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下沉”基層,淬鍊擔當能戰的疾控尖兵

 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疫情防控指導、復工復產消毒……連日來,市疾控中心的“戰士”們忙碌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用專業的技術、細緻的工作、勇毅的擔承排除一個個可疑的“雷點”。

  隨著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和外地返回東營人群的增多,對外地返回東營人群核酸檢測全覆蓋的要求,讓承擔著流行病學採樣工作的基層疾控部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到基層去,調研、摸底、解難題;到基層去,學習、練兵、強本領!”市疾控中心面向全員,發出了春天裡的倡議。

  三個工作專班、62名工作人員,他們帶著解決問題的念頭,帶著學習的心態,“下沉”到基層最需要疾控人員的地方,“空杯心態學習,迅雷速度行動。”市疾控中心要求“下沉”的隊員們懷著謙虛之心學習,帶著問題發現,在參與調研、流調與採樣的過程中,迅速成長為能夠成為獨擋一面的行家裡手,成為隨時能戰、戰則能勝的疾控尖兵,淬鍊擔當能戰的疾控隊伍。

  下沉:到基層解難題強實力

  “防控力量向基層一線下沉。”是市委、市政府助力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的舉措,市疾控中心針對縣區、社區等疫情防控重要防線任務重、人手緊、壓力大的嚴峻現實,選派62人組成的精尖隊伍,深入到基層疾控部門、社區等,參與一線疫情防控的每一個環節。

  市疾控中心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指導、流行病學調查、社區疫情防控服務三個工作專班,其中3支疫情防控指導服務隊,6支流行病學調查隊和2支社區疫情防控服務工作隊。

  規範的工作規程、充足的物資儲備是疫情防控的保障。從2月26日至3月11日,由市疾控中心班子成員帶隊的3支疫情防控指導服務隊,分別到各縣區實地指導疾控機構人員個人防護、醫療廢棄物處置、重點場所和部位消殺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對復工企業、社區村居、施工工地、醫療衛生機構、機關事業單位等重點場所開展技術指導,同時,調研指導各縣區疾控中心應急隊伍、應急物資儲備以及其他重點業務工作推進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疫情防控指導服務隊的工作重心。

市疾控中心:“下沉”基層,淬鍊擔當能戰的疾控尖兵

  除此之外,成立的6支流行病學調查隊伍分別到東營區、墾利區和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協助縣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標本採集等相關工作,2支社區疫情防控服務工作隊分別到陽光社區和勝宏社區兩個共駐共建社區協助社區開展人員出入登記、體溫測量、消毒消殺、健康教育等疫情防控工作。

  “做好安全防護、配齊個人防護裝備、嚴格防護規程,確保工作安全”,帶著囑託,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分佈到縣區和社區,邁出了疫情防控和日常業務兩手抓、兩不誤的工作步調。

  實戰:高效能引擎刷新“疾控速度”

  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帽、N95口罩、一次性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一整套核酸檢測室工作人員的“標配”被穿戴在每一位參與採樣人員的身上,每個人都成為訓練有素的採樣人,他們在實戰中鍛鍊速度,在參與中錘鍊隊伍,在共擔中凝聚人心。

  3月4日一早,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及標本採集工作的2支流調隊出發了,他們將分別到東營區和墾利區,攜助疾控部門開展鼻咽拭子的標本工作。

  “每人必須獨立完成5個樣本的採集。”這是每位採樣隊員必須完成的任務。在對可疑人員的排除工作中,按照各級疾控部門不同的工作分工,各縣區疾控部門負責採集相關人員的鼻咽拭子樣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後,由市級疾控部門負責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樣本檢測等相關工作,“我們的核酸檢測人員已經對幾千例病毒樣本做過檢測,但我們的流調隊樣本採集卻沒有做過。”而樣本採集對於疾控人員來說,也是必須要具備的一項“硬本領”,“我們不僅要培養檢測崗位上的‘強將’,也一定要培養出樣本採集一線的‘尖兵’。”他們在疫情考驗之下,把市級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短板”同時補齊。

  穿脫防護服,是隊員們面臨的第一項考驗。雖然市疾控中心每年都要進行最少兩次演練,但演習和實戰,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最開始穿一次裝備需要30分鐘,一天採樣下來,穿戴好全套裝備只需要10分鐘就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長崔向東是第2流調隊副隊長,他們的採樣地點是墾利區,由於採樣人員居住分散,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證防護安全,他們每採集完一戶,都需要消毒,換掉一套防護服後再進入另一戶,一天採樣完成,經過數十次穿脫防護裝備,穿脫速度迅速提高。

市疾控中心:“下沉”基層,淬鍊擔當能戰的疾控尖兵

  與防護裝備穿脫速度同樣提升的,還有樣本的採集速度。在有豐富樣本採集經驗的縣區疾控同行面前,下沉到一線的隊員們都成了學生,他們認真記下鼻咽拭子採集的每一個環節,經過互相採集練習後,才正式開始採集。心沉下去、手快起來,從一天採不到10個樣本,到一天採幾十個樣本,燕樂華181例、王娜140例、劉淼118例、柴玉萍110例、林更濤109例……他們奔跑在前,創造了樣品採集的“疾控速度”。

  1959份!這是6支流調隊44名隊員採集的樣本總量。看到這個數字,隊員們充滿成就感——數字雖沒有溫度,卻飽含著他們對工作的忠誠與熱情。

  答卷:傳遞溫情又凝聚合力

  如果說“下沉”基層的倡議是東營疾控人面對的一張答卷,那麼,他們每個人的行動就是最好的答案——他們傳遞溫情也凝聚合力,他們向外付出,也收穫了強大的內驅力和向心力。

  被採樣的人群年齡不同、性格不一,居住點不同、身體狀況有差異,流調採樣的隊員們不僅要用腳步丈量著一戶一戶的里程,還要解除他們心理上的恐懼,不到一分鐘的採樣工作,往往要提前做太多互信的溝通,“信任是人與人最近的距離。”但是,在短短時間裡面對不同的陌生人,如何建立起互信?他們輕聲慢語、溫情鼓勵,他們手法輕快、速戰速決,他們用溫和的態度、專業的速度來讓採樣成為一瞬間的體驗。

市疾控中心:“下沉”基層,淬鍊擔當能戰的疾控尖兵

  他們用溫情撫慰用專業護航——1歲多的孩子面對採樣哇哇大哭,柴玉萍耐心安撫快速採樣;75歲智障老者把口水吐到採樣人員面罩上抗拒採樣,他們輪流勸慰半個多小時後,崔向東瞅準時機快速採樣……

  他們用身體力行來感同身受——王海紅看到新入職的劉曉和王曉陽一邊採樣一邊安慰被採樣人“別緊張”,說了不下15遍,感受到新同事的耐心與細緻;社區服務隊的張秀玲在門崗值勤之後渾身痠痛,體驗到每天在社區堅守的門衛和志願者們該是多少辛苦……

  他們用榜樣力量影響隊員——年齡最大的郭素美用積極的態度和規範的操作提升自己也影響他人;林更濤、王海青、燕樂華等關注到團隊的溝通交流與共同提升;徐文生為減輕年輕隊員的工作強度,一直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堅持到採樣最後;有著30多年工作經驗的徐愛民說,一系列繁瑣細緻的實戰積累了難得的經驗……

市疾控中心:“下沉”基層,淬鍊擔當能戰的疾控尖兵

  他們用積極參與融入團隊——入職不久的王宏蕾、張震、馬曉瑜、徐智明、馮鳴、李新雨、袁孟瑤、高慧、曲林等人,在下沉基層的體驗中和老職工的職業風範中,深刻地體驗到團隊的文化,新老職工在團結互助共克難關的同時,迅速融合成一個堅固的整體……

  還有很多很多名字,卻無法一一提及。每一個名字,就是一顆閃爍的星,大家的名字合在一起,就組成了星河,璀燦成東營疾控人的特殊時期的成長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第4流調隊的隊員們協助墾利區完成了一天28例外地返回東營人員的採樣任務後,接到一個緊急的任務:獨立完成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部返回東營人員的採樣任務。這意味著任務量迅速增加,他們不僅要完成採樣工作,還必須把前期準備、信息登記、採樣、消殺、送樣、醫廢回收等整個流程的工作承擔起來。迅速深入學習、規劃詳細流程、列出並採購必需物品、練習所有流程……隊員們分工負責,各負其責,組長李俊青和王書凡採購完必需物品並確認齊全已是深夜,而第二天一早,這支“速成軍”就要獨立面對考驗,走上流調採樣的“戰場”。“不求速度,只求質量,做好個人防護。”大家互相鼓勵,也堅定相同的目標。

  大家相互協作、共同配合,他們輪流上陣,也互相“爭搶”——為了讓每個人熟悉整個流程,他們在採樣過程中進行角色輪換,每個人輪流經歷登記、輔助、採樣、消殺等流程,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實踐中提高能力;而面對最沉最重的箱子,他們爭著去搬,任務完成後為了協助隊友儘快脫掉防護服,他們搶著做最後一個脫防護服的人……

  凡是經歷,皆是財富。

  東營疾控人虛心下潛,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淬鍊,他們提升專業知識又融匯團隊力量,正迅速成長為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疾控鐵軍。

  (記者 李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