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社交一直是非常火的概念,在社交這個賽道上不斷加入新的參與者。2019 年 1 月 15 日,當天有三款社交產品同時發佈圍剿微信。為什麼各家都特別想去瓜分社交這塊蛋糕?不同的社交產品在設計上是如何體現他們的產品戰略?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要弄明白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社交?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群體中可以看成是一個結點,而社交就意味著結點與結點之間產生聯繫。社交的本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關係」,所有的社交產品都可以看成是為了更好地做到這兩點。

QQ的成長史

首先我們來說第一點,互動,也就是溝通。為了讓人們之間的溝通更加高效,一個新的產品形態產生了——即時通訊,也就是 IM。互聯網時代第一款真正的 IM 軟件是 1996 年問世的 ICQ。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用戶可以在 ICQ 上跟好友直接迅速的交流,溝通效率與電子郵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ICQ 一上線,半年內下載量達到 100 萬。注意,這是 1996 年,1997 年我國網民的數量才只有 62 萬。ICQ 的火爆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馬化騰。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為了讓中國人可以早日用到自己的 ICQ,當時馬化騰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對這款產品進行漢化處理。1999 年騰訊的 OICQ 上線,也就是現在 QQ 的前身。普通家庭的馬化騰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第一年一定要發展 1000 個用戶,第二年爭取3000-4000 個,第三年達到 1 萬個。

但是事情的發展遠遠超過了馬化騰當時的預計,不到兩年時間,QQ 的註冊用戶突破 2000 萬,迅速的佔領 PC 互聯網時代 IM 市場。但是老大不是這麼好當的,騰訊很快遇到了兩大難題。

第一突然湧來巨大的用戶量,意味著高昂的維護成本。當時的騰訊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來將這些流量變現,坐擁巨大的用戶量,但是無法掙錢。馬化騰一度想將 QQ 賣掉。但是因為價格沒有談攏,想賣都賣不掉。虧得快要坐公交車的馬化騰想到了一個狠招來限制用戶量的激增——註冊收費。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用戶需要撥打 168 聲訊臺或發送手機短信的方式獲取 QQ 號,撥打 168 聲訊臺的費用是每分鐘 0.8 元,發短信息註冊則每次收費 0.5 元,也就是說註冊一個 QQ 號大概需要 1 塊錢的成本。騰訊的這一舉動引發了巨大爭議,2001 年 7 月,一篇名為《騰訊 QQ,你做的太絕了!》的文章在互聯網上瘋傳,引發了大家對騰訊的聲討,這篇文章現在大家可以看到。這個作者精準地預言了騰訊會在收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馬化騰開啟了收費的潘多拉魔盒。

第二個難題在於國外強大的對手。2005 年,MSN 正式進入中國。MSN 在沒有任何宣傳和本土化處理的情況下,就立刻佔據了中國 10% 的 IM 市場。QQ 雖然佔據了行業第一的市場份額,但是被認為是低齡低收入人群用來聊天搭訕的工具。當時 MSN 找黃渤做的廣告,廣告語就是「遠離垃圾廣告和網絡欺詐」,就暗指 QQ 是不安全的。MSN 的定位顯然更加高端一點,當時很多公司甚至禁止員工上班期間登 QQ。

當時的形勢對 QQ 來說是很不利的,當然 MSN 也有自己的問題。MSN 最為人詬病的是文件傳輸功能上的落後,一些文件無法通過MSN 順利地傳輸。而 QQ 針對性地強化了網絡傳輸功能,支持斷點續傳。解決了白領用戶的痛點,而白領正是 MSN 主要的目標用戶群體。郵箱功能對白領用戶來說是剛需,而當時 QQ 郵箱不具備競爭上的優勢。為了應對 MSN,騰訊收購了 Foxmail。Foxmail 是張小龍的產品,張小龍也一起加入騰訊,負責 QQ 郵箱。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關於張小龍,關於微信,大家一直都有很多問題。第一個就是:為什麼騰訊有了 QQ 還要去做微信?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的 QQ 不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什麼是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裡的移動指的是移動上網設備,也就是智能手機,用戶的上網設備由 PC 轉至智能手機。智能手機跟 PC 的每一個不同點,意味著一個新的風口。因為手機,你可以通過導入通訊錄來添加好友;可以根據你所處的位置給你推薦好友;可以引入「搖一搖」這樣的交互方式。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微信就是通過快速的版本迭代佔領了這些市場。而早期的手機 QQ 只是將 PC 端的 QQ 照搬到手機上,交互方式也還保留了很多 pc 端的痕跡。這樣的產品肯定是無法滿足智能機時代用戶的需要。但是 QQ 本身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產品,擁有巨大的用戶量。這樣的產品很難完成快速的轉型,它的改變需要面臨更多的阻力。只要改動過於激進,幾億用戶的口水就能把你淹死。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會因為 QQ 的船大難調頭而推遲。

2010 年 10 月 21 日,一款名為 Kik 的 IM 應用正式上線,發佈後兩週內,這款應用的註冊用戶超過 100 萬人次。Kik 的成功引起了雷軍的注意力,他敏銳地意識到智能手機 IM 市場的空缺。37 天后,雷軍的米聊發佈,當時米聊打出的口號就是「專為手機設計的社交溝通工具」,擺明了就是要搶佔智能手機的 IM 市場。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社交產品的護城河在於社交關係。用戶在已經有微信情況下,選擇其他的社交產品,就意味著用戶需要重構社交圈,這個成本是巨大的。所以說當時雷軍的眼光是很超前的,並且當時騰訊並沒有花多少心思在手機 QQ 上。雷軍極有信心地表示「騰訊給了我們 3 個月的時間」,等到騰訊反應過來時,智能機用戶的社交圈已經在米聊構建完成。

但是騰訊只給了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11 年 1 月 21 號,微信橫空出世。微信上線之初其實並沒有跟米聊拉開差距。8 月發佈的微信 2.5 版本是一個轉折點,這個版本微信上線了查看附近的人,微信開始涉足陌生人社交。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10 月,微信 3.0 發佈,上線了「搖一搖」和「漂流瓶」兩大主要功能。一時間全民開始搖一搖,微信用戶進入暴漲階段。2012 年初微信的用戶量突破 1 億大關,自此,坐擁 QQ 和微信,騰訊在中國 IM 市場再無對手。


不談歷史談當下,QQ與微信的區別是什麼?

對於 QQ 和微信進行分析以及學習已經是不少產品經理的必經過程了,就和 hellow world 一樣擁有一定的儀式感。此外,面試中這個問題也會冷不丁的冒出來。今天,作者將對這個問題作出自己的...

閱讀文章 >>


深耕陌生人社交的社區

不管是 QQ 和微信,它們解決的是用戶的溝通問題,是電話和短信的升級版。能加你的微信的人基本上都是你現實生活中的熟人,微信做的只是把線下的熟人關係遷移到線上。騰訊在陌生人社交這塊一直沒有取得突破。

你可能會疑問,微信的搖一搖和 QQ 的擴列,這難道不是陌生人社交嗎?算是,但是這樣的社交效率是極低的,天天在家裡加陌生異性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荷爾蒙社交不是長久之計,你的產品一旦被貼上「約炮神器」的標籤,就意味著無法成為主流。

那麼靠什麼來將陌生人聯繫起來呢?——內容。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通過內容將天南地北的用戶吸引過來,在圍繞這個內容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原本的弱關係轉化為強關係,這樣的產品叫做社區。因為喜歡同一個球星,同一部電影,同一首歌,之前從未見過面的兩個人成為了好友。

我們所熟悉的豆瓣、知乎、虎撲都可以看成是社區進一步細分的產物。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更能利用人們碎片時間的圖片和短視頻開始成為新的內容載體。新浪推出了綠洲,抖音和快手成為了新的國民應用。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社區的兩個目標

社區有兩個終極目標:

  • 更多的內容生產者;
  • 更高質量的內容。

所有社區產品的迭代功能都可以看成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兩點。

高質量的內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更多的用戶基數可以派生出更多的內容生產者,更多的內容生產者參與競爭,內容的質量可以得到提高,這樣形成了一個閉環。

但是這個邏輯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普通的用戶無法產出高質量的內容。所以你只能請專業的內容生產者,但是專業的內容生產者有兩個缺點:價格高、用戶粘性低。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這裡我們以網易雲音樂舉例,它就是典型的 UGC 社區模式,也就是主要由普通用戶產出內容。網易雲音樂不走版權路線,更加註重培養草根的原創音樂人。但是全體草根音樂人帶來的流量,可能都比不過周杰倫一個人。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但是周杰倫歌曲在騰訊的授權一旦結束,他的粉絲肯定不會留在 QQ 音樂。他們是周杰倫的粉絲,而不是 QQ 音樂這個平臺的粉絲。頂級的內容製作者一旦逃離,就會帶走大批活躍用戶。這個就造成頂級內容製作者反過來挾制平臺的現象。

平臺當然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以微博為例,微博早期走的就是名人路線。名人效應迅速為微博帶來了一批活躍度。名人大V佔有更多的權重,他們的微博可以獲得更多曝光量,但是這樣導致了普通用戶產出的內容無人問津。金字塔頂部的階層佔據了過多的資源,擠壓了底部階層的生存空間。底部階層看不到上升的希望,階級固化導致整個平臺會失去活力,大量的用戶只願意作為內容的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微博的解決方案就是資源下沉,由大V戰略轉變為中小V戰略。在 2015 年開始逐步削弱大V的影響力,扶植中小V用戶。一批我們現在熟悉的垂直領域的自媒體在微博上開始崛起。包括微信對公眾號的改版,增加「在看」功能,都是為了讓那些非頂級的內容生產者可以獲得曝光和收益,讓他們有動力去繼續生產內容。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此外,因為中小V跟普通用戶階層更近,更容易形成關係鏈。你去評論「肖戰好帥」,他是不會回你,單向的互動無法形成關係鏈。如果你在我文章底部評論「爭哥好帥」,我會回覆你「你也很帥」。通過互相的彩虹屁,我們之間形成了關係鏈。關係鏈可以有效地提升用戶粘性。

這點我們可以從微博的界面設計中看出來。例如,與朋友圈相比,微博的評論列表是倒序展示。倒序的好處在於,最新發表的評論在最上面,可以得到足夠的曝光,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評論。微博的轉發、點贊、評論是直接露出的,可以減少用戶的操作成本。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你可能會疑問,難道微信不希望朋友圈裡的互動更加頻繁一點嗎?微信是熟人社交,增加互動的交互成本,會提升互動的價值,可以有效地避免無意義的打擾。用戶在瀏覽的時候,也不用擔心誤操作引發的尷尬。而微博是具有媒體屬性的社區,出現了熱點事件,我們第一習慣是去刷微博。微博更看重信息的生產和傳播,而點贊、評論和轉發等操作都屬於正向的心理反饋,更能激勵用戶在微博裡生產內容。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或許會有人存在疑問,平臺打壓大V,得罪了大V,誰來生產優質的內容呢?生產一個內容需要投入:智力成本、技術成本和體力成本。平臺可以通過降低技術成本和體力成本,讓普通用戶都可以參與進來生產內容。

延伸閱讀:


@邁阿密的嚴寒 :為什麼微博不能像微信一樣設計的如此簡潔?這真的只是一個設計理念的差異問題麼? 先允許我講一個段子:一投資人在考察一家創業公司,在決定投資的最後時刻,投資人...

閱讀文章 >>


抖音和快手有很多的模版,即使沒有學過視頻編輯軟件的用戶,也能快速地學會並且掌握如何製作一段有趣的視頻。這樣就可以打破專業內容生產者對優質內容的壟斷。

從 ICQ 到抖音,幫你快速梳理中國互聯網社交簡史

當然了用戶在社區裡除了生產內容,還包括互動。降低互動成本也是社區的一個主要目標,我們熟悉的點贊功能就是 facebook 發明的。點贊可以說是最簡單的社交行為,交互成本低。領導在朋友圈發了一個名人名言,女神發了一個自拍。你不需要組織多餘的話語,簡單的指尖運動,一切盡在不言中。

那麼抖音主打的短視頻社交能不能撼動微信的地位呢?我個人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社區社交的互動模式有兩個特點:多對多,異步。

抖音裡的任何一個短視頻都不是隻有你才能看到。你看到一個短視頻很搞笑,你評論了,但是對方可能過了很長時間才會回覆你。

這樣的互動模式在陌生人社交中是行得通的,但是在熟人社交中,人們追求的互動模式是「一對一,信息即時同步」,而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社交產品就是 IM,也就是微信。

目前抖音更像是一個娛樂方式,而不是連接方式。誰的產品可以提供更基礎的服務,誰的產品就更具備優勢。很顯然,溝通是比娛樂更底層的需求。只要無法撼動騰訊在 IM 市場的地位,其他的社交產品都是給騰訊的用戶增加新的關係鏈。你打賞主播的終極目的不就是為了加她微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