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危機時期,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大多數人都被關家裡,一家人每天在一起,造成了很多親子關係的緊張。有些家長調侃說現在的三座大山是:搶菜、陪娃、上網課。


郭少剛先生說過:很多家長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起跑線到底是什麼呢?不是補習班也不是名校,而是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模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家長負能量滿滿,孩子也不會開心;家長無所事事,孩子也不會努力學習。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做家長的更要注意“榜樣的力量”。


1

保持好的作息習慣和時間規劃


雖然因為疫情,大家不得不宅在家了,但還是要保持正常的起居和時間規劃。提倡早起早睡,早起後合理安排每個時間段的活動內容。


早餐也不要湊合,儘量營養搭配合理。


受家裡的空間限制,活動範圍有限,“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節奏很容易堆積多餘的脂肪,也容易讓精神萎靡。


對於孩子來說,不能去戶外活動更是非常難受的。孩子需要適當的運動,最好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如果缺乏運動,孩子容易有不良情緒的堆積,比如情緒急躁,耍脾氣等等。


所以在早餐後,可以帶著孩子做些徒手操,可以起到健身和減重的作用。中間休息時,也最好安排一些全家人運動。


同時儘量保持家裡的整潔。有條理的整潔的家庭環境,可以更讓孩子有秩序感,在心理上也更有安全感。


這每一個小小的儀式感,是奠定家人和孩子平和情緒的基礎。


2

家長心態要平和


目前的疫情,每個人都難免緊張,即便“假裝”不存在也是不大可能的。其實遇到這樣的事,誰都很難做到假裝平靜。


但是換個角度看,家長是孩子的主心骨,如果家長慌亂不安,就會把這種焦慮情緒傳達到孩子那裡,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對於孩子來說,就會缺乏安全感,各種負面情緒也會間接的影響到身體健康。


而家長應對危機的態度和方式會影響孩子一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說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幸福、成功。那麼什麼又是幸福和成功呢?


可能每個人對於幸福和成功的理解不同,但首先要健康的成長,也要應對未來人生中的各種問題。因為我們誰都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既然未來不可預測,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就孩子的具體生活細節做指導,只能教他們一些方法和心態。


方法和心態,不是我們耳提面命硬塞給他們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是應對和處理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就習得了應對的方法和態度。


這樣一來我們就明白了,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處事的方式。


自傳體小說《幸運男孩》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納粹集中營,為了保護孩子,父親對殘酷的現實做出別緻的解釋,最終保護孩子的童心沒有受到損毀的故事。


這個故事,又帶給我們怎麼樣的啟示呢?


3

我們能做什麼


一定要記住,我們不希望孩子做什麼,就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做。


那麼我們做什麼呢?這段難得的空閒時間,家長可以看書、下棋,提升廚藝,給家人做頓可口的飯菜。


如果每天無所事事的打發時間,一是不能給孩子很好的表率,再有,家長和孩子也會多了很多摩擦。


有個家長,為了孩子放下了如日中天的事業,在家陪伴孩子。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未來打發時間,她拿起書來看,後來報考了一個學習班,孩子初中畢業後,自己也拿到了學位證。


這位家長可以說很勵志了,這個故事也是提醒我們大家,一定要留心不要總是盯著孩子,也不要嘮叨。減少干涉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在孩子做事的時候,自己也做些事。


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的階段,更不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以身作則,做好示範。給自己和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時時刻刻盯著孩子,讓親子關係陷入一溝通就吵架的怪圈。


4

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


我們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討論敏感話題,尤其是一些災難性的事件。必要時需要談論的話,也要謹慎篩選談話的內容。


對於一些負面的消息,也要就事論事的討論,保持理智和清醒。對於湧現出的好人好事值得讚揚,但千萬不要歌功頌德。


對不好的、負面的事要理性的看待,客觀分析原因,和孩子探討如何改進和彌補過失。目的在於讓孩子學會分析和理性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非常重要,切忌不能把消極的觀念傳達給孩子。


我們自己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很重要,不能聽風就是雨。首先我們要多看多聽,掌握信息相對的準確性。關注實時進展,關注時政。生活來自於我們的選擇,對於不滿意的地方要做理性的思考和適當的處理。


討論問題的時候,關注點一定是事件本身,是以事件為例證就事論事;而八卦是議論某個人的好壞,是幸災樂禍,千萬不可用八卦的心態去議論一件事。


不管我們對一件事有什麼觀點,在給孩子解釋的時候,儘量保持平穩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我們一定要做到不謾罵,不抱怨。


在孩子面前抱怨,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作用。因為孩子對事情的是理解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抱怨,很容易給孩子增加負面情緒。而將來他們遇到類似的事情,也只會去抱怨。


將來,我們平安度過這場災難後,要認真的思考我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每個人該做什麼樣的改變。


我們要明白,我們對這件事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三觀。而孩子未來所有選擇的根基就是一個人的三觀。


所以我們要用身邊的事件與孩子討論,舉一反三的教育孩子,與孩子建立良性的互動。


危機時期,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孩子成長在點滴之中,當我們看到問題和不足,要一點點的幫助孩子成長。同時家長自己也要成長,才能更好的鼓勵孩子獨立思考,處理他們人生路途中的各種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