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赵盾主宰朝政二年后,晋襄公于公元前621年死去,他的儿子太子夷皋还是一个抱在怀中的小孩,大臣们恐怕年幼无知的君主主持不了国家大事,赵盾也认为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于是“欲立襄公弟雍”。

襄公夫人穆嬴得知此事后,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廷上哭啼;散朝后,她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向他叩头说:“君主临终将儿子付托给你,说此儿成才或不成才,就看你对他的教育怎样了,今天你却放弃自己的责任,岂不辜负了先君对你的信赖?”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因为穆嬴的哭闹,加之襄公弟雍当时住在秦国,迎立者尚未归来。赵盾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君”,担心事久生变,遂决计立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

灵公既立,晋国大事全由赵盾一人主执,独揽朝政。赵盾是一个比较注重法制的人,独揽朝政十年,将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晋灵公十年,灵公已成年,但是很不成才,他常坐在高台上用弹弓射人,以观赏人们惊恐躲避的样子来取乐。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晋灵公的厨师因烹煮熊掌不熟,就被其杀掉,用草席裹尸,让一个宫人拖着走过朝廷。此事正巧被赵盾撞见,于是,赵盾毫不留情地当众进谏,言辞激烈。迫于赵盾独揽朝政的地位,一向肆无忌惮的晋灵公不得不当众向赵盾承认自己的过错,表示接纳谏言,但其心中非常不满,甚至暗藏杀机。

不久,晋灵公指派武士徂麂去刺杀赵盾,徂麂一早去行刺,见赵盾的卧室门已打开,赵盾正穿着朝服正襟危坐地等待天明上朝。由于起得太早,坐在那里打一会儿瞌睡。徂麂见状,感叹地说:“对君主不忘恭敬,是替民众办事的好人,杀害他就是不忠于民,不杀他又违抗了君主的命令。这样进退两难,还不如死了的好。”说罢,就一头撞向庭院中的槐树,脑浆迸裂而死。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晋灵公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假装请赵盾赴宴,在殿堂里暗藏武士杀害赵盾。陪同赵盾去的卫士提弥明觉察到这一阴谋,赶忙登上朝堂对赵盾喊道:“臣下陪同君主饮酒,超过三杯就不合礼节了!”说罢,就把赵盾扶下堂来。

赵盾会意,随其急步下堂。灵公立即放出恶狗去咬赵盾,提弥明把恶狗摔死。这时,埋伏在宫殿里的武士出来围杀赵盾,提弥明战死。只因围杀赵盾的武士中出了一个倒戈者,才保护赵盾脱险。这位反戈来救赵盾的武士,原来是赵盾曾在首山打猎时所救的一个快要饿死的人。当时,赵盾在一棵桑树的浓荫下休息,见一人躺倒在路旁,于是问他生了什么病?那人回答说,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一个馒头,那个快要饿死的人仅吃了一半,留了一半。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赵盾问他为什么不肯全都吃了?那人说,家中还有老母,也有三日未曾进食。赵盾“素仁爱人”,于是送了他一些食物和肉,并给他一百枚钱。后来,此人做了灵公的卫士,所以在赵盾生死关头,能挺身而出解救赵盾。此人名叫灵辄,是晋国著名的侠士。

灵公处心积虑谋杀赵盾,赵盾在国内无法容身,准备逃往国外,还未逃出国境,他的族弟赵穿就将昏庸的灵公杀死在桃园,立襄公弟黑臀为君,是为成公。赵盾复返,仍任国政。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赵盾父子,一个助晋文公创霸业,一个独揽晋国朝政十几年,赵姓成为晋国公卿,宗族由此显贵。但是,赵穿杀死晋灵公的事情,却被晋国的太史董狐据此记录下来“赵盾杀了自己的国君。”

听说这件事情后,赵盾对董狐说:“杀国君的人是赵穿,不是我啊?”董狐说:“你是首辅,你逃不出境,归不讨贼,不是你是谁呢?”

“赵盾弑其君。”就是这几个字,为赵氏家族埋下了无穷的祸根。

名臣赵盾手握大权一生中成就不小,为何却被董狐扣上了弑君的罪名

鬼谷子认为,捭阖是人生状态的转化,人生的强势和弱势也是相互转化的,当人处于强势的时候,要懂得隐藏锋芒,如果一意孤行,灾难自然会降临。赵盾就是没有在强势的时候,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所以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落了一个几乎整个家族都被诛杀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