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低级食物鱼肉,为啥到了日本就成上等美味?

古代,中国人喜欢把处于统治阶层的贵族称为“肉食者”。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普通百姓很难吃上肉,即便是自己养猪养羊,也必须把肉食上缴给贵族。因为《周礼》规定,只有天子、诸侯和大夫们才能食用牛、羊、猪、狗、鸡肉。

中国古代的低级食物鱼肉,为啥到了日本就成上等美味?

儒家圣人孟子,给梁惠王描述所谓的王道乐土时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所以,普通百姓想吃肉,只能等到70岁以后。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贵族们什么肉都吃,却唯独不吃鱼肉,还把鲜美的鱼肉当做很低级的食物,这是为啥呢?

原因嘛,可以从古代的烹饪技术上找找原因。现在这些花样繁多的烹饪技术是宋朝以后,才慢慢开始出现,炒菜技法在宋朝都还属于传男不传女的秘诀。商周时期,烹饪食物的手法就非常单一了,除了煮还是煮,日常饮食也只能是饭和羹,调料也只有盐、葱、姜等寥寥几种。

中国古代的低级食物鱼肉,为啥到了日本就成上等美味?

加工肉食的方式也非常单调,就是煮成肉汁或者剁成肉酱。会做饭的朋友这时候会问了,不是还有烤肉吗?烤肉是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商周时期,只有北方的蛮夷才会吃烤肉,作为根正苗红的中原王朝正统贵族怎么会自甘堕落,去吃烤肉呢。

所以,在有限的烹饪技术条件下,商周时期的厨子会把鱼肉做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满是鱼刺的鱼肉酱或者腥味异常严重的鱼肉汤,难怪贵族们会敬而远之了。

中国古代的低级食物鱼肉,为啥到了日本就成上等美味?

历史上关于鱼肉,还有这么一个典故,一个贵族因为吃鱼肉救了自己一命。

春秋战国,晋灵君暗恨执政赵盾把持朝政,就派杀手除掉赵盾。杀手秘密潜入赵盾的家,发现赵盾在家只吃鱼肉,感动的泪流满面,赵盾节俭啊,竟然只吃鱼肉。赵盾吃完后,天还没亮,就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的等待上朝,又把杀手感动了,自言自语的说,赵盾大好人啊,如果我杀了他,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不杀他,就不能完成国君的委托,这可如何是好?一番纠结后,杀手决定自我了断。

不过,在中原王朝是低等食物的鱼肉,漂洋过海之后到达日本却变成了上等美味。唐朝以前,日本经常派遣所谓的“遣唐使”来中国留学。“遣唐使”来中国后见到什么就学什么,中国的制度,文化、技术等知识都通过他们传回日本。

中国古代的低级食物鱼肉,为啥到了日本就成上等美味?

中国的饮食文化也被“遣唐使”带回了日本,但是由于日本国内物质缺乏,不能像中国的贵族一样随意吃肉,就只好把鱼肉发扬光大。慢慢的日本贵族也就把牛、羊等动物的肉当做是秽物,平时只吃鱼肉和蔬菜。为了让人们完全改掉吃肉的习惯,日本的天皇还多次下达“禁食肉令”。

日本的贵族也因此变的营养良,寿命大大低于普通百姓,身高也一代不如一代。不吃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明治维新时才慢慢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