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於在2月20日到3月1日舉辦,比往年晚得多。推遲的原因是為了不與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日期發生衝突。明年的柏林電影節將依照慣例日期(即2021年2月11日至21日)舉行,而今年是

柏林電影節的第70週年紀念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當地時間2月20日,第70屆柏林電影節正式開幕,紅毯上眾明星齊亮相。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評審團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賈樟柯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齊溪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戛納、威尼斯)之一。本屆柏林電影節恰逢其創辦七十週年,同時也是曾經身兼商務和藝術兩個總監職能的迪特·考斯力克退位的第一年,是電影節組委會“換帥”、由荷蘭人裡森貝克和意大利人沙特里安出任雙主席後的首屆,故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創新求變受到關注。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主席瑪麗特·裡森貝克(左)與新任藝術總監卡洛·沙特里安出席開幕式

本屆電影節開幕電影是由加拿大導演菲利普·法拉多執導、美國著名女演員西格妮·韋弗主演的新片《當我成為塞林格》。為悼念一天前德國哈瑙槍擊案的死難者,人們當天在電影節開幕式上默哀一分鐘。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當我成為塞林格》導演兼編劇菲利普·法拉多

在1月29公佈的主競賽單元提名名單中,德國的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Christian Petzold)、韓國的洪尚秀(Hong Sang-soo)、英國的薩莉·波特(Sally Potter)、美國的伊麗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和意大利的迪諾森佐兄弟(D'Innocenzo-Brüdern)等導演為本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帶來了18部競賽影片,這些或是成熟類型或是嘗試新探索的影片構成了一個引人入勝的組合。

今年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陣容也早已揭曉,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恩斯將擔任評審團主席。其他評審團成員還包括《藝術家》主演貝熱尼絲·貝喬、製片人貝蒂娜·貝克普、製片人/編劇安娜瑪麗·雅西爾、《海邊的曼徹斯特》導演/編劇肯尼思·洛納根、《馬丁·伊登》男主盧卡·馬裡內利和

《巴克勞》導演/編劇小克萊伯·門多薩。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到今年已經70年的柏林電影節,還呈現出了更多新氣象。海報上的主視覺元素從熊變成了柏林德語首字母B和數字70,走起了極簡風。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另外,新任負責人卡洛·沙特里安(Carlo Chatrian)和瑪麗埃特·裡森貝克(Mariette Rissenbeek)作出了一些改變,340部電影的展映量比往年要少得多。

柏林電影節還宣佈取消“美食電影單元”和“原住民電影單元”兩個非競賽單元,最大的變化是在傳統主競賽單元外,增設了新的競賽單元“邂逅”(Encounters)。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這一全新單元聚焦於發掘在藝術與技術上更具有先鋒性和創造性的獨立電影及其創作者,來鼓勵電影界的新聲音。在“邂逅”單元公佈的15部作品中,涵蓋了紀錄片,劇情片和動畫,也有不少新導演的長片處女作。

這也是本屆電影節的最大亮點,至此2020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迫切希望看到,這個新增單元將如何從同樣進行了創新性改革的論壇單元、以及傳統的主競賽單元中脫穎而出。因為在傳統的主競賽單元中,也同樣有非同尋常的藝術影片入選。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通常,柏林電影節都以華語電影的福地著稱,如去年柏林電影節《地久天長》華人影帝影后的誕生。不過就今年的展映片單看來,亮相的華語影片不算太多,但每一部都非常有看點。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中國臺灣蔡明亮導演的新作《日子》入圍主競賽單元,柏林影展藝術總監卡洛·沙特里安表示:

"蔡明亮以其獨特的美學,展現、同時創造電影獨有的特質。正如片名所揭示,極為純粹的作品《日子》,我稱它是一部關於'痛苦'與'安慰'的電影。"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影片講述小康一個人住在大房子裡,通過玻璃幕牆,他望向被風吹雨打的樹梢,感到一種奇怪的疼痛,束縛了他的整個身體。Non住在曼谷的一間小公寓裡,他有條不紊地準備傳統菜餚。兩人相遇後彼此分享了孤獨。

由蔡明亮執導,李康生和亞儂·弘尚希所主演的這部劇情片,是蔡明亮自2005年《天邊一朵雲》參賽後,再度入圍第70屆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也是間隔15年後再度有中國臺灣電影角逐柏林影展。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日子》劇照

對於此次電影能否拿獎的問題,導演蔡明亮表示:"我年紀大了,心境自然改變,能保持每一部片都入圍大影展的記錄已經不容易,非常非常開心了,獎不獎,聽天由命。"2月29日晚,《日子》將與其它17部影片共同角逐最佳影片獎“金熊獎”。

賈樟柯 導演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入圍特別展映單元。影片原名為《一個村莊的文學》,導演賈樟柯在去年十月份舉辦的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式上宣佈改名,並且公開了影片的先導預告。作為他“藝術家三部曲“的最終章,這部以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為主要敘述者的紀錄片將為世界影迷講述一個賈樟柯式的中國故事。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據悉,這部影片將於今年柏林電影節在柏林進行全球首映,除此之外,賈樟柯還會參加柏林電影節為紀念其70週年特別策劃的"傳承中"活動。

另外,由賈樟柯監製,宋方導演的影片《平靜》的入圍論壇單元,也讓人驚喜。兩人曾在2012年合作過《記憶望著我》,而這次的《平靜》則是一部非常女性的電影。

在新總監為了慶祝柏林電影節七十週年而創建的“On Transmission”單元,將會重映賈樟柯的處女作《小武》的膠片修復版,並在映後邀請賈樟柯和導演霍猛進行對談。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同在這個單元的,還有前年斬獲戛納金棕櫚大獎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威尼斯金獅獎獲得者、瑞典巨匠羅伊·安德森,法國名導奧利維亞·阿薩亞斯、克萊爾·德尼,李安等等。

另外,還有4部新晉華語導演作品入圍柏林電影節——楊曜愷的《叔·叔》Lei Yuan Bin的《我夢到了新加坡》入圍“全景單元”;陳思攸的《歸》孫立軍的中國水墨電影短片《秋實》入圍“新生代單元”。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叔·叔》 劇照

《秋實》是時隔35年之後中國水墨動畫再次入圍柏林電影節,此次是中國水墨動畫首次在國際舞臺亮相,也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一部入圍作品。這是中國水墨動畫闊別世界頂級電影節35年來,再一次引起關注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據瞭解,《秋實》在繼承了水墨動畫的優良傳統之上,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創新。製作方將齊白石"兼工帶寫"的技法融入到了動畫製作中,工筆和寫意相結合,展現了中國水墨動畫的獨有意境。有望

推動“中國動畫學派”再次走向世界舞臺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另外,在開幕前夕,組委正式給各大媒體發了公開信稱,稱今年將停頒“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Alfred Bauer Prize)。

這個獎項是以電影節的創辦人阿爾弗雷德·鮑爾命名,在他死後一年,即1987年開始頒發,屬於柏林銀熊獎的一部分,目的是——打開電影藝術的新視野

,第一部榮獲此獎的是卡拉克斯的《壞血》。張藝謀、關錦鵬、蔡明亮等華人導演都曾獲得過此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壞血》劇照

這次獎項停頒是與德國報紙《時代週報》(Die Zeit)收到郵件揭發他曾是納粹時期的高級官僚有關。

柏林國際電影節七十載

從柏林電影節誕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壓倒性的主題 ,對此警醒和正視歷史本身,就是最好的行動。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入圍名單

【主競賽單元】

《逃走的女人》,洪尚秀導演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Burhan Qurbani導演

《刪除歷史》( Effacer l’historique),本諾特·德爾賓和古斯塔弗·科文導演

《闖入者》,NataliaMeta導演

《第一頭牛》,凱莉·雷查德導演

《日子》,蔡明亮導演

《爛故事》,達米亞諾·迪諾森佐和Fabio D'Innocenzo導演

《輻射》(Irradiés),潘禮德導演

《未曾走過的路》(The Roads Not Taken),莎莉·波特導演

《眼淚之鹽》(Le sel des larmes),菲利普·加瑞爾導演

《從不、很少、有時、經常》(Never Rarely SometimesAlways),伊麗莎·希特曼導演

《DAU. Natasha》,IlyaKhrzhanovskiy和Jekaterina Oertel導演

《我的妹妹》(Schwesterlein),Stéphanie Chuat和Véronique Reymond導演

《無邪》(Sheytan vojud nadarad),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導演

《西伯利亞》,阿貝爾·費拉拉導演

《所有死者》(Todos os mortos),Caetano Gotardo和Marco Dutra導演

《Undine》,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導演

《躲藏》(Volevo nascondermi),吉奧吉歐·蒂利提導演

【特別展映單元】

《當我成為塞林格》(開幕影片),菲利普·法拉多導演

《水俁病》,Andrew Levitas導演

《1/2的魔法》,丹·斯坎隆導演

《匹諾曹》,馬提歐·加洛尼導演

《江湖郎中》,阿格涅絲卡·霍蘭導演

《波斯語課程》,瓦迪姆·佩爾曼導演

《警察》,安妮·芳婷導演

《Curveball》,約翰內斯·奈博導演

《High Ground》,斯蒂芬·約翰森導演

《狩獵的時間》,尹成賢導演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賈樟柯導演

《DAU.Degeneratsia》,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Ilya Permyakov導演

《The American Sector》,Courtney Stephens, Pacho Velez導演

《Golda Maria》,PatrickSobelman, Hugo Sobelman導演

《Speer Goes to Hollywood》,Vanessa Lapa導演

《Numbers》 OlegSentsov、Akhtem Seitablaiev導演

《Last and First Men》,約翰·約翰遜導演

《Paris Calligramme》烏爾萊克·奧汀格導演

《Hillary》,NanetteBurstein導演

《瘋狂教授》(1963年),傑瑞·劉易斯導演

【論壇單元】

《在13000英尺高的安妮》,KazikRadwanski導演

《暴雨將至》,Javier Fernández Vázquez導演

《半大小子也想要一艘潛水艇》,Alex Piperno導演

《Entre perro y lobo》,Irene Gutiérrez導演

《這是我的願望》,Arie Esiri、Chuko Esiri導演

《費林》,Viera Čákanyová導演

《世代》,Lynne Siefert導演

《安娜·阿扎裡的音符/穿越時間的鏡子》,Constanze Ruhm導演

《深度睡眠》,Maria Ignatenko導演

《打或死》,Jonathan Rescigno導演

《火車的出口》,拉杜·裘德、阿德里安·喬弗爾導演

《如上所述》,薩拉·弗朗西絲導演

《藝術來自喙的生長方式》,Sabine Herpich導演

《愛之屋》,Luca Ferri導演

《紅月亮潮汐》,路易斯·帕提諾導演

《熱帶之光》,Paula Gaitán導演

《瑪吉的農場》,詹姆斯·班寧導演

《媒介》,埃德加多·科薩里伊斯基導演

《外星人》,納迪爾·賽義瓦爾導演

《Oeconomia》,CarmenLosmann導演

《開啟》,Louis Henderson、Olivier Marboeuf導演

《Petit Samedi》,PaolaSermon-Daï導演

《平靜》,宋方導演

《企業責任感》,Jonathan Perel導演

《精神0》,想田和弘導演

《鰥夫的探戈和它的哈哈鏡》,Raúl Ruiz、Valeria Sarmiento導演

《大寫印刷體》,拉杜·裘德導演

《穿越後》,Joël Richmond Mathieu Akafou導演

《二十世紀》,Matthew Rankin導演

《兩個景點》,喬舒亞·邦奈達導演

《維多利亞》,Sofie Benoot、Liesbeth De Ceulaer、Isabelle Tollenaere導演

《觀景臺》,Ra’anan Alexandrowicz導演

《神樣惡魔》,Gustavo Vinagre導演

《Was bleibt I Šta ostaje I What remains IRe-visited》,Clarissa Thieme導演

《不可戰勝的宙斯機器》,Nadia Ranocchi、David Zamagni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