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今天推薦的這一部電影,主題有些沉重。

是的,又要喪一把。

在毒藥君眼裡,真實,容不得半點兒喜劇色彩的修飾

原本該是什麼色兒的,就是什麼色兒。說“因為太悲傷,所以得用大家接受的方式過濾它”,其實,是在逃避。

這也是為什麼看完後我覺得它比《美麗人生》更觸動我的原因。

同樣有小孩,這部電影的孩子看到的是殘酷的現實,而《美麗人生》的孩子,卻被父親編織的善意謊言,矇蔽了雙眼。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但也有人認為,悲劇就是悲劇,用如此輕佻的方式去掩蓋,是一種褻瀆。

不要低估孩子的判斷力,成長的道路上,意識到人性之惡是必修課,儘管之於故事中的人而言,它的結局令人惋惜。

《八月的霧》

Fog in August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八月的霧》用一種客觀穩重的基調,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了一個看似波瀾不驚,實則令人窒息的真實故事。

豆瓣上看過的人不多,是一部冷門佳作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故事裡的男孩洛沙,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被納粹分子執行安樂死時,他只有13歲。

從網友給的數據來看,當年這批未成年受害者的數量,大約在五千餘人。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而根據影片提供的信息,當時被執行安樂死計劃的受害者,大約為20萬人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這批人和集中營裡的那波猶太人還不一樣,儘管他們的結局都是死亡,但這些人是被有計劃地在醫院中執行安樂死。

為什麼納粹德國要對這些人痛下狠手?影片後期會提到。

讓我們先從主人公,也就是剛才提到的洛沙講起。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身為葉尼塞人,洛沙的父親因為納粹的種族政策,和猶太人一道被關進了集中營。

他的母親,則因為早年過世的關係,如今只留下父子二人在這混亂的世道艱難求生。

由於沒有監管人,洛沙曾輾轉去過多處收容院。早熟且不畏強權的他,在提倡規則的成人世界裡,免不了皮肉之苦。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這次接收他的是一家醫院,看起來,院長似乎不錯。

他語調誠懇、對待孩子不急不躁,似乎,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初來乍到的關係,洛沙一開始並不太習慣這個擠滿老弱病殘的醫院。

想想看,當你的周圍都是一些不正常的病人時,誰又會習慣呢?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洛沙堅信,父親有一天會帶自己離開這個鬼地方。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不過在那以前,他得暫時在這家醫院打工,從而為自己換來麵包。

期間,他目睹一些孩子的父母來接他們離開。洛沙眼巴巴看著這一切,卻什麼都做不了。

他只能默默期盼父親的早日到來。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儘管等待令人煎熬,但說到底,洛沙終究只是個孩子。

排遣寂寞的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快速融入到之前牴觸的環境。

很快,他就和醫院裡的同齡人成為了朋友。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除了具備孩童的天真,難能可貴的是,洛沙有一顆天使的心

面對弱者,小男孩還是不吝伸出援手的。

醫院裡有一個患有語言障礙小姑娘,常年只接受修女的餵食,然而不知什麼原因,她竟然接受了洛沙的幫助。

就連修女都說,這是一個奇蹟。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當然,醫院裡的歲月並不總是那麼讓人舒心的。

有些活,儘管自己不願意接,但也不得不去做。其中一項,就是將解剖室的醫療器械清洗乾淨。

面對留有血漬的器械,孩子本能的恐懼一覽無遺。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此外,他還親眼目睹了病人們被押上小黑車前經歷的掙扎。

儘管影片沒有明確交代這輛車將駛往何處,不過觀眾能夠明顯感受到,它的終點,一定和死亡有關。

這成為影片塑造悲劇的一個起點,同樣是一個值得留意的伏筆。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謎底揭曉前,故事繼續不緊不慢地往前推進。

在洛沙還沒鬧明白醫院的真實面目前,他期盼已久的父親,終於來到醫院與自己見面。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不過令洛沙始料不及的是,這次會面並不能讓他如願離開。

雖然父親倖運的從集中營離開,但因為居無定所的關係,在沒找到落腳點(提供居住證明)前,他無法帶走洛沙。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失望的男孩,只能聽從父親的安排,再忍受幾星期的集體生活。

父子倆絕對想不到,這一別,將成為他們二人的永別。

因為接下來迎接洛沙的,將是徹底的黑暗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父親離開後不久,醫院很快調整自己的收容政策。

因為醫院裡有修女存在,明面兒上,院長撒謊,聲稱柏林方面已經禁止了安樂死計劃。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但背地裡,院長正在積極貫徹上面堅持的“人道主義”滅絕政策

為了配合這個政策的高效執行,他還特別請來一位劊子手——擁有天使臉龐魔鬼心的護士伊迪絲協助自己。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在執行計劃前,院長會率先考查院裡每個人的身體情況。

然後,根據他們的實際表現,選擇是否將其列入死亡名單。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諷刺的是,一樣的名單,辛德勒視其為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而到了宣稱“救人是天職”的醫生手裡,卻成為依法殺人的計劃書

只需要輕輕一劃,一個人就此不復存在。

落實到具體的清除手段,成人和小孩得區別對待。

作為院長請來的得力幫兇,伊迪絲提議在果汁里加入致命藥物,方便不動聲色的謀殺小孩。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成人,則通過讓他們吃高溫烹煮過後,營養盡失的蔬菜湯,最終達到同樣的目的。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這項看似完美的計劃一開始就執行得天衣無縫。

在院長和伊迪絲的合謀下,醫院裡身體最脆弱的病人,很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院長卻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宣稱,患者是死於自己的疾病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可很快,包括洛沙和修女在內的一批旁觀者意識到,事實並不像聽到的那麼簡單。

因為很顯然,短期內,不可能一下子有那麼多人忽然死亡。

一定有人在背後搗鬼。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面對外界質疑,院長堅稱病人死得合理合法,並否定了大家傾向認為的陰謀論。

如果對方仍舊胡攪蠻纏,他會毫不猶豫地顯露自己的本來面目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修女不是說什麼“你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生命”麼?

當初送病人上小黑車的人,就有她們。只不過,她們打著“受上帝照顧的人”之名,成功利用宗教避開了良心上遭遇的不安。

利用這一道德悖論,院長成功讓質疑者保持緘默。

但,洛沙是個例外。

在這場看不見的毀滅中,他是最有獨立意識的反抗者。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通過長期的觀察,他漸漸意識到,孩子們的死亡,和他們服用的樹莓果汁有關。

為了阻撓伊迪絲的邪惡計劃,洛沙配合修女嘗試過挽救無辜之人。

但,個體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你能挽救一個,卻無法組織更多人因為這項計劃命喪黃泉

更何況,此時的第三帝國,已經處在崩潰邊緣。盟軍對德國的進攻,讓更多無辜的人因此被牽連進戰火中,直至付出自己的性命。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和院長的偽善,洛沙再也忍不住了。

一個個夥伴的離開,讓他最終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了討伐。

但相應地,也因此招致對方報復式的回擊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發生在洛沙身上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之於當下,仍舊有很強的對照意義。

影片中,導演對納粹反人道的行徑,進行了無情地呈現。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關於一個人到底有沒有權力幫另一個人解除痛苦,影片中,伊迪絲舉了一個看起來帶有思辨性質的比喻。

但,這個比喻有一個重大的邏輯缺陷,即:

被施與安樂死的人,他們的主觀意願,是讓這個行為變得合理與否的關鍵

顯然,納粹利用人道主義的幌子實行強制淘汰的做法,從根本上駁斥了她的這個例子。

更何況,對於受傷動物的求生欲,人並不知道它們的實際感受。但只要還在掙扎,你還能斷定它們沒有存在價值嗎?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八月的霧》中,院方對病人的臨終處理,與集中營的德軍並無本質區別。他們都以一種“高等人”身份自居。

可所謂“高等”這個概念,一開始就不存在

或者說,那隻不過是一個把蛋糕(生存權)佔為己有的藉口。

有人曾分析過納粹德國對國內實行種族清洗的原因,結果令人咂舌。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為了自己的生存,而剝奪他人的生存權利,從古至今,圍繞這件事兒發生的悲劇一直都有。

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仍舊存在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失去父親的敘利亞兒童,又該找誰控訴?

所以,是什麼給了我們自信去壓榨別人的生存空間呢?

人性中的自負使然罷了

佔據較多資源的一方,總認為自己比對方更配得上生存。可是,並不是人人都能決定自己的出身和身體情況,這樣虛妄的優越感,即是一種赤裸的自負。

帶來的,是對同類的藐視。對生命的敬畏,自然就無從談起了。

杜絕類似的悲劇被擴大化的唯一辦法,是從根本上認識到我們潛在的不足。就像片名一樣,撥開那層霧,看到人性深處的惡,學會剋制,也許才是讓我們不用偏見對待彼此的辦法

可這個世界能夠杜絕偏見嗎?

想想你對窮人的態度吧。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一次別離》

人性有趣的地方在於,你始終沒辦法剷除掉源自本能的惡。

如果不加以約束,它們能觸及的陰暗面,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但與此同時,會自省的人總會意識到這樣的事實:

美好,並不由偏見創造。

願你我善待周邊每一條生命。

包括小強。

以關愛之名將20萬人強制安樂死,這幫人渣讓人作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