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死心眼儿的史官-董狐直笔

左传写到”晋灵公不君“。晋灵公这个国君比较没溜儿,不像个国君的样儿。按照谥法,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灵这个字儿属于埋汰人的恶谥,就像隋炀帝的炀,周厉王的厉,都不是好话。数数历史上的几位谥号为灵的,没一个好鸟。

征收沉重赋税满足个人奢侈生活,这还是比较正常的普通昏君。但是晋灵公这个熊孩子挺会玩儿,没事儿就站在高台上,拿个弹弓子打你们家玻璃,对不起,那时候没有玻璃,是打底下的路人,他看着行人慌乱的样子,玩得挺HIGH。

春秋时期死心眼儿的史官-董狐直笔

厨子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子给剁了,尸体让宫女们盛在筐里扔出去。正巧遇上大臣赵盾,赵盾别的没瞧见,就看见一只手。

”这是什么啊?“

”熊掌!“宫女头也没敢抬,就把筐抬走了。

这位赵盾,就是赵氏孤儿里面那位主角赵武的爷爷。后来三家分晋,赵国的先祖。

赵盾多次劝谏,把晋灵公给谏烦了。伊找了一刺客鉏麑(音除尼):乃伊组特!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卧室的门开着,赵盾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穿戴整齐,气势庄重,仿佛在思考国家大事,一副日理万机,忧国忧民,人民的好总理,百姓的当家人模样。

鉏麑退了出来,脑袋上头出来两个小人儿开始打架。他左思右想,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最后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按时上班),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我今儿要么不忠要么不信,横竖活不成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春秋时期死心眼儿的史官-董狐直笔

这就是后世铡美案戏文里”逼死韩琪在庙堂“的原型。

晋灵公铁了心要杀赵盾,请赵盾喝酒,按照经典的鸿门宴戏码,席间免不了埋伏下五百刀斧手(没那么多),摔杯为号,关门放狗什么的,多亏了赵盾的司机兼保镖发现得早,两个人且战且退,结果保镖战死,赵盾逃逸。

春秋时期死心眼儿的史官-董狐直笔

在逃亡的过程中,另外一位武士奋力抵挡,以一当十,让赵盾得以逃脱。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卖命,他说,你忘记了,你当年在首阳山打猎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饿得快死的人在桑树底下,你给他了一篮肉、饭,救了他和他的老母。那个桑下饿人就是我啊!

现在许多日本动漫里,为了一碗饭而立誓保卫村子的英雄,大概都取材于这个桑下饿人。

后来赵盾的堂弟,晋灵公的姐夫赵穿杀了晋灵公,迎立公子黑臀为晋成公。赵盾还没跑出国境,就回来了。

晋国太史公董狐就写:赵盾弑其君。

赵盾大喊冤枉,天地狼心啊!怎么是我杀的呢?明明是我的堂弟赵穿杀的。

那么你把赵穿杀了吗?

他是我堂弟啊!

还是啊!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赵盾还算比较宽厚,没把董狐怎么着,他认栽了。孔子后来编春秋,写了这段儿,他说董狐和赵盾都没错儿,就是赵盾没跑出国境就比较遗憾了,他要跑出去了就不能说赵盾弑其君了。

这段佳话,就是董狐直笔。

春秋时期死心眼儿的史官-董狐直笔

这就是春秋人,有点死心眼儿,有点儿认死理儿,有点不开窍儿,迂腐得可爱。

春秋是个多元化的社会,还没有像后来天下一统,皇权专制。春秋人人格健康,质朴可爱,还不像后来遍地奴才。

后世的史官就没几个有这种节操的了。

说有个村长,没啥文化,史无前例的时候就给大家讲话: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在正中间的光明大道,左边一个坑是左倾,右边一个坑是右倾,大伙一定不能站错队走错路,否则一不留神就掉坑里了。

历史也是一样,左边一个坑是媚上,右边一个坑是媚俗,正史有媚上的必要,野史有媚俗的冲动。偏听偏信,一个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