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淘汰的殲6殲7改為無人機,掛載空對艦的導彈可行嗎?

陶佳奧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們改了大約300架殲-6無人機。外觀上很好辨認:

改裝成無人機的殲-6是沒有駕駛艙的。

這些改裝後的殲-6主要用做飛行靶機,並不具備實戰攻擊能力。

很多人會腦洞大開例如將無人版的殲-6攜帶空對艦導彈對航母實施攻擊。但這就僅僅是腦洞而已了,並不具備太大的實戰意義。


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是老的殲-6並不具備對海探測和攻擊能力。如果假裝大功率的對海雷達,殲-6和殲7這樣的戰機也無法進行安裝。

第二個是,殲-6無人機攜帶導彈飛行實際上僅僅起到了一個導彈增程的作用。幫助導彈到達一個更近的距離發起攻擊。這樣計算的話效費比很低。例如我們的鷹擊導彈往往會使用轟-6作為載機。

這是因為轟-6具備大航程優勢。但如果將同一型號的導彈搬到殲-6上,那麼殲-6也就只能為導彈增加大約300公里的射程。如果有這樣的需求,不如我們換一種型號的導彈進行打擊。

第三個原因,殲-6如果外掛導彈進行攻擊,那麼控制設備的複雜度將大幅度提高。雖然我們目前有很多的無人機成功案例。但是對於殲-6來說,本身並不是電傳控制的機型。那麼如果要將殲-6改成雙向電傳控制的話,那麼還缺一大堆這種東西:

把他們安裝在殲-6上改變了原有控制方式那麼難度並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架新的戰鬥機。

可能很多人問那麼為什麼殲-6改成無人機可以飛呢?主要是飛行包線和飛行姿態問題。改成無人機的殲-6充當靶機,這時僅僅是小範圍內的機動動作。但如果是攜帶導彈突防,那麼就可以說這件事一不小心就玩大了。


實際上反過來想下這個問題,給導彈增加幾百公里的射程,要比改一架老飛機攜帶導彈技術難度要低得多,也靠譜的多。


軍武數據庫


隨著殲10、殲11、殲16、殲20等多款新型戰鬥機的服役,曾經守護祖國天空數十年的老殲6和殲7逐漸退役,殲6從1960年下線到1983年停產,總共生產數量超過5200架,而殲7從1966年首飛到2013年停產,產量也將近1600架!目前殲6已經全部退出現役,而殲7雖然還保有一定數量,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全部淘汰。那麼數量達數千架的殲6和殲7飛機退役後就只能銷燬或者封存嗎?我們能不能將其改裝成無人機用來執行反艦任務呢?

(殲6)
(殲7)

從理論上分析,任何一架有人飛機都可以被改裝成無人機,只要錢到位,坦克也能給你改上天,但是殲6和殲七其實並不適合向這方面發展。首先從航程上看,它們哥倆都是採用油耗超高的渦噴發動機,雖然可以超音速飛行,但是作戰半徑只有800千米左右,要執行大範圍搜索的反艦任務,可能連目標都沒找到,油就燒光了,如果要增加航程,只能換髮動機,而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的價格在幾百萬美元一臺,完全不現實。
(殲7所使用的渦噴7發動機)

其二、從成本上來看也划不來,雖然是改裝,但是從有人機到無人機,幾乎就是把有人機的人為控制系統、維生系統、逃生系統、通信系統等等完全拆除,最後只剩下一個發動機加飛機外殼,最後再在這個基礎上裝上自動飛行系統、戰場光電感應系統、遠程控制系統、智能化投彈系統等等自動化設備,最後才能攢出來一架具備戰鬥力的無人機。這樣的改裝規模龐大,費時費力,並且由於殲6、殲7本身的構造與專用無人機完全不同,為了匹配其內部空間,還必須專門研製生產尺寸相符的零配件,成本就更高了。


(美軍F16改裝的QF16三代靶機,改裝費300萬美金)

其三、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即使改裝也只能改成無線電遙控模式,完全自主搜索目標並且進行AI作戰的無人機現在來看,根本沒有可能實現。美軍曾經發展過完全依靠電腦控制的X47B無人作戰飛機,最後還是因為技術問題不得不下馬,所以全世界無論是捕食者、彩虹系列查打一體無人機幾乎都是通過人工遠程無線電遙控無人機來控制。這種控制方式具有相當的延遲性,完全不能和有人機的瞬時反應速度相媲美,更重要的是無線操作模式很容易被幹擾捕獲,面對不成體系的反政府武裝還有一戰之力,真遇上具備完整完整防空能力的正規軍也是分分鐘被擊落。如果想著用殲6或者殲7執行反艦任務,對方航母戰鬥群直接起飛艦載機分分鐘玩個團滅,宙斯盾作戰系統指揮下下,各種防空導彈你也沒什麼辦法規避。



其四、殲6、殲7都是早期的高空高速空優戰機,它們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貼身肉搏,使用的武器主要就是航炮和火箭彈,外掛能力十分有限,即便能夠掛載也是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小的空空導彈。空艦導彈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以殲6殲7的掛載能力以及機翼強度都不足以承受這種體量的武器。例如我國第一款成熟的空艦導彈鷹擊6,其重量達到2.6噸,只有轟6級別的飛機才能夠進行搭載。即使是目前重量只有800千克左右的鷹擊83也不是殲6殲7這種最大掛載只有1.5噸的飛機能夠承受的。如果必須硬著頭皮上,那就必須對殲6、殲7的機身結構進行脫胎換骨的加強,而這和重新造飛機有什麼區別呢?
(殲6機炮裝彈)(殲7發射對地攻擊火箭彈)

目前退役的殲6和殲7也確實有一些被改造成了無人機,不過這些無人機並不是用於作戰,而是用於空戰訓練的無人靶機。但即便是這樣經過簡單改裝的亞音速無線電控制殲6靶機,其改裝費用也很難低於百萬美元,幾乎可以買一架全新的彩虹3無人機了,所以這類金貴的全尺寸靶機一般都是用於殲10C、殲16或者殲20之類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用於實彈打靶,其他普通飛機則只能用早期型號的長空系列靶機了。不過殲6殲7改裝為無人靶機除了成本過大外,也難以進行超音速飛行,並且無法真實模擬隱身飛機,所以即使是無人靶機,改造殲6殲7也並不是最優選擇。目前退役的殲6和殲7更多的是作為地面靶標,用於檢驗對地攻擊武器的毀傷性能。為國防事業化作一朵絢麗的煙火,這或許就是殲6和殲7們最好的歸宿了!(殲6地面靶機)


軍武吐槽君


解放軍用千架殲6改裝的無人機,能夠很牛逼嗎?

可行是可行,但實戰意義有限。

臺灣專家反覆研究大陸攻臺的種種戰法.其中之一,就是所謂千架殲6改裝的無人機 實行人海戰術。千機攻打臺灣,薩沙看到這番言論真的忍俊不禁,我們就來分析分析。聽薩沙說一說吧。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改裝退役的殲6成為無人機,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臺灣專家自己也說了: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成功將F4鬼怪戰鬥機改裝為無人機。

40多年前美國人都可以辦到,今天的解放軍自然也可以。

以解放軍先進的無人機技術,改裝殲6問沒什麼難度。

目前我軍的殲6已經全部退役,總數有數千架之多。

薩沙上週剛剛去了北京昌平(好一個大農村)的航空博物館,看到大量的退役殲6。這些殲6排成無邊無際的一排,很是氣派。

除了作為展覽品外,退役殲6主要三種處理方式。

第一就是封存。至少三分之一保存完好的殲6被封存起來,以應付將來可能出現的世界大戰。

這種飛機對付敵人戰鬥機自然是不行,用於地面支援和打敵人直升機無人機,倒還是湊合。

第二是拆解,回收鋁材,一架飛機也能拆不少錢。

第三就是臺灣專家說的,改成無人機了。

臺灣專家根據衛星偵查圖認為,在靠近臺灣的福建和廣東的解放軍機場,都部署了殲6無人機。

那麼,沒有可能出現:千架殲6無人機攻擊臺灣的情況?

絕對是不可能的,原因也不復雜。

首先,殲6改裝的成本不低。

美國改裝F4成無人機,每架需要花費數百萬美元。

即便巴基斯坦將退役殲教5改裝成單一的靶機(只能呆板的飛行),也要近百萬美元。

這主要是改裝殲6這種飛機,並不簡單。需要拆除大部分機載設備和機炮,改裝操縱系統,加裝自動駕駛系統、自動導航系統、自毀裝置、加裝自動武器發射系統等等。

以如此高的價格改裝一種老舊的飛機,性價比實在太低。

要知道,解放軍先進的翼龍無人機也不過100萬美元,還是外銷價格。

其次,殲6無人機性能很爛。

改裝後的殲6性能也相當弱,最多隻能進行簡單的地面支援(裝備對地導彈),想要空戰完全不可能(機炮都拆了)。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使用全新制造的無人機呢?

目前中國有種類繁多的大量新式無人機,性能優秀,一些還具有空戰能力,掛載能力驚人,抗干擾能力還強。

放著這麼多先進的無人機不用,去用殲6無人機,豈不是腦子壞了。

再次,殲6也不可能大規模使用。

上面已經說了,即便用了殲6,肯定也是廉價改裝,採用很簡單的遙控傳輸方式。這樣一來,就存在被幹擾的可能性。使用無人機時,不能一次使用太多,不然全都要完蛋。

況且,操縱1000架殲6無人機,也就是說需要1000個操縱員,這是什麼概念。軍用無人機操縱員可不簡單,不是民用無人機,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培養。

再說,以臺灣如此小的地方,哪裡需要1000架無人機,這完全是找群眾演員壯聲勢了。

一旦開戰,單單解放軍空軍,就已經能夠控制檯灣狹窄的領空。解放軍無人機主要是撿漏用的,而不是攻擊主力。

那麼,你搞那麼多殲6無人機幹嘛呢?

真的是拍電影嗎?

最後,殲6養護費用很大。

相比新式無人機,殲6無人機仍要作為正規戰鬥機進行養護,還需要專門的機庫。

這樣一來,就等於搶佔了戰鬥機的機場和後勤資源。

如果說殲6無人機性價比極高,擠佔戰鬥機倒也可以咬牙接受。

關鍵是它根本沒用,那還搞什麼呢。

所以說,殲6無人機對於攻臺是沒什麼意義的。

即便用了,主要也是作為吸引臺軍彈藥的靶機,用於第一輪進攻而已,根本無足輕重。


薩沙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退役的數千架殲5、殲6甚至老殲-7改造成“無人海上殺手”有很大的期望,甚至有自媒體號稱一夜間多3000架戰機。其實從理論上將這是可以的,但這種改造所需的經濟成本和人工成本不如直接造遠程巡航導彈及現代化的專業無人機,好的巡航導彈比這種所謂的“無人機”要靠譜的太多。所以其實殲-6和殲-7大量退役後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反而是出現在了很多博物館甚至“小公園”當中當做展覽品。

以前有消息說“中國將數千架退役殲-6和殲-7都改成無人機隨時可以上天作戰”,這種說法吧有對有錯的地方,對的是中國確實改了一部分殲-6,錯的是不能用於作戰也沒有數千架這麼誇張。這些經過改造的殲-6其實是用於靶機用於各種彈藥測試和實彈打靶,這種靶機在新制式武器研發中很重要,因為只有實彈打靶才能獲得一手準確數據,不然都放在紙面上永遠得不到武器的實際性能。下圖是1架在天上被“擊落”的無人靶機

下圖是1架被改成無人靶機的殲-5,另外最老的殲-7也有部分被改成無人靶機

這種無人靶機在世界各國都是很普遍的裝備,美國經常從“飛機墳場”中拉出封存的F-4“鬼怪”戰鬥機改造成QF-4靶機。後來F-4都消耗完了就開始把封存的老F-16改成QF-16當靶機,首架F-35未來也有可能變成QF-35,看起來似乎有點“奢侈”。

至於改無人機,理論上可以但是代價太大了,不如改為生產反艦巡航導彈,無人機作戰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殲-6、殲-7性能太弱

殲-6、殲-7本身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物,早期殲-7甚至連雷達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將這些飛機改為一整套可以發射導彈的無人機必須要增加雷達和火控系統,即便只是接受數據鏈數據那麼也要增加數據鏈系統和飛行計算機進行火力系統控制。就殲-7還好說,殲-6本身只是7.5噸的超輕型戰鬥機,內部空間根本不富裕,恐怕要大量拆除其他設備。

另外,殲-6本身“體型”非常小,7.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1噸出頭的載彈量。而原殲-6一直以來只能攜帶輕型空對空導彈,對地攻擊時也只能掛載250公斤級常規炸彈。即便掛760升副油箱也只有600公斤左右。就目前來看,我國現役的反艦導彈中,最小的是直-9掛載的C701,彈重100公斤,但射程只有15公里,基本上是貼臉攻擊,就殲-6的生存能力攻擊可能性為0。如果掛載中遠程反艦導彈,射程120公里的C802重量達到720公斤,遠遠超出殲-6的單掛點最大載彈量。如果想要攜帶C802那麼機翼要增加強度,甚至機身也要增加強度,那麼就等於部分結構要重新制造。

即便掛載C802彈,但是殲-6殲-7採用的老式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油耗大、航程短,殲-6只帶機炮和近程防空導彈最大作戰半徑才680公里。如果改掛重量達到700公斤的C802會進一步削減其作戰半徑,如果要突破對方防空網那麼又必須要全程超音速飛行(殲-6最大飛行速度不過1450公里)。大載荷+超音速飛行+機載電子設備,基本上作戰半徑連350公里都沒有,加上C802的120公里射程,最大威脅距離不到500公里,而且基本沒有返航的可能性。殲-7比殲6要強很多,但是也沒有那麼理想化,老殲-7的最大起飛重量8.6噸,但掛載能力依舊有限,也要進行機翼結構增強。

還有,殲-6殲-7本身沒有電傳飛控,都是老式的機械傳動形式,也就是說改造時不僅僅要增加無線電遙控這麼簡單,還要額外加飛行控制系統。飛行控制不一定非要改電傳,但至少要增加一個控制臂來控制操縱桿,不然機械傳動不會像電腦那樣自動下達舵面控制指令。


改造成本太高

很多朋友覺得改無人機就是從庫房裡拖出來加一套遙控就搞定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一般來說啟用退役封存戰機是由嚴格的步驟的,因為戰機在封存時為了保證封存安全性都要將發動機、電池、塑膠件、部分航電拆除,所以啟封戰機時必須還要將這些拆掉的部件重新安裝。安裝後還要對戰機進行充電、加油、重啟測試等等一系列維護和檢測工作。這些工作都是需要專業的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去完成的,不是拉出來清理一下灰塵就能用。

另外,無人機的改造除了增加控制系統之外還要重新對座艙結構大改,對機體進行重新配平。大改方面好理解,上面我們提到的要增加數據鏈、增加機載電腦、增加飛行控制系統、增加無線電遙控系統等等,反正座艙肯定是要塞得滿滿的。配平方面,去掉飛行員、增加其他子系統後的戰機機頭部位肯定結構和重心位置發生偏移,所以需要重新對戰機進行配平,如果配平後重量變化太大那麼還會間接影響作戰半徑,使打擊範圍進一步縮短。

這樣我們來看,增加數據鏈、傳感器、機載電腦、加強機體結構、無線電遙控系統、飛行控制系統,這幾乎就是對這架戰機進行“大手術”,僅增加的這部分設備的成本就不下千萬元。而我們生產一枚射程400公里的超3倍音速鷹擊-12重型反艦導彈也不過1000萬元左右,成本大致相同,但鷹擊-12在突防能力、制導水平比那些殲-6改的無人機強多了,畢竟殲-6那麼一架大飛機在幾百公里外就被雷達照射的清清楚楚,想要憑藉1.3馬赫的速度突破防空網簡直是天方夜譚。無論怎麼算,拿這些二代機改無人機僅從物料成本上就不如生產全新的反艦巡航導彈。

除了這些“大手術”外,我國殲-6早已退役多年,最後出廠的機體年齡也已達30年左右,可以說老化嚴重。而隨著殲-6的全部退役,其生產線也完全關閉,改造戰機過程中要有零部件更換又成了大麻煩。雖然可以通過拆機的方式來補,但是再怎麼拆也是老零件,根本沒有足夠的可靠性。如果重新啟動生產線,那麼為什麼不乾脆重新建立一條巡航導彈生產線呢?

除了物料成本之外,這樣大的改動不是普通一般維修工位能夠完成的,通常要返廠(大修廠)進行大改。這樣就等於把有限的生產資源要分出一部分改造無人機,這樣勢必要降低導彈和戰機的產量,這就等於得不償失。況且現在我國的遠程重型反艦導彈技術日新月異且非常成熟,大型反艦導彈可以兼顧空射、艦射和陸射,無論在抗干擾、制導和突防能力來看都是世界一流水平,RCS只有零點幾平方米在10-20米高度超低空飛行,末端達到3倍音速加機動變軌給對方近防系統的反應時間只有區區幾秒鐘,成功率遠遠高於二手無人機。這樣分出大量寶貴的資源和技術人員鋪在無人機上面著實是很浪費。


其實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得到了新的發展,比如這次閱兵亮相的攻擊-2無人機,可以打擊威脅小的小型海上目標。而攻擊-11無人機,這是一種採用飛翼結構的隱身無人攻擊機,僅從突防角度考慮就比那些所謂的“二手無人機”要強太多,甚至突防概率要增加幾百倍。還是那句話,與其對老舊的殲-6殲-7拉出來改造不如將這些寶貴的資源用於生產大型無人攻擊機、巡航導彈這類現代化的攻擊兵器上,不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21世紀的戰爭早就不是靠人海戰術來達成戰役勝利,高科技裝備的不斷進步本來就是淘汰這些老舊的兵器。


雛菊西瓜Peterpan


為什麼老盯著殲6、殲7不放呢?中國缺這點錢嗎?這種想法令人深惡痛絕。


這種老式戰鬥機,掛載能力差,起降能力差,還必須佔用寶貴的機場空間。可以說,將這些改裝無人機用於戰爭,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特別是,有時候前線機場往往就那麼幾個,戰鬥機容納數量可能只有兩百架,難道還要騰出一百架放這些低效的改裝無人機嗎?



隨便哪一款新型無人機,比如彩虹系列、翼龍系列等等,都不會擠佔軍用機場,只需要簡易跑道甚至普通公路。而且,載彈量、起降能力、續航能力、操控性都優越的多,而且還可能更便宜!



僅以彩虹和翼龍來說,滯空時間高達12小時以上甚至一整天,可以持久地控制戰場。然而,殲6和殲7的飛行時間不過是一兩個小時,高速飛行時還要短,只能做短促突擊,作戰靈活性和作戰價值都低得多。而且,殲6和殲7也就是能帶幾個炸彈而已,掛反艦導彈?配套的導航和火控系統,包括反艦導彈本身,都可能比飛機貴。


所以,饒了六爺和七爺吧,真不差這點錢。都今天了,我們還非要拿用過的手紙做漿糊?這是貪小便宜吃大虧,費效比遠不如真正的攻擊無人機。(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從目前的戰場形態來看,可行但不可取!意思很簡單,將它們改造成低成本的無人機很簡單,但是它能發揮的功效很有可能不及改裝費用!我是軍武奇兵,本文將給大家帶來最詳細的分析!

在一月份的時候俄羅斯的“獵人”無人攻擊機現身並沒有多長時間,但是它的出現給許多人帶來了諸多疑慮,甚至有人一度認為它是俄羅斯的“六代機”。當然俄羅斯一再宣稱它只是一款亞音速的無人機,但是它的許多特點未免讓人有些“不能小覷”。首先它的個頭夠大,足有20噸。其次它裝備了和蘇-57戰鬥機一樣的發動機,極有可能會超音速飛行。最後它是一款隱形無人攻擊機。僅這三點包含的東西就許多!

可以看到巨大的鏟雪車都沒有獵人無人機大

在多年之前我們中有許多人可能都聽到過將老式殲6/7改裝成無人機的戰法,它們可以進行無人攻擊或作為馬前卒“趟地雷”、擋子彈、擾亂敵人視聽,為後面真正的戰鬥機開路,然而就目前來看這確實已經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第一點,雖然這些無人機有一定的數量優勢,但是在現在密集的防空火力打擊下這些恐難奏效。第二點,改裝的難度和程度。第三點,敵人的制電磁權會不會讓它們紛紛失靈。

殲6/7不具備隱身能力,而且飛行速度也較慢,如果大改已經沒有必要,被擊落後得不償失。小改則發揮不了太大戰力,可能成為雞肋,有可能不到目標空域就被悉數擊落。

所以這裡要特別提到一點,那就是隱身性能。如果有一定的隱身性那麼還有可造之力,但是如果就這樣改裝一下掛上反艦導彈進行對海作戰絕對沒有這麼容易。預警機會在反艦導彈的射程外發現它們,最先進行攔截的將是敵方艦載機和遠程防空導彈,而這意味著這些毫無空戰能力的“無人機”將面臨滅頂之災,敵人甚至可以用機炮將這些無人機打下來。

即便如此,殲6/7這邊的改裝必須要智能化,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設備,它們改裝後需要統一的控制和指揮,由大型預警機操作最為可靠。敵人在接觸這些“無人機”後馬上就會將情況報告指揮部,那麼如果來了電子戰飛機,這些通過遙控操作的飛機就會受到強烈電磁干擾,可能出現亂飛或者接受不到發射指令等情況。

俄羅斯蘇-57尾翼的噴繪一直讓我們產生某種聯想,也許六代機是“主機”控制“無人機”的協同作戰的時代,但是無人機必須要有一定自行處理任務的能力,也就是人工智能水平必須達到新的高度。

所以殲6/7改造之處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隱身性能,在未來作戰更不會出現以數量而取勝的,隱形突防才是王道。而唯一能起作用的地方就是沒必要進行掛彈改裝,只要能控制它們起飛,達到混淆敵軍雷達視聽的效果,戰鬥機隱秘在機群中伺機攻擊,這樣才是唯一可取之處。

最後我們再致敬一下這些曾經的老將,為我們國防事業做出的貢獻!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交流與觀點,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戰武奇兵


不可行!理由如下:

當年的殲-6無人是無奈情況下的無奈之選。2004年、2005年,“彩虹”與“翼龍”才剛剛立項,離服役還差得遠。由於鬥爭形勢緊迫,有一批殲-6戰機的確改成了無人機,並部署在了東南方向。一架殲-6無人機可以掛載8枚小型普通航空炸彈,飛抵目標一次性投下去,使命也就完成了。即使不能有效攻擊地面目標,消耗對方昂貴的地空導彈也是相當划算的。殲-6無人機可以跨越200公里的海峽形成巨大軍事與心理壓力。所以說,如果不是戰爭迫在眉睫,不會選擇將老舊的殲-6/7戰機改為無人機。

殲-6無人機

改裝技術難度大,似乎是重新制造一架無人機。殲-6\\7戰機使用液壓傳動系統人工駕駛飛行,無人機駕駛系統必須完整設計飛控系統與伺服動力系統,成本極高,不亞於一架現代無人機。

系統越複雜,越容易出問題。殲-6/7戰機服役了三四十年,技術狀況早就堪憂,可靠性並不高。三四十年的技術與現代無人機技術兼容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再給殲-6\\7加裝偵察、航電與武器系統電子設備,電力供應與載重也很難支撐。

殲-6無人機

殲-6/7戰機作戰半徑只有600至800公里,滯空時間不超過2小時。特別是滯空時間只有現代無人機的1/10,完全不能發揮長時間偵察與攻擊的作用。更要命的是,殲-6的載重只有500公斤,根本掛不了一枚空射型鷹擊-83反艦導彈(900公斤);殲-7G的載重是1500公斤,也只能掛載一枚鷹擊-83反艦導彈,效率太低。

不能自主作戰的無人機,戰鬥力將大打折扣。給殲-6\\7戰機重新換裝航電、偵察系統是非常不經濟的,那麼殲-6/7無人機升空後,必須依賴軍艦、預警機等其他平臺提供戰場情報與引導攻擊。“雲影”大型無人機可掛反艦導彈

“翔龍”大型無人機

當然,空射型反艦導彈有明顯的增程效應,無人機攜帶反艦導彈將是未來海空作戰的一個重要方向,艦載無人機、隱形無人機,以及超大型無人機都是優異的攻擊平臺。


紅龍軍團長


為什麼非得改成投放反艦導彈的無人機呢?殲6/7本身就是輕型戰鬥機,掛反艦導彈也掛不了多少,還不如直接就將其改裝成反艦導彈,裝上反艦導彈的引導裝置和500公斤左右的戰鬥部位,搖身一變成為一種射程1000~2000公里的重型反艦導彈豈不更加直接且簡單有效?


天涯咫尺1986


我們國家的殲6殲7都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了,很多已經不太適合現代化戰場的需要,機型老齡化,系統老舊等問題,因此國家對這類戰機實施了退役,但仍有部分還在服役之中。關於這批退役的戰機,網友們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題主就提出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將退役的殲6殲7改為無人機,掛載空對艦導彈對目標實施打擊。當然這也並非沒有可能。

我們首先考慮一下殲6,殲7戰機的各項性能,殲6是中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研製的一款超音速噴氣式飛機,在2010年正式退出中國空軍,該型飛機尺寸較小,重量輕,速度快,設計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深受第三世界國家的青睞。


殲7是第二代戰機,相比較殲6其速度有了很的的提升,最高速度可以達到兩馬赫,而且其在重量,速度以及使用維護方面也有很大優勢。

無人機在現代戰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偵查,偷襲,通信,對抗等等。當然既然是無人機,那麼就應該是無人駕駛飛行器,如果要把殲6,殲7改裝成無人機,那麼就要對這兩款戰機進行系統改裝升級,安裝遙控設備,自動控制程序,更換更先進的航電系統等等。無人機講究的是成本低,機動性強而且隱蔽性能優良等,對於這兩款戰機成本和機動性都可以保證,但是隱蔽性能就有點難了,如果要是塗裝隱形塗料那就得不償失了,於是很難實行偵查,打擊等任務。



如果讓其搭載空對艦導彈對目標實施打擊,未嘗不可。我們先從空對艦導彈來看,該型導彈可以根據GPS慣性制導方式飛行,可以在不接近敵方目標,但是通過預警機或者雷達發現目標位置數據發給導彈,這樣可以極大的減少無人機被發現的概率。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Global防尉


可行肯定是可行,但是如果綜合考慮起來,這樣的方案就非常不實用,非常麻煩!最簡單的來說就是成本比較高了,原來的殲6和殲7的很多型號都沒有雷達,尤其是火控雷達,這樣根本就不能夠為空對艦導彈提供雷達照射服務。所以可能還要為這些退役的戰鬥機安裝火控雷達,這樣就更麻煩了,還不如用現有的無人機或者戰鬥機執行任務!

這些退役的無人機,目前來看,如果繼續在戰場發揮餘熱的話,有下面幾種方式:第一就是作為靶機,這樣訓練起來更加貼近實戰;第二就是改成無人駕駛戰鬥機了,這樣既可以攜帶武器攻擊對方目標,也可以作為探路者一樣,誘導對方雷達開機暴露位置。

目前我軍已經改進了一些退役的殲6戰鬥機,讓它能夠攜帶一些炸彈攻擊目標,這樣使用的目的,可能並不是為了獲得多大的摧毀效果,而且消耗對方的防空力量,尤其是對方的防空導彈。

在實戰當中,可以先派一定數量的殲6或者殲7無人機飛向目標領空,這些殲6和殲7戰鬥機,本身以前就是正兒八經的戰鬥機,對方的雷達也無法分別是否是現役的主力戰鬥機,所以都當做具有威脅的目標處理了,開啟防空雷達發起攻擊。

而在殲6和殲7這樣改裝的無人機升空後,真正的有人駕駛戰鬥機也會間隔一段時間升空尾隨,當對方的防空預警雷達開機的時候,在對方鎖定殲6這樣的無人機後,後面的有人駕駛戰鬥機也鎖定了對手的防空系統基地,使用反輻射導彈摧毀對方的防空力量。這個時候殲6等改裝的無人機實際上就是一種誘餌,相比較普通的無人機誘餌顯得更真實,因為它們也是戰鬥機。

甚至後面也不需要有人駕駛戰鬥機跟進,在對方的防空雷達開機或者防空炮和防空導彈開火的時候,殲6無人機上面的簡易雷達或者電子數據收集吊艙,就可以獲取對方防空陣地的位置等信息,然後把位置數據等傳輸回指揮中心,接下來不用反輻射導彈,直接用巡航導彈攻擊就行了。這樣犧牲了一部分無人機,使得對方的固定防空力量就基本上暴露了。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獨特的作戰環境,所以導致了殲6和殲7這樣的退役戰鬥機還能發揮餘熱,哪怕是什麼武器都不攜帶,直接飛過海峽,都能夠讓對手忙活一陣子了,拼消耗也能消耗過對手!

所以我覺得讓殲6和殲7改裝成無人機攜帶空對艦導彈不實用,作為無人機踹開對方的防空大門還是很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