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孙权为何享有大帝谥号?

平沙趣说历史


首先,大家要知道,这个谥号不是孙权自己定的,是他逝世后孙吴臣子议定,然后有几位在诏定。不是他自己的选择。



在历史上的所有帝王中,甚至有谥号的人里面,孙权独一无二,他是唯一的拥有“大”字这个谥号的人。但是这个字也是符合谥法的,“则天法尧为大”。


也就是说孙吴的即位者以及臣子认为孙权效法尧,大家都知道,尧是传说中武帝之一,在历史上赞誉有加。几乎圣人一样的存在。

给予一个皇帝这样的谥号相当的赞美了。当然也是千古独一无二。


歪史


先介绍一下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对于吴国的功绩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享有大皇帝谥号的原因

第一,对于当时吴国继任者和大臣们来讲,没有孙权,就没有吴国的江山社稷,他开创了吴国,并且使得吴国疆域扩大,开发江南,发展经济,使得江南变为富庶之地,并且派人出海、南下交州等,功劳贡献很大。

第二,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记载:“则天法尧曰大”,这是孙权谥号的来源,孙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享有此(大皇帝)谥号的皇帝。这是当时孙权死后,东吴大臣们上书,吴少帝孙亮给孙权尊的谥号。是孙权后代对于孙权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其功绩的肯定。

第三,大皇帝(大帝),这个只有孙权一个人。像其皇帝,汉武大帝、光武大帝、贞观大帝、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康熙大帝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谥号,是后人对其功绩的肯定,并没有在史书中这样记载。因此不能说明必须得大一统的皇帝才能用大帝(大皇帝)谥号。

欢迎交流评论,关注一下,谢谢


历史的吻痕


公元252年4月,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孙权病逝。根据唐代史学家许嵩《建康实录.太祖纪下》记载:

“案:帝四十即吴王位,七年;四十七即帝位,二十四年,年七十一崩。群臣上谥为大皇帝,庙曰太祖。”

孙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追封谥号为“大皇帝”的人,后人称“吴大帝”或者“吴太祖”。(孙权剧照)

“吴大帝”的“大帝”和现在我们看到的“汉武大帝”的“大帝”有何不同?

一、汉武大帝的“大帝”的含义。我们今天看到的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称呼,这是对大统一王朝做出杰出贡献的君王的赞美性称号,彰显他们在历史中的杰出贡献。真正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寥寥无几的。

二、吴大帝的“大”的含义。孙权的“吴大帝”的“大”是我国谥号的一个字,具体含义是:

“则天法尧曰大。”

现在的意思是遵从天地自然的法则,效法唐尧的治国理念,这样才被称为“大”。这是对一个帝王最高等级的谥号了,好多君王都不用这样极高的评价性谥号的。

这里的吴大帝和汉武大帝的“大帝”应该是两个概念,不可以混淆。

孙权为何被追谥为“吴大帝”?

一,江南地区的第一个帝王。长江以南地区出现割据政权的皇帝,孙权应该是第一个,以前的大都是“王”,具有开创意义。

二、开发江南地区。汉以前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在中原地区,对江南的开发很少。孙权在公元200年成为一方诸侯,到252年去世,掌权52年。他统治期间,对江南地区大力开发,江南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从比较蛮荒到经济逐渐发达,是经济中心南移的发端者。并且在230年,孙权派遣卫温、诸葛直等到达台湾,并进行了移民。(卫温进军台湾图)

三、孙权在位时期的战功。孙权和刘备联合,在赤壁一战中获得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后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稳定巩固了吴国的疆域。

四、执政后期的昏聩。孙权晚年昏聩,更立太子,逼迫大臣,导致吴国后期国力大损。

按照前三个原因来看,追封谥号为“大皇帝”也是过得去的,后期执政就谈不上符合了。不过自己的大臣怎么可能给差一点的谥号呐!

另外一个谥号为“大帝”的皇帝?

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死后,也获得了“大帝”的称号。全称是: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也是一个“大帝”。

在唐高宗时期,唐朝疆域最大。

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并且这么大的疆域维持了32年之久。称呼“大帝”也是可以的了。(唐朝最大时期的疆域图)

只不过像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他们都没有这么样的谥号,大臣媚上应该是主要原因了。你觉得呐?


穿越再现彼岸


中国古代传统,皇帝或重要人物去世后,由官方根据其一生的作为,给予言简意赅的数字词评价,此乃谥号。

孙权的谥号的确比较特殊,属于中国古代皇帝中的唯一一位能够用“大帝”称呼的。大家不要为这个“大帝”唬住,其实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法,谥号也不是随便就能起的。需要符合《谥法》。《谥法》有言“则天法尧曰大”,这就是孙权谥号的来历。

“则天法尧曰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按照上天的安排,效法“尧”的做法从事就可以称之为“大”。大家知道,“尧”是中国古代的贤君,如果按照他的做法当皇帝就可以称之为“大”。

从这个标准来看,这个“大帝”和大家脑中的既有概念可能不同,咱们中华的“大帝”绝非彼得大帝等西方国家的君主,他们是开疆拓土作为称呼大帝的主要依据,而我们中华,文明古国,是把是否仁贤作为评判是否为“大”的标准。

孙权领有江东之后,将这块昔日的南蛮之地开发成了江南富庶之乡,对这块土地功莫大焉。

当然,孙权晚年不复早年的英明,颇有昏聩的嫌疑,但是中国古代注重“为尊者讳”,孙权毕竟“瑕不掩瑜”,给予“大帝”的谥号无可厚非。


重舟难过千重山


谥号是古代历史人物过世之后,根据其生平功过、是非,对其人生进行高度的概括,给予一个有评价意义的称号。从西周开始,除了骄傲的秦始皇以外,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谥号,包括三国创始人曹操刘备和孙权。



曹操虽然至死未称帝,但是他的继承人曹丕在篡汉自立后尊曹操为魏武帝。所谓武,刚疆直理曰武、威疆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曹操征战半生,剪灭北方各系军阀,为北方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的谥号是昭烈。昭者,容仪恭美曰昭、声闻宣远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文周达曰昭;至于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庄以临下曰烈。自董卓乱政以来,汉室衰微诸侯并起,刘备以汉室宗亲身份,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在曹丕篡汉自立以后,刘备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延续汉朝。


孙权的谥号非常的特别,他的谥号是吴大帝,又被称为大皇帝,简称大帝。是在孙权过世之后,孙吴臣子根据其生平功绩,对他进行的评价。所谓的大,除了有所谓的则天法尧曰大,表示孙权有尧舜之举,足够贤明以外。也有大于、超过的意思,而孙权较量的对象,自然是曹操和刘备。 在孙吴朝廷看来孙权年少成名,未及弱冠就临危受命统领江东,继承父兄基业并发展壮大,孙吴在孙权时期势力达到巅峰,不仅虎踞江东,并且对外向西吞并荆州,向南占据交州。更曾分别击败天下两大英雄刘备和曹操,三国三大战役之二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孙吴取得最终胜利。对内重视农桑,兴修水利,使百姓安居。



所以在孙吴朝廷看来,刘备曹操虽是天下英雄,功绩也很大,却不是他们吴太祖孙权的对手,为了超过他们的谥号,孙权谥号便成为了大皇帝。


龙武骁卫


在三国时期,孙权也是非常有作为的,曹孟德有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虽得国有如高洋,机谋判断蓄贤用人,不乏帝王之术。比与曹操,刘玄德,福报最久。其“大帝”是孙权死后谥号,其功业虽局限于东吴,就“英雄”论之,也算不上言过其实。


钱君史话


孙权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谥号为“大帝”的。

唐代史学家许嵩所撰的《建康实录》,是记载孙吴史事的另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卷2《太祖纪下》记录孙权之事云:“案:帝四十即吴王位,七年;四十七即帝位,二十四年,年七十一崩。群臣上谥为大皇帝,庙曰太祖。”

此处的“大”字,其含义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大小的大,而是谥号之一。据苏洵《谥法》卷二:“则天法尧曰大。”意思是能够遵循上天的准则并效法唐尧的行事。显然,这是对君主极高极高的评价了。

宋代以前的谥号,大多带有对死者的盖棺论定,比如文、武、明、睿、康、景、庄……等等,是歌颂(代表人物是汉武帝、汉景帝、郑庄公),批判类的有厉、灵、炀……(代表人物是周厉王、晋灵公、隋炀帝),讽刺类的有顺、献……(代表人物是汉献帝),同情类的有哀、怀……

然而孙权的谥号却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这才是特别奇怪的。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江东人认为孙权对开发江南有功,再加上他还是第一个江东地区的帝王,所以就谥号为“大”吧。

尽管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重视对江南的开拓,但真正意义第一个振兴江南经济的,毫无疑问是孙权,吴国直到灭亡时还是一个经济还算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东晋、和南朝要在东吴地区建国的重要原因了。

有些学者认为孙权对江南的开发,使得长江一带的文明逐渐取代了北方中原,最后让经济南移,其功绩完全不在曹操之下,所以才尊为“大皇帝”。


牛家阿呆


孙权崇尚以德治国,拒守江东,苦心孤诣,军事,经济,文化皆有建树,深得江东父老尊崇。被称为大帝,亦是江东而立,故流传不广,影响不远。其德故善,而不得以彰,是其德不足。其绩故高,而不得以认,是其绩不足大。居江东之地,无治华夏之功,称为大帝,唯存江东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