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能讓自身虛心學習、常懷感恩之心

不尚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②,使民不為盜③;不見可欲④,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⑤,實其腹,弱其志⑥,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慾也。使夫知不敢⑦、弗為而已⑧,則無不治矣⑨。

[譯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智巧,沒有慾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註釋]

①上賢: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貴:重視,珍貴。貨:財物。

③盜:竊取財物。

④見(xian):通“現”,出現,顯露。此是顯示,炫耀的意思。

⑤虛其心:虛,空虛。心:古人以為心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虛其心,使他們心裡空虛,無思無慾。

⑥弱其志:使他們減弱志氣。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

⑦敢:進取。

⑧弗為:同“無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strong>解釋:

<strong>不崇尚賢能,使百姓不落入忌賢害能惡性競爭。

<strong>不標榜何為珍貴稀有之寶,百姓就不會有盜竊之心。

<strong>不炫耀各種會讓百姓起貪慾之事物,人心就不會混亂。

<strong>所以有道的聖人其施政的重點會著重在——讓百姓能虛心學習、常懷感恩之心,讓百姓內心富有,腹飽、身康、心安、教導百姓淡化自我、不兇悍,但要有骨氣、有道骨。常引領百姓返璞歸真,不要學那些世智辯聰、長養慾望貪望。使那些喜歡世智辯聰、喜好耍心機的人,能起慚愧心而不敢胡作非為。

<strong>用道法自然、順天之道而為,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去妄作非為,自然民風淳樸、治安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