句,出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睹物思人,旧时门前植树,也许是爷爷为迎接新人,也许是夫妻亲手所种,许多年以后故人以去,空流亭亭如盖的大树。

读到项脊轩志里边这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时候心里感怀万千。



图小糊


我听过的最悲凉的古诗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南逃的路上,路过乌江时写下来的。

夏日绝句的历史背景

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发生在“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当时宋徽宗与金国签订盟约之后便将金宋边境及国内军队调往宁夏,攻打西夏王国,此举导致国内兵力空虚,金兵撕毁盟约趁虚而入,攻打中原,导致沿路宋军望风而逃,最终打下开封,掳走徽钦二帝。

当时李清照的丈夫出任健康知府(今南京),在一天的夜里,城中发生叛乱,当时李清照的丈夫非但没有平叛,反而还携家眷临阵脱逃,当他们路过乌江的时候,对丈夫感到不齿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出了夏日绝句这样有大丈夫气势的诗词。这首诗既有感怀项羽悲壮的意思,也有暗讽大宋王朝无人和自己丈夫无能的意思。

为什么项羽不肯过乌江

作为一代枭雄项羽,他为推翻秦朝统治,恢复周制,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在战斗中,勇敢无畏的作战精神,英雄豪放的气概,也让不论是当时的英雄还是后代,都深深折服。他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值得后人学习,但是这也正是他性格的短板。因为他不能败,也败不起。

由于性格所累,他在前期的时候一直是傲视天下的,楚军的作风,也一样如此,他在推翻秦朝之后,册封诸侯,让天下尊称他为西楚霸王,让他享受到了霸主国君的礼遇,他是贵族出身,桀骜不驯的个性一直伴随着他。直至最后刘邦东出。

在刘邦东出的初期他依然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3万楚军打得50万联军落荒而逃,俘虏家眷,打的刘邦抛妻弃子。但是最后,他礼遇刘邦的家眷,垓下之战并没有对他的家眷下手,因为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的通病,他们认为,我的敌人就是他,动他的家人,是为天下不齿的。

刘邦曾言,项羽样样英雄,但唯独他最致命的,就是他的妇人之仁。在项羽兵败之后,在逃至乌江边上的时候,身边的士兵要跟他换衣服,代他去死,让他过江,但是项羽并没有这么做,当时他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因为他知道,他回去了,他故乡的人依然会支持他,跟随他,但是他是失败者,他打了败仗,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他不想让他的乡亲们再受战乱之苦了,因此,他选择了自杀。

做人就该做领头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们不论做人还是做鬼,永远要当里面最杰出的,因为只有最杰出的人,才会被人重视,因为只有最杰出人的,才不会让人看不起。这也是李清照在叹息他的丈夫,也在叹息自己,如果自己是他的丈夫的话,在大宋朝依仗自己的时候,自己一定会挺身而出,为国为民做出一番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