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我是一名80女生,可以說是看著房地產市場從一路飆升,不由得想說兩句。由於所處的環境和家庭的關係,以及自己大學輔修的專業是房地產,而自己父親從事建築行業已經20多年的,我的表姐畢業後已經從事多年的室內裝潢設計工作,我的姐夫從事的是工程監理。所以說,我相信自己是最有代表性的,來剖析房地產這個行業的民間樣本。

房地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淺白一點,為什麼房價越來越高,讓我來和你說一說。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一、土地指標

專家會在不停地說土地越來越少,資源稀缺,物以稀為貴,所以房價的走勢必然上升。可是他們為什麼不說說其他的事呢?大家都知道土地指標這個東西,國家為了農保地所以進行土地開發的是有限額的,而限額的分配對每個下面的省市鄉鎮,甚至村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任何招商引資都要被問及廠房、優惠政策等等,但是土地的審批就成了一大問題。於是引發一個問題,僧多粥少怎麼辦?

買賣土地指標!以前去上海,有些人動不動就以自身高貴來自居,現在想想真的很可悲。為什麼會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是因為他們花著別人的土地指標,卻還在那裡叫囂。碳排放指標可以買賣,同樣土地指標也可以買賣,包括林地指標。於是導致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像上海這樣的城市,房子越建越多,而西部某些地區因為賣了指標,於是不能進行土地交易,自然不能招商引資。舉個簡單的例子:城市需要用地可是沒有土地指標,於是向農村買,而農村的老百姓要建房了,沒有土地指標,婚喪嫁娶沒戲,於是被迫只能到城市去買房,最後城市人越來越多,房價自然越來越高。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二、買的沒有賣的精

很多專家動不動就說要和開發商擬定什麼條款保護自己的權益,可是實際操作呢?我們買房子的都是個人與開發商打交道,可以說雞蛋碰石頭。所有都是標準合同,誰敢說改,開發商就不會賣給他,老百姓只能選擇要麼接受要麼就走。

現在的房子買賣都是期房,很少有現房,而二手房交易還處於比較緩慢的階段。期房就面對一個違約的問題,房地產商可以單方面違約,因為房價高漲他賺得肯定比賠的多。我自己給很多人看過房子,可是總結下來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買房看房的女的比男的多,可以說女士買房大隊的主流人群,付錢的普遍是男性,而拍板的基本上都是女性。開發商看準的就是這點,感性的消費者本身被煽動就比較容易。什麼已經賣了多少了,還剩下多少都會觸動她們的神經。可是有多少人仔細去觀察房子本身的條件和質量,衝動真的魔鬼!這時候男士最好頂住氣,撒嬌、發嗲、上吊、玩命都是沒用的,看看你們的牆體、下水道、地板,特別是什麼精裝修房,太多的貓膩,就像一個爛瘡女人花了一大筆錢來刷臉牆。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三、房子不是沒有,而是你買不起

有一段時間被人拉去看房子當顧問,一天單單紅包就能收到3個多0,被同學說成是週末最好的外快,風光又輕鬆。可是看下來,我就一個感覺,沒有120平米以下的。國家很有意思,一方面和我們說要鼓勵經濟適用房,一方面卻沒有任何限制性規定或者說優惠引導措施,放任自由。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我看的房子有複式樓、小高層、聯排房等等,很少看到小戶型!有的真的能稱豪宅,動不動就三四百平,可是需求真的是這些嗎?我和老爸在一個週末把上市銷售的宣傳冊拿回來,仔細計算了一下,單單有的豪宅一分為三,就可以解決一半的需求。為什麼開發商不作小戶型?很簡單,減少戶數,就是減少供應量,物以稀為貴,漲價!就是一個字,錢!國家說鼓勵小戶型經濟適用房,可是他管不住開發商的實際行動,國家不能干預產業自身發展,但是可以提出鼓勵政策引導,例如優惠和補貼,可是我沒有看到。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四、買不起的還有一個原因是二八定理

說實話真正買房子來住的人真的很少,投資的太多。於是就很容易形成百分之二十的人把資金投入到百分之八十房子裡。縱觀上海樓市,你覺得有多少上海本地人在住,大量的外資湧入,或者說是大量的外地人在“消費”上海的房子。我這裡不是單單指外地人推高房價,而是指外地人買房再“返租”給買不起房的本地人,錢放在銀行裡的利息還不如房租和房屋本身漲價快,所以為什麼不買房呢?順帶問一句,上海的官員他們能不能公開自己的財產,說明一下到底有多少房產在他們的名下,或者說,全中國的國企高管和高管都應該曬一曬。

舉個我朋友的例子:2008年金融危機最深重的時候,他向我們借了錢,去買了兩套房子,都是首付,進過一年之後,一套房子賣了賺了房價,不但還了我們的錢,順帶把另一套房子剩餘貸款給還上了。可謂空手套白狼,一套房子就這樣白白賺到了。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五、從來是需求就沒有剛性

“剛性需求”是被某某專家給編撰出來的,說實話,如果我爸想賺這個外快的話,估計我們家現在還不至於住在爺爺留下來的老屋裡。為什麼不願意幹這些事,一來沒這個心機去和房地產商鬥法,二來我爸心氣高不屑。這一點上,老媽和我異常堅定地選擇和老爸統一戰線。中國人傳統就是買房(建房)娶媳婦,這個祖祖輩輩的老風俗了,我覺得想改是改不了的。我從來不覺得中國缺房子,只是人家房地產商不賣罷了。同時我想問問國家為什麼不能強制執行一下?農地荒了國家管,那麼房子空置為什麼國家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什麼?

與其說丈母孃需求,還不如說是廣告轟炸!產業經濟學裡有很重要的門檻就叫“廣告效應”,央視已經給《蝸居》做了多少軟廣告,同時就像一根繩子一樣掐著我們的喉嚨說,看看上海的房子,看看現在沒有房子的悲劇!!我同學是學金融工程的,前幾天我們一起吃飯,他說他閒來無聊編了一個公式,就是看看央視播《蝸居》的新聞和房地產新聞的關聯度,結果可想而知,央視越說房子的事,房價越漲!房地產商就是逆向思維,你越譴責,說明現在的需求越大,這不是正和我意,免費廣告嗎?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六、房子不單單是房子

很多人都在說房子的事,可是為什麼不說房子背後的事?上海、深圳、天津都出過買房子辦戶口的往事,其實所有的房子問題根源都在於戶口!孩子上學要戶口,醫療保險要戶口,就連考個什麼地方公務員也要戶口?戶口背後說明了福利,而這福利才是人們買房子的真正原因。

很多所謂經濟學家,很喜歡舉一個例子,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買房經,當時我給某些領導上課的時候,他們拿這個例子來“教育”我,然後搬出某某社科院院士的話,“全部人買房子是不現實的,租房才是最合理的方式”。可是我一句話就把他駁倒,“請問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什麼引起的,兩房到底是怎麼回事?”美國的社保是可以流通的,中國還沒有,美國有失業救濟金,中國沒有,你憑什麼要拿到一起去比較?

一個80後女生看房地產那些事兒

農民工為什麼進城打工,從克里克定理來說這是必然的社會規律!於是他們要求農民工子弟學校,於是當地政府緊接著又要忙活,這根本原因不過是因為老百姓想過的更好,進城!換個身份,給孩子一個高臺階,不一樣的出身,不一樣的未來,於是買房子成了他們轉換身份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