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战疫日记: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刘永平医师和他的同事们

一则日记

2月15日,天气雨夹雪。

今天一大早,外面下着雨加雪,阵阵寒风透过我们的衣服,很多人冻得打哆嗦。

8:50分,我们乘坐专用公交大巴去往武汉第八医院。

今天早上出发的医护人员有27人,其中22人是第二批和第三批到的医护人员,还有5人是昨晚刚到的医生,他们昨晚连夜进行了防控培训,今天一大早去医院实地考察电脑操作系统及各种数据的填写及上报工作和各个方面的流程。

今天,科里有病重2人,轻症17人;出院1人,转出2人,新入4人;中西医联合治疗6人。如此大的工作强度,幸好有今天国际医学新来的同事刘志宏、王磊鑫、王琦、丁宁、马骏均帮忙,要不然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么多的任务。

看到护士们有点累,我告诉她们,我们是国际医学的医护人员,从西安来武汉一线就是来支援武汉人民的,我们不能拒绝任何一个患者。

这是陕西省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西安国际康复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永平在武汉抗击疫情期间的一篇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和同事在武汉前线的日常工作。原想以日记体形式讲述前方故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实在太忙,有时根本就来不及写,有时仅能写一两句给自己加油的话,只能见缝插针进行电话采访。

战疫日记: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刘永平医师和他的同事们

直击现场

刘永平是2月5日进入武汉第八医院病区的,至今已经20多天了。虽然已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一踏入病区,刘永平就意识到疫情可能比他来之前想象的更严重。

武汉第八医院原本是一家以诊治肛肠疾病为特色的综合医院,被确定为收治发热患者的定点医院后,医院收治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于是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医院的许多方面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

这一天,为了保证武汉第八医院每一位入院患者都能得到科学、及时的治疗,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吴昌归教授、著名心脏病学专家王海昌、著名传染病专家贾战生、感控部刘冰主任、肿瘤专家薛妍教授与两家应急医院一起对医护人员配备、治疗方案、专家组成员会议制度等进行了全面优化,决定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治疗方案。

也在这一天,全部住院患者都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月5日一大早,正给患者会诊的刘永平接到了来自西安国际医学的电话,"'国之名医'贺西京教授领衔研制的预防方剂昨日在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汉唐制药公司投入生产,经过 14 个小时的连续作业,第一批 200 公斤预防中药制剂今天早上 7 点已送达武汉市第八医院,现在就可以给患者口服或熏吸了。"

在刘永平刚查房的时候,有一位患者情况还是有些严重,浑身乏力,呼吸困难。刘永平会诊后立马安排身边的医护人员给那位患者服用中药制剂。

12天过去了,患者在服用中药制剂后,发热、干咳、气短、纳差、腹泻和血氧饱和度低等症状都缓解了。

前不久,一名患者垂危,后经高流量吸氧及对症药物治疗,生命体征变得平稳。经过进一步检查,患者的双肺已恢复正常。

来第八医院前发病已经一个多月的四楼42床患者,曾在外院诊治过,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刘永平团队第一次去病房会诊时,她断断续续告诉刘永平,说话气上不来,胸痛吃不下饭,总感觉自己随时就不行了。 她说,"医生,救救我吧。"

"请放心,我们是西安国际医学的医疗团队,团队一些成员有参加过非洲埃博拉病毒和抗击非典疫情的丰富经验,有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科心血管科的专家教授,请相信我们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一定会治好您。"

42床患者和刘永平熟了,告诉他,现在最想吃碗稀饭。刘永平第二天就给她送去稀饭、水果,还有陕西运来的擀面皮、冰峰饮料,42床患者非常感动。

2楼5床患者的父母、丈夫均感染,在另一医院救治,她心情很差,吃不下饭,气短明显,咳嗽胸痛。得知情况后,刘永平耐心地跟她交流,我们采用的中西医治疗方案疗效很好,请相信医生。刘永平让她按时休息,多听一些舒缓的歌曲来调解心情,增加她对战胜疾病信心。经过18天精心治疗,她痊愈出院了。

病房里咳嗽声少了,患者脸上渐渐有了笑脸,刘永平和医护人员的心也就安定了不少。每天工作数个小时,浑身还都是劲儿。

战疫日记: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刘永平医师和他的同事们

责任担当

刘永平来到4楼病房区,看到有一个患者正在做国际医学研发的热雾化熏吸,刘永平上前和患者沟通这几天的感觉。

这时候,房间的另一个患者问刘永平,"刘主任,你今天都在这干了十几个小时了,怎么还没有去休息?"

刘永平这才想起来,早晨零点二十到现在下午四点半,自己已经连轴转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了。患者给正在工作的刘永平拍了照片,对刘永平说,"刘主任,我把您工作的照片发到微博上了,让大家更关注我们的医护人员。"

"这是我应该做的。"刘永平边指导患者做热雾化熏吸,边应了声。

来到武汉一线的这段日子里,刘永平认真、敬业、忘我的工作,大家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

这时候,刘永平的手机滴滴响了两声,打开一看是2楼5床患者给他发微信,"昨晚听说我的各项检查指标符合出院条件,可以出院了。高兴的同时,尤其感恩西安国医医疗团队对我们武汉的支援,让我及时就医治疗,团队精湛的医术和当患者为亲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西安国医医疗团队来后,给我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进行中药调理、熏吸、口服西药抗病毒进行治疗调理,让我恢复了健康。特别是您克服交通管制的不方便,每天早晚两次到院查房,关注我的病情变化。在我的病情逐渐恢复后,每天给我带鸡蛋来补充营养,保持体力,与病毒抗争。我很庆幸能遇到您,感恩西安国医医疗团队,感恩西安国际医学的付出!"

4楼42床患者也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场疫情让我们发现: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哪怕被生活摧残了千百遍,也愿意含着泪,还继续奔跑的人。送给奔赴在武汉疫情一线刘永平医生带领的西安国际医学团队,你们是武汉人、中国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2月16日,早上9点整。刘永平主任换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套上隔离服,然后依次两层口罩,三层手套,两层鞋套,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武汉第八医院2楼病房区,刘永平主任和蔺卫龙医师,汪娅莉医师,刘志宏医师等医护人员讨论病情、会诊、查房,为患者输液、雾化……

刘永平刚接手时,两层总共有医生13人、护士36人。二楼有18个患者,四楼留观20人。昨天医院接到上级通知,原来所有的留观患者都改为住院患者。

2月19日下午刘永平接到通知,从国际医学空运来一批27箱的中药需去机场接货,刘永平立马在援汉医生团队微信群里招呼了一声:运维部通知,我们有一批27箱的中药下午到机场,需要搬运,有空的同志一起去搬运。

脊柱外科的王磊在微信群里发出感叹,刘主任很辛苦,昨晚夜班,早上又来病区了,下午还要去机场搬东西。

刘永平这次是康复医学中心医院的队长,负责带领全队进行防控知识培训,负责两层楼的患者每天两次查房,对每一位患者提出具体的诊疗方案,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

17点20分,刘永平简单吃了几口饭,顾不上休息,就和医教部主任陈强、耳鼻喉科护士长毛金莲、儿外科主治医师蔺卫龙、产科副主任张奎伟、脊柱外科主治医师王磊鑫、工程师杨鹏、药学部史金平从亚朵酒店出发,去机场接中药制剂。

战疫日记: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日子里—刘永平医师和他的同事们

践行使命

2月24日,晚班交接后,刘永平回到酒店。独自站在窗边,放眼望去,这个本该繁华喧嚣的城市街道上,独剩路灯昏黄的光,万籁俱寂。

在这一刻,刘永平终于有了这么多天以来难得的空闲时间,这些天的日日夜夜,在他的眼前像过电影般闪现:经过近20天的持续奋战,截止今天总共住院76人,目前两层楼出院50人,医院有165名患者康复出院。在他的脑海里,想起西安国际医学全体医护人员要秉承"珍惜每一次服务、一次做好"的服务理念,想起出征时机场临别史今董事长的殷殷嘱托,想起医院里还有26个患者眼巴巴地在等着治疗,刘永平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酒店走廊里的脚步声,让刘永平回过了神。刘永平看了一下手表,已经22点30分,必须要睡了,明天零点二十分还要起床上早班。

他和同事们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深深地感动着患者。2月14日那天上午,他按照惯例开始新一天的查房工作。当查到5床患者时,这位患者掏出一个印有中国银行字样的塑料袋,非要刘主任收下不可。袋子里装着一张写有患者姓名,车号,车型的纸条,一把车钥匙以及500元现金。患者是想让刘永平在武汉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开自己的车上下班,500元现金用于停车费跟油费,以表达对援鄂医护人员的感谢。

"你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财物不能收。"刘永平说。

在刘永平看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欣慰的事莫过于患者能够康复出院,辛勤工作能够得到认可。"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战胜疫情!待到春回花烂漫,举杯共庆赋新篇。"这不但是他的使命和心愿,更是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