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假设本次新型肺炎强度的传染病出现在古代,后果会是什么样?

科技服务那些事儿


很快控制住了,医务人员决不会被传染的。现在人没这知识和医术,保护不了自己,不信邪中着。过去医者去传染病人身边,自己先用药,后才接触患者,离开患者时还有必须保护办法。现在学院派哪有这知识。必须是学古中医典的人才会这些保护方法。


现实人生129561198


在古代有很多次的传染病,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瘟疫”。

按照古代的医疗条件是不可能知道病毒的类型及结构,在明末的时候才有了吴又可所提出的“戾气”之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发现了瘟疫的传播途径。

在古代发现这样的传染病,帝王的做法很多。

第一,封锁疫区,尤其要封锁到京城的道路。这个方法很多时候都采用过,比如在明末的瘟疫吴又可就采取了分区隔离的措施。

第二,由于交通不便利,只会造成更小局部的爆发,比如一个村,或者一个镇。新冠病毒通常为5天左右,若免疫力不足或者不能就是干预治疗,恐怕会病情恶化,最后死亡。

第三,若是一个残忍的统治者,会选择把所有的感染者全部杀掉,消灭传染源。

第四,朝廷组织全国医生,包括皇宫的御医到疫区救治。皇帝为了稳定民心,会下诏自省。

古代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会局部的爆发,最多会延申到一个州府,全国性的是不太可能。况且重要的是中药的效用是非常好的,从这次疫情来看,中药的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西医和中医的对话

西医:天啊,这是新型病毒

中医:这是瘟疫,古代都有过。

西医:要分析他的结构类型。

中医:我在喝中药。

西医:你药的成分复杂不科学,我要用现有的药试着治疗。

中医:我在喝中药。

西医:你还没有分析病理及临床试验,常规药没用,需要开发新药。

中医:我在喝中药,不咳,不烧了。

西医:我们已经分析了病因,一定能研发出新药。

中医:我要出院了,你继续研究。

西医:这不科学啊。

非常有趣的对话,这次疫情展示了中医的实战水平。老祖宗的东西还是非常好的,要宝贝似的保护着。

我是曹城少年,我们共抗疫情,云开雾散时,共踏青赏花。


曹城少年


假如这次新冠发生在古代,可以肯定的说不会像现代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因为古人的活动半径有限,这就注定病毒不能广泛传播。再者不要小看我们的中医,世界上唯一文明长存的国家可不能光靠运气,历史上经过的瘟疫太多了,但最后都被我们的先辈战胜了,因为我们的祖先相信一物降一物,再疯狂的病毒,都有刚好克制它的东西,天道如此,无有列外。





東山客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如果本次新冠病毒出现在古代,后果将会怎样?那我们就要看出现在哪一朝代,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吧:

如果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那时候有神医扁鹊啊!扁鹊师承长桑君,有透视眼功能,还从师傅那里得到奇书,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新冠病毒要是出现在这一时期,扁鹊站在大街上一眼扫过去就可以知道谁有病,确诊率100%,然后再用长桑君传授的方法医治。

当然,扁鹊虽然出现在《史记》里,但该人物存在争议,可能历史上没这个人,也可能他只是当时医生的代号,不管怎样,他有透视眼肯定是假的!

如果出现在汉朝,这个病也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但有张仲景在,他应该会想办法医治。张仲景一生经历过多次疫情,他的亲人也在瘟疫中去世,这激励了他苦心钻研医学的决心,写下了医书《伤寒论》,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之作!

如果出现在三国时期,虽然有华佗在世,也是束手无策!华佗擅长外科,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的麻沸散也没有用武之地。

如果出现在唐朝,孙思邈一定会想办法配制药方,至于能否成功就不好说,因为这只是如果。孙思邈对麻风病很有研究,虽然也属于烈性传染病,但新冠的发病时间更短。

以上都是如果,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人类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进化,不断提升自己,病毒也是一样。

甲型流感每10—15年就会有一次大范围的流行,这就是病毒的变异。现代的病毒来到古代,对于任何一位古人都是致命打击,因为他们身体对这些病毒的免疫性会更差!同样,古代的一些未知病毒如果感染到现代人,也会造成致命伤害。

古训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我们的医学技术都是建立在古代医学基础上的,每个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只会面对当代的病毒,也会因此研发出相应的对策。人类无法穿越,病毒也同样无法穿越!


水煮汗青


大家好,我是历史爱好者逆旅行人NL,关于您的问题,根据我对历史以往了解以及收集资料,如果本次新冠肺炎强度的传染病出古代,后果会发生什么?

相信大家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少年康熙》,其中有一段这样记载,由于连续几个月的大雨,导致河北一带发生瘟疫,朝廷置之不理,错过了封城的最好时机,导致瘟疫蔓延至当时的都城,连宫内定南王孔四贞姑姑都染上了瘟疫,情况十分危机,后来,在洋人汤若望的帮助下,瘟疫才有所控制。由此看来,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年代,如果遇上高强度的瘟疫,相比会是一副非常惨的景象。

在古代,相关已经又记载:"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大率如斯。”可见古代瘟疫传染有多么严重。

西方有关瘟疫的描述,最为严重的就是震惊欧洲,谈病变色的"黑死病",当时每周死亡高达2000多人,结果最后,这次传染病导致整整一亿人失去生命,直接导致东罗马帝国的衰弱。

所以,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瘟疫所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所以,古代对瘟疫的认识不断加大,也有一定的应对之策。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和其他小伙伴,出门在外,一定要讲卫生,戴口罩哦!


逆旅行人NL


现在出现的新冠肺炎,估计是很多人一生中碰到的最大的一次瘟疫了。如果是在古代在发生这种肺炎的话,事实上也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因为首先在古代肺炎这种东西无法检测出来,所以人们也只是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流行感冒而已,因为在古代没有抗生素,每次出现流感的时候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数。而这个新冠肺炎,事实上死亡率并不高,很多人能够依靠自己的抵抗力就能扛过去。所以在古代发生的话,估计不会有太多人把这当回事。




还有一点古代如果发生这种新冠肺炎的话,传染的却并不会很厉害,因为它需要人和人之间进行接触才能够传染。但是在古代那种交通和媒介都比较落后的社会,新冠肺炎的传染程度肯定远远比不上现代。而且一个地方出现这种病之后,其他的地方肯定会对他进行隔离,而那个时代的隔离比现在要容易得多。

古代虽然医疗条件落后,找不出解决病患的办法出来,但是现在也是一样,现在新冠肺炎依然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治疗,只能够进行隔离或者等着自己痊愈。而在古代至少也可以采取隔离,等到时间过了这个瘟疫过去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事了。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建议想了解的人看看电影:大明劫。 一部中医阻止空气传播的传染病。




广东笑天宝骏510


假设本次新型肺炎强度的传染病出现在古代,后果会是什么样?

COVID-19如果发生在大航海之前,将会席卷亚欧非大陆;发生在大航海之后,将席卷全球。

疾病所到之处,全部人口的5、6成被感染,被感染者死亡率超过30%。

而且这还是极其保守的估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流行病学家:COVID-19是1918年大流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

最近很多人都在历数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大的烈性传染病,即所谓瘟疫。

其中,对人类造成最大灾难的是19世纪的天花,据估计总共造成了3到5亿人口的死亡。

其次,就是1918年大流感,造成约5000万到1亿人口死亡。

天花和流感大流行之所以可以造成最深重的灾难,首先在于他们都是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都具有极其强烈的传染性;其次在于高死亡率,其中重症天花的死亡率可以高达30%。

基于早期表现出来的流行病学特征,有科学家认为,COVID-19是1918年大流感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

原因在于其极其强悍的传播强度和非常高的死亡率。

COVID-19的传播强度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有关COVID-19的传播强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多数人都搬出R0这个指标,并根据开始阶段有人给出的1.2到2.4的R0值说COVID-19的传播强度并不高。

但是,随着资料的积累,对COVID-19传播强度的R0估值逐步走高,现在一般认为在4.5到6.5之间。

事实上,人们还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资料都是在一定程度的隔离措施下的结果。

而原本意义上的R0是指,将一个患者放进一群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传染病(普遍易感)人中可以直接传染上的第二代病人的数量。

也就是相当于古代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最开始的传染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的R0势必远远高于基于目前资料所估算出的数值。

换言之,COVID-19真实的R0值应该显著高于4.5~6.5。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短短的不到1个月的时间,武汉市内患者数量暴增,导致全国医疗资源第三的武汉医疗系统被挤爆,陷入瘫痪。

即使在全国援助3万多名医务人员,快速建立了2座专业医院,并又建立20所“方舱医院”的情况下,直到最近几天才基本清理完成积压的病例。

而且,这还是早在1月20号左右武汉已经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的结果。

也就是说,在1月20号之前,COVID-19在武汉市内的传播可以近似反映古代的“纯自然状态”的传染情况。

当然,古代的人口密度远远没有武汉市内高,传播强度上可以大打折扣。

另一个可以接近反映COVID-19自然传播的例子是“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

该邮轮的“0号病人”似乎是1月25日下船的1位80岁香港男子,后来被确诊患上COVID-19。邮轮在2月3日获悉后,于2月5日正式整体隔离,到2月18日为期14天的隔离期满,3711人中有621人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感染率超过16%。

19日后,部分检测阴性的人陆续允许下船,有的被接回了自己的国家,但是仍不断有人被确诊,目前确诊总数超过了700人,总感染率接近了20%。

不要忘了,这是在一定程度的隔离状态下,在有限的接触时间内造成的传播。

如果搁在自然状态下,感染率必然远远高于这个20%。

科学家根据经验和数学模型推论,COVID-19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人口中的感染率应该不低于全新毒株造成的流感大流行的50~·60%。

COVID-19的致死率

有关COVID-19的致死率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算法,就是死亡例数除以确诊总例数,人们因此得出结论说,COVID-19的致死率很低,只有不到2%。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死亡例数的增加,致死率也逐渐升高。

按照这个算法,目前我国COVID-19的死亡率为3.43%。

但是,这个算法是非常错误的。

死亡率的计算,所使用的人群(即分母)有两个要素来界定,一个是特定人群,一个是一定时间界限,比如年死亡率。

如果COVID-19能像SARS那样最终消失,那么最终的死亡率就是死亡人数与最终确诊人数的比值。

如果COVID-19不会消失,那么,可以计算阶段死亡率。计算的方法应该是某个阶段内死亡的人数与这个阶段内所有走完整个病程的总人数的比值。

由于COVID-19的结局只有两个,死亡或痊愈。

因此,如果计算到目前为止的COVID-19的死亡率,应该是死亡人数与死亡人数和痊愈人数之和的比值。

截止2月24日24时,全国累计死亡2666例,累计痊愈27323例,那么阶段性死亡率为8.89%——2666/(2666+27323)。

而由于全国除武汉以外其他地区极高标准的早期筛查,湖北以外大多数病例得到了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因此,全国目前8.89%的阶段性死亡率远远低于COVID-19的自然死亡率。

如果单独计算武汉市的死亡率,或者与自然死亡率更接近一些。

截止2月24日24时,武汉累积死亡2043例,痊愈10337例,那么其阶段死亡率就是16.5%。

即使考虑到武汉市医疗系统一度被挤爆瘫痪,但是毕竟有很大部分患者从开始就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治疗,加之后期全国的支援,更使得所有患者得到了治疗。

因此,武汉市目前的死亡率仍远远低于COVID-19的自然死亡率。

实际上,在古代医疗条件下,COVID-19的所有重症除了极少数能自己挺过来,结局几乎都是死亡——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表现的病症,古代不可有任何方法提供任何帮助。

因此,以武汉市COVID-19的重症率来替代古代的自然死亡率可能更进一步接近。

目前,武汉现有确诊病例34691例,其中重症病例7647例,可以得出假定的自然死亡率为22.04%。

因此,估计COVID-19在古代自然状态下的死亡率为30%并不过分。

COVID-19搁到古代,可消灭全部人口中的15~18%

这样,COVID-19搁到大航海之前,可以消灭亚欧非大陆15~18%的人口,搁到大航海后可以消灭全球15~18%的人口。

这还是假定古代具有今天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条件的情况下。

如果考虑进古代饥饿和战争的因素,总的致死率至少会倍增。

总之,搁在古代,一场席卷全球的COVID-19下来,可以消灭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很平常。


挣脱枷锁的囚徒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后果会很严重,新型肺炎尚且在现代,造成的伤害都很大,更不说是古代了,因为古代没有良好的防疫措施,没有口罩,没有消毒液,也没有专业的医生,在古代如果爆发将会是大爆发。波及面将会是非常广大。

新型肺炎


第一,古代没有特效药,没有预防机制。

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预防机制也有限,医生对于这种高传染的疾病,基本束手无则,没有办法去针对,病以来了,首先,医生没有察觉这种疾病的医疗设施,使的在对疾病上是无知的,

其次,预防机制基本为零,如果病来了,古代医生都不知道赶紧建立机制,给人讲解,所以,这个病会迅速扩张。

古代医生


第二,古代人口集中在重要的城市,将会全面大爆发。

这几天韩国和日本的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我觉的和它们的城市化有关系,人口密度太高了,而我国古代的人口密度也是很高的,想几个中原大都市,将会是集中爆发之地,因此,古代爆发这种病,将是对于一个时代的重大灾难。

所以说,古代发生这种疾病将会是灾难性的,

<strong>

古代的城市,人口太稠密了


第三,这种疾病会使王朝灭亡,更新新的王朝。

这种疾病比战争还可怕,更让人措不及防,王朝也会因为疫情风崩离析,一旦疫情失去控制,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这个时候的王朝,就会腹背受敌,无以为继,纷纷灭国亡君。

明末的时候,崇祯皇帝不仅要面对,满人和李自成,还要要面疾病敌人,瘟疫,最后就是因为实在没有在维持国家,而兵败自尽吗,所以说,疫情会加速一个封建王朝灭亡的。

明末皇帝


向日葵爱历史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疫情发生在古代,被感染的人,死亡的人会多得多。

现代的各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在古代有个统一的名称:瘟疫。根据古人的解释,所谓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即凡能传染的病都通称为“疫”。至于“瘟”, 则是指烈性传染病,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基于此,古代中国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只需要了解历史上人类在应对瘟疫时付出了什么代价即可。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例子:

一、东汉末年的瘟疫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反复发作,由于缺乏及时有力的应对,家破人亡者比比皆是。面对身边的人接二连三死去,活着的百姓纷纷逃离疫区。那时既没有居委会干部上门盯守隔离,也没有道路交通管制,大批病菌携带者,涌入疫情较轻的地区,从而加速了瘟疫传播。很快将逃入地变成死亡空城后,又继续逃往下一座城市。

建安二十二年,一场被称为“伤寒”的瘟疫爆发,“建安七子”中,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全部死于这场瘟疫。魏太子曹丕曾在《与朝歌令吴质书》中写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曹植的文章《说疫气》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瘟疫横行带来的是人口的锐减,八十年间,全国人口锐减达四分之三。而在瘟疫最剧烈的中原地区,到三国末年,其人口仅及汉代的十分之一。过去曾经繁荣昌盛的城市遭到彻底破坏,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商品交换也陷入停滞。瘟疫所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

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对伤寒症状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后,张仲景写出影响深远的医学典籍——《伤害杂病论》,通过中药进行治疗,这部著作,对当时的疫情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天花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可能会记得,顺治皇帝的董鄂妃身染重病,临死前希望能将玄烨过继过去,因此曾近距离接触过玄烨,不久后玄烨发病,被刚刚进宫的苏麻拉姑认出,孝庄太后立刻发布懿旨,所有的阿哥、格格、贝勒、贝子日落前离宫避痘。据记载,玄烨之所以被立为太子,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得过天花,终身对这种可怕的疾病免疫。

天花大约是在汉代由战争传入我国,历史上令人闻之色变,古代人民在同这种猖獗的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人体接种牛痘苗(牛身上一种病毒),最早采用这种方式的就是古代中国素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他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收集患有天花病人身上的脓液,涂在正常人的身上,以获得免疫力。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一旦掌握不好,可能正常人就会感染天花死亡,到了清朝时,给小孩种接牛痘的技术才日渐成熟。

三、鼠疫(黑死病)

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他们深深地相信这样的装备可以保护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

除了以上这些, 在电视剧《大明劫》里也提到明朝多次发生瘟疫,对此,明朝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掩埋尸体,问诊施药,派官员祈祷等等。

综合以上几种疫情,可以发现,现代人在疫情控制上使用的先隔离,再医治,再研究疫苗,其实和古人的套路基本一致,当然,这都是先人用生命得出的深刻教训和丰富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