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造衛星也能造口罩!珠海歐比特“硬核”跨界

在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號樓內,一間佔地面積達300平方米的萬級潔淨室車間已經“準備就緒”。

2月24日,第一條自動化口罩生產線將率先入駐。待5條生產線全部調試完成後,口罩車間最大產能將達到75萬隻/天,預計3月3號前實現量產。

能造衛星也能造口罩!珠海歐比特“硬核”跨界

歐比特是我國民營衛星產業的“第一股”,由其自主研發和運營的“珠海一號”衛星星座,目前已完成12顆衛星組網,其中8顆高光譜衛星具備2.5天覆蓋全球一遍的服務能力,屬全球首個高光譜衛星星座。目前,格力集團是歐比特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08%。

宇航高科技企業跨界造口罩,珠海“一罩難求”的局面或將得到緩解。

5條生產線最大產能達75萬隻/天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口罩及口罩生產設備都成為了稀缺的“奢侈品”。

“我們從春節後就開始謀劃這件事,陸續諮詢了10多家口罩設備生產商,但最快的也要等1個多月才能交貨。”歐比特總經理助理陳夥立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公司開始考慮自研設備。

很快,在市商務局和格力集團的指導下,歐比特與中山一特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短時間內完成了自動化口罩生產線的研發與生產。

能造衛星也能造口罩!珠海歐比特“硬核”跨界

但解決了設備的問題後,生產材料也是個難題。陳夥立介紹,歐比特計劃生產的防護口罩採用三層加厚設計,其中中間一層熔噴無紡布最緊缺。

“可以說大家都在搶材料!”陳夥立說,通過廣泛發動廣東、山東等地的資源進行採購,目前歐比特已準備及預訂了約10噸的各類原材料,“原材料的生產週期約7到10天,持續有材料來,生產就不成問題。”

目前,歐比特正著手組建5條自動化口罩生產線,每條自動化生產線預計產能為10-15萬隻/天,全部建成後口罩車間最大產能達75萬隻/天。2月24日,第一條自動化口罩生產線將率先入駐,隨即開始設備調試。

能造衛星也能造口罩!珠海歐比特“硬核”跨界

“按照計劃,3月3號前我們的口罩可以面世,將優先供珠海本地使用。”陳夥立說。

在生產口罩的同時,歐比特還自主研製了紅外測溫儀,解決傳統手持式測溫儀帶來的人力浪費和人群聚集問題。

歐比特全資子公司--廣東鉑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疫情發生後,在紅外測試系統的硬件產品自主研發及科研投入方面加強力度,推出了可替代傳統手持式測溫儀的“紅外熱成像人體快速測溫系統”,能夠實現遠距離、大面積的快速體溫篩查,並可以對歷史檢測數據回溯,目前該項應用已全面推向市場,並在廣東、貴陽等地區廣泛應用,極大幫助了當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

“珠海一號”星座輔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

在口罩生產線正式動起來之前,歐比特已於2月10日分批逐步復工,目前復工率達80%。

“宇航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衛星大數據生產服務、人工智能算法應用研究等都業務都已經逐步恢復。”歐比特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蔣曉華介紹。

能造衛星也能造口罩!珠海歐比特“硬核”跨界

這其中,“珠海一號”星座衛星在抗“疫”過程中也發揮了突出作用。

“公司按照工信部領導的指示,已調配‘珠海一號’星座衛星執行武漢及其周邊地區的監測拍攝任務,不間斷地進行光譜數據的收集,為工信部科學分析提供可靠數據。”蔣曉華說。

據悉,1月25日—29日,在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期間,歐比特還調用 “珠海一號”衛星持續對工程進度進行監測,並對周邊水質進行了定量分析,充分發揮了“珠海一號”星座在2019-nCoV疫情監測上的應用服務能力。

記者:沈夢怡

攝影:關銘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