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有人說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房價的上漲,在沒有任何金融風險下,個人財富瞬間增值。這句話看似很粗糙,卻透露了樓市的本質,自從98年房改以來,市場一路走高,即使期間出現短暫的低迷,但在政策救市託底下,房價總是能觸底反彈。如果以時間軸來看,上一輪調控拐點就是“去庫存”戰略目標,開發商拼命拿地建房,而地方主導賣房市場,掀起搶房熱潮。換句話來看,當時幾乎沒有人會相信房價會跌,每個人都揣著買房賺錢的夢想,房子似乎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契機,有錢的人會囤多套房,而沒錢的人也會選擇硬上車。

“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但從最近幾年的政策風向來看,這一幻想逐漸被打破。僅從調控次數來看,2018年450次,而2019年卻高達620次,從最初的的四限政策到限制企業購房,再到供地結構的改革,其釋放的信號十分明確,遏制高房價的源頭才是重點。反觀當下市場現狀,持房者更有自知之明,降價掛牌成為潛規則,甚至不少內行人表示議價空間30%都是可以的,在房子賣不出去的基調下,房子此時卻成了枷鎖,不賺錢甚至還虧錢,如果堅持持房,最後恐怕血本無歸,如果拋房,那麼之前的努力就徹底白費,持房者的焦慮開始凸顯。

“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事實上樓市早已變得理智化,看低房價的人越來越多,就連曾經預測2019年房價報復性上漲的任澤平都建議放開二胎政策,釋放人口紅利。再加上年初的限購放開、落戶限制的取消,在如此託底的背景下,房價下跌似乎成為了必然趨勢。與此同時一場外界因素直接打破現有格局,直接導致90%城市商品房零交易,由此引發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救市,多地表示土地債務可以延期繳付,甚至取消現房銷售。對此不少購房者紛紛表示取消2020年的購房計劃,其次試探一下開發商降價的下限在哪。

“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針對以上背景,我們不免會思考,難道“降價潮”提前來臨?首先我們得明白一點,當下樓市並不存在房價上漲的潛質,在居民槓桿率高達60.4%、城鎮化進程接近60%的市場輪廓下,我只能說市場只剩下買不起房的人,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或將結束。客觀來講,今年4-5月會出現短暫的降價潮,其源頭是開發商急需現金流緩衝自身資金壓力,但也不排斥個別銀行將首付比例下調,僅從購房成本來算,這恐怕是今年最低水平。但從長遠來看,房價的確趨向下行,但貶值風險卻直線上升,其中的利與弊需要自己去衡量。

“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最近高層連發2道“鐵令”,直接影響今年的市場格局,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財政部、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其中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值這一條得大家關注,或者說提高實體經濟效應要比單純遏制房價更加有效;二是土地改革輪廓初具成效,今年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正式生效,與此同時高層首次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各省市,這將意味著城市基礎建設迎來拐點,提升核心競爭力。

“降價潮”提前來臨?高層連發2道“鐵令”,開發商透露信號

看到這裡,我只能說政策調控開始觸碰到本質問題,例如土地及地價,如果控制地價或者控制一下價高者得的競拍模式,也許高房價會立竿見影。其實對於未來樓市走向,開發商大佬孫宏斌曾一語道破,表示我國房地產地位早已被拉昇至戰略地位,短期來看,政策並不會放鬆,但金融政策正在逐漸收緊,對於開發商、銀行來說,手上可用資金量會少很多,未來的樓市很難,融資難、賣房更難。總的來說,在我看來,未來房價下跌和風險並存,對於購房者來說,反而更需要三思而後行,買房你花了多少錢,最後你又能得到多少,這是兩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