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務,家庭醫生奮戰在訪視一線

北京市目前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37個,活躍在這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家庭醫生團隊,無疑是與百姓站得最近的“貼心人”。

疫情發生以來,一個個家庭醫生團隊或與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各項防控工作相對接,落實對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或在線上隨時答疑解惑,開展個性化健康指導……特殊時期,他們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務,彰顯出“健康守門人”的巨大價值。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務,家庭醫生奮戰在訪視一線

霍敏傑(中)上門進行訪視工作

入戶訪視,防保人員“變身”健康監測者

戴上口罩、帽子,穿好白色工作服,“出發!”霍敏傑和同事互相點頭示意,投入到又一次上門訪視工作之中。

他們要去的地方,是魏善莊鎮轄區內,湖北省來京、返京人員家裡。自疫情開始發酵,大興區衛生健康委與屬地聯合,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其中一項舉措即嚴格落實“落地查人”工作。

簡單來說,從湖北返京到達魏善莊鎮轄區的人員,都要接受健康追訪,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承擔訪視與監測工作的隊伍,包括魏善莊鎮中心衛生院的處理突發事件人員、企業復工健康指導人員,以及婦幼保健站醫生、社區站醫生等後備人員。而中心衛生院預防保健科科長霍敏傑與科裡其他3位姑娘,則是這項工作當之無愧的“主力”。

作為防保人員,平日裡霍敏傑和同事主要負責接種、體檢等工作,以及在各自的家庭醫生團隊中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特殊時期,她們則奔走在大街小巷,“變身”成了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者。每當拿到新的湖北返京人員信息,她們都會先通過電話核實,然後儘快與村委會工作人員一起入戶,為當事人測量體溫,並對其行動路線、接觸者等情況進行詳細調查。

“請問您是哪天從湖北出發的?”“路上有沒有戴口罩?”“您是去旅遊還是探親?”“抵京前您還去過哪些地方?”.”有沒有跟親朋聚餐?”“接觸的人中有沒有發熱者?”……霍敏傑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監測人員上門時的“常規”詢問。“通過梳理每一個細節,我們能夠追蹤到返京人員的旅行史、接觸史,從而排查隱患、發現可能潛在的傳染源。”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務,家庭醫生奮戰在訪視一線

持續跟蹤,24小時均可提供幫助

自一月底展開健康監測工作至今,近一個月來霍敏傑和防保科的同事們始終奮戰在訪視一線。據她估算,目前已上門訪視過一百餘戶轄區重點人群。“有的是一家五口,有的是一家三口,還有單獨自駕從湖北迴來的,情況多種多樣。”

從動態上來說,二月初那會兒轄區返京的重點人群是最多的,一天需要訪視的能達到十來戶。今冬北京多雪,大夥兒常常頂風冒雪奔波忙碌,兩頭看不到太陽,全然模糊了上下班的時間概念。

到了二月中旬,新增訪視人群漸漸減少,目前每天降到一兩戶。但由於信息獲取時間不定,有時候晚上才拿到待訪視信息,那就要及時與對方取得聯繫,迅速去入戶查訪,通常信息是不能過夜的。

而上門訪視過的人員,並不表示不再需要關注。“接下來我們會每天打電話,詢問他們的體溫、生活情況。”霍敏傑表示,在訪視過程與健康監測期間內,大多數居民能夠積極配合,有問必答,個別人員則顯得比較恐慌。“比如認為自己是從疫區回來的,擔心是不是已經在潛伏期了,壓力非常大。我們會及時進行正面宣教,澄清一些謠言,告訴他有任何情況可以隨時聯繫我們,24小時都會有人接聽電話。”據瞭解,大興區幾乎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都有專人在各自轄區做著這些工作。用一次次的上門、一天天的追蹤調查,實時築牢疫情防控網。

值得強調的是,魏善莊鎮中心衛生院預防保健科“四朵金花”承擔健康監測工作的同時,她們的日常防保工作也並沒有停止。每週一、週四全天,其中兩名防保人員會回到衛生院上班,完成接種、體檢工作,這樣壓在另兩人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霍敏傑告訴記者,為儘量降低風險,團隊固定2名健康監測人員不參與接種工作,她就是其中之一。“最令我們欣慰的是,不斷有居民平穩度過14天醫學觀察期。只要健康監測工作還需進行,我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魏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