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三國中,如果袁紹聽取田豐的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而是養精蓄銳,能拖垮曹操嗎?

幸運21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如果袁紹真的聽從田豐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反而養精蓄銳也不一定能必贏曹操。理由如下。

第一,袁紹的性格。

我們都知道袁紹麾下有著眾多的謀士,荀彧評價袁紹的時候就認為袁紹是多謀而不決,太多優柔寡斷了。即便這次聽從了田豐正確的建議,難道下次就一定會聽從正確的建議嗎?再加上實力的增強,袁紹也更加剛愎自用。這些性格上的缺陷在決戰中是很致命的。

第二,袁紹麾下派系太多。

假如袁紹真的休養生息了,那麼憑藉河北的底蘊和富庶,到了那個時候的袁紹實力相信是更上一層樓。但是我們都知道袁紹把自己的子侄任命為幷州、青州和幽州的最高行政軍事長官,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兒子留在身邊。雖然實力強大,但是心思不一定統一,而曹操雖然實力不濟但是曹操對於軍隊的掌控很到位,手下眾志成城。

第三,袁紹麾下就是爭權奪利。

這一點很致命。官渡之戰曹操最後勝利不就是許攸投靠了曹操並告知袁軍屯糧之所,一把大火奠定勝局。袁紹的實力雖然強,但是好比一顆大樹內部的蛀蟲很多,各個派系爭權奪利,尤其是袁紹器重的幾個謀士為了自己所支持的人更是如此。只要這個現象不改變,早晚還是會出現許攸投曹。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只要袁紹縱容手下謀士爭權奪利,許攸、郭圖等人就不會讓袁紹採納田豐建議,即便知道這是一個好建議。


秋心談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在三國中,跟田豐不對付的許攸已經幫忙回答這個問題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田豐的建議:主張養精蓄銳,積攢國力。

這個建議在我個人看來是圖霸。

這個建議對就對在天下諸侯紛爭,有強大的國力做基礎,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紹一人虎踞冀,幽,青,並四個州,地大物博天下無人可出其右,兵將之盛更是無人可及,如果坐擁河北而以強大國力虎視中原也未嘗不可,遙想春秋時期無人統一天下,卻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來,有時候稱霸天下比一統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點就在於不能給曹操施加壓力從而讓曹操有足夠的時間來擴充強大自己。

其次,我們再對比許攸的建議:主張力戰速戰,把第一強敵予以最快的剷除。

這個建議對就對在能馬上剷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搶回漢帝,在政治上也能幫助袁紹勢力取得一定的進步和優勢,而且養虎為患,太放縱曹操發展的話在日後必然會威脅到自己。

但是缺點就是紙上談兵含量太大,曹操說的對: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曹操雖然相對於袁紹而言兵少將寡,但是曹操連年四處用兵,兵將經驗想必遠非袁紹部下能比,一旦袁紹與曹操相持不下,那麼必然會極大的削弱袁紹陣營的實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沒那麼容易,一旦打不贏曹操或者以極大的代價戰勝曹操,那麼袁紹離被滅也不遠了,但是許攸在官渡之戰時期獻計袁紹要偷襲許昌是條上計,可惜袁紹沒能採用。

我個人的觀點就是袁紹無論如何都是戰勝不了曹操的,更談不上會拖垮曹操。

1、實力方面。袁紹在官渡之戰之前,實力和地盤遠遠超過曹操,曹操和袁紹遲早會有一戰,戰機選擇更重要。在曹操不如自己的時候剷除他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味等待,只會讓曹操不斷壯大,這樣後面越來越難消滅他,況且,曹操手中有漢獻帝,目前這個皇帝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等曹操利用完了,再搶過來也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2、個人能力方面。袁紹和曹操的能力方面,無需多說,從最初的18路諸侯攻打董卓,卻對董卓一點辦法沒有,一個華雄就把他這個盟主弄的焦頭爛額,再到他完全有機會得到漢獻帝,由於他的短見,讓曹操捷足先登,搶佔先機。由此可見,袁紹並不是一個明主。

3、團隊穩定性。眾所周知,袁紹的三個兒子一直在相互爭奪權利,袁紹的內部是各自拉山頭的,時間一長必然會生變的,這一點正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對比之下,曹操這一點做的比較好,所有的權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裡,自己的兒子和手下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

綜上所述,袁紹不僅拖不垮曹操,而且完全沒有機會能夠戰勝曹操。


左岸黃昏工作室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豐的建議到底是什麼?

袁紹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開始集結十萬精兵,準備南下,曹操聽到消息後,就開始沿黃河佈防,雙方處於準備及對峙階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劉備在徐州襲殺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佔據徐州背叛曹操,曹操為了解除後顧之憂,親率大軍回徵徐州。消息傳來,田豐給袁紹提出第一個建議:建議袁紹乘曹操去徵徐州,發兵攻擊曹操的後方許昌。



袁紹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給出的理由是兒子生病了,當然以袁紹的能力,兒子生病只是一個藉口,袁紹能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征服北方四州,擁兵數十萬,成為天下最大的諸候,絕對不是平庸之人。

袁紹為什麼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擊許昌呢?

這不是個很好的機會嗎?許昌是什麼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營兼漢獻帝的臨時都城,在袁紹看來,派兵去攻擊曹操的重鎮,沒有太多的機會,曹操一定會嚴加防備,因此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豐的建議是否有道理呢?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田豐的第二個建議。田豐的第二個建議是關於袁紹與曹操對抗的戰略建議,是對袁紹提出打敗曹操的總體戰略方針。



田豐建議:不要急著發動官渡之戰,應該堅守為主,襲擾為輔,內部重農業並積極備戰,外部聯絡曹操的敵人共同對抗,派出精銳奇兵以聲東擊西的方法,攻擊曹操,使曹操疲於自救,不出三年,必擊敗曹操。

從田豐的建議可以看出,田豐與袁紹的爭議是戰略之爭,袁紹主張速戰速決,田豐主張堅守為主、襲擾為輔。

既然袁紹想速戰速決,因此袁紹覺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機去襲擊許昌沒有意義,反正要決戰也能擊敗曹操,當然這只是袁紹的想法。

田豐的建議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嗎?

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



從戰略上看,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南邊的孫策、孫權,西邊的馬騰、韓遂,東南方的劉表、張繡,周邊敵人眾多,曹操必須不停的征戰,是沒法安心發展經濟的,而袁紹不同,袁紹已平定北方,征服烏丸,只有南邊曹操一個敵人,相對來說,發展環境優於曹操,而且袁紹佔據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用不了三年,袁紹的實力將會增強數倍,速戰速決只對實力較弱的對手有益,對於實力強的對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豐的建議並不是堅守不動,而是以奇兵出擊,襲擾曹操的,曹操本來就不能安心發展,而一再襲擾,曹操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弱。

舉個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劉表開戰,田豐就會說,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險,救了都城,劉表又打不了,這樣總有牽制,曹操就很難消滅其它勢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諸候開戰,田豐就會說去攻擊曹操的後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豐的這個建議簡直是十拿九穩,如果曹操受不了,來攻擊袁紹,那麼袁紹就能以逸待勞,總使自已處於優勢。

田豐的建議,又避免了拿袁紹的短處去和曹操的長處相比,田豐明白,曹操善用兵,兵雖少,但謀略強,總處於不敗之地,這樣就主觀上避免了袁紹的失敗。

包括袁紹的謀士沮授,也是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

田豐的建議完全正確,只可惜袁紹不聽啊,要不然統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完全可以,官渡之戰是袁紹一生最大的錯誤,袁紹低估了曹操的實力。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官渡之戰爆發前,袁紹與曹操的實力比較。



袁紹與曹操,同為漢末梟雄,兩人還曾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漢靈帝時期,設西園八校尉,袁紹與曹操分別任左軍校尉和下軍校尉。十常侍亂政,袁紹和曹操支持掌權的大將軍何進消滅宦官勢力,何進大意無備,反為宦官所殺。董卓帶領西涼兵入京後,擅自廢立以立威,廢漢少帝劉辨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袁紹恥與為伍,遂出走青州。

在漢末地方割據勢力中,袁紹地盤最大,實力最強。

袁紹出身名門,家族號稱“四世三公”,十八路諸侯起兵討董卓的時候,袁紹是盟主。在剿滅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並互相攻伐兼併,逐漸形成了一些有影響力的地方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在這些軍閥長期的征戰中,曹操與袁紹逐漸崛起,成為當時兩大具有絕對競爭實力的軍事集團。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於許昌,將獻帝牢牢控制在手中,並“挾天子以令諸侯”。此後曹操先後打敗徐州的呂布,淮南的袁術,據有徐州、兗州,及司州、豫州部分地方,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的割據勢力之一。

而袁紹實力則更在曹操之上,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大敗割據遼東的公孫瓚,解除了後方之憂,使其實力達到最盛。據有幷州、青州、幽州和冀州,河北之地盡為袁紹所有,袁紹欲逐鹿南方,勢必要與曹操引發決戰,袁紹據有四州之地,地廣人眾,對曹操的實力優勢非常明顯,因此在解決了遼東的公孫瓚之後,便迫不及待的與曹操決一死戰。

袁紹雖佔盡優勢,但曹操絕非等閒之輩,官渡之戰完全可以避免,因為曹操自身的處境是非常危險的。

相比袁紹,曹操不管是地盤還是兵力,都與袁紹有著不小的差距。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沒有幾個諸侯會聽命於他,官渡之戰可以完全不用打,因為曹操自身的處境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曹操雖據有徐州、兗州,但南方的割據勢力實在是太多了,所謂四戰之地,是周邊豪強擁兵自重,對曹操構成極大威脅。除了北方勢力強大的袁紹,還有南邊的劉表、張繡 不肯降服,江東孫策陽奉陰違野心勃勃,即便是暫時依附曹操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曹操處在一個如此兇險的環境下,面對虎視眈眈的周邊諸侯,一旦立足不穩,或者引發各諸侯矛頭一致對準自己,則曹操將陷於南北相脅的極為不利的局面。

袁紹以靜制動,乘著曹操應付周邊列強的機會,養精蓄銳,整軍實操,坐待良機,直搗許都乃是當時的上策。袁紹的實力已非其他諸侯所能撼動,欲要南下,何必死磕曹操?




田豐所諫,極有遠見。但如果非要儘快削弱曹操的實力,早在曹操攻打徐州的呂布的時候,就應該南北呼應,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曹操一旦分兵,兩線作戰,則於己更不利。很可惜,在曹操攻打呂布的時候,袁紹選擇了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最終呂布被攻滅,河內郡被曹仁佔領後,曹操勢力擴大到黃河以北,其政權趨於穩固,袁紹選擇這個時候與曹操決戰,顯然是冒險之舉。


大國布衣


回顧官渡之戰前的形勢,田豐的建議是得當的,如果用此策,曹操的麻煩要大得多。

田豐的持久之計

公元199年,袁紹擊敗公孫瓚後,聲勢震天。

現在,他們再也不用為先打誰而操心了。連袁軍的戰馬都知道,下一集,是要打曹操了。

對於如何擊敗曹操,袁紹陣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主要分為兩種意見:

1、以田豐、沮授為代表,主張要則為三點:

(1)、經濟上,休養生息;(2)、政治上,獻捷於天子,曹操阻止時,就藉機討伐,名正言順;(3)、軍事上,以黎陽為根據地,漸營河南,多備舟楫,再分精騎騷擾,疲敝曹操。(4)、外交上,結交外援,共擊曹操。

這樣,“不出三年,曹操必疲敝”。

2、以郭圖、審配為代表,認為優勢明顯,應該立刻決戰,否則,時機過去,就不利了。

後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袁紹“很快”發起決戰,失敗了。

因此,田豐的“持久之計”如被採納,是否能幫助袁紹取勝,歷來被人討論不休。

對田豐“持久之計”的誤解

近來,許多我十分尊敬的專家和朋友都認為,田豐的見解是“書生之見”,理由如下:

1、經濟恢復。袁紹在恢復,曹操也在恢復。曹公水平高,恢復得更快;

2、政治主張。亂世拳頭是真理,什麼天子之義搞來搞去,脫褲子放屁;

3、軍事方略。外線作戰的前提是牽制住曹操大軍,但袁紹在黎陽駐大軍吸不住曹操大軍(白馬都打了三個月);

1、“持久之計”提出的時間,是199年6月。

可能受到某度百科等權威媒體的誤導,許多朋友認為這個“持久之計”提出的時間是200年,劉備丟失徐州之後。


由於199年下半年曹操的一系列舉動和袁紹的失誤,到了200年,田豐持久之計確實略有些不合時宜了。

弄錯了時間,自然就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了。

199年6月時的態勢是:


宛城張繡,威脅許昌背後,他與曹操連年作戰,深仇大恨;荊州劉表,袁紹的老盟友;關中諸侯,各自割據,但袁紹有機會發動;江東孫策正在秋風掃落葉;


影響更大的是:劉備已經在徐州,雖不確定是否公開和曹操翻臉(衣帶詔尚未事發),但遲遲不回許昌,並暗派人聯繫袁紹。

此時,曹操擔憂自己會“獨抗天下六分之五”。

2、戰亂破壞程度不同,袁紹經濟恢復速度短期內遠遠會超過曹操。

當時袁紹集團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正如田豐所說:“連年征戰,賦稅勞役繁重,民多辛苦,倉庫空虛。”

當時曹操集團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正如曹操所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各位看官,兩相對比,您認為經濟恢復的速度,誰會快一些呢?

3、爭取師出有名絕非脫褲子放屁

當劉表在“站隊問題”上猶豫不決時,韓嵩勸他投向曹操,並以子為質。

劉表都懷疑韓嵩暗通曹操,想殺了他,卻被蔡夫人(荊州蔡家大族)勸阻。


所有人的行為,都是其心中道德規範和利益驅動的共同作用。

當時,漢室雖微,但並沒有新的“大義”出現,人們(尤其社會影響力巨大的士族們)依然依照過去的慣性看待道德問題,是自然而然的。

4、多備舟楫、漸營河南

對於這份策略中的軍事部分,人們爭議最多,但是,人們都忽略了田豐說的這兩點。

漸營河南

在黃河以南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時,談所謂騷擾曹操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必須在黃河以南有穩固的基地。


在199年,袁紹在黃河以南有青州,在劉備結交的情況下,彈壓臧霸等,把東線搞活,是可能的。

即使在袁紹渡延津後,沮授依然建議一軍至官渡,一軍略河南。袁紹兵多,在漸取河南地後,兵力投送將方便很多,各處分兵的兵力將大大增加,又怎麼會出現後來所有分兵,都數千人,被徐晃、曹仁擊敗的局面呢?

多備舟楫


曹操之所以能以少量兵力守住關鍵處,在於當時河南戰場水澤縱橫。

如果如田豐所言,多備舟楫,袁紹軍活動能力將大大增加,曹操又如何可以“扼其喉使其不能進”呢?

那時,曹操就真的“多備則不足”了。

田豐其人,絕非“書生”

田豐助袁紹擊敗公孫瓚,多有建謀。(否則,何以為參謀長?)

曹公在得知袁紹關押田豐時,說:“田豐不跟著來,袁紹必敗了”!在官渡之戰後,又說:“如果袁紹用田豐的幾策,勝負未可知”!


難道,曹公會如此忌憚一個“書生”嗎?

郭嘉在評價袁紹集團的謀臣時,說:“田豐剛而犯上”。田豐或許脾氣有問題,但他的才具是毋庸置疑的。

對這樣的人物,後人依然稱他是書生,是不是太自大了呢?

袁紹的不採納,有其內部原因

袁紹不採納田豐、沮授之策,或許並非完全出於對曹戰爭的考慮。

眾所周知,袁紹集團內部的冀州本地派與潁川系一直矛盾重重。他們的策略除了專業層面的考慮,也不乏派系利益的考量。


在袁紹採納郭圖等人的速戰建議後,很快就分了沮授之權。

而在袁紹奪其權之前,郭圖等人就反覆強調,沮授權力太重,到了“君臣同權”的地步了;官渡敗後,他們又說審配“族大權重,宜防之”。

因此,袁紹採納潁川派意見,除了專業考量外,也是有內部平衡的考量。

曹操的先發制人,改善局面

袁紹不採納田豐的建議,曹操卻十分害怕自己抗衡”天下六分之五“的局面。

奇特的外交攻勢:

199年11月,張繡投曹操,許昌背後威脅大減;劉表雖答應助袁紹,實際中立;衛凱、鍾書法家治理關中,關中安定···


一個奇特的現象是,除了上述可以直接影響戰局的諸侯,其他如涼州等地諸侯,無論賢愚,都認定:實力弱小的曹操必勝。

果然是這些諸侯們都“目光如炬”嗎?要知道,曹操內部的人都乏與袁紹暗送秋波者!

這說明曹操在爭取諸侯的過程中,擅長造勢。

同時,與僅僅以檄文、使者動員的袁紹相比,曹操的外交工作更為細緻。他不但做諸侯的工作,還搞定謀主(如賈詡),離間內部(如荊南叛亂);甚至,疑似發動暗殺(孫策)。


袁紹後來以郊迎之禮對劉備,可見其連結豪傑之心,可惜,到底沒有如田豐所建議,把連結諸侯放到戰略層面全面安排,最終錯失良機。

穩定側翼。

曹操把握時機,迅速平定徐州劉備,穩定徐州方向。甚至以臧霸進攻青州。袁紹的“左半邊翅膀”折斷了。

後來,劉備又進兩次入曹操後方活動,雖然斬蔡陽,取葉。但終因實力薄弱,要麼被曹仁擊破,要麼曹操理都懶得理。

這是因為,宛城張繡投曹後,袁紹的右半邊翅膀折斷了,他多派兵則補給不足,少派兵則力量不足,難以真正威脅曹操。


穩定側翼的情況下,曹操才可能在官渡“扼其喉使其不得進”,才可能等到“用奇之時”。

扭轉軍心,迫敵決戰

隨後,在白馬、延津之戰中,曹操利用袁紹軍渡河速度慢,過河兵力不足(雖然已多於曹軍),靈活用兵,連續擊殺顏良、文丑,振奮軍心。

此戰除了振作曹軍信心,更關鍵的是:使得袁紹失去了分兵的信心。

自此,最後的劇本,就只能如歷史一般了。

分兵更打不過曹操?

認為田豐之策未必有效,還有一個理由:分兵更打不過。

確實,袁軍的戰鬥力很成問題。


白馬,顏良擁兵萬餘,被數千曹軍直接斬將;

延津,文丑、劉備有騎六千,被“有騎六百,餘皆步卒”的曹軍一舉擊敗;

烏巢,淳于瓊萬餘守軍,被五千曹軍一夜攻破。

除了打不過曹操,在分兵作戰中,袁紹的分隊也曾被曹仁、徐晃、于禁擊敗。

但是,難道以集中對集中,就不用擔心戰鬥力的問題嗎?


集中解決不了戰鬥力不足的問題,反而更容易被善於用兵的曹操把握要害,一舉逆轉。

官渡前線,集中對集中,曹操不是照樣襲擊烏巢,逆轉戰局嗎?如果說襲擊烏巢有僥倖成分,那麼,在襲擊烏巢之前,曹操也通過襲擊袁紹糧道,決水退袁營,改善了局面。曹操雖然未得許攸建議,依然樹立了快速破袁的信心(見曹操對運糧軍的話)。

因此,小編以為,田豐絕非書生,所做策略是得當的,以他的策略,袁紹是極可能避免官渡之敗,擊敗曹操的。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先表明觀點:如果袁紹聽取田豐意見,雖然可以做到養精蓄銳,但是也將自己侷限在了東北一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曹操勢力做大,不出意外,被曹操征服更是早晚的事。那樣做,只是向後推遲了官渡之戰發生的時間,而且那時候袁紹會敗得更徹底。

袁紹出身望族,四世居三公位,在封建士大夫中威信很高,門生故吏遍於天下,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兵強馬壯有幾十萬軍隊,號稱長戟百萬,胡騎千群。是當時天下的第一大軍閥。公元199年,袁紹終於將眼中釘公孫瓚勢力在華北徹底抹去,河內張楊、北海孔融等勢力也消化吸收完畢。

曹操把漢獻帝挾持到許昌,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優勢。自公元196年八月都許昌至200年初官渡大戰前,曹操開許下屯田、攬潁川豪傑的兩步走戰略, 四年時間內平張繡、滅呂布、納關中、殺袁術、驅劉備,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廣大區域幾乎都被其收入囊中。

於是,曹、袁兩家形成了沿黃河下游南北對峙的局面。袁紹覺得曹操越來越勢大,如果現在不趁機攻取,以後肯定是個威脅,就決定要先消滅曹操,進而統一中原。

那麼在官渡之戰發生之前,田豐是如何建議袁紹的呢?

田豐勸阻袁紹說:“曹操擅長用兵,人數雖少,不可輕視。我們不如長期堅守,憑藉山嶺、黃河的天險,擁有四個州的人馬,向外再多多聯合英雄豪傑,內部實行農耕以備戰。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為奇兵,聲東擊西,襲擾黃河以南。敵人救援右邊,我就攻其左邊;敵人援救左邊,我就攻其右邊,讓敵人疲於奔命,人民不能安居樂業,這樣的話,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以戰勝敵人了。如果不採用這種穩操勝券的計策,反而想通過一次戰爭去決定成敗,萬一失敗,後悔都來不及了。”

田豐的計謀說白了,就是持久戰、襲擾戰、消耗戰,那麼如果袁紹按照田豐的計策去做,能不能拖垮曹操呢?

一、得關中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

古代打仗,最重要的無非是“錢糧”兩樣,而早期的八百里秦川可以說是糧食主產區之一,一旦佔據關中地區,就相當於有了一個巨大的後勤保障基地。

此外,為什麼說得中原得天下呢?古代受運輸能力的限制,作戰半徑是有限的,而中原地處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央,這樣從中原而徵四方,到哪裡都不會太遠。

而當時的這兩塊區域,在官渡之戰前,基本都被曹操佔據了。假以時日,曹操會逐步吞併周邊之地,勢力會愈加強大。

而反觀袁紹,雖然兵強馬壯,佔有青、幽、冀、並四州之地,但那都是些什麼地方撒?與東北、北方的少數民族接壤,氣候寒冷,物產也不豐富,即使他按照田豐的建議,據守城池,養精蓄銳,又能如何呢?終歸是地薄人貧、難成氣候。

等到曹操實力壯大了,征討袁紹,更加輕而易舉。

二、實力決定成敗,小打小鬧終歸遊戲一場

再來看看田豐建議的襲擾戰,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游擊戰,看似很高明,其實只是拙劣小計。游擊戰,說白了,既不能佔領地盤,更不能消滅敵人,只是時不時地騷擾一下,想借此拖垮曹操,也只能是一廂情願。曹操難道是傻子撒?手底下一大幫謀臣武將,用個計謀、打個伏擊,就可以將這些小股的游擊隊徹底殲滅掉了。

我們說戰爭講究的是正合奇勝,只有正面實力可以和敵人相抗衡,再使用奇兵,才能出奇制勝。單純地依靠奇謀、騎兵,終歸是遊戲一場撒。

三、亂世稱雄,先發制人,後發而制於人

當時的形勢是群雄割據,哪個不是虎視眈眈,各家軍閥都一心想著壯大自己,消滅敵人,還能給你休養生息、養精蓄銳的時間和機會?田豐的計策聽起來不錯,實際上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在當時的情況下,只有以戰求和、以戰養戰,才是正道。把自己龜縮在一隅,妄圖憑藉天險和一己之力求得和平,換得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哪怕曹操答應,其他個那些軍閥也不會答應的。

所以說,袁紹當時攻打曹操,是正確的戰略選擇,而官渡之戰的失敗,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因為最後的失敗,而否認了他當初選擇的正確性。


水月觀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指出題主題目中的一處錯誤。

田豐的建議並不是不發動官渡之戰,題主此言差矣。

當時田豐給袁紹的建議是:

不要畢其功於一役,應當派出少數精銳部隊,分成幾路,不斷騷擾黃河以南的曹操。兵力不足的曹操必然被迫調兵應戰,不應則人地皆失,應則疲於奔命。如此,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拖垮實力不足的曹操。

所以田豐並不是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

田豐一直都是主戰派,早先在劉備起兵反曹操時,田豐就建議袁紹趁曹劉雙方激戰正酣,從後方出兵夾擊曹操,必可勝,但是袁紹因為小兒子正在生病沒有采納田豐意見。

那次事後,田豐發了幾句牢騷,被袁紹知道,從那時起袁紹開始疏遠了田豐。

再來說說田豐分兵滋擾建議前,曹袁雙方的形勢。

當時,華北最強大的兩個軍事勢力就是袁紹和曹操。其中袁紹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只待南下。而曹操則身處四戰之地,也亟需選擇一方突破。綜合謀士的建議,曹操決定先搞定袁紹。

官渡之戰時曹操只有兩萬兵馬,而袁紹則帶甲十多萬,強弱非常懸殊。

因此曹操放棄分兵駐守黃河各處,而是集中兵力於官渡。正是在此時,田豐提出要袁紹派出少數精銳,分成幾路滋擾曹操地盤,使曹操疲於奔命,最終被拖垮,則袁紹必勝。

不得不說,田豐很敏銳地看出了曹操的短處:那就是曹操兵少,防線卻很長,難以有效防守,糧草又不充足;也很瞭解袁紹一方的長處:兵多糧足。

田豐的想達成的正是曹操極力想避免的戰爭局面,如果採用田豐的策略,不敢說一定能滅了曹操,至少會大大打擊曹操實力,而袁紹則可以進佔大量地盤。

曹操本來就強敵環伺,如果在於袁紹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則其他的勢力很可能會趁機加入戰局,最終曹操很可能被蠶食吞併。

這是站在田豐角度來說的。

那麼站在袁紹角度,將主力大軍也放到官渡來,做一次大兵團對決,是否就是錯誤呢?

其實不然。

首先,從當時的實力來看,袁紹軍數倍於曹操軍,糧草又充足,完全可以與曹操正面對決。這沒什麼可質疑的,也不要用結果來說事,兵數倍於敵,憑什麼不能正面對決,說不行的沒有道理。

其次,從過程來看,雙方一開始並沒有真正的廝殺,幾乎一直面對面的消耗僵持。曹操雖然將兵力集中一處,其實仍然沒有辦法可以擊破袁紹(何況依荀攸計,袁紹已分兵一部分離開主力)。袁紹則不著急,也在尋找機會。到了後來,曹操糧草將盡,已經先到了崩潰的邊緣,如果不是許攸的出奔,曹操就敗了,袁紹穩穩的可以取得勝利。

官渡之戰,其實爭的是糧草,直到戰役結束,雙方大軍都沒有正面對決。

所以,袁紹選擇主力正面對決,畢其功於一役,也沒有錯,並且是贏面非常大。

田豐的計策可以拖垮曹操,卻無法殲滅曹操主力,後期雙方仍然需要在多個地點戰鬥,而袁紹的策略則可以一戰定勝負,歷史上兩強之間一戰分輸贏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樣一來,就可以快速地結束戰鬥,只要擊破主力,後續戰鬥就是滾湯潑雪了。更何況袁曹雙方勢力相差那麼大。

現在一邊倒的說袁紹優柔寡斷,愚蠢無謀,其實都是以結果論英雄,主觀上就很片面。

還是要回到當時的局勢下,去看待問題。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如果袁紹聽從田豐的建議,只能說和曹操有一戰,原因有幾條,1,袁紹和曹操軍事沒有可比性,曹操雄才大略,遇事果斷,思路清晰,才思敏捷。袁紹憂柔寡斷,性情用事,用人不明,好高鶩遠。2,地方統治和治理太大,袁家以士族為代表,士家是認家族利益為己任,因而袁紹為首的代表,是少部分人得到利益,因而袁紹統治的地區發展也是有限的,而曹操在其統治地區,將其士家消滅殆盡,幾乎是以平民百姓為基礎,因而發展也快,民心得到也快。3,曹操手中有一寶,那就是漢獻帝,這樣曹操根正苗紅,他代表的是正統。袁紹沒有,袁紹只能聽,但袁紹絕不會做。畢竟袁紹還想打敗曹操。4,用人方面袁紹有很多能人,文臣如田豐,沮授,荀堪,審配,逢紀,許優,辛毗,田疇等。武將有,文丑,顏良,張郃,高覽,韓猛,張南,焦觸,呂曠,呂翔,和新投的呂布和他手下,及劉備。但袁紹太不會用人了,北方四州,有三州是他兒子為當家。而曹操不一樣,不看品德,只看本事。只要你有能耐,就可做官。所以說就算袁紹廠勵心圖志,也只能說和曹操有一拼,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就當吹牛,笑笑。


吹牛88


《胡說志》記載如下:話說袁紹欲兵發官渡被田豐阻撓,甚怒,此時幸得沮授勸解,方才作罷。

回鄴城後,細思田豐之言,覺得很是有理。於是命田豐總攬政務,興農促商,設遊士府『間諜機構』任沮授為主官,廣招遊俠,細作,四處打探信息,尋機刺殺關鍵人物。又命審配領校兵府『新兵訓練機構』督訓新兵,並裁撤老弱精幹舊軍。以劉備為漢左將軍遙領徐州牧,許以軍資和兵5000駐高唐港,相機策動徐州。

安排妥當,自領大軍,遠交馬騰,近滅張燕。約一年餘,北地盡平。府庫充盈。曹操之校事府也在沮授的打擊下一蹶不振,其中好手盡被遊俠刺殺。審配編練新軍6部也成:三部為為車步騎混編熊龜軍,兵種齊全,猶善平原攻防與突擊。三軍種可合可分,機動靈活。顏良,文丑,高幹為主將分領之。兵9萬。

另三部為:飛馬騎一部萬人,人人善騎射,張合統領。先登團一部萬人,人人善強弩長矛,麴義統領。羽林衛一部3萬人,人人長戟短刀,其中雜佩短刀強弩兵萬人,戰力驚人。高覽,牽招,閻柔分領之。

於是,袁紹將大戟士等舊軍交由審配分批整訓,命沮授選手下高手配發新軍,又分新軍成三個梯隊,開始了對曹操的輪流騷擾暗殺戰,邊戰邊訓。又命劉備所部出入徐州之地進行癢動牽制。一年期間,時時有兵,刻刻能戰,只弄得曹操疲於應對,很是惱火。


已過三年,舊軍編練全部完成,得兵20萬。新軍又練得6部,兵力倍增。袁紹將青、並、幽三州將三子為刺史,又將舊軍拆分為中軍和邊軍兩部,分別戍衛鄴城和邊境重鎮。又命許攸、逢紀、郭圖三人分別輔助任相。令辛毗接替沮授。一切妥當後,又令陳琳做檄文昭告天下,列數曹操罪狀,邀各地共伐曹。

新軍整編為三部,沮授為前軍都督,轄顏良、張頜、麴義;自領後軍,轄文丑、高覽、淳于瓊、韓猛;牽招為機動軍團都督,轄高幹、閻柔等做援。著田豐總督後勤,調審配為總監軍,負責屬地軍事總務。大軍向官渡開拔。南邊孫策剛亡,孫權初露頭角響應袁紹,襲擾壽春。廣陵等地,叛變成風。一向安穩的劉表,似乎也在蠢蠢欲動。西邊馬騰,兵至長安······

整個局勢開始朝著有利於袁紹的方向發展。許昌的曹操,此時頭痛突發,手下群臣也是人心惶惶,袁氏門生故吏開始生事,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欲知後事如何,還請大家續寫。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或署名!謝謝閱讀,下回見!


有畫說話


袁紹根本不需要去拖垮曹操,他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實力,只要慢慢的去和曹操打仗就行了。最重要是袁紹是不聽從好人的建議,所以才會落得如此在場,要是聽從田豐的經歷的話,就不會變成這樣子的。田豐死的時候真的是非常可憐,他本來可以不用這樣死去的,但是他想要做一個忠臣,可是袁紹並不是能夠聽得住好話的人。

要是歷史可以重來的話,袁紹真的是不需要怎樣做。只需要讓田豐這樣的人得到重用,那才是真正的力量,就算自己擁有很少的兵力,也會打敗曹操的。那我們現在具體來看一看袁紹應該怎樣去做才可以打敗曹操,真正的改變歷史呢?

袁紹應該要改變自己的脾氣,多聽從別人的建議,就像曹操一樣重用人才。

袁紹身為大家族子弟,雖然是非常有魄力的,但是也養成了一個驕傲的性格。當年在朝為官的時候,那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員,但是他敢於和董卓爭鬥,當董卓提出要廢除當時的皇帝的時候,袁紹第1個就站了出來。董卓威脅他說自己的寶劍鋒利,袁紹也反過去問他,這兩個人是劍拔弩張,差點就打了起來。但是董卓知道他家的實力大,最後選擇放棄了,袁紹也逃了出來。



從這一個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袁紹就是因為自己從小家裡的勢力非常大,所以就特別的囂張。要是董卓真的下定了決心的話,就一定就將他殺死。當時董卓的確是非常想要殺掉他,但是謀士雖然說不要殺掉他,最後袁紹是逃了過去。但是他起兵謀反的時候,在朝為官的叔父就被殺死了,全家遭到了滅門。

這種事做事情不經過大腦,最後有這樣的下場也是應該的。自古以來驕兵必敗,更何況是一個軍隊的首領,他一旦叫起來的話,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那他必然是會失敗的。


要是他能夠向曹操學習的話,改變他這個性格,或許就真的能夠成功。曹操小時候也是非常調皮的,但經歷了很多事情,變得成熟了起來。

這個時候不需要和曹操打仗,只需要自己穩定下來就行了,曹操自然是會敗下來的。

當時曹操和劉備在打仗的時候,許都是非常空虛的,袁紹可以藉助這個機會打過去,直接將曹操的後臺弄掉就行了。可是袁紹卻做了一個非常愚蠢的事情,他說他自己的小兒子生病了,一定要好好的照顧他,沒有心情去想別的事情,自己的所有心思都在自己的小兒子身上。當時很多大臣都在勸說,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可是袁紹卻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


等到他小孩子好了之後,袁紹的心情也變得好了,而他這個時候想要攻打曹操,劉備已經投靠了袁紹。可是手底下的人卻反對,不要輕信劉備的話,因為現在時刻已經是不對了,曹操已經打敗了劉備,士氣震聲,想要再繼續攻打下去的話,可能會容易吃虧。

而說這個反對的人就是田豐,不過這個人嘴巴也不怎麼好,也把握不住袁紹的心思,袁紹是一個根本聽不進勸諫的人。田豐說要是不聽他的話的話,元能最後會失敗。袁紹都準備打仗了,當時聽到這句話就心想要將他殺死,但是手底下的人勸說了一下,最後將他打入死牢,等他回來再收拾。



要是他能夠聽從田豐的話,讓自己暫時穩定起來,等待時機的話就一定會打敗曹操的。就算打仗的話,也應該多聽一下這些人的話,像在打曹操的時候很多人都逃向了曹操身邊,就是因為袁紹喜歡自作主張,可能是有一顆躁動的心吧,永遠平靜不下來。

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袁紹可以憑藉著自己強大的兵力必須消滅曹操。

這個時候應該要多打探一下曹操的消息,就算自己擁有很大的地盤和兵力,但是在真正的戰場上,這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凡事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人和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曹操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沒有一個什麼好的口號的話,就是出師無名,這樣打下去的話,對袁紹不利的。


袁紹應該講自己要保護天子,要消滅曹操。這時候應該不要孤軍作戰,要聯合其他人,雖然曹操的勢力非常的小,跟袁紹比起來不算什麼,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這樣做才是最好的方式。只要袁紹能夠最後文靜起來,就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你們認為袁紹具體應該要怎樣做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