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或許80、90後,對於騰訊最深得印象,還是學生時代的QQ。

QQ是中國互聯網的標誌性應用,孕育了第一代社交網民。

關於QQ,大家應該瞭解不少,騰訊能夠一步步走到現在,QQ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QQ的故事。

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創業艱難

1993年,馬化騰的第一份工作是尋呼機,他一直幹了五年,到1998年底。

這段時間裡,馬化騰親自見證了這家企業盛極而衰的過程。

在上班的時候,馬化騰是個閒不住的人,心裡常惦記著要創業。

他去過華強北商區給人攢機器,每臺收50元,一天下來也掙了不少。

後來,馬化騰就拉著高中同學張志東開始創業,還有陳一丹、許晨曄和曾李青,這是騰訊初創的五虎。

有個有趣的小故事,騰訊創立的日子,一開始是沒有的,一直到後來才被確立為1998年11月11日。巧合的是,這個日子之後又被阿里巴巴搞成購物狂歡節。

QQ的前身,大家都知道叫OICQ。

1996年,三個以色列青年開發出了這款能夠在互聯網上快速交流的軟件,起名叫ICQ。因為能夠支持在網上聊天和傳輸文件,這對於當時的BBS和電子郵件衝擊很大。

騰訊做類似ICQ類打探行情回來說,這個產品是處於偶然,當時馬化騰在網上閒逛,無意中看到廣州電信想要購買一個類似於ICQ的中文即使通信工具。

幾個人一商量,覺得這個難度不大。

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結果,曾李青去打探消息回來說,這次招標是內部定標,公司已經確定了。

雖然騰訊落選,但是大家都在考慮要不要把這個產品開發出來,馬化騰覺得,先養起來得了。

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小軟件能不能掙錢,更不知道這樣要怎麼盈利?

歷史的任務,就落在了馬化騰身上。

四個創新

就這樣,騰訊兵分兩路,馬化騰帶人繼續做公司原來的網絡尋呼業務,張志東帶人開發OICQ,O代表著開發(open)。

當時除了騰訊,也有一些公司在研發這種即時通訊工具,但這些公司要麼對這類產品投入不足,要麼是體制問題。

總之,沒有一家公司看成是戰略性的產品。

而騰訊,卻做了幾項關鍵的創新:

1、好友名單

當時一次內部會議中,馬化騰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的用戶在哪兒?當時全國只有兩三百萬網民,大部分人都是去網吧上網。

ICQ當時把用戶內容和好友名單存在用戶的電腦裡,切換一臺電腦之後,原來的聊天內容和好友列表都沒了,用戶體驗非常糟糕。

這個痛點被騰訊團隊解決了,他們把聊天內容和好友列表存儲在後臺的服務器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張志東說,這個技術難度其實不大,關鍵是我們在為用戶考慮。

2、軟件體積小

當時國內的網絡基礎設施非常落後,大部分人還是撥號上網的,帶寬基本是14k、28k,56k算作是快的了。

當時一個ICQ軟件的體積是3~5M,下一個軟件需要幾十分鐘,下載好安裝後,聊完之後所有的東西都沒了。

騰訊團隊就利用自己的技術,把軟件的體積做了很好的控制,第一個版本上線時,整個軟件包只有220k,下載只需要5分鐘,完全是殺手級應用。

3、細節創新

ICQ只能在線和好友聊天,騰訊的OICQ有離線消息功能,還能讓用戶直接添加在線的陌生朋友,這些創新構成了社交帝國的基礎。

4、消息提示音

軟件需要一個提示音,一開始有人提議說敲門聲,但是馬化騰最後決定用熟悉的尋呼機呼叫聲。

他用自己的尋呼機,錄下了後來被幾億人熟知的QQ上線“滴滴”聲。

最終這一系列舉措,讓OICQ真正成為屬於中國用戶的產品。這些不算革命性突破的細節變化,匯聚成流暢的用戶體驗,給用戶帶來不同的感受,從而讓QQ走出自己的道路。

雖然有了殺手級產品,但是騰訊的前進之路依然很難,不斷掙扎著。

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缺錢的時候

上線幾個月後,OICQ的增長非常快,每90天就增長了4倍。

幾個月後,騰訊後臺的服務器已經完全承受不住了,必須購買新的服務器。

但一臺服務器起碼要五六萬,對於當時的騰訊來說,這個成本相當高。

一開始為了節省成本,馬化騰自己去華強北買了一堆零件,自己先弄了一臺山寨機,但是這機器老出問題。

OICQ發佈9個月之後,註冊用戶就達到了一百萬,但公司賬上只有一萬塊。

幾個人一商量,咬著牙再投入50萬,幾位創始人的工資只拿50%。

馬化騰和團隊還想把公司賣掉,他們開價是300萬,但是跑了好多家公司,都被拒絕。

當時大部分公司都不知道怎麼給互聯網公司估值,大部分人還在看騰訊有幾臺電腦和服務器,最高的出價只有60萬。

銀行不會貸款給這種看不見商品的公司,騰訊依然資金緊缺。

在幾乎彈盡糧絕時,曾李青就建議馬化騰去找一找風險投資,這是馬化騰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第一個拯救騰訊的風投機構是美國的IDG,曾李青寫了一個20頁的商業計劃書,拉著還在生病的馬化騰去參加會議。

當時IDG的中國負責人也很猶豫,就問馬化騰,怎麼看待騰訊的未來?

馬化騰本來就病懨懨,沉默了一會才說:我也不知道啊。

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就是這一句,IDG決定投資騰訊,覺得馬化騰是個很實在的領導者。

除了IDG,還有另外一家投資機構,就是李嘉城二兒子李澤楷創辦的香港盈科。

當時馬化騰和曾李青給騰訊估值550萬,計算未來一年買服務器和發工資,想要募資220萬美元,出讓40%的股份。

40%的股份可是很大的比例,而且還是第一次融資,但是當時的騰訊已經無路可退。

最終IDG和盈科一共出資220萬美元,各佔20%股份。

一年之後,李澤楷做出了人生最錯誤的決定,把騰訊20%的股份,全部賣給了下一輪的投資者。

2000年,騰訊的發展依然很快,不過還是沒有找到盈利模式。

加上那一年互聯網泡沫,IDG投資的好幾家企業都受到重創,就萌生了推出騰訊的想法。

他們找新浪的王志東,被拒絕了,找搜狐的張朝陽,也被拒絕了。

那個時候騰訊的用戶增長確實很好,但是現金流實在太差。

到了年底,QQ用戶還在狂漲,差不多都要突破一億了,就是沒人願意買他們的股份。

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運氣終於來了

歷史的車輪在這一刻,讓一家沒什麼名氣的投資機構走上舞臺,這就是如今騰訊的大股東,MIH。

MIH是南非最大的付費運營商,同時還做投資,當時負責中國區業務的,是一位叫網大為的美國人。

解除騰訊團隊後,MIH很快就決定投資,他們提出兩個條件:

1、給騰訊估值6000萬美元,是上一輪的11倍;

2、MIH希望成為第一股東。

IDG和盈科都大喜過望,在互聯網寒冬還有10倍以上的收益,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就此,偶然闖入的MIH持股45.5%,成為騰訊第一大股東,併到今天,可見其眼光不凡。

這筆融資,讓騰訊擺脫了資金問題,QQ也開始進入更高速的發展期。

彩鈴、圖片的增值業務推出,之後QQ秀推出,盈利模式逐漸清晰,如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

QQ是如何走到今天的?馬化騰說那時候沒錢,差點就賣掉騰訊了

可以說騰訊也是極其幸運的,兩次關鍵融資都發生在經濟危機時期,如果沒有這些救命錢,騰訊300萬賣掉了,可能今天我們就見不到這樣一個社交帝國。

這就是“黑天鵝”,各種因素匯聚到一塊,才造就了今天的騰訊。

所以說運氣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你努力去做點什麼,等到運氣降臨,自然事半功倍。

才華和努力決定人生的下限,運氣決定人生的上限。

但沒有努力和堅持,任何運氣都不會給你帶來成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越努力的人,越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