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腦科學日報|科學家突破血腦屏障來攻擊腫瘤

1,Nature:科學家突破血腦屏障來攻擊腫瘤

大腦就像一座堡壘,被設計用來阻擋危險的病原體。但是保護是有代價的:當免疫系統面臨可怕的威脅時,這些屏障會干擾免疫系統,比如膠質母細胞瘤。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規避大腦自然防禦系統的新方法。研究小組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VEGF-C)導入膠質母細胞瘤小鼠的腦脊液中,觀察到大腦中T細胞對腫瘤的反應水平升高。結合免疫治療中常用的免疫系統檢查點抑制劑,VEGF-C治療顯著延長了小鼠的生存期。換句話說,VEGF-C的引入,結合癌症免疫治療藥物,顯然足以針對腦瘤。

閱讀鏈接:

2,Nat Cell Biol | 光遺傳學方法實現對活細胞中mRNA定位和翻譯的可視化調控


腦科學日報|科學家突破血腦屏障來攻擊腫瘤

mRNA-LARIAT原理圖


2月17日,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的Won Do Heo教授團隊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題為“Optogenetic control of mRNA localization antranslation in live cells”的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視化光遺傳學方法——mRNA光激活的可逆失活組裝陷阱(mRNA light-activated reversible inactivation byassembled trap,mRNA-LARIAT),可以直接干擾特定mRNA在活細胞中的定位和翻譯,從而有助於實現對特定mRNA的翻譯和定位與各種細胞功能和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的研究。

3,間歇性禁食防變傻 !Nature Communications 揭示間歇性禁食預防糖尿病腦損傷機制

腦科學日報|科學家突破血腦屏障來攻擊腫瘤

2月1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誌在線刊發了一項糖尿病飲食調節相關研究成果,深圳華大農業應用研究院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國際多家科研機構,針對間歇性禁食的二型糖尿病小鼠,採用腸道宏基因組、血漿代謝組、腦轉錄組等多組學與動物行為測試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次揭示間歇性禁食對腦認知功能障礙發揮保護作用的機制之一可能是,禁食改變了腸道菌群的結構與代謝物的產生,進而影響了宿主腦部線粒體功能和突觸結構,最終對大腦認知損傷障礙發揮預防性保護作用。構建出禁食方案——腸道菌群——代謝產物——腦認知功能與行為障礙改善的腸腦軸作用關係,為糖尿病相關認知障礙的生理病理研究與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閱讀鏈接:

4,BRAIN:失語症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流利度的康復訓練研究

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症(nfvPPA)的非流利/語法缺失性的亞表型表現為語法和運動語言的逐漸下降,這是由於大腦語言區域的選擇性退化造成的。來自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者,研究了10名失語症患者接受一系列視頻康復程序的即時和長期益處。治療方法包括與臨床醫生通過結構化治療反覆改變康復程序,以及使用語音夾帶的視聽模型強化家庭實踐。作者評估了視頻程序製作的準確性,以及受過訓練和未經訓練的視頻程序的整體可懂度和語法性。

為了識別對干預反應的神經預測因子,作者檢查了從先前識別的語音生成網絡中提取的感興趣區域的治療效果大小與灰質體積的關係。該神經網絡內顯著萎縮的區域包括雙側額下皮質、補充運動區和左紋狀體。研究結果表明,行為干預可能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溝通功能得到持續和普遍的改善,口語-語言網絡中保留區域的完整性可能是治療反應的重要預測因素。

閱讀鏈接:

5Brain:海馬體的血液供應與認知能力息息相關

腦小血管病,顧名思義指的是腦部小血管病變所導致的疾病。近年來,研究發現痴呆、抑鬱等疾病可能都與腦小血管病有關。不過好消息是,德國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良好的大腦血液供應對記憶能力及其他認知能力有好處。這項成果發表在《Brain》雜誌上。

閱讀鏈接:

6,我們如何判斷信息的真實性?輕信謠言背後的心理學機制

人們究竟是如何判斷信息真偽的?什麼樣的信息會讓人們覺得真實可靠呢?怎樣才能糾正人們的錯誤認識呢?

納迪婭·布拉希爾和伊麗莎白·馬什於2020年發表在《心理學年鑑》(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上的一篇綜述性文章回答了上述問題。文章題目為《判斷真實性》(Judging Truth)。

本文作者認為,人們對信息做真實性判斷,主要依賴三種推斷方式。第一,真實性判斷反應了人們基於基礎比率所做的推斷,這也是最基礎的推斷方式。第二,人們根據感受做推斷。感受即信息(Feelings-as-information)理論表明,人們會將自己的主觀體驗解釋為真實性的證據。第三,人們根據所讀信息與記憶中已有知識和來源信息是否一致來做推斷。

閱讀鏈接: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