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楚漢爭霸中兩次重要的軍事欺騙,奠定了劉邦的成功

漢之元年四月,項羽大封諸侯後,兵罷戲下,各路諸侯前往封地,此時的漢王劉邦帶著三萬士卒,前往巴蜀漢中。

但是僅僅過了幾個月的時間,各地爆發了反楚的戰爭, 劉邦趁機率軍東向,與項羽爭奪天下。

在這場楚漢爭霸當中,漢軍劉邦的兩次軍事欺騙,麻痺了楚軍和項羽,致令漢軍逐步壯大起來。


楚漢爭霸中兩次重要的軍事欺騙,奠定了劉邦的成功

一、如約即止,不敢東向

劉邦當初入巴蜀,軍隊的規模從十萬人縮減到三萬,然而,各路諸侯兵中願意跟隨劉邦的,就有數萬人。

巴蜀路險,在行軍的路上,劉邦採用張良的計謀,燒絕出入用的棧道,一方面防止諸侯兵偷襲,另一方面,也向項羽表明一個決心:不再引軍東向。

劉邦在巴蜀,士卒多是山東之人,盼望著早日回去,兵鋒可用。與此同時,韓信勸劉邦東向,爭權天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漢元年八月,僅僅過了四個月後,劉邦採用韓信計策,引兵而東,襲擊章邯,大戰於陳倉。

章邯敗走,劉邦再次軍臨咸陽。

次年,劉邦率軍東進,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

此時的項羽,正處於與齊國田榮交戰中,聽聞劉邦已經略定秦地,大怒,想要分兵攻打。

然而,劉邦派張良到韓國,並給項羽寫了一封軍事戰略欺騙的信件,信中言道:

“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

說劉邦只是想要得到關中之地,達成當年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這一目的實現後就會收兵,絕對是不敢再繼續東向。

同時,又附上齊、梁反楚的書信,告於項羽,說是齊國和趙國想要一同滅楚。

這封信對項羽的判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加之正與齊兵交戰,於是項羽便決定,先攻破齊國再說,暫時將劉邦放到了一旁。

反過來,劉邦卻趁著這個機會,渡臨晉,下河內,虜殷王,為義帝發喪,召令天下諸侯共擊楚軍,得並五諸侯之兵,攻入了項羽的都城彭城。


楚漢爭霸中兩次重要的軍事欺騙,奠定了劉邦的成功

二、中分天下,卻引兵追擊

劉邦出關東向,站在道義的制高點,率各路諸侯征伐項羽,而項羽則如救火,哪裡軍情危急,則支援哪裡。

漢之四年,楚漢大軍對峙於滎陽。

當時劉邦挾各路諸侯,兵多糧足,而項羽兵罷食絕,奈何漢軍畏懼項羽和楚軍,故而相持不下。

劉邦的父親家人在項羽軍中扣押,劉邦派陸賈去請求項羽放了太公,被項羽拒絕。

劉邦又再派侯公來和項羽協商,楚漢相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以東為楚,項羽同意了這個合約,歸還了劉邦的父母妻子。

和談已成,項羽解兵東去

此時的劉邦,也收拾軍隊,準備西歸,當自己的漢王去。

而張良、陳平勸說劉邦道:

“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分析當前形勢,是漢強楚弱,是天亡楚國,就算雙方約定了中分天下,也不如趁著項羽退兵的時機尾隨進擊。

劉邦再一次選擇聽從張良、陳平的建議,漢之五年,劉邦率軍追擊東歸的項羽,並整合大軍和各路諸侯兵馬,約定各地將帥,會攻項羽於垓下……


楚漢爭霸中兩次重要的軍事欺騙,奠定了劉邦的成功


項羽忘記了曾經范增對他說過的話,能和他爭奪天下的,唯有劉邦一人耳……

劉邦漢軍的兩次軍事欺騙,第一次,令項羽判斷錯誤,沒有在第一時間阻擊漢軍,導致漢軍壯大了起來;第二次,落得個被圍垓下,身死而國滅。

從另一角度來說,一方面,是劉邦手下的謀士在判定局勢上更為準確,其中張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劉邦心懷奪天下之志,而不拘於是否倍約反覆的道德問題,採納謀臣的建議。

而項羽,面對敵情的判斷不足,身邊本有一范增,卻被劉邦用計除去,再無定策之人。

所謂兵者,詭道也,劉邦和漢軍的反覆倍約,都將被勝利的光芒所遮掩。

成者為王敗者寇,而楚霸王項羽,卻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