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巴菲特買伊利諾伊國民銀行給我們的啟示

巴菲特買伊利諾伊國民銀行給我們的啟示

巴菲特買伊利諾伊國民銀行給我們的啟示


先說說巴菲特買這家銀行的大概情況。巴菲特是1969年以1550萬美元收購了這家銀行97.7%的股份。這家銀行是一家小銀行,由一個名叫尤金,阿貝爾的年輕人以25萬美元起家的。當時巴菲特買入這家銀行時,這家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在11.8%。市盈率為7倍。巴菲特也是破例在這一次收購當中借了1000萬美元。而在收購後的接下來的5年半時間裡,這家銀行分紅給巴菲特的錢就達到了2000萬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當初的收購價。

上面就是巴非特買這家小銀行的一些基本情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幾個特點。巴菲特收購時這家銀行的淨資產收益率並不是很高。看看我們中國的銀行。但巴菲特的言語間對這收益概率很滿意。其次,巴菲特從買入到賣出。(賣出是因為當時政策新規定不允許)共11年,巴菲特從這家銀行獲利超過2倍。因為這家銀行是非上市。所以利潤來源完全是企業分紅收入。從我們中國大多股神眼裡看來。11年才2倍的收益簡直拿不出手來。

到底巴菲特這個收購案給了我們價值投資者什麼啟示呢?我認為第一個啟示就是我們國內的價值投資者對收益預期過高。過高的預期收益會讓我們心中產生一些不好的心態,特別是看到別人的股天天漲。而自己的銀行股不漲的時候,如果大家對銀行股的預期就是年化20%。分到每個月也就是1個點的漲幅不到。這時候你還會心情不愉快嗎?

第二點就是巴菲特對銀行股的審美標準問題。什麼銀行股的指準是好。什麼是壞。這就是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你就把眼光盯在國內的話。你就不知道我們國家的銀行股比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銀行股各方面要好很多。按理說估值應該比他們的都要高一些。但實際情況卻完全相反。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的銀行股投資者眼光比較侷限性。看問題不全面不客觀。

我國的銀行股確實在壞賬上要比其它國家銀行產生的多。主要是我國銀行負有一部分社會責任。但同時我國的銀行的計題和減值也是比其他國家大的多。這兩者已經很好的消化和抵消。無論從回報和質量及銀行業在我國的戰略地位都已經證明如果從巴菲特的眼光去看的話,我國的銀行業是很符合價值投資的標的。但不理性的人們只希望一夜暴富。都看不上慢慢變富。

10年2倍的收益你看的上嗎?

2020.2.28

(另本人收集了歷年來巴菲特和芒格接受媒體採訪帶中文字幕的大部分視頻及60本全球最著名價值投資電子書。免費發給有需要的朋友。如有需要的朋友請先加關注再私信給我郵箱地址(雪球上必須先加關注才能發私信)。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