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疫”線丨醫院:門診量增加 診療秩序井然 嚴陣以待發熱患者

  醫院是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區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蘭州市內各大醫院門診接診計劃被打亂,並未以春節前制訂的應診時間按時開放,基本是在一週前才開始恢復正常。而對於眼科、口腔科和耳鼻喉科等比較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醫療場所,則是在本週才正常應診或者開展平診手術。

  2 月 24 日,記者走訪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就其門診接診、運行情況進行了實地探訪。

  在隨後的走訪中記者發現,甘肅省中醫院、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蘭大二院等蘭州市內各大醫院掛號處都有排隊現象,但診療秩序井然,很多醫院門診負責人表示:" 今天開始是‘一級響應’變‘三級響應’後的第一週,從當日來看,門診量明顯增加。" 醫院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不會因為響應級別的降低而放鬆對門診預檢分診工作的重視,對發熱病人定會細緻、準確地進行辨別、篩查,堅決 " 不漏一人 "。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預檢分診好幫手

  上午 9 時許,記者來到蘭州市一院門診大樓前,看到入口處設有兩個預檢分診崗亭,患者、家屬正排隊接受體溫監測和詢問。記者隨著隊伍剛進入門診大廳,又遇到第二道預檢分診處,工作人員一樣手持額溫槍對所有進入的人員進行體溫監測。這時,記者看到了一個類似攝像頭的東西立在前方不遠處的三腳架上。

  " 這是我們醫院一週前啟用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它可是門診預檢分診的好幫手。" 該院設備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基層“疫”線丨醫院:門診量增加 診療秩序井然 嚴陣以待發熱患者

  這套新型便攜式醫用紅外熱成像測溫儀,能快速測出人體體溫,測溫精度高達 ±0.2 ℃。如果體溫超過 37.3,測溫儀會發出報警,預檢分診處的護士將對疑似發熱的病人進行手工複測,在確定發熱後,引導其前往發熱預檢分診處。此舉實現了嚴守疫情防控第一關。

  記者看到,有一位工作人員不停地看向與測溫儀相連的電腦屏幕," 監視 " 著進入門診大廳的每個人。

  據介紹,該院門診預檢分診設有三道崗,除了門診大樓門外和門診大廳這兩處之外,第三道預檢分診處分佈於各樓層診室人口處。" 不漏一人 ",是疫情中各相關醫療機構門診預檢分診工作的共同目標。

  從 1 月 20 日起,市一院預檢分診約 26300 多人,通過預檢分診篩查出的發熱病人有 635 人,其中隔離留觀 12 人,後來有 6 名患者被送到定點醫院進一步觀察治療。

眼科門診:實行階段掛號 限制患者流量

  記者在門診大廳看到,這裡人頭攢動,又恢復到往日的 " 門庭若市 ",除了預檢分診的工作人員,門診、收費等科室的工作人員也加入到疏導患者的隊伍中。現場,有工作人員在一塊白板上書寫關於眼科分時段掛號的提示,白板上明確顯示:三個診室 9 時 30 分之前的號已全部滿額。

  "2 月 10 日起,醫院普通門診、專科門診恢復正常,週一至週五開診。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內鏡中心等診室工作暫停,僅接診急診患者。這是因為這些科室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暴露風險。醫生在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氣溶膠,造成感染。17 日,眼科正常開診,但嚴格控制病人數量,限制放號,一個診室最多 20 個號。另外,口腔科以前是三個醫生一個診室,開放後實行一人一診室。目的都是為了減少聚集,避免交叉感染。" 醫務科副科長黃克峰告訴記者。

基層“疫”線丨醫院:門診量增加 診療秩序井然 嚴陣以待發熱患者

  近期,醫院手術量比往年同期有所減少。急診手術正常開展,主要是心梗、卒中、剖腹產、宮外孕和外傷等,處置量基本與同期持平。

  眼科是蘭州市一院的拳頭科室,平時門診量、手術量較大。據瞭解,疫情發生後,該院眼科的擇期手術統統延後,主要開展急診手術。與眼科一樣,普外科等科室的平診手術也擇期開展。大多數患者出於自我防護,也不急於來院要求手術。

  " 上週末,我省將‘一級響應’降低為‘三級響應’,因此從今天開始,醫院所有科室全部恢復正常接診。患者經過發熱門診篩查,排除疑似後,我們會按照正常程序接診,該治療的治療,該手術的手術。" 黃克峰介紹說。

急診科:在任何一家醫院都是 " 前線 "

  " 新冠肺炎新版診療方案學習了嗎?急診感染防控流程熟悉嗎?120 出診醫生防護服穿好了嗎?車輛消毒了沒?診室地面定時消毒了嗎?房間開窗通風了嗎?空氣消毒做了幾次?急診科主任滕清平一絲不苟,把控每一個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 我記得 2 月 10 日那天,有一位女性患者因為咳嗽、低熱前來就診,CT 影像顯示,她的兩肺外帶團塊影。儘管是非武漢來蘭人員,但仍考慮其為疑似病人,我們立刻彙報了醫務科,將病人轉入隔離病房留觀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然後,迅速將診室及走廊全面消毒。" 滕清平回憶道。的確,急診科,在任何一家醫院都是 " 前線 "。

基層“疫”線丨醫院:門診量增加 診療秩序井然 嚴陣以待發熱患者

  正在這時,一位女患者由家人陪同走進門診大廳,她顯得很痛苦,蹲在了地上。幾名醫護人員連忙跑過來將她攙扶到推床上,迅速推進了急診室。

  一位醫生應聲前來接診,詢問病情。記者在一旁聽到,患者因為腹部 " 不舒服 " 前來就診,醫生一邊按壓她的腹部一邊仔細詢問。

  接診醫生徐生宇介紹說,接下來將採取一些必要的檢查手段,為這位女患者排查病情。

醫生提醒:大眾不能放鬆警惕

  " 前幾周,稍有不舒服的不會來看病,一般都在家自行吃藥治療。今天的病人明顯比上週多了不少,已經有家長帶孩子來體檢了。" 兒科副主任醫師介李璞告訴記者。但她同時提醒,雖然響應級別降低了,但也只是為了復工復產,廣大民眾仍不能放鬆警惕,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同樣,普外科主任醫師姚鵬飛也告訴記者,全面正常開診的第一天,病人明顯比上週多了起來,接診不到兩個小時裡,已經來了 10 個病人,其中有不少是一些諸如疝氣、慢性膽囊炎、慢性闌尾炎和良性腫塊的擇期手術病人。而一週之前,姚鵬飛每天接診不超過 10 個病人。他告訴記者:" 我們的病房除了嚴格消毒外,一般一間只安排一位病人,最多安置兩位。"

  " 婦產科和其他科室不一樣,我們科室受疫情影響不太大,因為該生還得生,該搶救的也必須搶救,因此從大年初四開始,每天就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對一些婦科疾病患者和中早期妊娠孕婦,我們會根據情況建議她暫時不要來醫院。34 周以後的晚期妊娠,一定要按時來醫院產檢。" 正在接診的婦產科主任醫師李晶告訴記者。

基層“疫”線丨醫院:門診量增加 診療秩序井然 嚴陣以待發熱患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產檢的孕婦有很多,她們都被安排在診室外等候,診室內醫生的面前只有一位孕婦。李晶介紹說,每到週一產檢的孕婦會多一些,她一般接診六七十位,平時也有四五十位。

  " 寒假前我女兒就檢查出有些近視,可一直沒敢來。聽說今天有專家號,才‘冒險’來的。" 在眼科診室,一位家長告訴主任記者。

  為小女孩診療的是眼科主任醫師王玉瑾,她告訴記者,平時每天的門診量會達到 80 人左右,今天醫院在她這裡只放了 30 個號。

  記者注意到,王玉瑾並沒有像其他醫生一樣佩戴護目鏡,問其原因,原來是眼科醫生必須使用裂隙燈,佩戴護目鏡或者面屏多有不便。

  口腔專業因診療操作的特殊性,醫護人員與患者面對面近距離接觸,口腔操作時切削牙體硬組織或使用超聲器械等可使患者分泌物、唾液、或血液向周圍飛濺,極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綜合醫院口腔科或者口腔專科醫院一般只接診牙科急診病人。

  市一院口腔科 2 月 17 日開診,目前已診治患者 50 餘人。開診期間嚴格執行 " 一人一診室 " 的診療規定。

  口腔科醫生提醒廣大患者,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若非劇烈疼痛等急診患者,請擇期治療。(蘭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