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淬鍊”人工智能 專家表示要更重視“軟基建”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9日表示,疫情期間表現較好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如無接觸自動測體溫、摸底排查中的自動問答等,過去有較多數據積累;相比之下,擴散途徑檢測、病毒源頭追溯等由於缺少足夠多的已標註數據,效果就差一些。

李國傑是在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等單位當天共同舉辦的前沿科技論壇上提出上述觀點的。此次前沿科技論壇的主題為“人工智能:科技與經濟融合新引擎”,以線上研討形式召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工智能在疫情監測分析、人員物資管控、藥品研發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面臨一些新的應用需求和挑戰。

李國傑說,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是一對雙胞胎,沒有數據就沒有智能。當下,高質量數據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工智能發展,所以要高度重視構建人工智能基礎數據平臺,推動人工智能訓練的共享,形成公共服務體系。

他表示,過去講基建主要是鋼筋水泥,現在發展數字經濟要改變傳統思維方式,要更重視“軟基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應用所需的各種工具庫、算法庫、軟件庫,打造一個完整的工具鏈。

在抗擊疫情的背景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詞近期頻繁出現在有關恢復經濟發展的政策中。人工智能作為“新基建”的內容之一,被按下加速鍵。

本文源自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