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务,家庭医生奋战在访视一线

北京市目前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7个,活跃在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无疑是与百姓站得最近的“贴心人”。

疫情发生以来,一个个家庭医生团队或与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各项防控工作相对接,落实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或在线上随时答疑解惑,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特殊时期,他们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务,彰显出“健康守门人”的巨大价值。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务,家庭医生奋战在访视一线

霍敏杰(中)上门进行访视工作

入户访视,防保人员“变身”健康监测者

戴上口罩、帽子,穿好白色工作服,“出发!”霍敏杰和同事互相点头示意,投入到又一次上门访视工作之中。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魏善庄镇辖区内,湖北省来京、返京人员家里。自疫情开始发酵,大兴区卫生健康委与属地联合,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其中一项举措即严格落实“落地查人”工作。

简单来说,从湖北返京到达魏善庄镇辖区的人员,都要接受健康追访,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承担访视与监测工作的队伍,包括魏善庄镇中心卫生院的处理突发事件人员、企业复工健康指导人员,以及妇幼保健站医生、社区站医生等后备人员。而中心卫生院预防保健科科长霍敏杰与科里其他3位姑娘,则是这项工作当之无愧的“主力”。

作为防保人员,平日里霍敏杰和同事主要负责接种、体检等工作,以及在各自的家庭医生团队中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特殊时期,她们则奔走在大街小巷,“变身”成了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者。每当拿到新的湖北返京人员信息,她们都会先通过电话核实,然后尽快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入户,为当事人测量体温,并对其行动路线、接触者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请问您是哪天从湖北出发的?”“路上有没有戴口罩?”“您是去旅游还是探亲?”“抵京前您还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跟亲朋聚餐?”“接触的人中有没有发热者?”……霍敏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监测人员上门时的“常规”询问。“通过梳理每一个细节,我们能够追踪到返京人员的旅行史、接触史,从而排查隐患、发现可能潜在的传染源。”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服务,家庭医生奋战在访视一线

持续跟踪,24小时均可提供帮助

自一月底展开健康监测工作至今,近一个月来霍敏杰和防保科的同事们始终奋战在访视一线。据她估算,目前已上门访视过一百余户辖区重点人群。“有的是一家五口,有的是一家三口,还有单独自驾从湖北回来的,情况多种多样。”

从动态上来说,二月初那会儿辖区返京的重点人群是最多的,一天需要访视的能达到十来户。今冬北京多雪,大伙儿常常顶风冒雪奔波忙碌,两头看不到太阳,全然模糊了上下班的时间概念。

到了二月中旬,新增访视人群渐渐减少,目前每天降到一两户。但由于信息获取时间不定,有时候晚上才拿到待访视信息,那就要及时与对方取得联系,迅速去入户查访,通常信息是不能过夜的。

而上门访视过的人员,并不表示不再需要关注。“接下来我们会每天打电话,询问他们的体温、生活情况。”霍敏杰表示,在访视过程与健康监测期间内,大多数居民能够积极配合,有问必答,个别人员则显得比较恐慌。“比如认为自己是从疫区回来的,担心是不是已经在潜伏期了,压力非常大。我们会及时进行正面宣教,澄清一些谣言,告诉他有任何情况可以随时联系我们,24小时都会有人接听电话。”据了解,大兴区几乎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都有专人在各自辖区做着这些工作。用一次次的上门、一天天的追踪调查,实时筑牢疫情防控网。

值得强调的是,魏善庄镇中心卫生院预防保健科“四朵金花”承担健康监测工作的同时,她们的日常防保工作也并没有停止。每周一、周四全天,其中两名防保人员会回到卫生院上班,完成接种、体检工作,这样压在另两人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霍敏杰告诉记者,为尽量降低风险,团队固定2名健康监测人员不参与接种工作,她就是其中之一。“最令我们欣慰的是,不断有居民平稳度过14天医学观察期。只要健康监测工作还需进行,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