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能重回15年?高層連發2道“鐵令”,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俗話說走的太快就會忽略路邊的風景,如果把這一句話放在我國房地產行業上,其意蘊令人深思。從當前樓市的數據來看,我國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居民人均面積高達40平方米,城鎮化進程接近60%,而且這是基於發展十幾年的過程,反觀國外至少花了近百年時間。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抨擊個別現象,房子逐漸淪落為有錢人投資的產物,例如曾經的溫州炒房團,地產大佬潘石屹曾公開表示我國名下幾百套房子的人大有人在,也就是說表面上來看我國房源充足,實則面臨兩極分化的局面。

房價能重回15年?高層連發2道“鐵令”,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事實上對於2020年來說,新一輪調控才剛剛開始,央行限制資金流入樓市,銀保監會管控部分銀行的開發貸項目,在去年超400家開發商破產的背景下,現金流問題今年依然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當下,1月份超90%城市商品房零交易,不少地區紛紛出臺救市方針,有的土地延期甚至分清交付,有的取消現房銷售。而這一些信號直接推動市場拐點將至,此時不少人抱有疑問,房價能重回15年嗎?去年就有13個城市房價跌回1年前,顯然未來會更難,跌幅仍有極大空間。

房價能重回15年?高層連發2道“鐵令”,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首先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得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房價下跌就意味著資金蒸發,而這一部分損失又誰來承擔呢?有人說開發商,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開發商大手大腳的融資拿地,明面上的現金流所剩無幾,甚至正在進行中的項目也被迫擱置,以價換量雖然好用,但也有一定下限,就例如恆大75折出售,難道你真以為它會虧本嗎?無非就是先漲後打折的套路。也有人說地價是關鍵,此時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去年土地出讓金超過1000億的城市就有16個,賣地雖然看著不好,但錢至少是真金白銀。

房價能重回15年?高層連發2道“鐵令”,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從以上2點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房價下跌和地價是息息相關的,或者說土地市場在未受到調整下,想讓房價下跌無疑是痴人說夢,所以整體來說重回2015年並不現實,但下跌是必然的,在一線城市北上廣一致低迷的背景下,更何況其他城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市場陷入了焦慮,賣房的人看著自己的房子賣不出去,而想買房的人買了怕房價大跌,不買又怕以後更買不起,從客觀角度來看,在樓市橫盤基調下,沒有人是受益者。

房價能重回15年?高層連發2道“鐵令”,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而對於今年樓市現狀而言,最近高層連發2道“鐵令”,一是央行發佈《貨幣政策報告》明確表示,2020 年堅持房住不炒,而從以往的動向來看,很簡單的就會猜到今年樓市資金問題依然會存在,降息降準均與房地產無關,開發項目數量仍呈下滑趨勢;二是針對部分銀行首付比例下跌的現象,銀保監會負責人表示房地產金融政策未作出調整,會根據所在地區狀況進行因城施策,這一點和限購放開、取消落戶限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前者有止跌令,後者房貸利率恐怕會有新變化。

房價能重回15年?高層連發2道“鐵令”,6年前的一幕或重現

看到這裡,我認為當前購房者得有一個覺悟,先不管此時買房成本的高低,未來5年內房子貶值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在穩字當頭的政策下,房價年漲幅保持10%恐怕都難。此時我不禁想到了6年前的一幕,或許今年有可能要重現,至少今年上半年樓市各維度數據慘淡無比,市場會冷靜一段時間。也許最需要冷靜的反而是購房者,房子固然重要,但不應該過度透支自身槓桿,健康第一,現金流第二,買得起但無法穩定償還月供,房子最後依然不是你的。

來源 房產新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