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服務基層的新型健康“守門人”

家庭醫生:服務基層的新型健康“守門人”

俞光大在門診給病人看病。(王博 攝)

記 者 王 博

通訊員 周銀環 張寅琪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層衛生服務標準化體系的不斷完善,家庭醫生逐漸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開資料顯示,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而是對服務對象進行全面的、連續的、有效的、及時的與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和照顧的新型醫生。

與傳統醫生相比,家庭醫生主要由社區全科醫生、鄉村醫生、護士以及公共衛生人員組成,為民眾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務。

日前,記者來到鄞州區五鄉鎮衛生院,跟隨家庭醫生俞光大,在內科門診呆了半天,近距離觀察體驗了家庭醫生在疫情下堅守崗位的門診工作狀態,感受一位醫務工作者溫暖的職業奉獻。

■繁忙:發燒和普通門診兩頭跑

“俞醫生,我喉嚨疼了好幾天了,體溫37.7℃,有點咳嗽。”在鄞州區五鄉鎮衛生院發燒門診,病人郭老伯來看病。

俞光大給老人拍CT片,馬上聯繫鄞州人民醫院,第一時間把老人轉送至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老人兩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經診斷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喉痛發熱,鬆了一口氣。而作為家庭醫生的俞光大,定期給回家休息的老人打電話,瞭解病情,幫助調整用藥。

“俞醫生醫術高,人又好,生病找他最放心。”說起俞醫生,郭老伯豎起了大拇指。俞光大1979年出生,是鄞州區五鄉鎮衛生院的內科主任、主治醫師。畢業15年來,他從衛生院的一名普通內科醫生幹起,逐步成長為住院部醫生、內科主任。在同事眼裡,他正直、友善,對工作高度負責;在病人眼裡,他態度和藹、有禮貌、耐心解答問題,是一位醫德高尚的“白衣天使”。

俞光大所在的內科是整個醫院最為忙碌的科室之一,醫生少、病人多,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科室內又調撥出一部分人成立了發熱門診。

“普通內科門診每天有近三百個門診量,發熱門診也有二三十個。”作為科室負責人,俞光大要當表率挑大樑,兩個門診都要坐班,熬夜加班成為“家常便飯”。

醫院規定8點開診,為了讓病人錯峰就診,他每天提早一個小時到崗,既能多接待一些病患,又能避免病人集中等待、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近段時間,醫護人員在發熱門診要穿著防護服,俞光大每天一早穿上防護服,直到晚上下班脫下來,為了少去廁所,甚至一天連口水都不喝。

最近天氣冷暖變化大,使得感冒患者增加。到五鄉鎮衛生院看病的,大多是各村的老年人,其中有人不識字。俞光大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跟老人溝通,在給他們開化驗單、配藥後,還要挨個告知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

在記者採訪的半天時間裡,有六位老人分別來回找了他兩三次,有的抽完血問他什麼時候出結果,有的問哪裡拍胸片,還有的經常把口服藥“一天吃幾次”和“一次吃幾粒”搞混淆。

而面對每一位病人,俞光大都面帶微笑,耐心解答,不厭其煩地告知醫囑,“老人家,以後有什麼頭疼腦熱或者用藥不明白的,就打我電話,現在防疫期間,儘量少來醫院,有需要我會上門服務。”

■負責:視病人如親人

“俞醫生‘交關贊’!”當天,在排隊等候問診時,五鄉鎮四安村村民陳菊芬給記者講述了村民眼中的俞光大。“前段時間,村裡有位老人半夜在醫院輸完液,回家沒有車費,俞醫生給他叫了三輪車,還墊付了車費。”

如陳菊芬所說,在從業15年裡,俞光大視病人如親人,門診下班後,只要有空就去住院部看望病人,給病人講解疾病知識、觀察病情。還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從不開大處方和過量檢查單,平時遇到沒有親人陪同的年老及行動不便的病人,總是陪著檢查、輸液,有時還幫病人倒水服藥。

疫情之下,除了在發熱和普通內科門診為患者提供服務,對於一些村裡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俞光大則利用休息時間電話隨訪,甚至上門幫病人更換導尿管、拆線換藥。新城村村民嚴秀娣因左股骨粗隆間閉合性粉碎性骨折,在寧波113醫院出院後病情愈加嚴重,俞光大多次上門診治,陪患者度過了最難熬的時光。

俞光大的仁心仁術,得到了眾多患者的認可,這幾年來,俞醫生收到的錦旗、感謝信有50多面(件)。

下午4點,門診人流量明顯少了。這時,一位年輕人急匆匆趕來。“醫生,給我媽開點降糖藥。”俞光大抬頭一看,這是一位簽約患者的家屬,情況很熟悉。開藥時,俞醫生叮囑道:“回去告訴你媽媽,疫情時期特殊,為了讓病人少跑醫院,一次可以開兩個月的藥。”

俞光大說,他所在的家庭醫生團隊與1500餘名患者簽約,大多數是慢性病患者。差不多每位患者的情況都瞭然於心,一看到,腦子裡本能地跳出病人的“病歷本”。“像配藥等政策變動,我們會主動告知,對個別行動不便的患者還要打電話告知。”

■進取:學習永無止境

“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沒事,可以理解。”當天下午4點半,結束門診,記者趁機和俞光大攀談起來。

俞光大說,對於鄉鎮衛生院而言,最難把控的有四大類突發疾病:腦卒中、心肌梗死、高危孕產婦和危重外傷。五鄉鎮距離市區有一段路程,如何在他們內科把好第一道關,讓病人在突發疾病時,第一時間得到科學診療,是他們團隊一直在努力的目標。

俞光大回憶,此前,一位在五鄉鎮工業區工作的朱姓患者,劇烈胸痛、滿頭大汗,到門診就診。俞光大和團隊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後,積極搶救,為上級醫院施行心臟介入治療手術作了充分準備。最終,患者轉危為安。

四安村村民李女士是重症支氣管哮喘患者。過去幾年有兩次哮喘發作,都是俞光大在危急關頭挽救了她的生命。“李女士被送到衛生院時,心跳呼吸驟停,幸虧我們第一時間心肺復甦成功,否則人就沒了。”俞光大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生命很脆弱,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在短短几分鐘黃金時間裡搶救得當,人的生命和健康就得到了保障;反之,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大腦缺氧、心臟停止跳動,將給患者和家屬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這幾年,我一直在琢磨,怎樣在最短的時間裡,幫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爭分奪秒地搶時間挽救生命。作為基層醫生,我能做的就是紮實訓練基本功,第一時間科學施救。每一個轉送到上級醫院的患者,我也會定期跟蹤,向上級醫院醫生請教治療方法,下次再碰到類似問題也就更得心應手了。”

採訪中,記者發現俞光大雖然話不多,但是創新敢為。由於醫院人員緊張,五鄉鎮衛生院一直未開設胃鏡項目,而患者的胃鏡檢查需求卻在與日俱增。面對這一情況,俞光大毅然決定利用休息時間去上級醫院進修內鏡診治,刻苦學習,最終熟練掌握了胃鏡、腸鏡檢查技術,並在消化道疾病內鏡下微創治療積累了一定經驗。在他的努力下,2015年10月,五鄉鎮衛生院正式開設胃鏡室,至今已進行500多例檢查,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對於俞光大和團隊而言,學習永無止境。為了抗擊疫情,他們每天學習上級醫院最新傳達的診療知識,瞭解國家防疫政策。1月底以來,為了抗“疫”,他割捨了許多陪伴家人的時光,主動選擇了最危險的發熱門診。有人說他傻,他不在乎,他的口頭禪就是:“患者需要我,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記者手記

採訪中,俞光大一直在忙,記者的採訪只能見縫插針。不過,無聲勝有聲,記者近距離感受到了他對病人的用心、貼心和耐心,也看到了病人在得到一位好醫生診療後的踏實感。

俞光大多次提到家庭醫生的擔當:一名家庭醫生要成為優秀的全科醫生,在能力範圍內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在能力範圍外,也要儘可能地告知病人應該去上級醫院哪個科室找哪位專家,從而幫病人節約時間、少跑腿。

近段時間,雖然所在工作單位不是防疫定點醫院,但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俞光大仍然選擇最艱苦的發熱門診崗位,用自己的方式向患者普及防疫知識。

截至2019年12月底,鄞州區有家庭醫生682名,簽約群眾20.31萬人,重點人群17.57萬人。他們有時在基層衛生院坐診,有時揹著藥箱走村入戶,把醫療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對於廣大患者而言,這些家庭醫生就是他們的健康“守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