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功利性的還是愛好性的?

雪玲蘆柑


學習的動機分為很多種,

從內外維度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內部動機”以及“外部動機”。在這裡,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將內部動機理解為“愛好性學習”,也就是完全出於自身的興趣,以此為動力所作的學習活動。同時,我們可以將外部動機理解為“功利性學習”,也就是學習者是出於對學習帶來的結果更加感興趣,出於一種功利性的心態。那麼到底哪一種學習對我們更加有利呢?接下來,我便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然後給出一個相對周全的建議。

一、功利性學習:

案例

朋友是一所公立中學的老師,帶過一屆又一屆畢業生,他用心教學,得到的彙報則是孩子們升入區重點的好消息,這也讓他特別的欣慰。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起學生因為學習動機不當而導致的嚴重性焦慮,最後成績一落千丈

的事件發生。

小林在高一入學考試的時候,綜合排名班裡第二,與第一名阿芳相差30分。其實,第二名的成績已經很很棒了,通過自己的努力,繼續保持住甚至是超過第一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小林喜歡上了第一名的阿芳,最後鼓起勇氣後表白,卻慘遭失敗。但班裡哪有不漏風的牆,這個消息也傳遍了班裡每一個人。從那之後,小林開始害怕面對阿芳,同時總是害怕班裡其他同學的目光,感覺別人都會用恥笑的眼光看自己。於是,他暗暗下了一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出一個比阿芳更高的成績,不要再讓別人瞧不起自己

從此,他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然後洗漱去教室學習,甚至連早餐都不吃,晚上11:30 分才回到宿舍。但是,這樣子也讓小林嚴重睡眠不足,在課上總是無法集中精力來聽課,也因此錯過了很多知識點的講解並且,小林還面臨了這樣一個窘狀,那就是做題的時候越想好好學習,就越不能集中精力,總是感覺周圍人好像在看自己。

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小林成績從班裡第二名急劇下滑到班裡第15名,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經常在跑完步之後感到噁心,把早餐的飯全部都吐出來。但是,阿芳的成績卻越來越好,從班裡第一奔到了年級第一。幸運的是,我朋友最終得知了這一件事,於是經常性地找小林談心,逐漸打開了小林的心結。小林也開始正視問題,認為愛情和學習不能混為一談。最後,小林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慢慢地進步,放平了心態。高考時,他也考上了一所985高校。

分析

從這起案例之中,得益於我朋友及時發現小林的異常,沒有讓事情繼續惡化下去。但是,我們也應該從中明白,小林因為追求阿芳失敗,而給自己設立了一個荒唐的目標。最終,因為功利心太強,導致了自己內心的嚴重焦慮,反而產生了失控的結果。要不是班主任的及時疏導,恐怕小林只會在自己的牛角尖裡越走越遠,陷入一個可怕的漩渦。

小林很幸運,與老師訴說了自己的苦事,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了,重新確立了一個目標,最終總算也取得了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這是因為,小林重新確立了一箇中等的功利性目標,它既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也沒有那麼唾手可得,終於獲得了成功。因此,功利性學習的動機並非不好,但是也要合情合理、合乎自身的條件。如果它太高,你把它看得過於重,反而會引起你的過度焦慮,最終只能弄巧成拙。

二、愛好性學習

案例:

小林成績出來之後,媽媽希望他能夠報考法律專業,將來能夠進入法院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律師。但是小林有自己的想法。他從小對天文學特別感興趣,曾經在課餘時間無數次參觀天文博物館裡的各種觀測儀器、星象,他對茫茫宇宙之中那深不可測的太空,有著非一般的著迷。但是,媽媽一向非常強勢,從小到大的各種選擇,包括高中的文理分科都是媽媽替他選的。於是,他決定向爸爸求助。

然而,爸爸平時也是個“妻管嚴”。但是在聽了小林的想法之後,覺得假如一味逆著小林的想法而行,最終不但小林成不了一名合格的律師,並且還能造成小林心中一輩子的遺憾。於是,他堅決支持小林。在父子倆的“輪番”上陣後,媽媽終於被說服

在進入大學之後,憑著對天文學的濃厚興趣,小林自發地每天泡在圖書館,如飢似渴的閱讀著各種與天文學相關的文獻。同時,為了防止自己鬆懈,他也給自己定了周目標、月目標、年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三,小林參加了專業舉辦的“天文知識大賽”,一舉拿下專業第一名。大四,由於小林四年的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保研資格。消息傳出後,爸爸媽媽也感到欣慰極了。

分析:

以上案例中看出,出於對天文學的熱愛以及濃厚的興趣,最終小林一舉拿下專業保研資格。相對於之前高中時期的盲目的功利性動機,這次小林在愛好性學習為主導的動機之下,加入了適當的“功利性目標”,奪得了專業第一名。原因為單純的興趣已經不能足夠保證小林學習的效果,只有加入適量的“功利性心態”,才可以讓小林時刻保持充足的學習動力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小林的“愛好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動機方式,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自身的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因而方式還要“因材而定”。

總結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樣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活環境導致了人的行為差異,而長久的人的行為的差異也導致了人性格的不同。性格不一樣,那麼運用“愛好性學習”和“功利性學習”的程度也就不一樣。

如果你對一個事物本身的特點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對其結果有著極大的渴望,那麼你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你的行動上而不是結果本身。在這裡,請看以下圖片:

從以上圖片中可以看出,但你的動機程度出於一箇中等的位置時,解決問題的效率反而會達到峰值。動機過低則會導致動力不足,不願意主動學習相關的知識;過高則會引起效率也會低下,因為如果單純過於在乎結果而忽略過程,沒有計劃與周全的措施,你只能患上嚴重地焦慮,最終自己得不償失。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夠在“功利性學習”以及“愛好性學習”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並擁有恰當的學習動機程度。祝大家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