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引導語:

一個人的一生很短暫。

要想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早日獲取幸福,我們就要儘可能地向他人學習、勤于思考、懂得反省、善於總結,吸取別人的失敗教訓,利用別人的成功經驗。這樣我們才會改變,獲取成功。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寫作《活著》的餘華和寫作《人生海海》的麥家,都是都是高質優產的著名作家。他們都是浙江人,他們都出生於60年代。

如果以寫作時代劃分,他們分屬兩代人。

如果從作品塑造的人物來看,主人公分屬兩個階層。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通過這兩本書中人物的對比,我們才知道在艱難的生活中,其實所有人都不容易。

不是每一種生活都要去親歷,也不是每一種痛苦都要去嘗試。書籍讓我們瞭解人生百態,書籍更是無言的老師。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寫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字傳達給我們,我們從書中獲取收益,把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是對作者的認可,也是對作者的褒揚。

讀書讀妙處,看人看長處。通過閱讀名家名作,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麥家的《人生海海》和餘華的《活著》,都是寫一個人的一生。

麥家在《人生海海》寫道:

“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覺得自己經歷的一些事,像烙鐵烙穿肉,傷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還會在陰雨天隱隱痛。”

在經歷了二十二年的苦難之後,到異國他鄉避難的“我”終於回來了。這其實是麥家自己向父親懺悔的魂回來了;

餘華在《活著》中寫道:

我常想起我爹在世時說的話,便一遍遍去對苦根說:

“這兩隻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養大了變成牛,牛養大了又變成了牛,我們啊,也就越來越有錢啦。”

餘華從“牙醫”轉變成職業作家,不僅僅是職業的轉換,還有對生活充滿了的希望。

作家塑造的額人物,都有自己的縮影。

《人生海海》裡的“上校”和《活著》裡的“福貴”, 都是命運多舛,但是又各有不同。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上校”其實就是麥家“借來”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代表”。

麥家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讓他痛恨父親——成長之時的真情實感,我們之中,又有誰沒有?!

真實的麥家,就是虛構的“上校”。麥家在完成《解密》、《暗算》、《風聲》之後,也算是功成名就。一個人在名利滿足之後,就會開始檢討自己的過去。

過去的麥家對父親“恨之入骨”,甚至改名換姓,以筆名代替姓名,可以想見,父子之間的“仇恨”有多深。

但每個人都要長大。還有,每個人都要做父親,每個人都渴望並且有可能會成功。

長大、成功之後的麥家,身上的“負能量”被日漸增多的“正能量”替代,所以,麥家要塑造一個“上校”來替自己贖罪。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人生海海》就是麥家寫給父親的“悔罪書”。

假設麥家不那麼成功甚至不成功,麥家會是無數個現實生活中,和父親“仇恨”到底的普通人。

因為他沒有昇華。或者,沒有那麼快升華。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比《人生海海》早完成二十多年的《活著》,是餘華的代表作。這部書,或許是代表作家餘華當初、甚至一輩子生活的“說明書”。

“福貴”生活的這個時代是歷史也不是歷史——福貴賭博輸光了家產氣死了勤儉的“老王八蛋爹”,成了妻離子散的敗家子。流落街頭苦苦反思,竟然靠做“少爺”時的癖好養活了一家人。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那口裝皮影戲道具的箱子,其實就是裝著如福貴一樣生活在底層社會的所有人的智慧。

敗家子福貴僥倖地把會被時間革了命的運,轉交給了處心積慮謀取他家那棟“豪宅”的龍二。可憐的龍二在被押送赴死時,那吃人的眼睛盯視福貴發出的何止是恨?

現實中的餘華,“學而不優則回家吃苦”。要不是父親 “想方設法”讓餘華去學了牙醫,可能餘華連後來去給高考學子作“高考不是獨木橋的反面教材的資格也沒有——一個牙醫,再成功也不會有蜚聲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成功吧?!

所以,餘華的“福貴”雖然命運悲慘,但對生活充滿了感恩。

悲情的命運一而再再而三地降臨到福貴頭上,讓終於懂得“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的福貴開始積德行善修身養性,不貪戀聲名富貴,並且總結出“只有活著才是王道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上校”和“福貴”這兩種人物,都是無數普通人的代表,更是作者自己“潛伏”在書中的替身。

我們可以從作者的個人成長經歷中,看出他們與書中人物的命運聯繫。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其實,每個作家一輩子只寫一部書,其他書都是在為這部書作註解

作家是善於操控文字寫出值得別人閱讀,並且能從他們的文字中得到收益的人。他們比一般人更善於觀察生活。

但是,善於觀察甚至也善於總結生活,並不代表就會駕馭生活。

作家也是人,是人就不會完美。這是人的共性。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平凡的普通人,在生活中因為不善於觀察、不善於總結,往往按照自己的意願過著並不理性的生活。

這種“不理性”,要麼讓他們在生活中恰巧避開了生活的規律,躲開了生活的打擊,“機緣巧合”地獲取了生活豐厚的饋贈。這種無疑是幸運的人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因為不理性,再怎麼努力,也把生活過得一團糟。

“上校”是生活中的理性者,但他好運不常伴,時代給了他人生的苦難;“福貴”是生活中的非理性者,但他終於埋首於平常的生活,在記憶裡反省,在反思中生活。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一定是由內而外的,更是別人搶不走的。

生活是由痛苦和幸福組成的念珠,達觀的人,是笑著數這串念珠的。

每個人都有焦慮,每個人都不是過得一帆風順。

「活著」和「人生海海」,其實是兩座不同的人生豐碑,人生都不易


小瞎子、老保長、爺爺、林阿姨,這些人在《人生海海》裡帶給上校傷害和愛;龍二、家珍、有慶、鳳霞,這些在《活著》裡終於沒有“活著”的人,帶給福貴思考。這些不曾過去的生活,一直殘存在作家的記憶裡,變成今天的我們要面對、要思考的文字。

人生處於艱難時刻,面對焦慮,我們除了多看作家用心血凝聚成的好書反省自己,是不是要按下暫停鍵,儘量學會像餘華和麥家那樣去思考?

寫在後面的話:

人生最璀璨的時刻,莫過於你選擇相信自己的價值,並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去堅持自己的選擇。因為這是你沉下心來思考的結果。

契訶夫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相信自己和不相信自己,過的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思考和不思考,人生的結局肯定不一樣。

正如餘華說:“《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無論有怎樣的人生,我們都要從反省中改變,在改變中成就自己。


▁▂▃▄▅▆▇█

馮俊龍,男,70年代生人。筆名看盡人間荒唐、大眼看世界、堅挺的鼻子。一個既注重歷史又喜歡現實的專職寫作者,著有小說、散文、詩歌三百餘萬字。目前擔任五塊石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看盡人間荒唐】【五塊石頭】公眾號總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