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戰疫日記: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日子裡—劉永平醫師和他的同事們

一則日記

2月15日,天氣雨夾雪。

今天一大早,外面下著雨加雪,陣陣寒風透過我們的衣服,很多人凍得打哆嗦。

8:50分,我們乘坐專用公交大巴去往武漢第八醫院。

今天早上出發的醫護人員有27人,其中22人是第二批和第三批到的醫護人員,還有5人是昨晚剛到的醫生,他們昨晚連夜進行了防控培訓,今天一大早去醫院實地考察電腦操作系統及各種數據的填寫及上報工作和各個方面的流程。

今天,科裡有病重2人,輕症17人;出院1人,轉出2人,新入4人;中西醫聯合治療6人。如此大的工作強度,幸好有今天國際醫學新來的同事劉志宏、王磊鑫、王琦、丁寧、馬駿均幫忙,要不然根本就無法完成這麼多的任務。

看到護士們有點累,我告訴她們,我們是國際醫學的醫護人員,從西安來武漢一線就是來支援武漢人民的,我們不能拒絕任何一個患者。

這是陝西省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西安國際康復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劉永平在武漢抗擊疫情期間的一篇日記,真實地記錄了他和同事在武漢前線的日常工作。原想以日記體形式講述前方故事,因為他們的工作實在太忙,有時根本就來不及寫,有時僅能寫一兩句給自己加油的話,只能見縫插針進行電話採訪。

戰疫日記: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日子裡—劉永平醫師和他的同事們

直擊現場

劉永平是2月5日進入武漢第八醫院病區的,至今已經20多天了。雖然已做好了迎接困難的準備,一踏入病區,劉永平就意識到疫情可能比他來之前想象的更嚴重。

武漢第八醫院原本是一家以診治肛腸疾病為特色的綜合醫院,被確定為收治發熱患者的定點醫院後,醫院收治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於是非傳染病專科醫院,醫院的許多方面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交叉感染的風險很高。

這一天,為了保證武漢第八醫院每一位入院患者都能得到科學、及時的治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吳昌歸教授、著名心臟病學專家王海昌、著名傳染病專家賈戰生、感控部劉冰主任、腫瘤專家薛妍教授與兩家應急醫院一起對醫護人員配備、治療方案、專家組成員會議制度等進行了全面優化,決定為每位患者制定個體治療方案。

也在這一天,全部住院患者都開始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2月5日一大早,正給患者會診的劉永平接到了來自西安國際醫學的電話,"'國之名醫'賀西京教授領銜研製的預防方劑昨日在西安高新區草堂基地漢唐製藥公司投入生產,經過 14 個小時的連續作業,第一批 200 公斤預防中藥製劑今天早上 7 點已送達武漢市第八醫院,現在就可以給患者口服或燻吸了。"

在劉永平剛查房的時候,有一位患者情況還是有些嚴重,渾身乏力,呼吸困難。劉永平會診後立馬安排身邊的醫護人員給那位患者服用中藥製劑。

12天過去了,患者在服用中藥製劑後,發熱、乾咳、氣短、納差、腹瀉和血氧飽和度低等症狀都緩解了。

前不久,一名患者垂危,後經高流量吸氧及對症藥物治療,生命體徵變得平穩。經過進一步檢查,患者的雙肺已恢復正常。

來第八醫院前發病已經一個多月的四樓42床患者,曾在外院診治過,病情始終沒有好轉。劉永平團隊第一次去病房會診時,她斷斷續續告訴劉永平,說話氣上不來,胸痛吃不下飯,總感覺自己隨時就不行了。 她說,"醫生,救救我吧。"

"請放心,我們是西安國際醫學的醫療團隊,團隊一些成員有參加過非洲埃博拉病毒和抗擊非典疫情的豐富經驗,有感染科呼吸科重症科心血管科的專家教授,請相信我們經驗豐富的醫護團隊,一定會治好您。"

42床患者和劉永平熟了,告訴他,現在最想吃碗稀飯。劉永平第二天就給她送去稀飯、水果,還有陝西運來的擀麵皮、冰峰飲料,42床患者非常感動。

2樓5床患者的父母、丈夫均感染,在另一醫院救治,她心情很差,吃不下飯,氣短明顯,咳嗽胸痛。得知情況後,劉永平耐心地跟她交流,我們採用的中西醫治療方案療效很好,請相信醫生。劉永平讓她按時休息,多聽一些舒緩的歌曲來調解心情,增加她對戰勝疾病信心。經過18天精心治療,她痊癒出院了。

病房裡咳嗽聲少了,患者臉上漸漸有了笑臉,劉永平和醫護人員的心也就安定了不少。每天工作數個小時,渾身還都是勁兒。

戰疫日記: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日子裡—劉永平醫師和他的同事們

責任擔當

劉永平來到4樓病房區,看到有一個患者正在做國際醫學研發的熱霧化燻吸,劉永平上前和患者溝通這幾天的感覺。

這時候,房間的另一個患者問劉永平,"劉主任,你今天都在這幹了十幾個小時了,怎麼還沒有去休息?"

劉永平這才想起來,早晨零點二十到現在下午四點半,自己已經連軸轉工作了十幾個小時了。患者給正在工作的劉永平拍了照片,對劉永平說,"劉主任,我把您工作的照片發到微博上了,讓大家更關注我們的醫護人員。"

"這是我應該做的。"劉永平邊指導患者做熱霧化燻吸,邊應了聲。

來到武漢一線的這段日子裡,劉永平認真、敬業、忘我的工作,大家都看到眼裡,記在心裡。

這時候,劉永平的手機滴滴響了兩聲,打開一看是2樓5床患者給他發微信,"昨晚聽說我的各項檢查指標符合出院條件,可以出院了。高興的同時,尤其感恩西安國醫醫療團隊對我們武漢的支援,讓我及時就醫治療,團隊精湛的醫術和當患者為親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西安國醫醫療團隊來後,給我採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進行中藥調理、燻吸、口服西藥抗病毒進行治療調理,讓我恢復了健康。特別是您克服交通管制的不方便,每天早晚兩次到院查房,關注我的病情變化。在我的病情逐漸恢復後,每天給我帶雞蛋來補充營養,保持體力,與病毒抗爭。我很慶幸能遇到您,感恩西安國醫醫療團隊,感恩西安國際醫學的付出!"

4樓42床患者也在朋友圈裡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場疫情讓我們發現: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淚的人,而是哪怕被生活摧殘了千百遍,也願意含著淚,還繼續奔跑的人。送給奔赴在武漢疫情一線劉永平醫生帶領的西安國際醫學團隊,你們是武漢人、中國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2月16日,早上9點整。劉永平主任換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套上隔離服,然後依次兩層口罩,三層手套,兩層鞋套,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武漢第八醫院2樓病房區,劉永平主任和藺衛龍醫師,汪婭莉醫師,劉志宏醫師等醫護人員討論病情、會診、查房,為患者輸液、霧化……

劉永平剛接手時,兩層總共有醫生13人、護士36人。二樓有18個患者,四樓留觀20人。昨天醫院接到上級通知,原來所有的留觀患者都改為住院患者。

2月19日下午劉永平接到通知,從國際醫學空運來一批27箱的中藥需去機場接貨,劉永平立馬在援漢醫生團隊微信群裡招呼了一聲:運維部通知,我們有一批27箱的中藥下午到機場,需要搬運,有空的同志一起去搬運。

脊柱外科的王磊在微信群裡發出感嘆,劉主任很辛苦,昨晚夜班,早上又來病區了,下午還要去機場搬東西。

劉永平這次是康復醫學中心醫院的隊長,負責帶領全隊進行防控知識培訓,負責兩層樓的患者每天兩次查房,對每一位患者提出具體的診療方案,並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撫工作。

17點20分,劉永平簡單吃了幾口飯,顧不上休息,就和醫教部主任陳強、耳鼻喉科護士長毛金蓮、兒外科主治醫師藺衛龍、產科副主任張奎偉、脊柱外科主治醫師王磊鑫、工程師楊鵬、藥學部史金平從亞朵酒店出發,去機場接中藥製劑。

戰疫日記:在武漢抗擊疫情的日子裡—劉永平醫師和他的同事們

踐行使命

2月24日,晚班交接後,劉永平回到酒店。獨自站在窗邊,放眼望去,這個本該繁華喧囂的城市街道上,獨剩路燈昏黃的光,萬籟俱寂。

在這一刻,劉永平終於有了這麼多天以來難得的空閒時間,這些天的日日夜夜,在他的眼前像過電影般閃現:經過近20天的持續奮戰,截止今天總共住院76人,目前兩層樓出院50人,醫院有165名患者康復出院。在他的腦海裡,想起西安國際醫學全體醫護人員要秉承"珍惜每一次服務、一次做好"的服務理念,想起出徵時機場臨別史今董事長的殷殷囑託,想起醫院裡還有26個患者眼巴巴地在等著治療,劉永平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酒店走廊裡的腳步聲,讓劉永平回過了神。劉永平看了一下手錶,已經22點30分,必須要睡了,明天零點二十分還要起床上早班。

他和同事們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深深地感動著患者。2月14日那天上午,他按照慣例開始新一天的查房工作。當查到5床患者時,這位患者掏出一個印有中國銀行字樣的塑料袋,非要劉主任收下不可。袋子裡裝著一張寫有患者姓名,車號,車型的紙條,一把車鑰匙以及500元現金。患者是想讓劉永平在武漢交通不便利的情況下,開自己的車上下班,500元現金用於停車費跟油費,以表達對援鄂醫護人員的感謝。

"你的心意我心領了,但是財物不能收。"劉永平說。

在劉永平看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最欣慰的事莫過於患者能夠康復出院,辛勤工作能夠得到認可。"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戰勝疫情!待到春回花爛漫,舉杯共慶賦新篇。"這不但是他的使命和心願,更是全體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共同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