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10天內樓市連發3條“鐵令”,9萬家地產商尷尬了?央行、央媒迴應

從節後至今,樓市風向突變。

從2月中旬開始,先是西安、上海、浙江、西安、無錫、南昌等超過10個省市發文,為房企紓困,大部分都是延緩繳納土地出讓金,放鬆預售條件。

隨後,馬鞍山、駐馬店、撫州等中小城市開始實行降首付、買房補貼100-200元不等這樣的措施。

到了2月下旬,廣西南寧、廣東東莞等地開始提高公積金額度,浙商銀行調降非“限購”城市首套房貸首付比例最低至20%、紹興工行也將首套房貸首付比例降低到兩成,有研究機構數據稱,“目前已經有8個城市的首套房主流首付比例為2成”。

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各個城市發佈的政策路徑:緩和房企供給端現金流壓力-買房送補貼-降低購房者的首付。

這個過程演變下來,遠遠超出市場的預期。

原因很簡單,如果只是土地出讓金延緩繳納之類的政策,對樓市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錢早晚也要交上去。

10天內樓市連發3條“鐵令”,9萬家地產商尷尬了?央行、央媒回應

但降低首付這種事就不一樣了,20%的首付買房就相當於5倍購房槓桿,當更少的資金能夠撬動市值更大的房產,整個房地產市場都可能會受到影響,在槓桿的驅動之下再次“水漲船高”。

難道房地產真的開始寬鬆之路了嗎?房價又開始“不安分”了?答案是否定的。

從最近10天就可以看出,高層連發3條“鐵令”,釋放出新的風向,央行、央媒紛紛回應,9萬家地產商尷尬了。

1,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報告》宣佈:2020年堅持房住不炒。

2月19日,央行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再度提及“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

每個季度的政策報告,都是例行且重要的風向標,市場各方對報告一直高度關注,其中每個字、每個詞、每句話的變動,增減都耐人尋味。

雖然前綴是“2019年4季度”,但這份報告就是2020年貨幣政策動向的指引。

本次報告裡針對樓市的表態是: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注意報告中提及的3個關鍵詞:房住不炒、長效管理機制、不作為短期手段。

10天內樓市連發3條“鐵令”,9萬家地產商尷尬了?央行、央媒回應

2020年的貨幣政策,決定了資金面的流向,而資金的多少,又決定了樓市反彈的高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任憑各個城市再出臺類似的寬鬆措施,在“錢緊”的前提下,基本是“無用功”。

2,央行高層在21日和22日連續兩天明確表態:房貸利率不下降。

央行網站22日消息,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LPR下行基本上不影響個人房貸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主導方向,銀行可通過LPR加點方式確定個人房貸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要知道,2月20號的時候,1年期LPR降了10BP,5年期LPR降了5BP,按理來說,只要LPR報價下降,房貸利率也會跟著降。

但是,大家細品央行高層的表態,可以通過“加點”方式,保持原有的利率水平。

舉個例子,原來首套房利率是5.5%,LPR報價是4.9%,加了60個基點。現在LPR變成了4.75%,銀行想把利率維持在5.5%的水平,只需要再加75個基點就可以了,寄希望於今年購房成本會下降的人,可以說打錯算盤了。

3,2月25日,銀保監會發聲:房地產金融政策尚未作出調整。

上文提到,最近包括浙商銀行、工行、建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傳出首付下降的消息,這些措施是否在全國通用?

答案是否定的。

10天內樓市連發3條“鐵令”,9萬家地產商尷尬了?央行、央媒回應

2月25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主任肖遠企明確表示:房地產金融政策尚未作出調整,銀保監會將會對房地產融資情況進行監測,動態掌握最新情況。各地根據所在地區情況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因城施策,但這是在堅持房地產金融政策大框架下采取的適當調整。

顯然,就全國而言,包括首付、利率在內的多種所謂寬鬆的措施,均未普及開來,各個城市可以在“因城施策”乃至“因區施策”的框架下“幫房地產一把”。

但是,政策鬆綁力度是很有限的,可能僅僅只侷限於房企現金流的供給端,跟購房者需求端關係不大,一切都要建立在房價、地價平穩的基礎上才可以,這就相當於給房地產念上了“緊箍咒”。

針對樓市預期的變化,除了高層部門的密集表態之外,央媒也火速回應了。

2月28日,經濟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各地在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出臺房地產紓困政策的同時,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底線。

其中提到:調控的成果來之不易,房住不炒的定位也不會改變,不能改變。因此,各地在根據自身情況積極出臺房地產紓困政策的同時,必須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和底線。各地政策不應只盯著土地出讓、房產銷售數據,住房租賃市場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也是完善基本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

10天內樓市連發3條“鐵令”,9萬家地產商尷尬了?央行、央媒回應

這個表態可謂來的非常及時,從2018年至今,百城房價指數已經連續兩年保持穩定,最近一段時間,各個城市針對樓市的紓困措施看起來五花八門,但說到底不能觸碰"房住不炒"的底線,不能輕易動用降首付、降槓桿這樣的措施。

要知道,經濟日報是直屬黨報,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選擇此時回應市場的關切問題,可以理解為房地產市場的又一個風向標出現了。

經濟學者黃奇帆曾提到過一組數據:在全國房企總數達到了9萬多家,還不含中介。

而全世界180個國家的地產商加起來也沒有9萬個,美國大大小小房產商沒超過500個,歐洲20多個國家所有房產商,獨立法人加起來不到1萬個。

可以肯定的是,2月份以來的這一波寬鬆措施,極有可能在3月份摁下“暫停鍵”,對這9萬家裡“多餘”的地產商來說,本來還想趁著降首付、買房補貼、延緩繳納土地金、銀行貸款等措施“佔便宜”,有了這些表態和動向,地產商的希望基本上已經“打水漂”了,確實有點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