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諸葛亮死後,劉禪下令清查其家產,得知了什麼真相,使他大怒當場摔杯子?

漢史趣聞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一世清廉,為蜀國盡職敬業,生前的財產也就800棵桑樹和15頃土地,連穿著的衣服都是賜封的。



至於劉禪下令清查家產,怒摔杯子一事,不過是後世的傳言。傳言說後主劉禪聽聞小人言,說諸葛亮貪汙,家產肯定不止上報的這點兒,而且諸葛亮作為權臣,劉禪也是忌憚的,先主劉備曾留下遺言,如果諸葛亮不滿劉禪,可以隨時廢黜。因此劉禪下令去查清諸葛亮的家產,而事實上,諸葛亮真的就只有這麼些家產,劉禪得知真相後,才明白諸葛亮說的不假,怪自己誤信小人誣陷,錯怪了諸葛亮,對自己的行為羞愧難當,為此大怒當場摔了杯子。


按照歷史發展,諸葛亮死後,蜀國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對劉禪來說是一場考驗,沒有了謀臣,一面需要穩定軍心,一面又需要助長威信。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先是將禁止發喪,讓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的慢一點,也給自己爭取國家穩定的短暫時間。在這個時候,如果劉禪真的去清查諸葛亮的家產,實際上是不利於自己建樹威信的,一來寒了那些敬重諸葛亮的臣子和百姓們的心,二來也對不起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諸葛先生。

劉禪是感激諸葛亮的,因此諸葛亮死後,他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武鄉侯的爵位,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並且在諸葛瞻17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瞻,諸葛亮三代人都為劉家盡心盡力。


狂熱歷史


諸葛亮死後,劉禪下令清查其家產,得知了什麼真相使他當場摔杯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必須向大家澄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怎樣的?網友們,千萬別被電視騙了,劉禪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開始獨立掌握蜀漢的軍政大權,在劉禪統治時期,蜀漢沒有出現過一個權臣,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叛亂,是三國時期最穩定的國家,後來劉禪投降也是十分正確的選擇。所以歷史上的劉禪不是演義、評書裡的那個劉禪,不過是文人集團為了標榜自己,而吹噓諸葛亮,而刻意忽視、醜化的劉禪。諸葛亮自己評價劉禪是: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翻譯過來就是:劉禪非常聰明,超過人們的期望。 當然劉禪再能,也得聽臥龍諸葛亮的。話說諸葛亮在位時,根本沒有劉禪什麼事,劉禪想幹點啥都不行,孔明沒事就把劉備搬出來壓劉禪,沒事就說先帝怎麼樣,先帝怎麼樣,一篇短短的出師表,先帝出現了14次,可見劉禪作為皇帝是多麼的憋屈。

劉禪好不容易把諸葛亮熬死,可是在蜀國,諸葛亮的影響力非常大,諸葛亮本人也是一個非常清廉的人。《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去世前留給劉禪的信中寫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這話的意思是,我家裡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土地,子孫衣食無憂。作為一個丞相,諸葛亮就這麼點家產,劉禪心想:丞相,不對吧,你肯定吃了我劉禪不少回扣吧,所以劉禪派人去清查清查諸葛亮的家產,想借貪汙之名把諸葛亮搞臭。

野史傳聞,劉禪當時抄諸葛家,是因為官宦黃皓慫恿,但是這種說法不太可靠,因為黃皓在諸葛亮去世十多年後,他才掌握了權力。

根據史料記載,小編認為劉嬋查諸葛亮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諸葛亮是有些瞧不起劉禪的,認為劉禪就是一個典型的花花公子,劉備去世時,劉嬋才17歲,好玩是年輕人的天性,劉禪當然不以為然,二是諸葛亮與劉禪政見不同,劉禪不好打仗,認為諸葛亮窮兵黷武,而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抱負,非得舉全國之力多次北伐,搞得民不聊生,而且蜀漢都聽了丞相的,劉禪心裡有氣。三是諸葛亮死後的風頭依然勝過了皇帝。劉禪查諸葛亮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要樹立自己的威信,諸葛亮死後,很多人給他立了祠堂,後來還有人建議給他弄宗廟。宗廟那時可是皇家獨有的,劉禪憋了一肚子火。

那麼劉禪在諸葛亮家中發現了什麼,讓他龍顏大怒,摔了杯子?

劉禪想搜諸葛亮的家,其實是想壓一壓諸葛亮的風頭,如果能在諸葛亮家中搜出些財寶和悖逆蜀漢政權的事情,那麼諸葛亮的就會被罵,他劉禪就能坐穩頭把交易,可是派下去的人什麼都沒查到,事實證明諸葛亮是個能臣、忠臣、廉臣。劉禪的目的沒有達到,十分窩火,所以一氣之下,摔了杯子。

劉禪氣歸氣,也沒有給諸葛亮網羅罪名。在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治體制。

劉禪聰慧過人、能隱忍,懂得權謀之術,審時度勢,愛民不惜自損,其奈不得天時、人合,空有地利爾。劉禪頭像後,"樂不思蜀"成為笑柄,其實這印證了劉禪的聰慧,《三國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話說:"劉禪之對司馬昭,未為失策也,……教之,淺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聞也……左右雖笑,不知禪之免死,正以是矣。"大意是正因為劉禪的沒心沒肺樂不思蜀,才讓司馬昭放了劉禪一馬,沒有殺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終劉禪壽終正寢,完成了他的使命。


葛大小姐


所謂的“在諸亮死後,劉禪下令清查其家產,得知了什麼真相後,使劉禪當場摔杯子”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那麼,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到底有沒有想著清算諸葛亮,或者說收拾諸葛亮的家人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生前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的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也都是朝廷賜封,即使這些也夠自己的兒子自給自足了,沒有多餘的財產。這算是諸葛亮主動上報個人財產,劉禪信不信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諸葛亮至死也是如此,更是在臨終前留下遺言,將自己葬在定軍山,只需要挖一個洞,夠自己的棺材放進去就可以了,並且就穿自己平常的衣服入葬即可,不要放任何隨葬品。



然而,一些好事者編出了劉禪因不滿諸葛亮生前對他的嚴加管教,在諸葛亮死後,派人清查了諸葛亮的家產,企圖對諸葛亮進行清算。然而,清查的結果是跟諸葛亮生前上報的一模一樣,這讓劉禪大吃一驚,並且極為羞愧,當場摔杯子。然而,這一切純屬謠言。那麼,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是怎樣對待諸葛亮的家人,有沒有想著要清算諸葛亮呢?

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武鄉侯的爵位,並且在諸葛瞻17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瞻。後來,諸葛瞻進入朝堂,由於諸葛亮的原因,諸葛瞻一路升遷。後來,更是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再後來,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領兵出征,最後諸葛瞻與兒子諸葛尚一起戰死沙場,劉禪開門投降。諸葛亮三代人都為他老劉家盡忠了,真可謂滿門忠烈。

總之,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像其他的皇帝們對於像諸葛亮這樣的顧命大臣進行政治清算,但是劉禪也並非對自己的“相父”諸葛亮毫無怨言。實際上,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百姓們紛紛要求給諸葛亮立廟,但是劉禪以此違背禮制而不允許,百姓們只好每年在道路上私祭諸葛亮。後來,直到263年,蜀國馬上就要滅亡的時候,在朝中大臣的請求下,劉禪這才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這位相父還是有所不滿的。只是阿斗不傻,他知道朝中大臣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外面更有手握重兵的姜維,他作為一個光桿司令,不敢造次,只能繼續裝傻充愣,維持現狀,伺機而動。因此,他不僅沒有對諸葛亮進行政治清算,相反還拉攏收買諸葛瞻等一幫舊臣,同時還扶植宦官黃皓,與姜維基本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制約,而他自己居中調節,從而逐步掌握國家大權。所以說阿斗不傻,我們長期以來都小看他了。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如果要說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君臣關係,肯定就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與君主的關係了,這個臣就是諸葛亮,而君可以是劉備,也可以是劉禪。

諸葛亮的丞相之職是誰封的?是劉備封的。劉備不僅封諸葛亮為丞相,而且身受輔政大權,完了之後還有: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這個創業近四十年的蜀漢開國之君,什麼風險沒遇到過,什麼人沒見過,但對於諸葛亮,他看得很明白,這是一個標準的正人君子,所以劉備還對劉禪說了: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何時看錯過人?況且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託付的,不僅僅是蜀漢江山,劉氏後裔,還有未完成的理想和事業,他堅信諸葛亮可以更好的幫他及他的子孫後代完成。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劉禪給的,劉禪不僅讓諸葛亮開府,任命他為益州牧,而且還:

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那一年劉禪17歲,以後世開上帝視角來看劉禪,他最多也就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卻一不小心放在皇帝的位置,並非劉禪愚蠢昏庸,也不是劉禪聰明伶俐,而是他是一個沒有皇帝能力的普通人,德不配位,造就了劉禪的悲劇,也許不是悲劇,至少劉禪是善終。



17歲,一個並不算小的年齡,與此可以參考的是:17歲的孫策已經護送父親的遺體回到家鄉,同時繼承父親的事業開始打拼。17歲絕對是一個可以自已做主的年齡,對於劉禪同樣是如此。

但劉禪的選擇是:

政則葛氏,祭由寡人。

劉禪是被逼的嗎?沒有。這是劉備的遺命,同時也是劉禪的選擇,一個17歲少年天子的選擇。劉禪選擇了由諸葛亮總理大權,而自已只負責祭祀祖先,這就是明顯的做個名義上皇帝的,僅此而已。



諸葛亮自此開始了獨攬大權的11年執政時光,這期間,諸葛亮除了要治國,還要平亂、北伐,以實現劉備遺命和蜀漢的長治久安,不僅如此,諸葛亮還費盡心思的以“相父”身份管著少年天子劉禪,讓劉禪親賢臣,遠小人,以郭攸之、費禕、董允教導劉禪,劉禪就像一個叛逆期的少年一樣,總會有些不爽,但不爽歸不爽,但這是國家大事,容不得一絲馬虎。

諸葛亮終於累死在北伐的路上,諸葛亮去世前,劉禪派人問接班人問題,諸葛亮回答了蔣琬、費禕,劉禪照辦了,僅僅出於對維護蜀漢政治秩序而禁止給諸葛亮奔喪的行為,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理解劉禪對諸葛亮的恨意,實在是無知之舉。



諸葛亮的官職是丞相領益州牧,基本上是所有大大小小的蜀地官員的上司,對於蜀地的官員來說,諸葛亮等於是君,蜀地的官員是臣,這是東漢時期的二元君臣關係所決定的,所以譙周這樣的與諸葛亮政見完不同的人,也會去奔喪,不是譙周認同諸葛亮,而是這就是禮儀,劉禪要是不禁止,那麼蜀地的官員都得給諸葛亮奔喪,那政治秩序不就亂了。

諸葛亮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申報個人財產的政府官員。在諸葛亮給劉禪的上書中清楚的說到了自已的個人財產: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



臣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子孫們的日常衣食費用已有寬餘。至於臣在外任職,沒有額外的花費安排,隨身衣服飲食全由國家供應,無需再置其他產業,來增添家財。待臣離開人世時,不讓家有多餘衣物,外有多餘錢財,使自己辜負陛下的恩寵和信任。

諸葛亮的這點財產,無非就是小地主水平的財產,與蜀漢丞相的身份完全不相符,而劉禪所謂的清查諸葛亮的家產,只不過更加證明了諸葛亮所言非虛,在得知真相後,劉禪只有羞愧之心,只得摔杯以氣憤讓他輕信讒言的人。



說諸葛亮貪權,他卻沒有把權力世襲,傳給自已的親信和兒子;說諸葛亮纂位,他卻沒有任何造反之意,盡心盡力輔佐劉禪。

諸葛亮有纂位的能力,有纂位的實力,但就是沒有纂位的行動,這是他與曹操、司馬懿之類的本質區別。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北伐途中去世。在他去世前,曾給劉禪報告說自己家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良田十五頃,子孫後代的衣食皆能自給自足。這點家產對於當時的普通人來說,或許非常豐厚,但對於貴為丞相的諸葛亮來說,是不是太“薄”了一點呢?

在諸葛亮死後,朝中有人進讒言說諸葛亮中飽私囊、家藏萬金。劉禪一開始還對此嗤之以鼻,但久而久之,流言聽多了也不禁懷疑起了諸葛亮。


他派人徹查諸葛亮留下的遺產,結果發現除了諸葛亮生前所說的“桑八百株、良田十五頃”以外並無其他的收入,就連諸葛亮的家人也穿著粗布衣裳。劉禪為此勃然大怒,氣得連摔了好幾個杯子,重重地懲罰了那些造謠的人,此後再也沒有人向劉禪進諸葛亮的讒言了。為了懷念諸葛亮,劉禪還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劉禪氣得摔杯子,主要是因為自己懷疑了諸葛亮的清白。諸葛亮是劉備的託孤之臣,親手輔佐劉禪登基,併為蜀國南征北戰,最後死在北伐途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史書記載,公元223年劉備討伐東吳大敗,敗退回永安白帝城(今重慶奉節)後不久就病逝了。在他臨終前,親手囑咐諸葛亮匡扶幼主,甚至還說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其子不才,君可自立”這樣的話。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原文記載為:“章武三年春(公元223年),先主(劉備)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諸葛亮便輔佐幼主劉禪登基,穩定朝政,繼續奉行“東和孫權、北拒曹魏”的策略,使得蜀漢王朝得以穩定,劉禪得以順利登基。劉禪是諸葛亮親自擁立的,如果沒有諸葛亮的一片忠心,也就沒有劉禪後來的地位,所以劉禪十分敬重和感激諸葛亮。因此,劉禪在調查諸葛亮的遺產後感動大怒,是因為有人誣陷了諸葛亮的清白。


世界人文通史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去世前留給劉禪的信中寫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諸葛亮這話的意思是,我家裡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土地,子孫衣食無憂。作為一個丞相,諸葛亮就這麼點家產,讓人有些難以相信。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派人抄了諸葛亮的家,知道真相後,劉禪大怒,摔了杯子。難道說諸葛亮不是清官,家裡藏了東西,還是由於其他原因惹怒了劉禪呢?

劉禪既然叫諸葛亮相父,為什麼還要抄了諸葛亮的家?

劉禪是個無能的主,但是他並不昏,道理還是懂的。野史傳聞,劉禪當時抄諸葛家,是因為官宦黃皓慫恿,但是這種說法不太可靠,因為黃皓在諸葛亮去世十多年後,他才掌握了權力。

其實劉禪抄諸葛家,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眼中有劉備,但劉禪在他眼中還是那個只會鬥蛐蛐的阿斗。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多次提到劉備,說劉備給劉禪攢下了家業,留下了大臣,最後劉禪卻讓“益州疲弊”,沒能經營好家業。用現在的話說,諸葛亮是有些瞧不起劉禪的,認為劉禪就是一個典型的“啃老族”,不思進取。


第二,當諸葛亮與劉禪政見不同時,蜀漢竟然聽了丞相的,悖逆了皇帝。

諸葛亮先後六次北伐,其實這並不是劉禪的意思。劉禪曾經就問諸葛亮:“既然曹魏不來攻打我們,我們為什麼還要不斷北伐?”由此可見,劉禪是不願意北伐的。按理來說朝廷裡皇帝和丞相意見不同時,往往是皇帝佔了上風,可是劉禪並沒有什麼人支持。

就是劉禪立皇后,娶小妾,也要聽諸葛亮的,時間久了,劉禪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第三,諸葛亮死前清廉的陳述,讓諸葛亮的風頭勝過了皇帝。

諸葛亮在蜀漢十分得人心,在他死前,他又告訴劉禪自己沒錢,但是也不要管自己的子孫。這更是讓諸葛亮收穫了不少粉絲,諸葛亮死後,很多人給他立了祠堂,後來還有人建議給他弄宗廟。宗廟那時可是皇家獨有的,劉禪能不生氣嗎?

那麼劉禪在諸葛亮家中發現了什麼,讓他龍顏大怒,摔了杯子?


劉禪在諸葛亮家中看到了清廉,但是正是這清廉惹怒了他。

劉禪想搜諸葛亮的家,其實是想壓一壓諸葛亮的風頭。如果劉禪能在諸葛亮家中搜出些什麼,那麼諸葛亮的名聲就臭了。

可是令劉禪吃驚的時,真的就像諸葛亮說的,諸葛家除了八百棵桑樹和十五頃土地,再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這下劉禪可要揹負罵名了,他能不生氣嗎?能不摔杯子嗎?

諸葛亮是為能臣、忠臣,但是他忘記了臣子總要給皇帝一些出風頭的機會。


斯幽說歷史


在很多人看來,劉禪是個沒心沒肺的皇二代,樂不思蜀的傻胖子,但實際上劉禪是一個頗具政治智慧的人。


蜀國被滅後,劉禪靠著一句“樂不思蜀”成功保命,已經成為歷史上亡國之君明哲保身的成功案例,但劉禪還在蜀國做皇帝時就已經展現出相當的政治智慧,集中體現在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上。

諸葛亮是蜀國奠基的頭號功臣,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達不到“三分天下”的成就,因此劉備對諸葛亮給予了充分信任。臨終前,劉備白帝託孤,囑以重託,甚至說如果劉禪做不好皇帝,你就廢了他自己做皇帝。而諸葛亮也投桃報李,以自己的鞠躬盡瘁回報了劉備的信任,盡心竭力輔佐劉禪。


劉禪知道自己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他也瞭解諸葛亮的忠誠和才幹,所以乾脆直接放手讓諸葛亮去主持朝政,自己樂得清閒,這種方式其實很符合現代法人治理模式——董事長只是出資人和控制人,委託總經理全權管理。

但諸葛亮的大權在握,事必躬親卻無形中架空了劉禪,加上諸葛亮威望極高,群眾基礎好,搞的劉禪這個皇帝很沒有存在感,幾乎成了傀儡,而歷史上達到這種程度的權臣,結局都不太好——不是生前被滅,就是死後被清算。


劉禪好歹是個皇帝,尤其當他年長懂事後,很想把丞相的權力收回到自己手中,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對諸葛亮逐漸產生了厭惡心理,認為是諸葛亮把持朝政,形成一片籠罩在天空的巨大陰影,把自己搞成了傀儡,但他不可能在諸葛亮生前就滅了諸葛亮,他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必要,諸葛亮只是掌握權力,沒有把劉禪取而代之的威脅。

所以劉禪決定在諸葛亮死後動手。

諸葛亮死前給劉禪上表說自己只有800棵桑樹,十幾畝薄田,別無其他財產。劉禪不相信,他認為堂堂一國丞相,怎麼也有個萬貫家財,這是一個打倒諸葛亮的好機會,便派人暗中核查諸葛亮的家產。


劉禪打了一招如意算盤。如果核查發現諸葛亮財產很多,那就是對皇帝不老實,諸葛亮清廉忠誠的人設會完全崩塌,劉禪就可以藉機摧毀諸葛亮這個全民偶像,出一口惡氣。如果核查發現諸葛亮真是特別清廉,那麼就可以順水推舟,把丞相表揚一番。

使者回來後向劉禪彙報:丞相當真是一生清廉如水,家無餘財。

劉禪聽了心情很複雜,一方面當得知真相後,他心裡放下了一塊石頭,不必再推翻諸葛亮這個強大的偶像,長舒一口氣;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對諸葛亮抱有深深的慚愧之意。

慚愧之下,劉禪做出一個舉動——當場把杯子摔倒在地:丞相,阿斗錯怪你了啊!


事實證明,諸葛亮對蜀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諸葛亮死後,蜀國再無經天緯地之人才可用,平庸的劉禪只能任用平庸的人才,後來更是寵信黃皓等奸佞之人,國力一天不如一天,很快便衰落下去,把蜀國和自己送上了亡國之路。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諸葛亮的生平簡介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在《三國演義》裡被譽為“多智近妖”,其形象也被後世形容:手搖羽扇運籌帷幄,坐於茅廬策定天下。現在也有很多關於他生平的影視作品廣為流傳。

正史中的諸葛亮是一代名相,賢德能幹,輔佐蜀漢兢兢業業,最後更是因操勞過度才倒在了北伐途中,長眠蜀地。

那麼這樣一個兢兢業業、清正廉潔的丞相,為何死後,劉禪下令清查其家產,得知了什麼真相,使他大怒當場摔杯子?

首先了解劉禪抄家的前後過程

抄家前:

我們瞭解三國的都知道諸葛亮有一個"隆中對"的戰略共分三步,第一步就是"跨有荊、益",而益就是指當時的益州城,這個策略為蜀漢日後稱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記載:"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在攻陷益州後,劉備賜給了諸葛亮法正張飛關羽一大堆金銀財寶。

由此可見,劉備對於功臣的賞賜從來都是毫不吝嗇的,諸葛亮作為謀士跟隨劉備征戰沙場多年,劉備對於諸葛亮的賞賜那肯定不用多說。但諸葛亮為人清貧,這些賞賜的寶貝更不會大手大腳地花掉,不過劉禪在盤點諸葛亮家產的時候,這些金銀珠寶的其去向卻成謎。

抄家後:

在諸葛亮留給劉禪的遺書中諸葛亮說:"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對劉禪說:我家窮的只剩農田桑樹了,這些還勉強能養活我得後代!

世人雖然都因"樂不思蜀"笑話劉禪,但歷史上對於劉禪的評價一直都是褒貶不一,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劉禪不得已的明哲保身之舉。

劉禪的內心活動(猜測)

當時不少大臣上疏彈劾諸葛亮,劉禪便動了貪慾,下令查抄諸葛亮的府邸。

(劉禪內心os:諸葛亮這傢伙明明就有父皇賞賜的那麼多寶貝,可以說是家藏萬貫,為何卻要向我哭窮?)

然而,一番搜尋,劉禪在諸葛亮家中非但沒有找到黃金,反而連任何有價值的財物都找不到!難道諸葛亮的黃金真的憑空消失了?這根本不可能,所以劉禪得知諸葛亮家產為零後憤怒之下當場摔了杯子,不過這也是流傳,畢竟怎麼說諸葛亮也是劉禪義父。

諸葛亮家產幾乎為零的原因

其實諸葛亮早在《出師表》中就點明瞭一切:"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蜀地多艱難,單單靠益州城根本養不活整個蜀國的百姓,劉禪多次北伐,諸葛亮又是憑藉什麼作為北伐的的軍費呢?

顯而易見,這些都是諸葛亮用自己當官的俸祿和先帝劉備的賞賜來充公!

後來想通了這一點的劉禪也是懊惱悔恨,當即把當初覲見讒言的幾個奸臣全部打入牢房,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以表歉意。


李好說歷史


諸葛亮本來該斬!必須該斬!

他是一個好戰分子,災難製造者,五次伐魏,中原大地戰火不斷,人民生靈塗炭,屍骨露野,水深火熱,次次以失敗告終,他將蜀國一步步推向衰落與死亡,最終亡國。

諸葛亮實際上是個無惡不作的大奸臣,雙手沾滿華夏兒女的鮮血,跟董卓區別不大,都是半斤八兩,死在諸葛亮手上的人,遠多於董卓。

一些愚昧之人,歪曲真理,大肆鼓吹諸葛亮是何等的雄才大略,何等的足智多謀,何等的忠心於國,實際上,這些人分不清好歹,奴性十足,又被假像洗腦嚴重。這些人大多喜好拍馬屁。

歷史假像蒙得了世人百千年,但不能永遠矇蔽世人。



用戶創維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去世前留給劉禪的信中寫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

諸葛亮這話的意思是,我家裡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土地,子孫衣食無憂。作為一個丞相,諸葛亮就這麼點家產,讓人有些難以相信。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派人抄了諸葛亮的家,知道真相後,劉禪大怒,摔了杯子。難道說諸葛亮不是清官,家裡藏了東西,還是由於其他原因惹怒了劉禪呢?

劉禪既然叫諸葛亮相父,為什麼還要抄了諸葛亮的家?

劉禪是個無能的主,但是他並不昏,道理還是懂的。野史傳聞,劉禪當時抄諸葛家,是因為官宦黃皓慫恿,但是這種說法不太可靠,因為黃皓在諸葛亮去世十多年後,他才掌握了權力。

其實劉禪抄諸葛家,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諸葛亮眼中有劉備,但劉禪在他眼中還是那個只會鬥蛐蛐的阿斗。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多次提到劉備,說劉備給劉禪攢下了家業,留下了大臣,最後劉禪卻讓“益州疲弊”,沒能經營好家業。用現在的話說,諸葛亮是有些瞧不起劉禪的,認為劉禪就是一個典型的“啃老族”,不思進取。

第二,當諸葛亮與劉禪政見不同時,蜀漢竟然聽了丞相的,悖逆了皇帝。

諸葛亮先後六次北伐,其實這並不是劉禪的意思。劉禪曾經就問諸葛亮:“既然曹魏不來攻打我們,我們為什麼還要不斷北伐?”由此可見,劉禪是不願意北伐的。按理來說朝廷裡皇帝和丞相意見不同時,往往是皇帝佔了上風,可是劉禪並沒有什麼人支持。

就是劉禪立皇后,娶小妾,也要聽諸葛亮的,時間久了,劉禪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第三,諸葛亮死前清廉的陳述,讓諸葛亮的風頭勝過了皇帝。

諸葛亮在蜀漢十分得人心,在他死前,他又告訴劉禪自己沒錢,但是也不要管自己的子孫。這更是讓諸葛亮收穫了不少粉絲,諸葛亮死後,很多人給他立了祠堂,後來還有人建議給他弄宗廟。宗廟那時可是皇家獨有的,劉禪能不生氣嗎?

那麼劉禪在諸葛亮家中發現了什麼,讓他龍顏大怒,摔了杯子?

劉禪在諸葛亮家中看到了清廉,但是正是這清廉惹怒了他。

劉禪想搜諸葛亮的家,其實是想壓一壓諸葛亮的風頭。如果劉禪能在諸葛亮家中搜出些什麼,那麼諸葛亮的名聲就臭了。

可是令劉禪吃驚的時,真的就像諸葛亮說的,諸葛家除了八百棵桑樹和十五頃土地,再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這下劉禪可要揹負罵名了,他能不生氣嗎?能不摔杯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